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为被误解与曲解的黑乐谱正名——关于黑乐谱的一些问题的澄清与科普

为被误解与曲解的黑乐谱正名——关于黑乐谱的一些问题的澄清与科普

八卦谈 佚名 2022-12-01 11:09:03

声明:欢迎到评论区发表各种观点,但是请务必注意措辞,保证正常讨论和没有明显的攻击性因素的情况下可以各抒己见。届时我们的人会在评论区对各种可能的误解给予我们作为创作者所应该给出的回答。

声明2:百度百科随后将继续修订,修订完成后(评论区里我会说)还望以最新的百度百科资料为准,旧的资料一律作废处理。

By: Kerbinator (Fras)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CBMS(中国黑乐谱协会,2020-至今)官方所有

从诞生到现在,黑乐谱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这其中,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这里我们不讨论,主要是2014年左右过度追求音符数和做得更黑的浪潮和2015~2016年的绘乐谱(电音+音符画包壳制作的虚假黑乐谱)浪潮。

小鬼或者说不明真相的路人所做的所谓'黑乐谱'也不做过多讨论(当然,对其他路人的负面影响是有的而且较为明显,下述)

所以我觉得现在有必要为黑乐谱正名,一方面消除观众对黑乐谱的误解,另一方面也要打击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对黑乐谱的系统性歧视

一、现在对黑乐谱的误解和恶意歪曲一共有如下几种:

(1)黑乐谱是低创

(2)黑乐谱不算艺术

(3)黑乐谱只是纯粹的视觉效果

(4)黑乐谱是对原声乐器的亵渎

二、分析成因如下:

(1)因为黑乐谱的起源(不算Hamelin在1991-1994为自动钢琴写的circus galop)基本上来自于改编(最早是从东方曲做起的),所以说就有人因此觉得黑乐谱没有什么本质的内核,就是其他曲子。这种人通常也有两个问题,一是认为还原不算艺术(这就罢了),另一方面,就算给他说明黑乐谱起源于尝试用钢琴对东方曲进行还原,但是他们还是忘记了一点:所得的产物并不能和原曲类比或等同。

(2)这种人一般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阳春白雪主义者的古典人,他们嘲笑黑乐谱的理由也很简单,黑乐谱没有时间的积淀(毕竟发展也不过十余年)而且十分冷门,但是古典有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几百年历史和强大的所谓"精神意义"(所以冷门他们也不觉得是问题,甚至有些极端的人说大众不配欣赏艺术什么的,对大众艺术持有的是极端排挤和拒斥的心理);再者他们说黑乐谱没有理论指导,古典则有非常充足的理论,如果我们问起先锋派的话他们就用诸如'泛音列'什么的予以搪塞。

另一方面则是某些魔怔的电音人,一方面是仗着电音受众够大,横行霸道;另外一方面说'黑乐谱音频处理是有多么的走心'云云,似乎是说midi有多么的不堪,而FL studio才是正道。

(3)可能是因为黑乐谱在圈内(甚至路人)都是以瀑布流的形式放出,就算不刷音符不做音符画的黑乐谱在路人看来也是十分华丽的。然而很多人觉得黑乐谱的听觉无法与视觉相比,于是就有了说黑乐谱是纯视觉的浪潮。2015~16年绘乐谱的泛滥(指包着黑乐谱音符画皮的电音或者普通多乐器midi)也可能是一个因素,这也容易让人认为黑乐谱是纯粹视觉效果,只不过借助瀑布流搞了一通意义不明的操作。

(4)这些人认为黑乐谱不过是电脑加工出来的无意义信号,这些人对钢琴曲的看法不过就是'能弹的才是正常的,音色库的音质相比于原声乐器是无法比拟的,也没有原声乐器的处理。

三、其实说吧,黑乐谱也确实挺惨的(当然,没有卖惨的意思,但是需要正视),理由见下。

i.一方面是黑乐谱的资质问题,首先就是受众不如电音等主流音乐形式(比较冷门),而历史又不如古典音乐久远,自然缺乏卖弄的资本。再者就是黑乐谱确实大多数起源于东方曲改编,直到现在黑乐谱很多都还是改编,原创方面缺乏存在感(即便pi等原创黑乐谱曾经在国内火过,但是还是个例,大量路人还是自觉地认为黑乐谱=改编;然而国内事实上有5k(BV1bs41137eZ)、6k(BV1FJ411G7XG)等众多优秀的原创黑乐谱),所以很容易因为改编的缘故给黑乐谱扣上低创的帽子。

ii.还有一个凄惨之处就是黑乐谱因为小鬼泛滥,确实现在成了"黑白颠倒"的圈子:小鬼数量比正规军还多,而且胡乱制作的所谓'黑乐谱'视频播放量比正规军平均播放量甚至更高。这些也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路人对黑乐谱的错误印象。

iii.另一方面是黑乐谱的制造手法被误解的问题。

某些人认为黑乐谱是胡乱砸,这无疑就是典型的小鬼思路。第一种说法没什么好讲的,这不可能,更何况黑乐谱几乎都是协和曲而且节奏和原曲一样整齐,所以和新复杂主义的先锋派音乐也没有任何关系。

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说把交响曲所有声部改成钢琴就是黑乐谱。这种说法,乍一看路人会觉得很合理,但是事实上根本不是的--用这样的手法根本叠不出黑乐谱的效果;事实上黑乐谱的逻辑是复杂的,总体就是不连续旋律/和弦+连续旋律+音效:不连续旋律与和弦体主要是由单个音符堆叠成的;连续旋律主要是由钢琴的高频音符堆叠生成,一般用于模拟管弦乐(但是控制性完全不同,按键频率也对音色有很大影响);音效主要是发声音符画(比如说漏斗什么的),比较类似于打击乐或者电音用的特殊噪音切片素材。所以黑乐谱的创作手法,尽管有点口口相传的味道,但是实质上还是系统性的,模式化的;所以黑乐谱并非没有理论指导,这只是不明真相的人坏着恶意编造出来的谎言罢了。

四、关于(一)所述四种错误观点的批驳

(1)这个我觉得有很大的问题。黑乐谱是一种依托电脑(对于哈梅林的circus galop则是自动钢琴,当然现在也是弄成Midi用电脑演奏,其实效果鉴于黑化不算太强烈所以差异不大)合成出来的非演奏型音乐。当然,我在这里是要反问一点:如果说黑乐谱是低创的话,那么有什么流派什么形式的音乐能做到和黑乐谱完全一致的效果呢?显然是没有的,黑乐谱就算是改编也和原曲有差异(甚至还不小)。这个差异一方面来自黑乐谱只能使用非连续性乐器的要求(定义强制要求),。这个事实也就说明了,黑乐谱根本就不是低创,而是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的。

另外一个理由就是资质问题,见上文(三、i)处

(2)黑乐谱我觉得是一种普通的艺术形式,但是将其开除艺术籍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行为。

a.对'正统'古典人的说法:首先,和声和乐理也是制作黑乐谱的基础。没有这些,黑乐谱是无法制作的。更何况,黑乐谱基板大多为协和的歌曲,其总体结构、调性、和声与原曲(如果有)相同或者基本相同,同样也遵循传统的乐理与和弦编配原则(包括原创曲)。当然,黑乐谱由于不受演奏限制,通常更加夸张和激进一点,比如大量叠八度、高频音符、砸钢琴模拟鼓点以及超快速琶音等等(超快速琶音甚至是黑乐谱区别于其他音乐的显著特征之一,大部分黑乐谱都有,而其他音乐一般极少有)。

b.对魔怔电音人的说法:黑乐谱的音染绝大部分来自于音符堆积本身。尽管不排除效果的运用(如混响等后处理手段),但是黑乐谱绝大多数的效果来自于大量的八度堆叠以及高频音符堆积和噪音带来的震撼感,大空间感也可以用特大量音符的叠加和Reverb混合得到,很多时候(以及设计目的上)并不需要深度依赖音频后期。事实上某些相当好听的黑乐谱反而是没有任何后处理的。比如BV1Js411S7dz(事实上早已从作者处获悉,是用高配置电脑+coolsoft virtualmidisynth然后用wav内录domino,没有任何音频后期,唯一的"后期"是声卡对波表音频的硬件防爆音量化处理)。

(3)这一点不过是路人带来的错误认知(尽管这跟2014年左右的刷音符浪潮和2015~2016的绘乐谱浪潮不无关系)。我认为这个主要来源于黑乐谱的瀑布流属性,这也是黑乐谱在路人看来视觉因素占比很大的一点。

然而事实则是,黑乐谱从早期发展到现在一脉相承,然而早期黑乐谱完全没有视觉效果的过分注重,很多都是对于听觉效果还原追求以后体现在瀑布流上的自然结果。至于专门制作的无声音符画是后来的事情,尽管是黑乐谱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并不负责发声。发声还是发声部分(对于千万黑乐谱可能有50万音符那么多)负责。极品的黑乐谱是视觉+听觉的综合结果,而并不是纯粹的视觉上好看就完事了那么简单的。

(4)黑乐谱本质属性是合成音乐,和原声乐器并没有任何关系。音色库在我们看来不过就是一批恰好被选中的采样,而消除了它原有的原声乐器属性。顺便提一句,使用有共鸣和声音之间相互影响以及低音音准失真的pianoteq(物理建模)导出大型黑乐谱,效果往往会比较差,或多或少(因为建模模拟误差,毕竟不能完全和真实等同)也说明了真实原声乐器未必适合黑乐谱。

还有一个侧面是黑乐谱对于MIDI发声环境是极端脆弱的。更换音色库和波表甚至录制/转换方式都可以造成音频的明显变化,因为黑乐谱的超短音符之间耦合很强,而采样在波表里的加工方式和制作环境对于声学效果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再者,即便是较为灵敏的三角钢琴,其击键频率也是无法超过30Hz的(30Hz仅仅相当于180bpm下的40分音符而已),所以和黑乐谱的短音符堆积的本质不相符合,凸显了黑乐谱的合成性质


本文标题:为被误解与曲解的黑乐谱正名——关于黑乐谱的一些问题的澄清与科普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10005.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