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我们不用机炮了!霹雳10空空导弹简介

我们不用机炮了!霹雳10空空导弹简介

八卦谈 佚名 2022-12-05 23:48:08

在机炮那篇文章中很多人不认同我的观点,我去查阅了资料后发现他们说的确实有道理,我国新型格斗弹太给力了!

霹雳-10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国产第四代近距格斗空空导弹,采用先进的红外成像制导,能区分真正的敌机和假目标诱饵,还可由飞行员佩戴的头盔瞄准具控制发射,实现“看哪打哪”。不仅如此,为有效打击高机动性目标,该导弹采用了推力矢量技术,具有极高的使用过载。(甭管你是su27还是F22都给你打下来!)

霹雳-10的性能与美国最先进的“响尾蛇”AIM-9X导弹不相上下,是一种非常致命的武器。以各国现役战斗机而言,在空战时几乎没有谁能摆脱它的锁定。该导弹具备抗衡美军同类装备的实力,能确保兔子家所有战姬在格斗空战中轻松击落任何敢于逼近的对手。

研制背景

中国的空空导弹是从仿制国外导弹起步的。1958年9月。大陆击落了一架台湾的F-86战斗机,从机上获得了一枚AIM-9B空空导弹。中国和苏联立刻对这枚导弹进行了仿制,苏联的仿制品就是后来的K-13(北约代号AA-2“环礁”),而中国则是霹雳-2空空导弹。(优秀传统)

20世纪90年代开始,解放军购买了大量的俄制空空导弹,其中包括R-73近距空空导弹,半主动雷达和红外制导R-27中程空空导弹。此外,解放军还购买了约1000多枚现代化的R-77中程空空导弹。这些导弹都无一例外地配备在中国的苏-27SK、苏-30MKK/MKK2以及中国的J-11、J-11A型战机上。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主要导弹********研究所研发了霹雳-9导弹,该导弹是利用“怪蛇-3”的弹体安装了新的导弹安定面,并将其与乌克兰的头盔瞄准具(中国仿制型号叫TK-14)相整合,形成一款新的导弹系统。

中国最初以霹雳-10导弹命名的是意大利的蝮蛇的仿制品→_→(不就是重名罢了吗),为中距导弹,其后来发展为霹雳-11空空导弹。

建造沿革

霹雳-10空空导弹是猎鹰-60地空导弹的改进型,它与意大利的蝮蛇(ASPIDE)颇为相似,性能比较先进,猎鹰60的舰空改进型为红旗-61(HQ-61)舰空导弹(江卫级护卫舰)

技术特点

霹雳-10空空导弹采用的正常式气动布局,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升阻比较高,鸭式气动布局舵面升力虽然大于正常式气动布局,但是舵面诱导阻力也大于后者,所以就全弹升阻比来讲,仍然要低于正常式气动布局,另外正常式气动布局可用攻角较大,弹体对于全弹升力贡献增加,不仅在低空可以获得较好的机动性能,在高空攻击性能也得到有效的提高,配合推矢量技术,四代格斗空空导弹的低空过载可以超过50G,在高度超过1.5万米,速度超过M1.5的情况下,仍旧可以获得15G左右的过载,完全可以胜任攻击四代作战飞机的任务。[3]

从PL-10和PL-8的对比来看,两者的直径大小相当,根据国军标,国内红外导弹的弹径有0.127米和0.16米两种,后者就是PL-8的弹径,因此可以确定PL-10的弹径应该在0.16米,这个指标要大于AIM-9X、AAM-5这些导弹,这些导弹的直径都是0.127米,与红外米卡相当,后者的直径也在0.16米左右,这样PL-10的发射重量应该不会低于红外米卡导弹,大约在100-110公斤之间,大于AIM-9X和AAM-5,虽然增加的直径也提高了导弹的阻力,但是凭借更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也让PL-10可能拥有比AIM-9X和AAM-5更大的发射包线。因此PL-10是中国空军着眼于第四代作战飞机的配套而研制的新一代格斗空空导弹,同时也提高现役作战飞机的近距空战能力。

弹体参数

弹长

3.69米

弹径

20.3厘米

翼展

约80厘米

弹重

220千克

战斗部

33千克高爆碎裂效果

导弹射程

最大60公里

最大速度

4马赫

使用高度

/

命中概率

/

制导方式

红外成像制导

动力装置

单级固体发动机


服役动态

据黑龙江卫视的报道,中国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J20配备了这款空空近距导弹。腾讯视频也在2013年4月2日播放了《歼20战机弹仓内所挂导弹曝光 美媒忧虑日媒恐慌》,报道J20携带的该款导弹即是霹雳10。虽然新华社《世界军事》总编辑陈虎坦言,霹雳10从未在我国官方媒体上正式亮相,更没有得到过相关部门的确认,但据国内权威媒体中国青年报的报道[2],我国歼-20隐身战斗机开启弹舱的图片,从而证实了该消息。

歼20挂载pl10

最后送福利了!娘化版歼系列战斗机!

歼20
歼10
歼11
歼15


本文标题:我们不用机炮了!霹雳10空空导弹简介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11109.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