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八卦谈 佚名 2022-12-19 18:47:24

在主义通过揭示人本真存在的意义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展现个人与他人和世界的关系。存在主义通常被视为广义现象学运动的组成部分。
否定主客二分,用现象学方法到达超越二元对立的纯粹意识活动,即意识的意向性。这种活动必然揭示对象但又不派生出对象世界的存在。
人的本真存在不能作为认识对象而被认识到,应是对其揭示、澄明,即对人一系列存在方式的描绘、释义(解释)。
存在主义的中心问题:描述在充满矛盾和危机的现代社会中人的个性丧失、自由被剥削、被异己力量支配,论证人如何获得自由、摆脱异化状态、恢复个性与尊严。


海德格尔


(一)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寻找新的哲学道路
海德格尔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对“存在”本身研究的本体论问题。
普遍的形而上学批判意味着根本性的思维方式的危机,即混淆存在者与存在本身。
“存在”指存在物的涌现、显示,而非具体的存在物。是德语词sein(英译为to be),Das Sein(英译为being)。存在是确定存在者作为存在者的东西,使一切存在者成为自身的先决条件。存在比存在者具有优先地位。
(二)对现象学方法的继承和超越
柏拉图的错误在于用“看”的认知方式研究存在,人借理念之光去认知身外世界。
存在对人涌现、显露,人借由这个涌现、显露领悟存在这是一体的过程,不应被分裂。
现象学方法旨在没有先决条件,回到事实本身。海德格尔将传统哲学中一切对象化了的存在还原成直接涌现、显示意义上的存在,即现象的存在。现象是存在本身。
揭示存在者的存在不能通过认识方式,而是通过解释、描述、直接显示的方法。
海德格尔排除了胡塞尔的先验意识(先验主体和先验世界)理论。胡塞尔的先验世界是超越科学的达到纯粹的、事物本身的世界,同时这又是先验主体的心理世界,违背了反心理主义的主张。
海德格尔哲学中,事实本身是具有时间性、历史性特征的存在着的过程。按存在本身的显现来揭示其存在的意义。
(三)此在及其存在的基本结构
A 此在及其优先性
此在(Dasine)指人这种会追问存在问题的特殊存在者。
人们对Dasine不会有确定的感觉,也不会有抽象的概念,只有对人的存在、显现的直接领悟。
此在的存在为生存(Existenz)
此在比其他存在者有优先地位:
1. 存在者状态上的优先地位
此在是存在者本身,先于其他规定性。
2. 存在论的优先地位
此在能追问自己的存在,这种追问就是此在作为存在者的存在的意义。
3. 此在包括了对一切存在者的存在的领会。
一切其他存在者的本体论研究以对此在的本体论研究为基础。
B 此在的基本存在结构——在世(在世界之中存在)
此在与世界同时出现,在世界之中,与世界不可分割,不会首先孤立存在。
此在与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两者空间关系的先决条件。
此在在世意义上的世界不同于作为意识对象的自然界这一客观世界。始源世界是此在与之浑然一体并领悟揭示的世界,客观世界这是在主客对立意义上的世界,没有此在在世,存在问题就不会被提出。
C 在世的存在状态——烦
人(此在)的存在是处于敞开状态,即人的全部存在界限内的存在,或者说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整体中的存在。
这种敞开状态是烦(Sorge),分为烦忙(Bersonge)和烦神(Fürsorge)。
烦忙指此在与他物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
强调与用具发生关系,而不是直接与物发生关系。用具最根本的存在方式是它的上手性,即处于此在手头。他物和世界的存在都与用具的使用相关,烦忙这种活动赋予他们意义。
烦神指此在与他人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
此在使用用具也指向了他人,他们作为人同我一样有此在的意义。
小总结:存在关系高于认识关系,人的存在与其世界联系在一起,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互相蕴涵。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静止的,而是存在着的统一整体(过程中的)。人的认识通过工具的使用。
D 此在的时间性
此在存在即生存的意义在于时间性,此在的人的存在不是具体的人的存在,而是人的存在的显现或者说敞开状态。后者意味着人在不断超越。生存就是其超越,存在问题就是超越问题。时间性是此在的超越性的体现。
此在的存在是由三个环节构成的统一整体:
1. 将来
不断筹划要超越自身的存在,存在的可能性
2. 过去
已在世界之中的存在
3. 现在
依附于世界内的存在者的存在
因此,烦就是这个整体,作为此在的基本存在方式的烦表现为时间性。
此在的时间性表现为原始的本真的时间性,不同于经验意义上的时间性。此在存在的界限就是其时间性的界限。此在存在的有限性因其时间性成为有限的。
此在的存在是不间断的绵延过程,将来是最根本的。
(四)自由、沉沦、异化
1. 人的自由和超越
自由是人对其可能性的选择,这种可能性是人作为此在的原始特性。此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先于自身的存在,不断筹划以期超越自身。此在作为在世的存在处于被抛弃的状态,但仍有一种情绪,使他对自己的在世方式加以筹划和选择。此在是可能之存在,按它的可能性来存在。此在必然是自由的。

人作为可能性存在,既可以获得其本身,成为其本真的存在;也可以失去其本身,成为非本身的存在。

2. 人的沉沦和异化

非本真的存在:此在的在世的基本结构本是为了此在的存在而烦,但人们往往把此在当作与其他存在者(自然环境)类似的存在者,以致此在失去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地约束,甚至被吞没。

常人:某种平均化的、无人称的、可以是这人或那人的人。常人决定了人的日常生活的存在方式,引起人的平均化。

此在的沉沦:失去本真存在的状态。处于常人的平均状态使他们失去了独立性和自由,以及所应承担的责任。平均化信念造成的“公共意见”成为一切信念和行为的依据,个人不可能做出判断和选择。

异化:沉沦的特征之一,是此在在沉沦中离开了自己本真的存在,或者本真存在被遮蔽起来的状态。人在日常生活中为求安宁躲避到常人之中,似乎常人的生活是完美的、真实的。但是他们实际上成为了常人的牺牲品,不再感到需要去追问此在的本真的存在。

沉沦和异化并未超越此在的本真的存在范围,而是此在的存在的特殊形态。沉沦源自此在的内在的先天结构。因为此在的存在是在世的存在,必然与世界其他存在者(自然环境)和他人(社会环境)打交道。

3. 此在的基本情绪——畏

畏与烦的关系:此在的基本结构是烦,烦的展开状态通过畏来现身和领会。

畏:此在先天固有的;畏之所畏者是不确定的,“畏”不知所畏者是什么,所畏者什么也不是,没有规定性。这暗示着畏所畏者是在世的存在本身。畏的情绪展现了此在的存在的各种可能性,使个人得以自由地选择自己。

不在家的状态:处于畏中的此在虽然摆脱了世界和他人的制约,但茫然无据,使人感到不可名状的恐惧。

沉沦和异化的根源:人们要逃离不在家的状态,这使人放弃本真的和作为可能性的存在,而倾向于沉沦日常生活。

但是,畏是此在本真的、原始的存在方式,无论如何逃避都摆脱不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命运。

4. “先行到死中去”(本体论意义的命题)

死是此在的可能性之一:死是将来的,而不是已经实现了的。

先行到死中去:

a 死是此在的最本己的可能性:任何人的死是自己的,死是存在的极限,不可由他人替代。

b 死是此在的一种无关涉的可能性:与他人和世界都无关联。

c 死是此在不可超越的可能性:无法逃避

d 死是此在的不确定的可能性:随时随地可能发生

先行到死中去让人领会到此在的本真的存在:人面对死的时候,超脱一切,关注于自己的生(存在),从而领会生的意义。

为死而在:对死必然性的领会使人从沉沦和异化中醒悟,既不执着于过去已实现了的可能性,也不懦弱地逃避死亡,而是毫无牵挂地、自由地去展开自己的最本己的能在,积极谋划以实现最能体现自己独特的存在的可能性。

死的威胁产生了畏的情绪。为死而在,本质上就是畏。只有处于畏死的情绪中才能超脱沉沦和异化,领悟此在的本真存在,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由。此在的自由就是向死亡中的畏的自由。

5. 良心的呼唤(本体论意义)

先行到死中去是给此在提供自由选择的可能性,良心的呼唤使得选择被做出,可能性成为现实。对此在的本真存在的可能性的领会成为本真存在的实际选择。

良心的本己性:不受此在以外任意一种因素制约,只对自己负责,不对社会和异己力量负责。

良心的呼唤体现本真的存在:因为呼唤者、呼唤所向者、呼唤出来者都是此在。

当人被抛弃在世界上与他人共在,感到与他人和世界是疏离和陌生的,总处于畏的情绪中,担心忧虑自己的存在的可能性,而这也是处于烦中的此在的状况。良心的呼唤所向者是在常人中的此在。

(五)存在与真理,思想与语言

1. 超越此在

海德格尔发现自己没超出此在,还是用个人来揭示存在,关于存在的真理问题、思和语言的本来意义成为海德格尔后期的主要问题。

2. 存在的真理(本体论意义)

研究真理成为真理的方式和过程,也正是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和过程。

传统真理观认为真理是判断和被判断者的相符合,主客观统一。这样假设了无法被证明的纯粹客体和纯粹主体,并且对主客体的解释会导致无穷倒退。

真理本质上是存在的真理,对真理的揭示是对存在的揭示。

前期真理观:

真理是存在本身的展现、澄明,发现真理即是展现、澄明存在,为了展现、澄明存在,根本途径就是揭示此在的在世结构,即烦。真理的意义以烦着的个人对自己的此在的领会为转移。

后期真理观:

存在本身是真理,而不从此在的生存结构出发。存在本身作为人意识之外的力量和过程决定了人的生存。此在的展开状态虽然展现了人及其牵涉世界,但这是由于人一出现就处在与其他存在者的一定的关系中,这种关系被海德格尔成为敞开领域。

3. 存在的天命

作为真理的本质的自由是存在打开敞开领域的一种力量,是存在者得以存在的力量。

只有当此在的存在得到澄明时,此在才在此。而此在能够在此,是决定于存在。存在者的存在的显现也是由于存在本身决定的。

人在存在者显示其存在中起到看护的作用,人按照存在的本来面貌揭示存在的真理,而不是创造存在的真理。此在是更为接近存在的,因而能够发现存在。海德格尔称之为存在的比邻,此在不同于理性的人,或是纯粹主体性的人。

存在是一切存在者的存在,传统哲学应当考虑存在者怎样存在。

4. 思想和语言

海德格尔所谓思想指的是存在者的存在呈现于人的思想中,此在的思想与存在者的存在同一。由于存在者的存在是无规定性的,只能是存在着的过程,思想也不能像知识一样用概念、表象来表达。,人们不能也不应该为思想下定义。思想是存在性的,要回答什么是思想就要去思想。思想意味着自由和创造。

思想通过语言呈现存在。语言把思想所思的存在表达出来,这样的语言是对存在的意义的直接显示。思是纯粹的思存在的活动,是与存在同一的活动,是对存在的直接呈现。使自己处于无我之境,作为纯粹意识把存在本身呈现出来。从本源上说,听者和说者是同一人。

5. 哲学的终结和思想的复兴

传统哲学的错误是在存在者状态下来看思想和语言,将它们当作知识而非存在的直接显现,做的是技术性、工具性解释。如此对存在者研究的哲学终结了。

但是他们研究的这个问题还需要考虑,用思想和语言来澄明、显示存在本身的意义时代到来。像赫拉克利特的语言接近这种语言,因为他的语言并非描述的,而是抒发的,没受到逻辑和概念的扭曲。诗人不进行主客二元对立,达到对存在的澄明之境,诗有本体论的意义。

本文标题: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15075.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