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新中国外交

新中国外交

八卦谈 佚名 2023-01-06 23:39:52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49年建国—50年代中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⑴国际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以阵营冷战对峙,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政治孤立、经济封锁等孤立政策。

⑵提出三大政策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一边倒: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⑶成就:①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三大政策。

②1949年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③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⑤1955年参加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

②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③1954年中印联合声明、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④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⑴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补充:

日内瓦会议——⑴时间:1954年   ⑵会议议题: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⑶结果: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意见,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⑸意义:①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②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⑴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⑵时间:1955年⑶地点:印尼的万隆

⑷会议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⑸会议议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⑹“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背景:A.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B.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C.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

含义: “同” ①是指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 ②经济发展都比较落后

              ③面临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④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异”是指思想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⑺结果: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显示了“万隆精神”.(指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意义:A.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B.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二.70年代外交重大成就

⑴1971年中国在第26届联大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原因:a.美国霸权地位衰落。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支持中国。

c.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影响:①使西方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②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影响。

⑵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a.中美关系正常化

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陷入侵越战争泥潭不能自拔;国内经济发展迟缓,被日本和西欧赶上;在美苏争霸当中处于劣势。

中国:中国国际地位、综合国力提高,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中苏关系恶化带来的影响。

过程:①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②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意义: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1978年底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3.意义:①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的关键,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和祖国的统一。

③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b.中日建交

过程:①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两国建交的联合声明.内容:A.两国间的敌对状态宣告结束B.表示深刻反省战争责任问题C.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日本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③1973年初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并陆续签订一系列协定.

⑶影响:①结束了长期的对抗冲突,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僵局,中日、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②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也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③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二.新时期的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的调整。

1、原因

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家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⑵国际上美苏争夺的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

⑶中国把和平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进行的调整,不是单纯为应付客观形势变化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而是在总结了建国以来对外政策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才最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采取的主动行为。

2、表现

①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有了新的看法,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③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论亲疏(无敌国外交)。④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⑴国际交流和合作(经济领域)

a.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b.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积极参加与地区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重视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成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⑵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政治领域)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促进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中国领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d.维护联合国权威,积极参加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如维和、裁军和反霸权强权等。

e.积极开展“反恐”外交

小结:

1.不结盟是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3.新时期外交成就:①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4.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出发点.

 

总结: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内容与侧重点不同。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原因:二战后形成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维护自身主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

2、20世界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出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影响。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结盟政策

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级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本文标题:新中国外交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20378.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