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2021自然记录 | 乌桕大蚕蛾的一生

2021自然记录 | 乌桕大蚕蛾的一生

八卦谈 佚名 2023-01-08 18:47:02


我第一次见到乌桕大蚕蛾的时候,是在2016年的贵州丹寨县。一天早上醒来,看到窗沿上两条蛇,困意全无,仔细一看,才发现那是个大蛾子翅膀。接下来又是一惊,蛾子怎么这么大?因为这个翅膀的大小已经超越了我的认知——后来再也没看到了。昆虫世界的神奇在于,你永远能刷新未知的东西。 

夏令营的时候,一个小朋友问我,昆虫属于动物吗?这是个好问题。因为很多孩子觉得昆虫太小了,和人们认知中的“动物”不是一个概念。当然,大人们的“动物”概念有时候也存在着这样一个容易忽视的误区:受到宠物照顾的我们潜意识会把现今所有生命体当成一直以来的样子,所以,昆虫,就是小的生物而已,而“动物”——就是大的可爱的哺乳动物。


所有的生物,都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以前昆虫也跟人差不多大,也有过货真价实的大“动物”,不过随着石炭纪雨林的崩溃也就灭绝了。不过有一种小蛾子却坚强地活了下来,它们不参与巨大化竞争,而是用小小的身体躲在苔藓的叶片里生存,于是它们躲过一次又一次地球的疯狂洗牌,一直熬到了白垩纪的植物革命。它们的嘴巴又小又细,一直靠吸食植物的汁液维生,一亿多年前,当植物学会了开花,用花蜜和花朵上的机场来引导昆虫传粉的时候,蛾子们的春天也就到来了。


但是演化自有其秘诀在,那就是此消彼长,永不断绝。庞大的恐龙灭绝了,只剩下了飞翔能力更强大的鸟类;连老鼠般大的哺乳动物都长出了翅膀,这些刚开始繁盛不久的蛾子马上就迎来了新的危机。大蚕蛾的进化历程也充满了辛酸,当蝙蝠在7000万年前进化出翅膀和雷达的时候,大型蛾类的末日也就到来了,生存压力逼迫它们做出选择:要么学习蝴蝶去白天吃毒药,要么在晚上学习别的同类用耳朵提醒自己快速逃跑,但是自己的身体又太大了,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最后只好在外形上下足了功夫:一部分把尾突越伸越长,变成了“尾大蚕蛾属”,而剩下的一些,那就把翅膀变得更大,并且留下了翅尖上那恐怖的蛇形花纹,成为“巨大蚕蛾”属。而这个巨大翅膀的博弈后果就是,它们的成虫便慢慢地失去了取食的能力,成为了诗中所说,只取朝露的仙界生物了。 


有读者经常说,你写昆虫就写昆虫,为什么废话这么多。其实从演化到分类学,再到人类开始博物,对于“生物”和“动物”的认识,并不单纯只是名字这么简单,名字的背后是它的祖先和历史,名字的背后也是它与文化的交织。既然要博,就不能只是有名即止。分类学不仅仅是表征和形态学,那些共同的和不同的特点,恰恰是演化中保留的与突变的表现。于是,一只乌桕大蚕蛾,也就是世界上翅展面积最大的皇蛾,它们的一生是怎样的? 

现在开始——


5.10

从丹霞娟老师那里求了十颗卵,正好附近那片小树林有很多乌桕树,于是正好做一次实验。


5.11

十颗卵依次孵化,出来了六只小小的黄黑相间的幼虫,一边吃着卵壳一边休息,不一会儿就开始爬动寻找合适的位置,然后就是之后变身一个月的进食机器了。


5.13

L1的幼虫喜欢暴走,估计它们要占据有利地形,所以一直在爬,等找到合适的位置才停下休息,开始啃叶子。


5.16

第一只L1开始蜕皮,褪去了L1的玩偶服,换上了L2的白蜡服。白色的蜡粉点缀着随机的橙色斑块,不知道在模仿什么。

头壳也从黑色变成了橘黄色。刚蜕皮是半透明的颜色,不一会儿便分泌蜡粉铺满了全身,装备上化学武器,然后继续开吃。



5.23

L3是L2的扩大版。

6.1

L4是这类大蛾子开始转变的开始。这个时期,大致幼虫色型就比较固定了,乌桕大蚕蛾的幼虫也变成了之后几龄的形态——褶皱横生的巨大身体,蓝色黄色斑块,背部巨大的棘突迎风竖起,两侧黑色的棘突像危险的毒刺,尾夹子上还有一圈橙色的圆圈,浑身散发着我是某种化学药剂的可怕感。

不过拿到手上其实就是个大肉虫,颜值还算比较高吧。


6.7

L5也是L4的扩大版,外形已经基本没什么大的变化,只有尾夹上那块橘色圈圈会变大一号。再就是头壳跟三个前爪会一点点变大。身体就是一个大仓库,把乌桕叶磨碎,消化,转换为一肚子的能量,让自己越变越大。

一周一次蜕皮,非常准时,即使有一只掉队了,最后也会在一周一次的蜕皮上赶上来。其他五只都是准时蜕皮,大部分时间是在半夜,所以很难拍到。

L5的时候,身体已经比小拇指还要大了,蜡粉涂满厚厚一层,看着像一支美味的雪糕。

6.14

末龄了,身体从流线型变得肥大且无光泽,蜡粉也变少了,身体膨胀到大拇指粗了。


6.21

终于到了要化蛹的时刻了。

巨大的幼虫,排空的时候也太吓人了。各种透明绿色的粪便就哗啦啦流下来,以为它们要挂了,毕竟越大的体型,其实是越脆弱的,细菌病毒都能让它们全军覆没。在小心翼翼中看它们熬过了一个月,也算是安心了。

要化蛹了真的是解放了,最后一个龄期那个食量,足以把一棵小树给啃光,所以早期的《中国动物志》把它定义为“害虫”,并且为害非常严重,几只末龄的乌桕大蚕蛾幼虫为了扩张自己的身体,多少叶子都不够吃的。


7.21

经过一个月的等待,三十天后,第一只终于羽化了。

从茧壳里钻出来,猩红色的大肚子还伸展着,然后大力收缩,把体液泵入到大翅膀里,翅展足足25厘米左右,可以说是一只大型生物了。

花纹真的漂亮,巨大的蛇头怒目圆睁,但是很多人也会被花纹吓到,可能是刻在基因里的恐惧感,老婆看一眼就哇哇大叫,对这个花纹接受无能。


这么大的蛾子,古人看到也是会惊叹的。所以,当有一个山洞出现大量的乌桕大蚕蛾的时候,人们自然会认为这是仙人所化,哦不,是仙人的衣冠所化,便称之为“罗浮仙蝶”。清人屈大均,著名地理学家,研究广东人文地理,就在集市上见过一次这个大蛾子,从此以后就迷上了我们虫友间的这件乐事:

《赋得蝴蝶茧赠王黄门幼华》

罗浮蝴蝶有洞穴,天蛾吐丝白如雪。千丝万丝作一茧,仙胎只为凤车结。

终日缠绵如有情,变化一一通神明。茧中久蛰经霜雪,雌雄之雷不能惊。

枝间厚裹乌桕叶,山人采得盈筐箧。四百峰边大小村,家家皆有大蝴蝶。

黄门近自京华来,邀我共上麻姑台。不爱纷纷五色鸟,不求朵朵同心梅。

只怜凤子多香茧,神物人间知者鲜。携归置在梧桐间,明岁车轮双翅展。

仙人骥骥最相宜,庄得其雄老得雌。云霞衣服谁能似,日月精华总在兹。

君亦当年勾漏令,自入罗浮多啸咏。鲍靓丹炉造未能,袁宏山疏题初竟。

干金何物作装还,蝴蝶之茧徒斑斑。已掷沉香教作浦,更包锦石使成山。


当然古代没有分类学,这么漂亮的大蛾子他们便认为是大型蝴蝶,屈大均还在《广东新语》中专门写了一章关于大蝴蝶的资料:

大胡蝶,惟罗浮胡蝶洞有之。尝止花树间,见人弗动,即动亦依依不远,采者连枝持出,辄飞复故处不他之。其生以茧,茧中有一卵,小于鸡子,重胎沁紫,包以乌桕木叶,络以彩丝,山中人尝以冬月往采,好事者购取藏之。明年二月,以茧置梧柳间,辄有一大胡蝶,展翅径尺,飞来就茧,不饮不食,抱伏缠绵。经七日,茧破子出,大可六七寸许。越数日,挟之飞去,其出茧绝不使人见,虽昼夜伺之,弗觉也。雌雄不离,千里外必相寻觅,至则绕笼翔舞,不得入。以翅触笼,金翠委损,放之,两两相逐,翩然高举。盖羽族之至神者,精气相通,无间远迩,所谓仙灵之使令,非人间所得而羁也。予尝有远行,有一大胡蝶飞来,止庭柯三日。友人陈子,谓大胡蝶既美文章,舍仙山而集兹,与予气类相感,非无意也。为诗云:"罗浮大胡蝶,言是小风凰。六足盘胸间,四翅交文章。修眉若杨叶,绣腹如垂囊。仙人爱文采,挟之游帝傍。四海安足飞,来下君子堂。堂中有行子,比德共翱翔。"一时诸子属和,绘图以传。


为此,广东的乡绅们还发展出了“斗蝴蝶大会”:广州人士向有大胡蝶会。冬月,使人入罗浮,以针及绵丝带,易茧于牧竖。春间大胡蝶出茧,文采各别,虽百十无一同者。以丝竹笼贮之,携往浮丘、穗石间,以胡蝶大小较胜负,买花犒之。其花或使人采于罗浮百花径中,径多异花,四时烂若锦绣,大胡蝶之土物也。罗浮诸洞,皆有异花,瞥见之,欲折不折,行数武。远视辄失之。惟径中花可常取。予诗:"只愁胡蝶大如箕,食尽山花人不知。红翠纷纷难与守,芳菲又过艳阳时。"罗浮人甚至把乌桕大蚕蛾当做礼品送人:罗浮人喜以胡蝶茧饷客,予入山必盈袖以归。《罗浮仙蝶歌寄至儿》是清代诗人宋荦创作的一首诗:有客赠我罗浮茧,状如槲茧大二三。瓮形虽非扶桑敌,土色良与赤埴参。从古至今,估计也只有乌桕大蚕蛾也有此幸运,成为人们争相鉴赏的宝物了。

不过到了现代,乌桕大蚕蛾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感谢丹霞娟老师赠送,我才能五年后亲眼目睹皇蛾的一生,并且也感受了一番古人得茧相赠,六只大蚕蛾至今只出来三只,已经让家里蓬荜生辉了(虽然老婆一百万个不情愿)。
乌桕大蚕蛾真的太脆弱了,一不小心就会生病,最后又变得巨大而食粮倍增,随便吃到点不对的就会挂,所以除了在森林里能见到野生的,基本上很难在城市周边看到这种大蛾子了,我迄今为止也只看到过两次,不过也只有自己养的这一次,是从头见到尾,深深感受到了一只蛾子生命的不容易。不过这么大的体型,成虫寿命自然也就非常短了,不吃不喝几天后,羽化之后就是登仙了。上海的气候并不适合它们,所以它们寿终正寝之后,也就会成为标本,每次拿去给小朋友们一看,它们就会惊呼,好大的蝴蝶!这时候就可以跟他们慢慢讲上面的故事了。


本文标题:2021自然记录 | 乌桕大蚕蛾的一生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20922.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