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解读:王家卫《一代宗师》的13个剧情主线

解读:王家卫《一代宗师》的13个剧情主线

八卦谈 佚名 2023-03-27 12:21:57


【人物】


宫二的原型是谁?


电影里章子怡饰演的宫家二姑娘宫若梅,为了报杀父之仇,断发奉道,一辈子不婚嫁不生育。她的原型是民国时代的奇女子们,其中一位是施剑翘。她的父亲,奉系第二军军长施从滨受俘于北洋军阀孙传芳,被孙杀死,悬首曝尸三日。施剑翘20岁,立誓复仇。先是寄望堂兄,落空,又有人用代为复仇为交换来求婚,她真嫁了,丈夫一路升官,却老是推脱“时机不成熟”。施剑翘携幼子不辞而别,自己探得孙传芳下落,在孙传芳去天津佛教居士林进香时,用勃朗宁手枪连发三枪将其击毙。这成为轰动民国的一件大事。此时距她父亲被杀已十年。


王家卫认为,宫二这个人物代表了“民国人的刚烈达到的极致”。她是古典的悲剧的典型。宫二有天赋,但生在一个不对的时代。


有一场戏最终没有放进电影里去,是宫二说:“这个宫家没有机会因我而胜,只会因为我而败。因为是我一夜之间把我父亲传给我的绝活都灭了,我打败了马三,看起来我好像报了仇,但我同时也把我父亲一生的心血都毁了。”这就是她父亲为什么最后跟她说的话是:不问恩仇。老爷子看得很透,第一他肯定知道女儿会出头,他不希望女儿去冒这个险;另外一个考量是,要是这样的话,宫家的东西也没有了。



赵本山的角色多余吗?


赵本山饰演的丁连山,戏份不多,说的话也是半遮半掩,令许多人摸不着头脑。王家卫说炖蛇羹那场戏,要留意一下丁连山说离开东北是1905年。那年中国历史上有件大事,就是“北方暗杀团”的吴樾行刺(满清出洋)五大臣。吴樾、张容那一批北方豪杰,要把满清推翻,他们以暗杀为方法。梁启超说那个年代是暗杀年代。推翻满清的手段,一种是以共和、革命来推进,一种就是最激烈的,暗杀。一明一暗。


因为认为推翻满清不能用温和的政治运动,他们必须要用极端手段,就是暗杀。所以丁连山和宫宝森分手的时期,丁连山问,掌一个门户容易还是浪迹天涯容易。宫宝森说当然是掌一个门户容易。于是丁连山就说,他就去做那件不容易的事。


这是真有其事的:一个日本浪人叫薄无鬼,在东北奉天大街上,用武士刀画一个圈,说这是日本领土,进来就死。这是圈套,结果很多热血的国人都去挑战,死了。圈越来越大。丁连山把薄无鬼干掉,从此离开东北走进“鬼道”,他也得了外号叫“关东之鬼”。


王家卫说,丁连山跟宫宝森的故事特别动人,但是因为赵本山那个时候身体不行,所以没办法把他那条线拍得更仔细。而赵本山自己还一度以为自己演的是章子怡她爹。



宫宝森是张怎么样的“面子”?


宫宝森是“面子”,接替师兄做中华武士会的会长。中华武士会,明里是武术救国,暗中就是北方暗杀团。就像日本的柳生家族有“明柳生”和“暗柳生”,明的是将军家的教练,暗的都是专事暗杀的隐者。


影片中还有一句话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宫宝森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的初衷,他们第一代的中华武术会的人说,强国强族,武术救国。那个蛇羹就是他们的初衷和理念。他们希望把这个理念继续下去。宫宝森是一个很伟大的老人,他在叶问身上看到了这个希望,所以他最后承认自己输了,他说“我把我的名声借给你”。这就是期望把这个火把继续下去。


张震的角色有何用意?


王家卫小时候,家下面有一个理发厅,有很多身怀绝技的高手都混到里面,他们到了香港之后就是地头蛇。


张震演的一线天,原型其实来自于两个人,第一个人是八极拳的大师,叫李书文。他出手不留情,但是他人非常懒,他说有用的一招就够。另外一个就是说台湾的大师,叫刘云樵,民国时代是一个特工,为抗日做了很多事情,之后到台湾也发扬了八极拳。


那个年代,很多人都身怀绝技,有些人能拿到光环,那是因为他有这个机遇。但是没有这个机遇不代表你不需要做这些事,有些人没有这个光环,但是一路在保存祖宗存下来的东西,王家卫认为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东西。


张震的戏份虽少,在王家卫心目中却和梁朝伟有着平等的分量——王家卫认为,他们都是武功高强,经历苦难,最后都到了香港,都为生活做了并非自己理想的事。最后都开宗立派,但一个有了光环,成为一代宗师,另一个就成了一代理发师。也就是戏里说的:人活一世,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能耐是其次的,都是时势使然。


【功夫】




“眼前路”和“身后身”有何奥义?


王家卫把叶问跟宫二作为对立面,因为他们是一阴一阳,武功上亦然。宫二说,叶问的咏春拳只有“眼前路”,是指咏春基本上是直线的,最主要的是面对面,遵循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宫二的八卦掌,则认为两点之间最短但不一定是最快。八卦掌会绕圈,走到对手的背后再出击。这代表了两种人生态度,有一种人眼睛永远都是望着前面,而宫二是永远看着后面,到最后她宁愿留下,因为她的一生都在回头。


为什么叶问说“你欠缺一个转身”?因为宫二没有往前看。




“老猿挂印”威力何在?


宫二打败马三,关键的招数是两手托住对方下巴推出去,宫宝森死的那场也用这招。王家卫希望电影的招数跟剧情是配合的。他看到形意拳有一手,叫“老猿挂印”,其实很简单,用膝盖撞到对手的胸骨,就叫“挂印”,这招是要死人的。马三那个时候给日本人做事,希望“挂印”,但宫宝森告诉他这一招的关隘是“回头”,王家卫认为这刚好跟剧情契合:老爷子希望他回头,但他没有回头。宫二那招叫“叶里藏花”,破他的“老猿挂印”。这是文戏武唱。“老猿挂印”中还有一式“回首望月”,就是说回头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回想,一种反思,但是有些时候也是因为怀旧。




咏春拳是否真的棋高一招?


王家卫在开拍前寻访民间武术高手的过程里,有的师傅会表示,愿意让自家功夫出现在影片里,但影片的主人公是叶问,按照一般武侠片的套路门派就得输给他。但有些师傅就认为这是不能输的,输了他们就是自己门派的罪人。但王家卫影片中的武侠世界其实没有输赢,电影不是只有一个宗师。最后这些师傅也很信任他,这让王家卫觉得很幸运。





叶问是怎么赢过宫宝森的?


片中叶问和宫老爷子掰饼这一场,一般人不知道为什么梁朝伟一次是掌心向上,一次是掌心向下。要是行家都会知道,掌心向上的叫阳手,一般来说就是“慈悲”——你的重心从地下上来,会伤人不会死人;阴手就是“超度”了。叶问试过阳手,试过阴手,他知道都不是方法,最后用了听桥,就好像咏春的黏手,也跟太极的推手一样,就是顺你的劲儿,跟着你走。所以其实很过瘾的。但是有些东西要内行看才会说,“哎,王导还是懂一点哦!”





叶问何以称“一代宗师”?


广东佛山人叶问7岁学拳,成了咏春拳名师陈华顺的关门弟子。叶问后来又叫“培德里叶”,因为整个培德里都是叶家的。衣食无忧,让他可以沉湎于对功夫的喜好,40岁之前,对叶问而言都是春天。《一代宗师》真正的故事从1936年讲起,叶问在这一年由两广国术馆推举,与从奉天南下办引退式的中华武士会会长宫宝森过手,取胜。宫家二姑娘不服,给叶问递帖相约一决高下,这次叶问输了。抗战爆发,叶问、宫二、一线天……这些当年的武林高手,各自流落。


从清末民国,到抗战,到香港,这是一个大时代,里面发生了多少事。大时代里,每个人要选择,有一些人会继续往前,有一些人宁愿留下,有一些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所以面对这样的时代,生活才是最高的高度,不管武艺有多高,生活才是非常难越过的高山,它可以消灭你的意志,蹉跎你的事业。电影里很多人都可以成为一代宗师,别说宫二、一线天,连马三也有这个能耐。但最后只有叶问真正越过了最高的高山,走到了最后,把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传了下去。


当年很多人认为,武功秘籍,每一代传人不要超过16人,认为不要传给外人,发扬光大不是他们的宗旨。但是叶问到香港之后就把这一门发扬光大了,就有人说他把咏春最古典的精神弄没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咏春是因他而起,因他而终。但王家卫希望叶问是对的,“因为对他来说没有门户之见,他认为武术应该是大统。”


【其他】



何处是“金楼”?


“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中人”,这是王家卫自己的感悟。影片中叶问出道的“金楼”其实叫“共和楼”。宫老爷子说“我一辈子做成三件事”之前,其实还有另外一段话,但可能太长就没有在影片中明说。他说:“我那年带着一帮人从东北,穿着皮袄一路脱,进关内,到佛山,进了金楼才知道自个儿是土包子。这里的景是满室描金一尘不染……但我们不是来嫖的,我们到金楼,是来送一个炸弹。”炸弹是蔡元培先生配制的,三天之后,就炸了广州将军凤山,民国就此开始。所以这个楼叫共和楼。它是一个风尘之地,但里面都是英雄。


因为少了这段,观众会想为什么这些武林中人都在“堂子”里?其实溥仪的退位诏书,也是几个执笔的人躲在堂子里写的——不能让人知道,大隐隐于市。




为什么有些人觉得看不懂?


王家卫说四个小时才是《一代宗师》能够完整承载所有人物和情节的长度。但出品方要求,赶紧拿出一个两小时的版本。所以现在的《一代宗师》可能在情节交代上不那么体贴。王家卫也觉得有道理:“完全没看过、不了解时,大家很难花钱去看一部四个小时的电影。看过两小时版,大家才会有更多兴趣。往后也许有机会做出四小时版,愿意看的,可以来过一下眼。”



结尾镜头有何深意?


电影最后一个镜头,落在宫二决意复仇时停留的佛寺大殿。那是辽宁义县奉国寺的大雄殿,建于1020年,是辽代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1948年辽沈战役义县攻坚战,一枚炮弹击穿大雄殿殿顶,落在佛祖释迦牟尼佛双手之中,却没能爆炸,只是损伤了佛像右手。奉国寺在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不是热门旅游景点,因此未经近代整修。镜头缓缓扫过尘封的佛台上一盏盏燃亮的佛灯,呼应电影里武林前辈嘱托后辈的一句词:“点一盏灯,留一口气。”王家卫说,“好的东西,某一天还是会保留下来。”


在剧情中,宫二所到的寺庙,是义县奉国寺。在“参拜”片段的开头,宫二说出了全片的名台词之一:“宁可一思进,不可一思停”。作为一个重宗派荣誉的人,宫二以立誓终生不嫁的方式,保留了自身宫家人的身份,并基于此身份,获得了向马三复仇的合法性基础。但是,这个没有回头路的誓言,本身与其父宫羽田的“宗师之道”是相违背的,更与佛门的原则是违背的。宫羽田晚年的宗师之道,用两个字概括,即为“回头”,无论是他故意让叶问一筹,成就后者大宗师的声名;还是在马三前来逼宫时,以“回头”的双关语,既点拨马三“老猿挂印”招式的关窍,又劝马三回头是岸。宫羽田代表的“宗师道”,均是以“用舍行藏”之“藏”为基点,代表着佛教“成住坏灭”的事物观中“灭”的一面。但这种“灭”,不是“人去如灯灭”,因为这种灭同时又涵摄着“成”,一宗师灭代表着另一宗师生——在剧情中,宫羽田引退之日,即是其将声名送给叶问,助后者成为南派宗师之时。就仿佛以佛教观点来看,人之死灭并非断灭,而会变化为中阴身,在七七日后重归轮回。因此,宫羽田的宗师道要臻至完满,“天下无敌”是不够的,还需要“回头”,需要大盈若缺,需要成人之美。但宫二却相反,宫二继承了乃父的柔拳,心气却极刚无比,无论是在叶问成名后单独找叶问决斗,还是以奉独行道为代价,一心复仇,宫二的生命价值只能寄寓于不断的胜利中,以致于到达了某种“我执”的境界。从镜头中也可以看出,宫羽田去世后,宫家的门人基本散去,唯有忠诚的“老姜”跟随宫二了此一生,与乃父天下无敌,门徒济济而终死于祸起萧墙不同,宫二死于抽鸦片烟。由于宫二只能胜人而不能成人的特性,宫二天下无敌后唯一可能的结局,就是被孤独与虚无毒死在户牖之下,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而此时,宫二恰恰背负着这种强大的,对乃父宗师道的反动,怀着因复仇而产生的强大的我执,踏入了象征着清净的庙宇,踏入了象征着“登堂入室”,象征着宗师道的庙宇,这种强大的反差呈现在镜头上是一个虚幻的背影,“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乃父之宗师道如寻常五蕴般,随其身死固终归于虚幻,但其所留之阴影(例如宫家的荣誉、宫家的仇恨),却毕生尾随宫二,驱策着宫二与叶问交手,驱策着宫二向马三复仇,宫二一生之“苦厄”,难度如是。“三界犹火宅”,宫羽田晚年心心念念从其中及时抽身,宫二却为一口气义无反顾冲入。宫二人生唯一的可能性——在大仇得报后遁入虚无,已在此处的镜头语言中预告得淋漓尽致。


接着,镜头中拉过一排阴影,随后出现的是佛龛前的一排未点上的灯烛,灯在佛教中有深刻的意蕴。《贤愚经》载:贫女以至诚布设之灯,永久不灭,而王者所点之灯,因心不诚而即灭。《施灯功德经》也极言布施灯烛之功德。但是,宫二到达时,这些灯是处在熄灭状态的。一方面,暗示宫二此时之诉求,本无功德可言,“所求不善,何必祷神”。另一方面,灯的熄灭也预示着宫二的“执”,也就是其复仇决心在此刻达到了顶点。从佛经通用的譬喻来看,佛灯往往象征着一念之慈悲与圆融之智慧,《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卷载 :若灯下,即第一戒中护生之法,以继慈悲之灯也……昔阿泥卢逗入寺盗佛前供器,因灯昏暗,旋剔光耀,睹佛威严相好,偷心即歇,忏谢而去。以此剔灯功德, 感报天眼第一。《辩相分第四中无变异品》载:“是灯光者,即譬圣无分别智。黑暗者,即譬众生烦恼业,由此灯譬。”但是,怀着复仇之心走入大殿的宫二是无法体会也不能体会这些的,宫二既无慈悲的动机,也没有慈悲的胸怀,象征佛法的灯对宫二没有任何的感召意义,因而只能选择沉默(也就是熄灭)。宫二走入这大殿,在佛前发誓终生不嫁娶,与其说是来礼佛,更像是为了给自己的独白选择一个具有仪式感的背景。不妨如此理解,佛只是宫二“我执”的见证人和中介,是“对天发誓”中抽象的“天”。这道咒的威力,在后来的情节中得到了呼应,在乱世中,宫二流落香港以行医为业,老姜劝宫二不必执着一个其实没有任何外人知道的誓言,而宫二的回答很有趣:“我知道,你知道,天知道”。


接下来的镜头,宫二踏入大殿,镜头从宫二的脸切到她的后背。接着,镜头转到佛像头部,接着一直拉到佛像脚下,随后香烛燃起。有意思的是,拍摄地锦州奉国寺里面供奉的辽代佛像,是过去七佛,并且每一尊佛的造像除手势不同(及个别佛像头转角有差)外,均完全一致,从影片来看,宫二所拜之佛,应为奉国寺最左端之迦叶佛。有趣的是,迦叶佛在佛教中为过去七佛之六,为释迦牟尼前世之师。在此处,佛典意义上抽象的“师”与宫二实在的“师”,产生了某种隔空的联结,宫二在此礼拜“释迦牟尼之师”,而目的是为兼“师”与“父”的宫羽田报仇;迦叶佛预言了释迦牟尼未来成佛之事,而宫羽田预言了宫二的人生旨趣(“太像我年轻的时候了”)。此刻,代表着究竟涅槃的佛与代表着快意恩仇的武者,两重身份在一个阴晦的佛堂中戏剧性地交织,而这种交织的结果,就是佛前燃起的香烛。此刻的香烛,同时象征着反讽和传承,一方面,在烛火燃起的这一刻,誓言生效,一个终生不嫁的宫二将永远被固定在宫家。人之求佛为解脱,为祈福,而宫二求佛为背负,为约束,这种堂而皇之的对抽象的佛教甚至是世俗的佛教的逆炼,无比讽刺地发生在了一座千年古寺之中。另一方面,火烛在佛教中也象征传承,例如佛教中之法脉也称法灯,禅宗记载历代宗师传法之机缘机锋之书籍,称为灯录,此处的火烛之明,正象征着某种传承的发生,其间所传者,既是某种宗派身份(“宫家人”),也是乃父“宗师道”的刚强一面但刚强之道,只能是刚强之道本身,而绝非大成的宗师道——马三学的是乃父的刚拳,最终却失之于柔,成为汉奸;而宫二学的是乃父的柔拳,最终却失之于刚,孤独终老。讽刺的是,传承开始之时,即是失传之时,正因为宫二在此发下永不收徒的誓愿,宫家六十四手才最终在宫二死后失传,宁不悲耶

最后,镜头转到宫二在佛前下拜的画面。此一画面取从上向下的视角,换句话说,此时观众看到的画面,即是“佛像”看到的画面。宫二此来,为的是“证道”,但此道非彼般若道,更非宗师道,而只是复仇之道,本质来讲,也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从佛像的角度俯瞰之,一方面暗示着佛成功“见证”了这笔交易——宫二与佛,签下了一张合同,宫二以独行道为代价,换取了一纸身份与一份决意;另一方面,象征着大慈悲的佛像,在此沦为复仇的见证人,亦预示宗师道的没落,“诸佛如来以大悲心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宗师道如佛道,当取平等心,清净心,当让则让,当退则退,如乃父般及时隐退,成人声名——但宫二做不到这一些,正如她自己后面承认的那样:“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她自己只能勉强做到“见天地”,换句话讲,宫二只传了乃父天下无敌的武功,却没有传乃父急流勇退的襟怀,因而,宫二顶多臻至匹夫之勇的最高境界——匹夫之勇的最高境界,也只是匹夫之勇而已。


下拜一节,最后的镜头停留在宫二行握拳礼。需要说明的是,宫二礼拜的礼仪,从汉传仪轨来看是正确的。首先双手摊开,象征接引佛足,其次曲指握拳,翻转双手,按地而起,但此处的运镜,到握拳即止。握拳,在此处可以视为复仇决意的完成,往深了讲,是对孤独宿命的坦然接纳,这一动作反差性地完成在了象征接引佛足的摊手动作后——城东老母无缘于佛,虽释迦牟尼自出,亦不能度。宫羽田一心要宫二出嫁,以非宫家人的身份远离江湖斗争,但宫二的宿命,就是争一口气;宫羽田为了让女儿收敛锐气,故意让女儿看到了自己一生唯一一败,但宫二的宿命,就是宁可一思进,不可一思停,其奈之何?


故事结局,宫二对叶问讲起她幼年的时候学戏的经历,“如果我年轻的时候拧着性子把戏学下去,也会成个角儿。”但是,宫二是不可能拧着性子的,宫二唯一的命运就是顺着性子拧,就是明明白白的顽固,就是干干脆脆的极端。从全片来看,不但是宫二,故事里每个人的宿命:就是把自己的命运走成极端,叶问在沦陷区一心为一口气,不肯“吃日本米”,最终使女儿因饥饿离世,马三一心为地位而斗,斗必用杀招,不留退路。大宗师之所以“大”,是因为想法大(在故事里即体现为“南拳北传”和“北拳南传”的野心),但王家卫不是在拍金庸式的武侠片——哪怕贵为大宗师,也必须屈从于一个普通人的琐碎与悲哀,比如,就像普通人在佛寺往来奔走求取富贵一般,“一代宗师”在佛寺三跪九叩,心心念念的,也不过是复仇罢了。但,又岂有在佛寺求复仇之理呢?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叶问线的结局。叶问在香港立足,镜头切到香火鼎盛的佛寺,咏春拳经叶问而盛,最终传遍世界,叶问成为了故事最后唯一存活的“大宗师”。但是,有意思的是,叶问终全篇,也未尝拜过一次庙,未尝因意气与人交过一次手,也未尝杀过一人。






宗师过后,武林何处?


王家卫花三年寻访民间宗师,发现如今的中国武术都被体制转变为竞技运动,没有门派观念,都是套路。而没有门派就没有传承,没有师徒关系。其实以前中国人说的“手把手教”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些事情是口传心授,必须要练到某个程度,火候到了,师傅捅一下,豁然开朗。而且现在父母让孩子从小去练的是跆拳道、画画或钢琴。不少门派中最年轻的弟子,都是50多岁下岗以后才开始练习。


本文标题:解读:王家卫《一代宗师》的13个剧情主线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27488.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