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教师资格证作文】10篇22上教资热点押题作文+10篇教资高分范文汇总

【教师资格证作文】10篇22上教资热点押题作文+10篇教资高分范文汇总

八卦谈 佚名 2023-05-02 15:15:15


10篇22上教资热点押题作文+10篇教资高分范文汇总(考前必看)


10大热点押题作文

 

热点主题1:北京冬奥会

范文:五环破冰联结世界,携手冬奥一起向未来

 

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内举行,冰球运动员对准冰立方一齐挥杆一击,“冰雪五环”破冰而出,破冰意味着打破隔阂,互相走进,大家融为一体。随后,各国代表队入场,运动员们或挥手或蹦跳, 在19首世界名曲里,沉浸于美美与共的体育盛宴中。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带给世界惊喜之前,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出道”即成为“顶流”,超百万网友涌入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出现了“一墩难求”的现象。冬奥村和场馆里,外国运动员也争先与可爱的冰墩墩合影留念,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分享冰墩墩周边。冰墩墩以其价值内涵和可爱外表,联结起不同文化背景的运动员和网友们,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跨文化传播和构建共同文化认同的作用。

不论是开幕式的“破冰”五环,还是可爱的吉祥物,都向世界展现着此次冬奥会中的大同思想和团结精神,体现着大国盛会的风度与温度。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致辞中所说:“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脆弱的,分裂、冲突和猜疑正在日益升级,我们要向世界证明,是的,竞争激烈的对手也能够和平共处,彼此尊重。”这份尊重与和平,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共同价值。开幕式上,各国代表队队员和夹道迎接的志愿者击掌庆祝,分享此刻的欢愉;大屏幕上的图片在一排牵手前行的青年人脚下徐徐展开,呈现出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状态;串场短片中,普通白领、建筑工人和运动员在不同生活场景的中做出相同的动作,同时同在的镜头意图呼唤着世界人民的求同存异;小朋友们手持和平鸽在场内自由地奔跑雀跃……冬奥会无不传递着,“一起向未来”不是形而上的构想,而是我们每个人休戚与共,走向包容团结的价值愿景与行为指南。

在疫情增添世界不确定性的今天,人们亟需一些确定与信念,奥林匹克运动会本身就是一个答案。爱、尊重、纯洁、和平和“更团结”,可以是筑牢世界安定幸福的稳定根基,它提醒着人类不应该向无尽的恶与征伐倾斜,而是无论如何,“give peace a chance”(给和平一个机会)。

90个参加国家的小雪花共同构建了主火炬,张艺谋总导演谈开幕式时说到,“一叶知秋,一个小小的手持火炬,一个小小的火苗,是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全人类熊熊燃烧的浪漫与激情”。冬奥会开幕式前后,中国都在诉说着共同命运的故事,传递着团结向未来的情感价值。我们做到了。

*作者:刘一霖,原文载于“红辣椒评论”公众号

 

热点主题2:中国青年

范文:从苏翊鸣到谷爱凌,这就是中国青年!

 

      两位未及弱冠的中国年轻人,在北京冬奥会上熠熠生辉!17岁的苏翊鸣、18岁的谷爱凌,用他们神勇的表现、开放的心态,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青年热情开朗、包容进取的形象。决赛最后一个登场的苏翊鸣在加拿大选手帕罗特拿到90.96分的情况下,顶住压力,在第二轮比赛中完成了全场第一个1800度动作,收获一枚宝贵的银牌。在前两轮总分落后法国选手苔丝5.25分的情况下,谷爱凌在最后一轮跳出了比赛中从未尝试过的1620超高难度动作,绝杀夺冠!

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挑战和突破自我,这就是中国青年!拿到个人首枚奥运金牌的谷爱凌没有肆意庆祝,而是和铜牌得主玛蒂尔德一同前去安慰遗憾获得银牌的苔丝。苏翊鸣是全场唯一完成1800度动作的选手,最后没能获得冠军,甚至引来不少国外网友的声援,但苏翊鸣并不在意。颁奖台上,他开心地和对手拥抱致意。

尊重规则、尊重对手、尊重友谊,这就是中国青年!赛场上,谷爱凌和苏翊鸣的成绩让世界为之惊叹,赛场外他们丰富的成长经历也让人感慨不已。苏翊鸣除了是一位优秀的单板滑手,还是小有名气的“童星”。这位曾经面对镜头坦言不想把滑雪当作职业的少年,当看到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时,毅然决然选择成为职业滑手,在家门口为国出战。和苏翊鸣多年辗转国外训练不同,能说一口流利京腔的谷爱凌是中美混血,从小在美国长大。她身上标签众多,是“天才滑雪少女”,也是名校“学霸”,还是模特。如今,中国兑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她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鼓励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参与滑雪运动”。

多元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共同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理念,这就是中国青年!

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大国添砖加瓦,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以谷爱凌、苏翊鸣为代表的中国年轻人,将个人的奋斗和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这就是中国青年!

 

*作者:夏亮,原文载于“新华网”公众号

 

热点主题3:从谷爱凌看家庭教育

范文:是什么造就了谷爱凌这位天才少女?

 

次北京冬奥会上,再次一战封神的“谷神”——谷爱凌彻底火遍了全球,全世界人们都知道了这位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运动健儿、时代骄子。

每个孩子的成功,都离不开成功的家庭教育。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不退休的老师,家庭更是孩子汲取养分的土地,一棵树苗是否能长成参天大树,与肥沃的土地密不可分。

谷爱凌的成长历程,以鲜活的案例彰显了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不必完美,热爱就好

虎妈育儿,靠恐惧驱动。谷爱凌将自己的妈妈称为“兔妈”,兔妈教育孩子,用热爱驱动。

另一种优秀,是不必完美,只需热爱。谷妈说,“中国的教育中长大,觉得不够完美就是瑕疵。我有意识地要爱凌不要做完人,因为根本不存在。我对她说,你不必上斯坦福,你上什么学校只要你自己特别喜欢。更重要的是,一辈子都不放弃学习。”

父母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去支持、去尊重。孩子拥有自己的观点、兴趣和目标。父母鼓励孩子去追寻自己的兴趣,设定自己的目标。失败不可避免,但父母会教导他们,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困难不会吓倒他们。他们因热爱而坚强,失败使他们更强大。他们关注过程,更专注,更顽强,所以更容易拿到好结果。

二、认识自己、表达自己、挑战自己

谷爱凌反复强调,“最大的对手是自己。想当最好的,但不是必须要把别人都压下去,而是当我自己能当的最好的人。”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有力量,而能挑战自己、战胜自己才是真正强大。

成长中的重大问题,都和“自我”有关。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天赋和热爱,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表达自己,在创造中、解决问题中,看到和彰显自己身上的强大力量,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感和主宰感,滋养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挑战自己,良好能力品质都会随之而来。

三、鼓励与正面教育

谷爱凌自学微积分,初学时解出了两道简单的题,自己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此时,妈妈的鼓励马上跟进,“我就是觉得你水平高,都自学微积分了还不高啊。”妈妈对她的小小进步都看在眼里,及时鼓励。

教育中有一条金律,“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自信的孩子能勇敢去试,学东西有热情、有效率。即使是大人,适当的自我鼓励和自我提升也是有必要的。

好的鼓励,强调过程、努力和进步,是孩子认识自己、认识环境的心智工具。鼓励像探照灯一样,引导孩子的注意力,去发现一件事情的积极面,激发出积极建设的力量,帮助孩子摆脱自卑,拥有抵御挫折的力量。

不好的鼓励(或吹捧),强调结果的成败、比较和评价,将孩子引向攀比、“老子天下第一”。这样的孩子,短期看可能表现不错,但逐渐失去了持续探索的动机,也没有发展出长期积累的能力品质。

 

四、会学的人也会玩

睡眠、运动和饮食是健康的三大支柱,谷爱凌妈妈想必对此理解深刻。谷爱凌甚至将每天10小时的睡眠列为成功的秘密武器。

而运动的作用,同样被人长期低估。有氧运动提高学业成绩,是很明显的。压力大、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通过运动都可以有效改善。在多动症和抑郁症的治疗中,运动可以部分替代药物。孩子爱上运动,是受益终身的事,闷头刷题的效率其实并不高。

大人总是关心孩子是怎么学的,却常常忽略一个重要的配套问题:孩子平时是如何放松、运动和娱乐的。散步、打球、游泳等等,与学业一起,都是成长的有机组成部分。会学的人常常也很会玩,这没什么奇怪的,身体和精神密切联系。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劳逸结合、兴趣广泛,就会精力充沛。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则用一生治愈童年。谷爱凌如今取得的成就,有其父母和家庭的熏陶和引导,更是她自己奋发追求的结果,家庭和她自己,两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谷爱凌不可复制。之所以不可复制,主要不是因为她极好的天赋和家境,而是因为,所有人的成长都不可复制。成长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人可以控制全部变量。有极好天赋和家境的孩子多得是,而谷爱凌却只有一个。

谷爱凌是可学的。我们复制不出费曼式的天才科学家,却可以从费曼的家庭教育中受益;我们成不了名人,却可以用名人传记来滋养成长。法乎上,得其中。

 

*原文载于“历史教育学家”公众号

 

热点主题4:中国力量

范文:灾难面前,感受凡人间的中国力量

曾经,我们都以为和平年代想做英雄似乎很难,英雄离我们很遥远,英雄不过是电视剧里的战斗模范或者是历史上影响了千万人的绝世枭雄。但是自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和今年河南洪灾期间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经历,充分说明了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一个个凡人构成了中国力量和中国英雄群像。

中国力量源于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觉醒年代》中辜鸿铭说中国人骨子里难以言喻的东西是温良。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我们中国人之所以有同情的力量,是因为我们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生活在一种心灵的生活里。河南暴雨中,在有危险的路段,有的人发现危险后马上扶着单车撑伞坚守在一旁,生怕其他人和车遇到危险;面对救援人员,普通百姓主动做好饭菜,给救援人员免费送上一锅温暖只为感激大家的无私奉献。民族企业H集团为受洪灾的河南捐赠五千万,为了回报这种企业的温良,中国民众一天就买了六千多万的营业额。这是一种来自人性深处的情感和爱的力量。

中国力量,源于集体荣誉感。识大体顾大局是中国人民一向的光荣传统。面对疫情防控,武汉人们曾经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坚守武汉,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现在面对洪水,众多村民远离奋斗半生的故土,保证了河流的泄洪,避免了决堤的危险。曾经世界卫生组织在考察武汉之后动情表示:“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当这场疫情过去,希望有机会代表世界再一次感谢武汉人民”。同样在当前这次洪涝灾害中,各地人民也放弃了很多,奉献了很多。

 

中国力量,源于中国人的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仅是耳熟能详的词语,也是民众间自觉行动。每当灾情发生,全国兄弟省份的星夜驰援,让我们看到了国人的凝聚和果敢。曾经国人经常被诟病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人一个人一条龙,一群人一条虫”用来讽刺国人的不团结。但是随着经济水平和文化自信的提升,现在守望相助、共渡难关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从武汉封城决定后,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批批的医护人员源源不断的输入湖北和武汉,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拼杀,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河南、安徽遭遇前年难遇的洪灾,全国各地救援力量即可出发,救民众于洪水。真正彰显了全国一盘棋的力量。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取得了抗疫防控阻击战的初步胜利,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当前的洪涝灾害中,有了无数平凡人的挺身而出,必定能够克服当前遇到的暂时困难,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普通百姓间蕴含了巨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只要我们每个人在需要时,挺身而出,就能在伟大的时代铸就伟大的精神,干成伟大的事业。

 

热点主题5:双减政策

范文:我为双减鼓与呼

双减实行后,作业少了,辅导班停了,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时间多了。生命的无限种可能性瞬间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教育呈现出应然的状态。我愿为双减鼓与呼。

林达曾言:刺破平静水面的锐利冰峰,往往只露出一角。我们不仅要看到减负后的良好局面,更要看到教育的转向——由育分到育人。哲学家康德曾言,人才是目的,而不是工具,此语振聋发聩。但双减前,许多学生被培养成了学习机器,千篇一律,别无二致。不仅高中卷,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报补习班,牺牲了周六周日的时间,就为了提高几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教师跟学生成了一条绳上的难师难友。长此以往,既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减少了学生跟社会建立联系的可能性。真正的教育是育人的,给人去实践、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双减为五育并举补足短板。双减前的教育在智育上铆足了马力,其他四育却发力不足,遗祸无穷。而双减之后,喜欢体育的有的时间去赛场奔腾驰骋。喜欢阅读的,可以在书中与古圣先贤会晤交心;喜欢旅游的,可以与家人知行合一,饱览地理风光。就如毕淑敏所说,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这样的教育是润物无声,却弥足珍贵的。

双减也倒逼学校提高教学效率。双减并不是不要学习,而是提出了高效学习的问题。这个问题要学校跟老师去解决。相同的效果,考量出应对时代变化的即时性和创造性。教师需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更少的时间去赢得更高的学习效率。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尽可展露笑颜。

双减政策舒缓了家长的焦虑情绪。双减之前鸡娃太多,家长受到育儿焦虑的影响,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你补课,我补课,无一幸免。现在大家都不补了文化知识,开始补孩子的精神需求。此外,双减也减轻了家长经济负担,生活成本本来就高,育儿成本其实里面重要一环。现在辅导班停了,育儿成本明显下降,家长压力也减少减少,减少不少。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双减就是这样育魂育人的教育。我愿为双减鼓与呼。

 

*作者:崇阳一中 廖鹏,原文载于“遇语文”公众号

 

热点主题6:饭圈文化与教育

范文:驱邪扶正,打造清朗饭圈文化

追星一族,古来有之。进入信息时代后,在娱乐主义、消费主义、偶像文化等思潮下,粉丝与偶像之间由原来的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前者不再满足于与偶像单纯的“精神交流”,而是深度参与到明星的职业发展之中。便利的虚拟社群则大大提升了粉丝群体的规模化和组织化,“饭圈”由此迅速崛起。娱乐行业的粉丝社群从自娱自乐的亚文化圈子升级为一种自组织、可循环的商业型平台。一些狂热的粉丝不惜代价地“氪金”,真金白银地投入。自此,没钱别提爱,花钱才有“粉籍”,追星已然是变了味儿。

不止如此,在深度捆绑下,粉丝对于偶像“爱的供养”早已超出经济范畴,逐渐延伸到价值观领域。无底线追星愈演愈烈,一言不合就掀起骂战、刷“黑词条”。更有甚者,有部分粉丝对于涉嫌强奸的偶像仍然“不离不弃”,还创建“救援群”企图“劫狱”。接二连三上演的荒唐戏码,“被割也是一种快乐”的畸形追星,不断扩大着“饭圈”一词的贬义权重,使“饭圈”文化成为网络空间中的一股浊流,尤其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令人深忧。

对于当前“饭圈”文化,是时候驱邪扶正、清污去垢了。从无序走向规范,抑制“饭圈”乱象,需要从青少年入手。

提高教育抚育水平,提升青少年道德修养。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培养的重要场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努力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网络素养。针对“饭圈”中存在的奢靡消费、攻击谩骂、缺少包容性等不良价值和道德取向,家庭和学校要认真负责地对青少年进行追踪和监管,发现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同时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通过更具时代气息的课程内容针对问题讲理辨析,帮助青少年提升认识水平。

市场主体承担责任,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文化娱乐企业、社交平台和艺人作为娱乐产业重要的市场主体,对保障行业风清气正、健康发展负有重要的责任。各市场主体要做到严格自律,建立内部监管机制,明确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无底线追星和炒作等行为要主动制止,对粉丝的不理性行为要进行有效引导,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抵制,通过行业自律、舆论引导等方式建立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娱乐市场环境。

加强源头监管治理,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饭圈”已成为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相关问题的整治要从源头出发,通过严格监管与体制机制建设,对文化娱乐和网络市场的行为与责任进行规范。主管部门要在清理整治娱乐市场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青少年互联网运用保护实际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权责明确、监督有效、奖惩有力的制度机制,为青少年营造适合其成长和发展的文化环境。

去年,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在治标的基础上,我们希望下一步各方在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上协同发力,探索形成规范“饭圈”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实行全链条管理,系统性施策,不断扩大良性版图,打造清朗“饭圈”文化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

 

*作者:央视网评论员,有改动

 

热点主题7:文化自信与教育使命

范文: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如何将文化自信深植于青少年心中?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是一个重要路径。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有着很强的时代价值。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课本、课堂、校园,可以让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与成长过程对接,让学子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传统美德、文学艺术,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很强的教育价值。优秀传统文化能为铸魂育人提供重要支撑,其中的道德、思想可帮助立德修身,文学、艺术可用来提升素养。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独特智慧,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宝贵财富。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纳入教师培养体系、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纳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鼓励教育工作者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更好地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智慧和价值。

推动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关键在落实。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正是旨在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系统化、长效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支持各级学校结合区域特点研发、开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鼓励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支持优秀传承人为中小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分学段、分年级开展中小学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特别是在传统节日和节气中潜移默化地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学科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并建立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机制。同时,可以按照相关改革要求,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教学述评、学校和区域教育质量考评体系,并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探索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考核。传统文化教育绝不是几门简单的课程,而首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价值的涵养。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以强大精神动力凝聚人心、汇聚民力,才能筑造全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绝的力量。

 

*作者:朱永新,原文载于“朱永新教育观察”公众号

 

热点主题8:躺平

范文:苟且躺平不如奔向远方

近来,"躺平"一词在网络上掀起热潮,更有不少青年发出"已躺平"的呼声,这于当代青年而言,真的是所谓的"生存智慧"吗?在我看来,"躺平"不过苟且一时,我们更应该奔向诗和远方。"躺平"一词引发我的深思,当代青年主动"躺平"究章是利亦或是弊?在这个时代的背景里,很显然,弊大于利。"躺平"一词背后折射出的是不少互联网所带来的弊端。

在互联网全面化,而时代却在内卷化的今日,多少青年苟且于眼前,成为一名"节奏划水大师"。原本于古人而言所不可预知的事情,却在互联网时代可以预先测试,生活渐渐地失去了惊喜感与仪式感,变得千篇一律,导致不少青年形成"躺"知天下事的思想。"我迈开步子,奔赴下一场山海。"这是我曾见过所能触碰到我内心深处的句子。/X/i/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一味躺平又怎能奔赴山海、收获幸福呢?"躺平"一词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同样爆红的"佛系"一词,二者显然师出同门。我并不否认适当的躺平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但无疑奔跑更有一番风味。倘若威廉·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亦选择"躺平",拘泥于稳定的工作与美满的家庭。又尔会留下震惊后世的画作?假使张瑞敏安于现状"躺平”,又怎会把海尔推上世界电器舞台,成为家电行业一大巨头?假如杨丽萍"躺平”,又怎会创作出享誉世界的瑰宝--《孔雀舞》呢?所谓"胸有凌云志,敢为天下先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胸怀大志,奔赴山海。生活不可无标准。而"躺平"的低标准更不应该出现在当代中国青年身上。若是苗家刺绣传承人麻兴姐不以高标准约束自己,如何传承苗家刺绣精髓所在?若陈陆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如何为救洪之时将生死置之度外?若陈薇不以高标准对待科学,如何研发新冠度苗?人不可"躺平"国家更不可。

国际格局无时无刻不在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估算的。如今世界趋向于多极化格局,美国对中国设下的考验时刻警醒着中国万不可"躺平"!在这时代洪流之中,更应开拓进取,奔向远方。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躺平"只能逃避一时的身心受损,却永远都无法抵达诗和远方。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必须意识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年初至今中国失去了十四位院士,这无疑向当代青年宣布时代的重担已然交付到我们手中。时代的重担已沉甸甸的压在我们肩头,那我们,又怎能躺平?迈开步子,奔赴山海,一览山河美景,岂不比"躺平"美哉?

 

*作者:简卓茹,原文载于“语文生活”公众号

 

热点主题9:体育中考改革

范文:体育中考改革是对“健康第一”理念的践行

2020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之后,各地纷纷发布了当地中考改革政策。虽然目前来看各地提分政策各不相同,但主要方向还是一致的:一是中考体育分值提升;而是提升的分数多在过程性考核,更加注重学生日常的体育锻炼,摒弃临时抱佛脚的应试锻炼。

从表面看,体育中考的分值增加了,但从本质上看,却恰恰是对“唯分数论”的突破。原来的中考体育分值虽然只有30分,但集中于现场考核,所以在语数外等科目的学习压力下,众多学生和家长、甚至老师往往抱着“只要体育不拖后腿”的想法应付考试。考试得分虽然不算太难,但是体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的真实功用,却被普遍性地忽略了。

所以,体育中考改革正是对“双减”政策的呼应。“双减”之下,学科培训机构被大力整顿,学生们终于从五花八门的培训班抽身而出,参加到丰富多彩的体育和艺术活动中。这其中,体育自然占据了课后的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全社会包括教育行业对体育都存在误解,认为体育没那么重要,甚至认为学校的体育课是小学科。体育课其实是真正的大学科,它不仅可以强壮身体,而且对于塑造进取精神和健全人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双减”之前,青少年苦于繁重的学业压力难以在体育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那么“双减”之后,“无体育,不教育”的观念将会逐步深入人心,体育教育也必将更加聚焦核心素养,助推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其实,一些学校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清华大学规定自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游泳与学业绑定,游泳不过关不能毕业;云南大学2021年6月发布校规,体测成绩不合格,拿不到毕业证。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体育是第一学科”的理念已被大力推行数年,并且卓有成效。从小学到大学,这种体育方面的要求貌似严苛,实际是一种善意的强制,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学校的先行先试会渐渐带动家庭、社会对体育运动观念的转变,并最终营造出“体育强则国强”的良好氛围。

在压力频仍的现代社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并不鲜见。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较为复杂,但学业竞争激烈、体育锻炼缺乏正是其中的部分缘由。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日常非功利性、非应试性的体育锻炼,可以释放压力、放松心情,进而积蓄心理上的正能量,走出心理困境。

除了有利于身心健康,青少年还可以在体育运动中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塑造积极进取的性格、提高抗压耐挫的阈值。民族复兴伟业所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须是健康的人。健康是一,没有这个“一”,后面全是空谈。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体育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兹事体大。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体育的强大,体育中考改革正是对“健康第一”理念的诠释和践行,这场改革极有可能书写中国体育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王宇,现代教育报社长兼总编辑;鲍丹禾,现代教育报社副总编辑,原文载于“光明网”

 

热点主题10:内卷与努力

范文:别让内卷成为偷懒的借口

“内卷”一词从2020火到了2021年末,频频出现在网络以及现实生活中, 在图书馆学习被人说卷,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被人说卷,在宿舍背单词被人说卷,这些原先被定义为努力的行为,为何被冠以内卷之名?内卷与努力的边界又在哪里?“什么是内卷?内卷在现阶段可以理解为一种非理性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即资源内部的不合理消耗,包含着很大的被迫意味。

如今内卷更多指由非良性内部竞争引发人们无端的自我焦虑与内耗现象,比如说,在影院里,第一排的观众从座位中站起来观影,降低了后排观众的观影体验,导致后排的人不得不也纷纷站起来观影,这样下来,每个人的观影效果都没有得到提升,反而使每个人都很疲倦。很多年轻人感觉身处“内卷”而找不到突破,对所处内部的非正常竞争感到无奈。在这一处境之下,人们难免会把努力和内卷画上等号,认为努力就是成为内卷的导火索,躺平才是应对内卷最好的态度,让真正努力的人产生了负罪感,而偷懒的人却站在了道德制高点。这种现状也反映了一种价值判断,即在激烈的竞争中光明正大的努力已经不被允许。当努力和内卷二者之间的边界被逐渐模糊,光明正大的努力却因为害怕被定义为内卷而现在变成了暗地里的偷偷努力,甚至产生“努力有错吗?”的质疑,所以在内卷之下,努力是否还有意义成为了热议话题。

对此,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不管在任何时候,努力都不是一件坏事,光明正大的努力,从来不应该缺席。村上春树说过“所谓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所以正确的努力是对自我要求的提升,是使命感驱动的,不等同于无目标、无规划、无实质意义的消耗,不要让内卷成为自己偷懒不去努力的理由。

所以,努力学习和认真工作依旧是我们最重要的本分和任务,当你正处于内卷的焦灼中时,不妨静下心来问问自己,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无论是追求物质上的富足还是精神上的丰腴,都是积极的生活态度,都是值得努力的方向。当我们摆正思想,专心走好自己的路,也就不会太在意是否陷入内卷,从而真正从内卷的怪圈中走出,向努力的队伍看齐。

 

*作者:张玉玲,原文载于“昆明信息港”

 

 

10篇高分范文

主题1:师德

范文:“德”高为师

韩愈在《师说》中将教师的责任明确地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清楚自己的职业,当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事情,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用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良师益友。

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的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所以,教师要想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必须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师德建设要加强政治修养,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注重小节,修炼人格。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现代师德建设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要求教师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要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的诞生,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的素养。

乐于奉献,实现自我。教师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利他性的工作,它不可能直接获得巨大的财富改变自己的物质生活。同时,工作的质与量也很难数字化,除了讲台上的显性工作外,还有不少隐性的努力,这都是无法一一计量而给予酬劳的。因此,教师需要有一种奉献精神。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进取精神,要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不断追求成功。建立平等的思想,建立服务育人的理念,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在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每一个教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成为人之楷模。

 

主题2:质疑精神

范文:教师应该有质疑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而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的那篇《天问》,一口气提出了一百七十二个问题,他后来成为受人崇敬的大诗人与他的这种治学态度也是分不开的。可见,只有不断地提出疑问,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是因为很多教师们对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了解不够,过分依赖参考书,将参考书的答案奉为至宝。同时,也有很多教师缺乏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对新鲜的东西不感兴趣。年复一年,一成不变的永远照着老办法上课,从来不曾思考过我们教学中是否有被淘汰的东西,是否有新的信息?我们缺乏接受新事物的思想,没有一丝一毫的质疑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的新思想?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本身必须要有质疑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实际。

要充分认识质疑精神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意大利诗人但丁说:“我喜欢怀疑并不下于知识。”世界上的重要学说和思想都是由“疑”开始的,质疑不仅能让学生发现教材中知识性的错误,而且能发现其思想性的不足之处。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前提与途径。在课堂上进行质疑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们在培养个人情操的同时,自身的想象能力以及自我探索能力也得到发展。如果我们教师本身都没有质疑精神,我们又怎么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须知质疑精神是多么重要。

破除迷信书本和权威的思想。“学贵有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为了破除学生迷信书本和权威的思想,教师可以利用最新的教学杂志或网络给学生提供关于文本的一些新颖的信息,让学生明白课本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并带头“挑刺”,让学生明白怀疑与学问的内在联系。可是,长期的接受性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个性,增加了依赖性,他们往往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根本不知道从何发问质疑。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通过示范启发,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且注重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

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思想。教师要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改变。要改变就要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是不断变化的,他们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加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也许我们不清楚或不能知晓的东西,学生早就知道了,可我们却成了井底之蛙,还要用老观念去教学,学生是不可能接受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走在学生的前列,才能适应当今教学的需要。那种闭门造车,坐井观天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终究是要被淘汰的。

质疑精神可以让我们的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质疑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质疑精神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都应该且必须具备质疑精神。

 

主题3:梦想

范文:我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在教育事业中坚定前行的优秀的小学教师。我深知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和无数的磨难,但我相信只要不停止追求梦想的脚步,就会到达梦想的彼岸。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梦想的实现要求我们既要丰富自己的学识,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加强学习,既在本专业上有深入研究,又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既善于及时吸纳新知识,又善于更新和淘汰旧知识;既能在某一方面有深入研究,又能使自己所掌握的各种知识有机结合,以产生新的效能。一位好的教师,仅仅拥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具有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全心全意培养、教育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学识、德行是每个教师都必须加强的两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在梦想之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抱着必胜的信念,坚定地走下去。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60岁的时候,在一篇3000字的自传里,提到自己“一生都教书”。徐特立先生从18岁便“确定教书兼习科举业”,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参加革命,致力于用教育来改革人心,以实现教育救国的愿望。他创办并苦心经营着长沙师范,并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他崇高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对毛泽东、蔡和森等许多革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徐特立先生一生坎坷,却以教育为己任,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当以徐特立先生为榜样,在从教过程中,不抛弃、不放弃,使自己的价值在教育事业中得到充分体现。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争取在平凡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梦想只不过是梦想,它虚幻得可想而不可及,于是将它深深地埋在心底,连破土的机会都不给它。其实,梦想并非遥不可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说:“一个人想要成功,想要改变命运,有梦想是重要的……找到自己的梦想,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在从教之路上,我同样会“认准了就去做”,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成为优秀的小学教师,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们不仅仅要自己有梦想,还应该用自己的梦想去感染和影响别人。因为成功者一定是用自己的梦想去点燃别人的梦想,是时刻播种梦想的人。”教师是阳光下最美好的职业,我愿意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教师梦来照亮学生的求学之路,使我们的下一代燃起理想的希望。我坚信,为了梦想而行动、坚持,梦想就会成真!

 

主题4:职业道德

范文:职业道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但丁曾说:“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但智慧却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因此,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

于是,那位坚持取出最后一块纱布的护士遵守了自己的职业道德,那位坚持给一个学生上完一节课的教师也遵守了教师的师德。那么,我们如果能够做一名教师,也必须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因为这是对真理的永恒追求,对责任的永不言弃。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教师的关爱在孩子的性格和人格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缺乏师爱的班集体是不和谐、不快乐的,孩子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成长,势必形成不健全的性格和个性品质。教师的爱不仅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还有利于孩子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作为一名优秀的职业教师,仅仅具备热爱学生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教学需要教师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另外,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教书育人,需要自己有一桶水才可以给学生一滴水。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认知、情感、能力、价值观等等,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

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核心要求是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时,要运用教学机智灵活而巧妙地处理,灵活多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搞恶作剧,若立刻处理,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若不予理睬,会影响教师的威信,使学生变本加厉。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以使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下去。

作为一名优秀的职业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个性发展的教育原则。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是不一样的,其智力、特长也是不一样的。作为教育者,应依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职业道德是一名护士的职业灵魂,也是一名教师的职业灵魂。

 

主题5:教育方式

范文:顺其自然,适当引导

 

正确的教育方式需要老师顺着孩子的本性来启发,顺着孩子的思维来引导,适当调整学习路径,而不要一味地给孩子的大脑里强加各种“化肥和农药”——永远背不完的知识、永远做不完的试题,逼迫学生按照老师规划好的路线图来成长。

不少教育名家心中理想的教育教学方式都包含相信学生,顺其自然,适当引导的思想。

魏书生和学生一起商量学习目标,顺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出考试题,自己决定考试内容。宁鸿彬认为语文课应有“三不”“三欢迎”和“三允许”原则。“三不”:一是不迷信古人,二是不迷信名家,三是不迷信教师;“三欢迎”:一是欢迎质疑,二是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三是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观点;“三允许”:一是允许出错,二是允许改变观点,三是允许保留意见。李镇西也致力于民主、自由式教学的研究,倡导师生公平、自由、民主地对话。

以上这些教育名家,在教学中都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发动学生,让学生尽情地自由思考,放飞成长的翅膀。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潜能,开启他们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自由自在,尽量少受各种金科玉律的束缚,老师仅仅稍加引导,这些不都是正确教育学生方式的体现吗?

我曾经有幸听到程翔老师的公开课。程老师上课的课题是鲁迅的《药》,然而他上课前一问,学生们的老师已讲过这一课了。会场里听课的老师纷纷惊呼:“这可怎么办?”程老师微笑着问:“既然学过了,还要不要学?该怎么学?”学生们说:“要学。”程老师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各小组仍然存在的疑惑,并将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各个小组争相提出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先由其他小组来解答,其他小组无法解答时,程老师就引导大家共同思考,共同寻找答案,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然老师已经讲过了,为何学生还有那么多困惑?老师是不是忽视了学生的学情和阅读感受,只顾按照教学重难点往下推进?是不是只管给学生的大脑里塞进各种自认为重要的知识、问题,而不管学生们是否喜欢、是否消化?

如果能调查一下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困惑,把学生存在的真实问题作为课堂重点来研讨,顺着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来教学,学生应该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了。

我不敢说正确的教育方式是什么,我只能说正确的教育方式像什么。正确的教育方式像一汪清泉,既有软泥上的青荇,又有潺潺的水声;既有清脆的蛙鸣,又有鱼儿在欢快地游动;既倒映着彩虹,又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主题6:细节

范文:用细节绽放美丽

 

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成功的玫瑰终将绽放出最动人的美丽。——题记

山间的花儿知道,自己只能盛开一次,因此,它细心地张开每一片花瓣,细心地调整每一片花瓣的角度和色彩,最终绽放出令人惊叹的高雅。

天上的彩霞知道,自己只能绚烂一次,因此,它细心地铺开每一片云霞,用心设计每一片云霞的浓重轻淡,用心舒卷霞光的灿烂和风采,从而成就了上帝领空那最美的花园。

青春的我们知道,我们只能年轻一回,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静静地守候成功殿堂的幸福花开。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遥想战国时代,蔺相如大智大勇而又慎于细节,把握好献璧于王而请指示于王的关键时刻,方能够有礼有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而一代剑客荆轲虽刚勇过人,但在“执秦王之手,握秦王之袖”的关键之处犹豫彷徨,致使良机错过,酿成了刺秦不成,荆魂归阴,血溅秦庭的莫大遗憾,亦为千古之人敲响了“切莫疏于细节”的警钟。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放眼航天事业,我国“神州号”系列飞船之所以能够发射成功,是因为航天人细心严谨,认真把握飞船发射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细节。而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后不幸失事坠毁,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一个细节没有做到位。小小的细节失误,造成惨重的航天事业损失,令人惊愕,令人扼腕沉思。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长于幽默而慎于细节,终成为相声表演艺术大师;贝多芬才华超人而又慎于细节,注重推敲每一个音符,他的交响曲才成为最美的“天堂之音”;我国历代的伟大诗人,文采雄奇而又秉承“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原则,才有了“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潇洒飘逸,才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新奇别致,才有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睿智哲理。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当然,这里的慎于细节并不是不辨本末;这里的细致入微,并不是要畏首畏尾。胸有全局而又慎于细节,大智大勇而又细心慎重,这才是人生成功的有力保障。

山间的花儿,用细心描绘高雅;天空的云霞,用细心泼洒绚烂。我们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也一定会用“慎于细节”绽放人生的美丽。

 

主题7:创新人才

范文:培养更多新时代的创新人才

 

今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所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则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营造创新氛围,重视个性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同学间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帮助学生养成乐于提出新问题和学会质疑的习惯,对学生的创新成果给予适当奖励,努力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潜能也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培养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调动各种感官,全心去观察;还要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有目的、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观察,使学生能透过表面的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质疑,在观察中解惑,从而增强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第三,引导发散思维,鼓励大胆想象。探索和创新的起点是质疑。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去探究问题。当有的学生发现和提出含有某种创新因素的“新奇”问题的时候,应及时抓住机会,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打破常规,力求从其他角度解决问题;启迪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从反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鼓励学生多采用求同思维,寻求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空间,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问题。

第四,增强自主意识。自主意识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真正做到民主与平等。老师要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敢于独立思考,树立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信心和勇气,激励学生打开思维闸门,去合理怀疑,去积极探索,去追求真知。

第五,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实践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扎实深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这是提高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前提条件。要教育学生不要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双基”。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多给学生动手机会,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钱学森之问”的最好答案。

 

主题8:终身学习

范文:终身学习与教师职业发展

 

古语云:“学而优则仕”,却未曾道“仕而优则学何为”?古诗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劝勉年轻人珍惜时光固然有理,但“少壮”果真是“努力”的唯一区间么?“老大”便不能一心向学且学有所成么?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学习观念,使我们获取了对学习的全新认识。

终身教育,是指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需,更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必需。

庄子曾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方面,专心求学期间所学习的文化知识仅是人类世代积累文化精华的冰山一角;另一方面,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不断涌现的新知识快速充实原有的知识体系。终身学习已成必然。因此,作为身负“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教师,在培养年轻一代的过程中,理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和社会负责,更是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尊重与诠释。

终身学习,必须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水。”要有长流水,必然要常学常新。教师应对新的科学知识,尤其是本学科的最新成果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时整合并不断扩充原有的知识结构。同时,应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勤学敏思,善于交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终身学习,还应恒于研究,勤于反思。教师应树立教育科学研究的观念,主动研究教育科学工作,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通过研究,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并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应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工作得失,在反思中求进步,求成长。

另外,教师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师表,必须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感染学生,使其尽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学习不应只是阶段性的任务,而应成为终生的主题。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努力,使学习贯穿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并与每个教师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真正成为促进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主题9:个性发展

范文:鸭子入池塘松鼠上树忙——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这启示我们,应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合理的帮助”,就如同“学游泳”的故事,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潜质,因材施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鸭子天生会游水,一下水便驾轻就熟;兔子擅长短跑,松鼠擅长爬树,这是它们的特性所决定的。然而硬让它们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即便费尽心思,付出十足努力,收效也不会很大。这就像让农夫去造机器,让教师去打针一样,即使努力,也必定弄出乱子,无法完成任务。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他们对于学习也有着不同的态度和选择。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注重个性发展,促使和引导学生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再者,社会的繁荣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人才,这也需要个性发展的教育,在学生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培养出各有特长的人,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视张扬个性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特长得到最充分地施展。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其学习表现也是不尽相同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出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式,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差异,选择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主题10:家庭(父母)教育

范文:神州之针

鲁迅先生曾说:“农家之子早认犁,兵家之子舞刀枪,秀才之子舞文墨。”毋庸置疑,家庭环境、父母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成长。

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儿时的玩伴早已散落天涯,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唯独他几千年来被后人所敬仰。若非孟母对儿子成长环境的关注,不知孟子是否还会有“亚圣”之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收拾旧山河。”八千里路上,三十年功名中,岳飞始终不忘母亲的谆谆教诲——“精忠报国”。一块中原大地般宽厚的脊背,针针见血地负起母亲的叮咛与沉雄的神州。云月依旧笑山河,伟业一篑化尘土。遗憾的是,这个滚烫的座右铭,最终变成了冰凉的墓志铭。

悠然展翼于苍穹的雄鹰,必然经历了老鹰无数次将其摔下山崖的痛苦,才锤炼出健硕的翅膀;称霸于丛林的猛虎,必是经历了虎妈无数次调教捕猎的技能,才锤炼出矫健的身姿。为父母的谁不知道教导孩子的重要性?诸葛亮的戒子规,曾国藩的家训,傅雷先生的家书,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安德烈母亲(龙应台)的目送。道国家,讲人生,谈爱情,说理想……父亲严苛的教育,母亲朴实的呵护,在我们成长的路上功不可没。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现在的父母依旧跑在大街上,逼迫孩子在各种辅导班间赶场,自己呢?确实有一些父母,或是公务、应酬繁忙无暇顾及,或是含在口中、捧在手上过分溺爱,或是棍棒交加把你打,或是人民币大把随便花,而忽视了对子女应有的正确的教育。还记得那个在大学校园内飙车撞死学生,还叫嚣“我爸是李刚”的李启铭吗?还记得数次吸毒身陷囹圄后让张国立当众道歉的张默吗?还记得残暴惊人的李天一案件吗?还记得霍霍拔刀的药家鑫吗?他们飞扬跋扈、为非作歹的背后是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难逃其责。

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我们应该先正好衣冠,才可以指导孩子如何穿衣。别像仲永父亲那样,眼中只盯着仨瓜俩枣,让指物作诗的神童终究泯然众人。别让放任自流使天资聪慧的孩子终究碌碌无为,别让急躁与懒惰使参天大树变得不堪一击。

 





本文标题:【教师资格证作文】10篇22上教资热点押题作文+10篇教资高分范文汇总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29712.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