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噫!好!我中了”——语言类梗的发展历程

“噫!好!我中了”——语言类梗的发展历程

八卦谈 佚名 2023-06-16 12:15:44


你跺你也麻

“梗”有很多种分类,语言(网络流行语等)、图像(表情包、短视频等)以及动作等都可能成为一种模因,我们今天来盘点的主要就是其中传播最广泛的语言类梗。

 

依照目前国内语言类梗的传播形式,那么主要是按照以下流程在行进:

起源(基于某个节目/作品/帖子,出现在人们视野)→

蔓延(在网络广为传播被网民用以表达某种语境下的含义)→

跨界(传统文化圈开始接受、认知并使用这个词汇)→

转正(正式成为某种含义的代名词,被官媒在公开场合使用,并有可能被作为新词写入字典,同时使用热度开始下降)

 

我们拿一个比较早的例子来说明问题:“给力”,这个词最早其实是一个方言但是最早并没有进入广大公众的视野,直到其在中配版《搞笑动漫日和》中被应用后传播:

 

起源(中配《搞笑动漫日和——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的一句:“不给力啊老湿”)→

蔓延(被网民广泛用于表达:“厉害”、“强大”、“好”等语境的含义,与来源于北京话的“牛B”分庭抗礼)→

跨界(非网民也开始广泛、认知及使用这个词汇)→

转正(纽约时报报道过这个热词,各种官媒也盘点、使用这个词汇,后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为常用词汇,不再属于流行词汇)

 

从上述情况来看,实际上,语言类梗的出现至“消失”,实际上就是一个源于小规模文化圈(以方言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圈/以网络文化为代表的亚文化圈等)的词汇进入大众文化圈的过程。当一个语言类梗从热词/网络金句,变为常用词汇时,也代表这个梗正式融入了大众文化圈,也就代表了其不再具备“与众不同”的流行属性,那么自然就会被追求潮流的年轻人所放弃。

 

当然,实际上能够完成这个演化过程的梗并不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流程都会出现障碍,具体如下:

起源(出现的作品/节目/帖子传播度受限,没有火起来)→

蔓延(本身的概括性含义不强,或者传播性不强,没有被网民广泛使用)→

跨界(因为已经有更适合且传播更广泛的既有词汇,导致不会为非圈内人士所理解或使用)→

转正(本身存在一定的“原罪”,比如“低俗”/“不良影响”等方面,无法登大雅之堂,故无法被官媒使用而无法转正)

 

综上所述,语言梗的流行过程,其实就是追求前卫的年轻人寻求与传统文化圈不同的一种另类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最终反过来影响到了传统文化圈,然后被其吸纳的过程,当然由于现在网络文化更新换代得很快,所以说即使传统文化圈不断吸纳新兴文化,还是会有更多的小众文化梗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周而复始。两者其实是一种互补的作用,因为语言的根本作用就是“沟通”,所以说,如果一个梗要能够广泛传播,那么其一定要有非常良好的概括及表达作用,能够既短小精悍又能准确表达某种含义,这样其才有流行的基础。年轻人对于某个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创造力创造出了一个新词汇,然后经由不断地传播,接受层层考验,最终反馈给大众成为一个常用词汇;而传统文化圈因为其先天的话语权,对于一个出现的新概念往往具备第一手最详尽的信息,享有优先对公众进行解释的机会,这个过程中,会暴露出一些不易于传播的部分,就会交由非传统文化圈来对其进行“量身打造”一个合适的词汇,再反哺给传统文化圈。

 

下面,我就来简单盘点一些已经成为常用词汇的网络词汇,下述词汇并非所有都已“转正”,但至少都已达成“跨界”(仅在某一个固定圈子中使用的词汇,不具有广泛性的没有盘点):

 

1、 给力:厉害、强大、好(原始出处:方言;流行源头:中配《搞笑动漫日和》)

2、 坑爹:做事不靠谱(原始出处:方言;流行源头:中配《搞笑动漫日和》)

3、 吐槽:针对对方语言中的漏洞进行调侃或解说(原始出处:方言;流行源头:由日语系节目发扬光大)

4、 PK:对决(原始出处:英文;流行源头:《石器时代》开始的一系列网游,以及之后的《超女》类选秀节目)

5、 地图炮:对某个群体进行言语攻击的行为(原始出处及流行源头:《超级机器人大战》中的武器)

6、 嘲讽/拉仇恨:吸引注意力(原始出处及流行源头:《魔兽争霸/魔兽世界》系列

7、 AOE:意义与地图炮相近,但流行度不如地图炮(原始出处及流行源头:《魔兽争霸/魔兽世界》系列)

8、 对线:与PK含义相近,在MOBA流行的时代已经替代了PK的作用(原始出处及流行源头:《英雄联盟》等MOBA游戏系列)

9、 吃瓜:事不关己看热闹(原始出处及流行源头:网络用语及各种二次创作)

10、           弹幕:视频实时评论功能(原始出处:STG游戏;流行源头:NICONICO, A站, B站等)

11、           欧皇/非酋:欧皇指运气好,非酋指运气差(原始出处:最早的出处应当是《魔兽世界》的“手黑”,指开不出好装备,到后来衍生成手黑的人是“黑人”,也就是运气不好的人,后“黑人”也被称为“非洲人”,与之对应即产生了“欧洲人”;流行源头:各种随机获取奖励性质的游戏机制)

 

目前来说,在10年前,流行词汇的来源主要是春晚这种具备极广受众同时具备语言类节目的平台(比如赵本山的小品,所以说其实很多网络流行语就是方言而已,到今天也是如此),现在,因为网络的发展以及自媒体的兴起,这些词汇的来源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了。最后,找到了这种语言类梗的特点,如果想要人工造梗且最终能够成为现象级的词汇并成功“转正”,那就一定要符合上面的规律,否则肯定会在传播的某个过程中遇到阻碍,如:嘴臭型文化词汇(“低俗”原罪)、抽象符号型词汇(不易于传播)、拼音简写型文字词汇(概括型很弱)等


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文化”的弄潮儿,那么把握这些梗传播的特征,或许你就能在时代的发展道路上有意无意留下自己的一笔哦,但是,实际上语言类梗的火爆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想要人为把控,难度是很高的,或许当你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口头禅火了的那一天,你也会和范举人一样,无比“意外”、无比“惊喜”。


本文标题:“噫!好!我中了”——语言类梗的发展历程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34068.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