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种花家事·孟春纪】040先轸诡谋激子玉 晋楚城濮大交兵『东周列国志』

【种花家事·孟春纪】040先轸诡谋激子玉 晋楚城濮大交兵『东周列国志』

八卦谈 佚名 2023-08-09 09:20:56

【阅前提醒】本系列『种花家事』专栏,是以种花家十二部信史流历史演义小说为大纲底本,以种花家古典传统历史文献为参照准绳,兼采历史演义与历代笔记小说为补充,最终杂糅整合而成。初步计划中,『种花家事』系列有本纪十二,上起诸夏共和行政,下迄中华再造共和,其间两千七百九十年:

孟春纪·东周列国志;仲春纪·前汉演义;季春纪·后汉演义;孟夏纪·两晋演义;仲夏纪·南北史演义;季夏纪·唐史演义;

孟秋纪·五代史演义;仲秋纪·宋史演义;季秋纪·元史演义;孟冬纪·明史演义;仲冬纪·清史演义;季冬纪·民国演义……

本系列是采用“附经而作”的整理模式,即先将“冯梦龙-蔡东藩”十二部历史演义的公版原文抄录于专栏;然后进行分段分节,并添加小标题;之后对各部分进行梗述,置于节前;最后注解附录于节后。由于工程量浩大,因此每篇专栏发表时并不完善,前期以跑马圈地为主,写得较为简略,待第一遍完成后,会再进行第二遍、第三遍……增修,以趋于完善。若有生之年能够完成本纪,会考虑是否要继续搜集筛选演义小说,以整理世家、列传。  

〇、山话嵓语

        今天继续更新冯梦龙先生的《东周列国志》,书接上回CV22948344,本篇是第40章回,主要讲的是晋文为释宋围而率兵拒楚的故事。本篇概要如下:  

        ①晋颠颉恃宠而骄,仗着自己曾是重耳流亡时的从龙之臣,竟公然违抗晋文之命,火烧晋文恩公僖氏之族,晋文又惊又怒,不得不忍痛斩杀颠颉以肃军纪。

        ②楚王闻听晋文联军连破两国,于是打算罢兵言和,但可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正在围攻宋国的子玉拒绝撤兵。

        ③在子玉想与晋文议和的企图失败后,其带着手上所剩军队,外加陈蔡等楚国附庸的士兵,前去与晋文决战。晋文践行当年退避三舍的承诺,直接撤退到濮水之南的城璞背水札寨。

        ④子玉不顾众人劝说,执意要与晋文决一死战,并在拒绝濮水之神交易请求后,与晋文在莘北展开了城璞大战。

一、铁面无情

        周襄王二十年(鲁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宋成公五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齐成公元年,卫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陈穆公十六年,蔡庄侯十四年,元始前632年)三月丙午,晋军攻破曹都,俘虏曹共公。昔晋文落难时,曹共公曾强观重耳“骈肋”;反倒是曹大夫僖负羁识得英雄,尽心帮助重耳。此时晋文破曹都,自然要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抄家曹共公自不必说,而对于僖负羁晋文则是投桃报李,严禁任何人骚扰。但可惜晋将颠颉、魏犨仗着自己是跟随重耳流亡的从龙之臣,竟然不将军令放到心上,当晚就火烧了僖宅。

        晋文大怒,立刻就要下令斩杀二人。好在魏犨是跟随重耳的从龙之臣,且勇力过人,因此晋文给了其一个机会,看其烧伤,重不重,若是不重就让其戴罪立功;若是很重,那就早脱苦海,顺便废物利用,用其人头立威军中,安抚僖氏。

        这可将魏犨吓坏了,立刻命人用白布勒胸,强行封闭伤口。然后当众作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以示自己伤的不重,还能继续征战。晋文遂法外开恩,饶其性命,让其于军中戴罪立功。但颠颉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虽然没伤也同样是随重耳流亡的从龙之臣,但并无魏犨之勇,只是一个仗着资历,不听军令的骄兵悍将,那自然没什么好说的,直接斩杀以儆效尤即可。之后晋文召舟之侨接替颠颉做车右。【《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魏犨、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爇僖负羁氏。魏犨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犨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

        这个舟之侨是晋文之父晋献公所灭虢国的大臣,昔周惠王十七年(鲁闵公二年,晋献公十七年,元始前660年),虢公小觑晋国,竟然敢不考虑后方之晋,全力攻击戎狄。舟之侨认为这样搞,迟早翻车,于是就叛虢投晋。果然两年后,晋国趁着虢公在桑田与戎相持之机,突然发难,用假道伐虢之计,夺虢国下阳城;又三年,失去下阳屏障的虢都上阳被晋献公一举拿下,虢国覆灭,虢公奔周逃难。

        之后舟之侨留在晋国为官,但由于没有根基,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却不承想反而因此躲过了数次站队清洗,直到此时机会来临,其竟一举成为晋文车右,可谓是一步登天。要知道上次的晋献车右毕万可是在胜战后尽得古魏之地,从而为后代魏国分晋打下了扎实基础。而舟之侨这次成为晋文车右真的是要时来运转了吗?

        话说赵衰奉了晋侯密旨,乘车来看魏犨。时魏犨胸脯伤重,病卧于床,问:“来者是几人?”左右曰:“止赵司马单车至此。”魏犨曰:“此探吾死生,欲以我行法耳!”乃命左右取匹帛:“为我束胸,我当出见使者。”左右曰:“将军病甚,不宜轻动。”魏犨大喝曰:“病不至死,决勿多言!”如常装束而出。赵衰问曰:“闻将军病,犹能起乎?主公使衰问子所苦。”魏犨曰:“君命至此,不敢不敬,故勉强束胸以见吾子。犨自知有罪当死;万一获赦,尚将以馀息报君父之恩,其敢自逸!”于是距跃者三,曲踊者三。

        赵衰曰:“将军保重,衰当为主公言之。”乃复命于文公,言:“魏犨虽伤,尚能跃踊,且不失臣礼,不忘报效。君若赦之,后必得其死力。”文公曰:“苟足以申法而警众,寡人亦何乐乎多杀?”

        须臾,荀林父拘颠颉至,文公骂曰:“汝焚僖大夫之家何意?”颠颉曰:“介子推割股啖君,亦遭焚死,况盘飧乎?臣欲使僖负羁附于介山之庙也!”文公大怒曰:“介子推逃禄不仕,何与寡人?”乃问赵衰曰:“颠颉主谋放火,违命擅刑,合当何罪?”赵衰应曰:“如令当斩首!”文公喝命军正用刑。刀斧手将颠颉拥出辕门斩之。命以其首祭负羁于僖氏之家,悬其首于北门,号令曰:“今后有违寡人之令者,视此!”

        文公又问赵衰曰:“魏犨与颠颉同行,不能谏阻,合当何罪?”赵衰应曰:“当革职,使立功赎罪。”文公乃革魏犨戎右之职,以舟之侨代之。将士皆相顾曰:“颠、魏二将,有十九年从亡大功,一违君命,或诛或革,况他人乎?国法无私,各宜谨慎!”自此三军肃然知畏。史官有诗云:乱国全凭用法严,私劳公议两难兼。只因违命功难赎,岂为盘飧一夕淹?

二、楚王震惊

        周襄王二十年(鲁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宋成公五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齐成公元年,卫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陈穆公十六年,蔡庄侯十四年,元始前632年),三月丙午,晋文灭曹,俘曹伯。晋国春季出兵,季春就连破卫曹两国,这两国君主一俘一亡。声威之胜,天下震惊!

        楚成王闻悉亦震惊不已,毕竟这边援救卫国的部队刚铩羽而归,还在考虑是否继续援救,那边就传来又一个盟国被破的噩耗。楚王思虑再三遂有罢兵之意。楚王先命在齐国谷地驻扎的申叔撤走楚军到申地集结,然后又命楚将子玉也从宋国撤军,而楚王则亲自坐镇申地,处理后续事宜。

        话分两头。却说楚成王伐宋,克了缗邑,直至睢阳,四面筑起长围,欲俟其困,迫而降之。忽报:“卫国遣使臣孙炎告急。”楚王召问其事,孙炎将晋取五鹿,及卫君出居襄牛之事,备细诉说,“如救兵稍迟,楚丘不守。”楚王曰:“吾舅受困,不得不救。”乃分申、息二邑之兵,留元帅成得臣及斗越椒、斗勃、宛春一班将佐,同各路诸侯围宋。自统吕臣、斗宜申等,率中军两广,亲往救卫。四路诸侯,亦虑本国有事,各各辞回,止留其将统兵。陈将辕选,蔡将公子印,郑将石癸,许将百畴,俱听得臣调度。

        单说楚王行至半途,闻晋兵已移向曹国,正议救曹。未几,报至:“晋兵已破曹,执其君。”楚王大惊曰:“晋之用兵,何神速乃尔?”遂驻军于申城,遣人往谷,取回公子雍及易牙等,以谷地仍复归齐,使申公叔侯与齐讲和,撤戍而还。又遣人往宋,取回成得臣之师,且戒谕之曰:“晋侯在外十九年矣,年逾六旬,而果得晋国,备尝险阻,通达民情,殆天假之年,以昌大晋国之业。非楚所能敌也,不如让之。”使命至谷,申公叔侯致谷修好于齐,班师回楚。惟成得臣自恃其才,愤愤不平,谓众诸侯曰:“宋城旦暮且破,奈何去之?”斗越椒亦以为然。得臣使回见楚王:“愿少待破宋,奏凯而回。如遇晋师,请决一死战;若不能取胜,甘伏军法。”

        楚王召子文问曰:“孤欲召子玉还,而子玉请战,于卿何如?”子文曰:“晋之救宋,志在图伯;然晋之伯,非楚利也。能与晋抗者惟楚,楚若避晋,则晋遂伯矣。且曹、卫我之与国。见楚避晋,必惧而附晋,姑令相持,以坚曹、卫之心,不亦可乎?王但戒子玉勿轻与晋战,若讲和而退,犹不失南北之局也。”楚王如其言,吩咐越椒,戒得臣勿轻战,可和则和。成得臣闻越椒回复之话,且喜不即班师,攻宋愈急,昼夜不息。

三、晋文巧计

(1)子玉抗命

        周襄王二十年(鲁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宋成公五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齐成公元年,卫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陈穆公十六年,蔡庄侯十四年,元始前632年),晋文公连破楚盟国曹卫,威震天下。期间齐国与晋在敛盂会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齐侯盟于敛盂。卫侯请盟,晋人弗许。】,楚成王大惊,急命申叔撤出齐国归还谷地,以缓和与齐国的关系。之后楚王感觉仍不保险,遂命楚将子玉撤兵离宋,准备班师还朝,再待天时。【《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

        本来大战似乎就要这样消弭了,但可惜楚王任用以子玉为核心的少壮派的弊端此时突然显现了出来。少壮派在建功立业上有能力也有动力,故作战时勇猛无畏,主观能动性极强,任何胆敢阻挡其建功的势力都会遭到其疯狂冲击。一般情况下这很好,一支赴公战如报私仇的队伍,想想就能令敌人胆寒。但这个阻挡其建功的人是楚王自己呢?

        果然,子玉立刻拒绝了楚王的命令,坚持要继续战斗。楚王大怒,但又无法亲赴前线弄回子玉,于是便命其他军队撤军,以期能迫使子玉因兵少而撤。此时子玉手上只剩西广王师、东宫卫率,以及六卒的若敖族部曲。但子玉也被激出了火气,不仅没有因兵少而撤,反而率兵猛攻宋国,以期在晋军赶到前,夺下城池,这样楚王再怎么有意见也必会派人支援,然后就可以给晋军来个中心开花,从而立下大功,扬名立万。

(2)宋国求援

        果然在子玉的玩命猛攻下,宋国有点坚持不住了,立刻派门尹般突围求见晋文,希望晋军能够早点发兵以解宋围。但此时晋文却遇到一个很糟糕的问题——盟友有点儿不想打了!

       首先是齐国,因齐孝公的忘恩负义,致使齐国与宋国关系很差。而之所以齐国此次要与晋联手抗楚,主要是因为两年前(孝公九年)楚国强夺齐国谷地,而此时楚成王已经归还所占齐国领土,那齐国自然不愿意为了宋国这个关系不好的邻居去与楚国玩命。

        然后是秦国,秦与楚并无恩怨,此次出兵只是因为秦晋乃姻亲之国,自然要同进退以固秦晋之好。且此次秦国的战略目的有二,一则赚战利品,反哺国内经济;二则练练兵,熟悉一下中原道路,为将来的问鼎中原做好准备。而如今中原也来了,曹卫两国的丰厚战利品也分到了,战略目标全部完成,自然想要赶紧回去消化经验和战利品,当然不愿继续死磕。

        因此此时晋文虽获得大胜,但形势反而有点儿不利了,而且晋国又不能放弃宋国,否则,晋文谋霸之事就彻底泡汤了。但若晋国强行出战,则势必秦齐离心,大好的局势极有可能逆转翻车!

(3)化逆为顺

        晋文面对如此不利形势,突得妙计,直接来了一个借花献佛之计。晋文郑重接见了宋使,闻听宋使哭诉完宋国惨状后,佯装大怒,立刻命人将曹卫与宋接壤的田地全部赠给宋国,然后不仅不要宋使送上的宝物,还为其引见齐秦两国话事人,让宋使将宝物送给齐秦两国,以获两国支持,宋使被这一通操作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呼晋文仁义。

        齐秦两国见到宋使后,自然不能拒绝,毕竟名义上大家都是一起来抵抗楚蛮的,若此时拿了好处却不干事,下次遇事可就没人帮了。而两国又真不想打了,于是一合计就想了一个妙招——议和。因为此时大家都看出来了,楚王也不怎么想打了,只是直接撤面上无光,因此还想再看看子玉能不能搞出点惊喜。故此时只要让宋国出点血,许一些好处,再谈谈条件,将曹卫还出去,将面子给足,楚王很大可能见好就收,那就自然不用再打了。

        不过晋文早就埋好了陷阱。等秦齐使者面见楚王议和时。就传来了晋国将曹卫田地送给宋国的消息,楚王大怒,要求联军先将曹卫土地归还,但此事齐秦做不了主,而晋文则咬死,此次宋国损失太大,必须给予补偿。秦齐两国被这冠冕堂皇的理由给绊住,那和谈只能告吹,此时大战已不可避免!

(4)战争疑云

        其实《东周列国志》中这场战争是被调了顺序的。《左传》与《史记》中这一战是曹卫被破后,宋使先去求援,晋文因楚之恩,不愿与楚大动干戈,但宋襄更有大恩于己,于是赠曹卫之田于宋以报恩,之后才是楚成王撤兵集申,欲罢兵言和,再之后就是子玉与晋文的斗智斗勇。《东周列国志》是为了增强故事性、权谋性,就将宋使求援和楚王集兵的时间线微调了一下,当然双方动机也就因此而全变了。

        另外,历史中子玉不是完全的愣头青,其与楚王闹掰,兵力太少后,没有转身猛攻宋国,而是欲通过和谈,兵不血刃的救回曹卫,可惜其此时根本没有跟晋文谈条件的资格,最后只能在战场上决胜负,从而遭到惨败。【《史记·晋世家》楚围宋,宋复告急晋。文公欲救则攻楚,为楚尝有德,不欲伐也;欲释宋,宋又尝有德于晋,患之。先轸曰:“执曹伯,分曹、卫地以与宋,楚急曹、卫,其势宜释宋。”于是文公从之,而楚成王乃引兵归。】

        宋成公初时,得公孙固报言,晋侯将伐曹、卫以解宋围,乃悉力固守。及楚成王分兵一半,救卫去了,得臣之围愈急,心下转慌。大夫门尹般进曰:“晋知救卫之师已行,未知围宋之师未退也。臣请冒死出城,再见晋君,乞其救援。”宋成公曰:“求人至再,岂可以空言往乎?”乃籍库藏中宝玉重器之数,造成册籍,献于晋侯,以求进兵。只等楚兵宁静,便照册输纳。门尹般再要一人帮行,宋公使华秀老同之。二人辞了宋公,觑个方便,缒城而出。偷过敌寨,一路挨访晋军,到于何处,径奔军前告急。

        门尹般、华秀老二人见了晋侯,涕泣而言:“敞邑亡在旦夕,寡君惟是不腆宗器,愿纳左右,乞赐哀怜!”文公谓先轸曰:“宋事急矣!若不往救,是无宋也。若往救,必须战楚。郤縠曾为寡人策之,非合齐、秦为助不可。今楚归谷地于齐,与之通好。秦、楚又无隙,未肯合谋,将若之何?”先轸对曰:“臣有一策,能使齐、秦自来战楚。”

        文公欣然,问:“卿有何妙计,使齐、秦自来战楚?”先轸对曰:“宋之赂我,可谓厚矣!受赂而救,君何义焉?不如辞之。使宋以赂晋之物,分赂齐、秦,求二国向楚宛转,乞其解围。二国自谓力能得之于楚,必遣使至楚。楚若不从,则齐、秦之隙成矣。”文公曰:“倘请之而从,齐、秦将以宋奉楚,与我何利焉?”先轸对曰:“臣又有一策,能使楚必不从齐、秦之请。”文公曰:“卿又有何计,使楚必不从齐、秦之请?”先轸曰:“曹、卫,楚所爱也;宋,楚所嫉也。我已逐卫侯,执曹伯矣。二国土地,在我掌握,与宋连界。诚割取二国田土,以畀宋人,则楚之恨宋愈甚。齐、秦虽请,其肯从乎?齐、秦怜宋而怒楚,虽欲不与晋合,不可得也。”文公抚掌称善。乃使门尹般以宝玉重器之数,分作二籍,转献齐、秦二国。门尹般如秦,华秀老如齐,约定一般说话,相见之间,须要极其哀恳。

        秀老至齐,参见了昭公,【山注|| 此时是齐昭公元年,使者是不可能见到齐昭公的】言:“晋、楚方恶,此难非上国不解。若因上国得保社稷,不惟先朝重器不敢爱,愿年年聘好,子孙无间。”齐昭公问曰:“今楚君何在?”华秀老曰:“楚王亦肯解围,已退师于申矣。惟楚令尹成得臣新得楚政,谓敝邑旦暮可下,贪功不退。是以乞怜于上国耳!”昭公曰:“楚王前日取我谷邑,近日复归于我,结好而退,此无贪功之心。既令尹成得臣不肯解围,寡人为宋曲意请之。”乃命崔夭为使,径至宋地,往见得臣,为宋求释。门尹般到秦,亦如华秀老之言。秦穆公亦遣公子絷为使,如楚军与得臣讨情。齐、秦两不相照,各自遣使。

        门尹般和华秀老俱转到晋军回话。文公谓之曰:“寡人已灭曹、卫,其田近宋者,不敢自私。”乃命狐偃同门尹般收取卫田,命胥臣同华秀老收取曹田,把两国守臣,尽行赶逐。崔夭、公子絷正在成得臣幕下替宋讲和,恰好那些被逐的守臣,纷纷来诉,说:“宋大夫门尹般、华秀老倚晋之威,将本国田土,都割据去了。”得臣大怒,谓齐、秦使者曰:“宋人如此欺负曹、卫,岂像个讲和的?不敢奉命,休怪,休怪!”崔夭和公子絷一场没趣,即时辞回。晋侯闻得臣不准齐、秦二国之请,预遣人于中途邀迎二国使臣,到于营中,盛席款待,诉以:“楚将骄悍无礼,即日与晋交战,望二国出兵相助。”崔夭、公子絷领命去了。

四、上兵伐谋

(1)子玉用计

        周襄王二十年(鲁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宋成公五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齐成公元年,卫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陈穆公十六年,蔡庄侯十四年,元始前632年),晋秦齐联军破曹卫以释宋围,楚成王欲罢兵,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楚将子玉拒绝撤兵,楚王怒,带领大部队撤退,不再管子玉。

        子玉兵少,久攻不下,就有点儿怂,但还想保住面子,毕竟自己与楚王闹掰时,可是说过大话的,若无功而返岂不被笑掉大牙。于是就打算与晋文和谈,试图挽回面子,好有个台阶下。很快子玉就派使者宛春拜见晋文,提出晋联军恢复曹卫,自己就释宋围。

        晋人大怒,区区一名楚将,竟妄想拿一个还未攻下的宋国,换两个已拿下的诸侯国。这赔本买卖怎么可能做。但占据大势的晋文其实形势并不利,因为齐秦宋都只愿解宋国之围,并不想与楚国死磕,若晋文不许,则势必离心,此时问题再次回到了原点。

(2)略施巧计

        子玉以为吃定晋文会顾虑盟友,但可惜他太小看晋文的才智了。晋文很快便有了对策:晋文先以兹事体大需要商议为由,拖住楚使;然后立刻派人找到曹共公和卫成公,以助其复国为诱饵,要求两国与楚国绝交。此时二人一人为囚,一人亡命,而楚王又撤军指望不上,因此都不敢造次,全部公开与楚国绝交。最后晋文立刻下手,借故囚禁楚使以激怒子玉,逼其决战。

(3)孤注一掷

        子玉果然入彀,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子玉必须开战。否则,曹卫绝交、楚使陷落的责任都将落在其身上,这就意味着其政治生命将彻底终结,这是子玉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因此子玉必须开战。

        但子玉也不是傻子,此时手上只有西广、东宫及六卒若敖部曲,而其要面对的却是晋、宋、秦、齐诸国联军。此时上去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子玉以楚国将军的身份传檄各地,令陈蔡等楚国附庸国以及申息等地方军速派兵助战,这才在表面兵力上与晋文联军不相上下,而子玉也将用着这最后筹码,和晋文一决胜负。

        且说得臣誓于众曰:“不复曹、卫,宁死必不回军!”楚将宛春献策曰:“小将有一计,可以不劳兵刃,而复曹、卫之封。”得臣问曰:“子有何计?”宛春曰:“晋之逐卫君,执曹伯,皆为宋也。元帅诚遣一使至晋军,好言讲解,要晋复了曹、卫之君,还其田土,我这里亦解宋围,大家罢战休兵,岂不为美?”得臣曰:“倘晋不见听如何?”宛春曰:“元帅先以解围之说,明告宋人,姑缓其攻。宋人思脱楚祸,如倒悬之望解,若晋侯不允,不惟曹、卫二国怨晋,宋亦怒之。聚三怨以敌一晋,我之胜数多矣。”得臣曰:“谁人敢使晋军?”宛春曰:“元帅若以见委,春不敢辞。”

        得臣乃缓宋国之攻,命宛春为使,乘单车直造晋军,谓文公曰:“君之外臣得臣,再拜君侯麾下,楚之有曹、卫,犹晋之有宋也。君若复卫封曹,得臣亦愿解围去宋,彼此修睦,各免生灵涂炭之苦。”言犹未毕,只见狐偃在旁,咬牙怒目骂道:“子玉好没道理!你释了一个未亡之宋,却要我这里复两个已亡之国,你直恁便宜!”先轸急蹑狐偃之足,谓宛春曰:“曹、卫罪不至灭亡,寡君亦欲复之。且请暂住后营,容我君臣计议施行。”栾枝引宛春归于后营。

        狐偃问于先轸曰:“子载真欲听宛春之请乎?”轸曰:“宛春之请,不可听,不可不听。”偃曰:“何谓也?”轸曰:“宛春此来,盖子玉奸计,欲居德于己,而归怨于晋也。不听,则弃三国,怨在晋矣;听之,则复三国,德又在楚矣。为今之计,不如私许曹、卫,以离其党;再拘执宛春,以激其怒。得臣性刚而躁,必移兵索战于我,是宋围不求解而自解也。倘子玉自与宋通和,则我遂失宋矣。”文公曰:“子载之计甚善!但寡人前受楚君之惠,今拘执其使,恐于报施之理有碍。”栾枝对曰:“楚吞噬小国,凌辱大邦,此皆中原之大耻;君不图伯则已,如欲图伯,耻在于君,乃怀区区之小惠乎?”文公曰:“微卿言,寡人不知也!”遂命栾枝押送宛春于五鹿,交付守将郤步扬小心看管。其原来车骑从人,尽行驱回,教他传话令尹曰:“宛春无礼,已行囚禁,待拿得令尹,一同诛戮。”从人抱头鼠窜而去。

        文公打发宛春事毕,使人告曹共公曰:“寡人岂为出亡小忿,求过于君?所以不释然于君者,以君之附楚故也。君若遣一介告绝于楚,以明君之与晋,即当送君还曹耳。”曹共公急于求释,信以为然,遂为书遗得臣云:孤惧社稷之陨,死亡不免,不得已即安于晋,不得复事上国。上国若能驱晋以为孤宁宇,孤敢有二心耶?

        文公又使人往襄牛见卫成公,亦以复国许之。成公大喜。宁俞谏曰:“此晋国反间之计,不可信之。”成公不听,亦致书得臣,大约如曹伯之语。时得臣方闻宛春被拘之报,咆哮叫跳,大骂:“晋重耳,你是跑不伤、饿不死的老贼!当初在我国中,是我刀砧上一块肉,今才得返国为君,辄如此欺负人!自古两国相争,不罪来使。如何将我使臣拿住?吾当亲往与他讲理。”正在发怒,帐外小卒报道:“曹、卫二国,各有书札上达元帅。”得臣想道:“卫侯、曹伯流离之际,有甚书来通我?必是打探得晋国什么破绽,私来报我,此乃天助我成功也!”启书看时,如此恁般,却是从晋绝楚的话头,气得心头一片无明火,直透上三千丈不止。大叫道:“这两封书,又是老贼逼他写的!老贼,老贼!今日不是你就是我,定要拚个死活!”吩咐大小三军,撤了宋围,且去寻晋重耳做对。“待我败了晋军,怕残宋走往那里去!”

        斗越椒曰:“吾王曾叮咛不可轻战。若元帅要战之时,还须禀命而行。况齐、秦二国,曾为宋求情,恨元帅不从,必然遣兵助晋。我国虽有陈、蔡、郑、许相帮,恐非齐、秦之敌。必须入朝请添兵益将,方可赴敌。”得臣曰:“就烦大夫一行,以速为贵。”越椒奉元帅将令,径到申邑,来见楚王,奏知请兵交战之意。楚王怒曰:“寡人戒勿与战,子玉强要出师,能保必胜乎?”越椒对曰:“得臣有言在前:‘如若不胜,甘当军令。’”楚王终不快意,乃使斗宜申将西广之兵而往。楚兵二广,东广在左,西广在右,凡精兵俱在东广。止分西广之兵,不过千人,又非精卒,乃是楚王疑其兵败,不肯多发之意。成得臣之子成大心,聚集宗人之兵,约六百人,自请助战。楚王许之。斗宜申同越椒领兵至宋,得臣看兵少,心中愈怒,大言曰:“便不添兵,难道我胜不得晋?”即日约会四路诸侯之兵,拔寨都起。这一去,正中了先轸的机谋了。髯翁有诗云:久困睢阳功未收,勃然一怒战群侯。得臣纵有冲天志,怎脱今朝先轸谋!

山笺|| 若敖六卒

        此处有一个争议点就是若敖六卒的人数——一般书籍都是按照一卒一百人来计算的,若敖六卒也就是六百人;《东周列国志》此处采纳的就是这种说法。但我读到此处时却感到违和,就是子玉靠着六百人的本族嫡系部队,真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指挥动西广和东宫吗?

        要明白,子玉是完全知道自己的对手是晋文联军的,就算不知道联军具体兵力,也能估计至少要有个两万人级数,而子玉靠着西广、东宫以及若敖六卒就敢与晋文叫板,说明其至少也有万余人级数的兵力,但若是子玉的本族嫡系只有六百人,那其有什么底气敢在与楚王闹掰的情况下,统领其它非本族嫡系的万余人呢?

        因此,我就查了一下资料,果然也有学者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我阅读了一下这些学者的论点及论据感觉的确有点儿道理,于是此处我选一个我认为论据较为充分的观点——即此处一卒为三十乘。

        首先是关于“广”的计量,此处有“西广”军,那么一广是多少呢?答,楚之一广为三十乘!【《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子为乘广三十乘。】

        然后是关于“卒”的计量,此处的一卒是多少呢?答,此处的一卒应该为一广,即三十乘!【《左传·宣公十二年》||  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

        最后,再回到若敖六卒的问题上,按照这个参数进行计算,若敖六卒就有一百八十乘,已经达到对方主力的四分之一了,(晋方主力是七百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车七百乘。】),也就是说若双方兵力相当,那子玉手上的本族嫡系部曲将至少占总兵力的四分之一,这就较为符合实际情况了,毕竟最后楚军是由西广王师、东宫卫率、申息地方军、陈蔡外军以及若敖六卒组成。而子玉手上握有至少四分之一的本族嫡系,这才有可能保证其在“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况下指挥动其余军队,尤其是西广、东宫的楚王嫡系部队。

        当然,我虽然倾向于若敖六卒是一百八十乘的兵力,但此说尚未被公认,因此我处理若敖六卒时,一般会直接写成六卒,以避开争议。

五、退避三舍

        周襄王二十年(鲁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宋成公五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齐成公元年,卫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陈穆公十六年,蔡庄侯十四年,元始前632年),楚将子玉借陈蔡之兵,连同自己所属之军浩浩荡荡的向晋文杀来。

        本以为晋文会立刻整军迎上,却不承想晋文立刻下令全军撤退到九十里外的城濮。原来这是晋文流亡至楚时,为感念楚王礼遇之恩,许下的退避三舍之诺。楚军感念晋文之义,且面子台阶晋文都已经给到了,于是纷纷劝子玉见好就收,立刻撤兵。

        但子玉肯定不同意,毕竟都知道逼退晋文是楚王当年结下的善缘,与自己无关,此时自己撤兵仍然是无功有过;且子玉见晋文后撤,遂有轻视之心,不甘就此而止。因此子玉坚持带兵追击晋文联军。

        终于,晋文退至城濮,此已有三舍之距,足以践当年楚王的三舍之约。而且不能再退了,再退就是濮水,若渡濮水,楚军半渡偷袭,则联军必败。于是晋文就在濮水之南驻扎,以背水一战。而子玉则紧贴晋文联军,亦背靠一险要位置驻军。就这样两军开始在城濮相持,此时大家都知道,一场大战不日就将爆发!

        得臣以西广戎车,兼成氏本宗之兵,自将中军。使斗宜申率申邑之师,同郑、许二路兵将为左军。使斗勃率息邑之兵,同陈、蔡二路兵将为右军。雨骤风驰,直逼晋侯大寨,做三处屯聚。

        晋文公集诸将问计。先轸曰:“本谋致楚,欲以挫之。且楚自伐齐围宋,以至于今,其师老矣。必战楚,毋失敌!”狐偃曰:“主公昔日在楚君面前,曾有一言:‘他日治兵中原,请避君三舍。’今遂与楚战,是无信也。主公向不失信于原人,乃失信于楚君乎?必避楚。”

        诸将皆艴然曰:“以君避臣,辱甚矣!不可,不可!”狐偃曰:“子玉虽刚狠,然楚君之惠,不可忘也。吾避楚,非避子玉。”诸将又曰:“倘楚兵追至,奈何?”狐偃曰:“若我退,楚亦退,必不能复围宋矣。如我退而楚进,则以臣逼君,其曲在彼。避而不得,人有怒心,彼骄我怒,不胜何为?”

        文公曰:“子犯之言是也。”传令:“三军俱退!”晋军退三十里,军吏来禀曰:“已退一舍之地矣。”文公曰:“未也。”又退三十里,文公仍不许驻军。直退到九十里之程,地名城濮,恰是三舍之远,方教安营息马。时齐孝公命上卿国懿仲之子国归父为大将,崔夭副之;秦穆公使其次子小子憖为大将,白乙丙副之。各率大兵,协同晋师战楚,俱于城濮下寨。宋围已解,宋成公亦遣司马公孙固如晋军拜谢,就留军中助战。

六、宿命对决

(1)战前噩梦

        周襄王二十年(鲁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宋成公五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齐成公元年,卫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陈穆公十六年,蔡庄侯十四年,元始前632年)夏四月,晋楚在城濮相持,大战即将开始,但晋文与子玉心中都没有底,毕竟对方都是大诸侯国,而这一战又都关系到自己的生死存亡,因此双方都极为紧张。结果战前二人心绪不宁之下都做了噩梦。

(2)水神索宝

        先是子玉,夏四月丁卯夜,子玉入睡后忽然入梦,梦有一人自称濮水之神,言看上了子玉的琼弁和玉缨,欲与子玉做一个交易,只用子玉将此二宝送予自己,自己就会出手助子玉战胜晋文,并预言,子玉大胜后,会得到楚王赏赐的孟诸之麋,足以抵偿琼弁和玉缨的价值。

        子玉虽有所心动,但此琼弁和玉缨也是自己的心爱之物,实在不愿割舍,另外谁也不知道这个人究竟是不是水神,究竟会不会履约,要是被骗了,岂不是要贻笑大方。于是子玉粗暴的拒绝了水神的要求。水神无奈,只得离开,不过仍然不死心的留言到,开战之前,此交易始终有效,子玉若是有心,只需在濮水献祭二宝即可,然后便消失了。

        子玉见来者消失,大惊,猝然而醒,见只是一场噩梦,但梦境太真,于是不安之下,招来心腹解梦。众人听后大喜,纷纷劝到,只需要献祭二宝就能获得胜利,为什么不做呢?就算不灵也不过是损失了身外之物而已。但可惜子玉始终不愿舍去二宝,最终拒绝了众人的意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初,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未之服也。先战,梦河神谓己曰:“畀余,余赐女孟诸之麋。”弗致也。大心与子西使荣黄谏,弗听。荣季曰:“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琼玉乎?是粪土也,而可以济师,将何爱焉?”弗听。出,告二子曰:“非神败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

(3)表里山河

        同夜,晋文也做了个噩梦,晋文梦见楚成王质问自己为什么要忘恩负义,与楚为难。晋文辩解道:“汉阳诸姬,楚实尽之,吾岂能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楚成王闻言大怒,立刻就扑向晋文,晋文一时不慎,就被楚王打倒在地,之后楚王直接去凿晋文的脑髓。晋文大惊,拼命起身,然后就醒了过来。

        晋文大惧,召子犯解梦。子犯大喜,言道,楚王俯身压晋,这是楚自服罪于晋;晋被压时面朝天,此是晋将得天之助也!楚人服罪,晋人得天,此梦乃是吉兆,此战,晋人必胜!晋文大悦,立刻整军,准备不日决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却说楚军见晋军移营退避,各有喜色。斗勃曰:“晋侯以君避臣,于我亦有荣名矣。不如借此旋师,虽无功,亦免于罪。”得臣怒曰:“吾已请添兵将,若不一战,何以复命?晋军既退,其气已怯,宜疾追之!”传令:“速进!”楚军行九十里,恰与晋军相遇,得臣相度地势,凭山阻泽,据险为营。晋诸将言于先轸曰:“楚若据险,攻之难拔,宜出兵争之。”先轸曰:“夫据险以固守也。子玉远来,志在战而不在守。虽据险,安所用之?”时文公亦以战楚为疑。狐偃奏曰:“今日对垒,势在必战。战而胜,可以伯诸侯;即使不胜,我国外河内山,足以自固。楚其奈我何?”文公意犹未决。是夜就寝,忽得一梦,梦见如先年出亡之时,身在楚国,与楚王手搏为戏,气力不加,仰面倒地。楚王伏于身上,击破其脑,以口喋之。既觉,大惧。时狐偃同宿帐中,文公呼而告之,如此恁般:“梦中斗楚不胜,彼饮吾脑,恐非吉兆乎?”狐偃称贺曰:“此大吉之兆也!君必胜矣!”文公曰:“吉在何处?”狐偃对曰:“君仰面倒地,得天相照;楚王伏于身上,乃伏地请罪也。脑所以柔物,君以脑予楚,柔服之矣,非胜而何?”文公意乃释然。天色乍明,军吏报:“楚国使人来下战书。”文公启而观之,书云: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

        狐偃曰:“战,危事也,而曰戏,彼不敬其事矣,能无败乎?”文公使栾枝答其书云:寡人未忘楚君之惠,是以敬退三舍,不敢与大夫对垒。大夫必欲观兵,敢不惟命!诘朝相见。

七、晋文观兵

        周襄王二十年(鲁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宋成公五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齐成公元年,卫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陈穆公十六年,蔡庄侯十四年,元始前632年)夏四月戊辰,晋楚于城濮相持。濮水之神入梦索子玉之宝以作为出手助战的条件,但子玉不舍重宝,拒绝了水神的交易。但此事却使子玉更加不安,于是决定率先向晋文宣战。

        子玉派斗勃前去晋军约战,不过子玉心中没底,于是就想先与晋文相约进行战前军戏,以观晋军虚实。而晋文毫不客气拒绝了,直言你一个小小楚将根本没有资格和大晋之君同台观戏。并直接约定明日开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

        不过晋文也有点没底,于是当日便在莘地举行阅兵仪式。晋文亲登有莘之虚以观兵联军。只见晋军军容齐整:战车七百乘,皆装备齐全,韅、靷、鞅、靽无不足备;而再观行伍,新兵与老兵配合无间,行令有度。晋文大喜,命联军伐木,以备明日之用!

        楚使者去后,文公使先轸再阅兵车,共七百乘,精兵五万馀人,齐、秦之众,不在其内。文公登有莘之墟,以望其师,见其少长有序,进退有节,叹曰:“此郤縠之遗教也。以此应敌可矣。”使人伐其山木,以备战具。

        先轸分拨兵将,使狐毛、狐偃引上军,同秦国副将白乙丙攻楚左师,与斗宜申交战。使栾枝、胥臣引下军,同齐国副将崔夭,攻楚右师,与斗勃交战。各授计策行事。自与郤溱、祁瞒中军结阵,与成得臣相持。却教荀林父、士会,各率五千人为左右翼,准备接应。再教国归父、小子憖,各引本国之兵,从间道抄出楚军背后埋伏,只等楚军败北,便杀入据其大寨。时魏犨胸疾已愈,自请为先锋。先轸曰:“留老将军有用处。从有莘南去,地名空桑,与楚连谷地面接壤,老将军可引一枝兵,伏于彼处,截楚败兵归路,擒拿楚将。”魏犨欣然去了。赵衰、孙伯纠、羊舌突、茅茷等一班文武,保护晋文公于有莘山上观战。再教舟之侨于南河整顿船只,伺候装载楚军辎重,临期无误。次日黎明,晋军列阵于有莘之北,楚军列阵于南,彼此三军,各自成列。得臣传令,教:“左右二军先进,中军继之。”

八、奇谋妙计

(1)战阵部署

        周襄王二十年(鲁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宋成公五年,秦穆公二十八年,齐成公元年,卫成公三年,曹共公二十一年,陈穆公十六年,蔡庄侯十四年,元始前632年)夏四月己巳,晋楚双方在莘北拉开架势,准备决战。

        此时楚军分三阵:右阵为陈蔡等楚国附庸诸侯联军组成,子上为指挥;左阵为申息等新加入楚国的地方军组成,子西为指挥;中阵则是由若敖部曲、东宫卫率、西广王师等嫡系精锐人马组成,由子玉亲自坐镇指挥。

        而晋军亦分三阵:正对楚军右阵的是晋军左阵下军,由胥臣统率;正对楚军左阵的是晋军右阵上军,由狐毛、狐偃统率;而中阵由原轸率中军应对。由于子玉级别太低,与晋文不对等,因此晋文只在后方坐镇,不与子玉阵前相对。

(2)虎皮破敌

        柿子先拣软的捏,楚军三阵,最差的就是右阵的陈蔡诸侯联军,本来就心不齐;再加上很多都是迫于楚威才勉强赴战的,因此战斗意志最差;且小国之军本就不强,否则怎会成为楚国附庸。

        于是晋军左阵率先发难,胥臣所率下军直冲楚军右阵,陈蔡联军本想先坚持一下,但等晋下军杀到后,陈蔡竟然直接乱阵了。原来开战前胥臣搞来了大量虎皮蒙在了战马上,靠近之时,陈蔡人马忽见对方竟然赶着一堆老虎冲了过来,怎能不惧,惊慌之下立刻就乱了。晋下军一看,立刻冲阵,很快就击溃了楚军左阵。

(3)秘密武器

        昨日晋文观兵之后,命士兵伐木制备武器,为什么临战时才开始制作,因为这是一批能出奇制胜的秘密武器。

        此时楚军一见右阵不利,于是子西立刻出动左阵进攻晋右阵上军,以图挽回局势。然后晋国的这批秘密武器就上场了。狐毛、狐偃统率的上军立刻假装不敌,放下战旗逃命。而为了让楚军看不清虚实,晋上军立刻用车拖拽昨日所伐之木,瞬间烟尘弥漫。结果楚军看不清晋军逃跑时的形态,自然无法判断晋军究竟是有序转移,还是仓皇逃命。不过见这么大的烟尘,楚军倾向于认为是晋军鸡飞狗跳所致,于是纷纷上前追击,以抢战功。

        待楚子西带左阵深入后,左阵的侧翼竟直接暴露在晋中军的眼前,于是晋中军根本没有理会楚中阵,直接攻击楚左阵侧翼,而狐毛、狐偃也立刻返身,带着上军与中军一起夹击楚左阵,很快楚左阵,溃败!

        且说晋下军大夫栾枝,打探楚右师用陈、蔡为前队,喜曰:“元帅密谓我曰:‘陈、蔡怯战而易动。’先挫陈、蔡,则右师不攻而自溃矣。”乃使白乙丙出战。陈辕选、蔡公子印欲在斗勃前建功,争先出车。未及交锋,晋兵忽然退后。二将方欲追赶,只见对阵门旗开处,一声炮响,胥臣领着一阵大车,冲将出来。驾车之马,都用虎皮蒙背,敌马见之,认为真虎,惊惶跳踯,执辔者拿把不住,牵车回走,反冲动斗勃后队。胥臣和白乙丙乘乱掩杀,胥臣斧劈公子印于车下,白乙丙箭射斗勃中颊。斗勃带箭而逃,楚右师大败,死者枕藉,不计其数。

        栾枝遣军卒,假扮作陈、蔡军人,执着彼处旗号,往报楚军,说:“右师已得胜,速速进兵,共成大功。”得臣凭轼望之,但见晋军北奔,烟尘蔽天,喜曰:“晋下军果败矣!”急催左师并力前进。斗宜申见对阵大旆高悬,料是主将,抖擞精神,冲杀过来。这里狐偃迎住,略战数合,只见阵后大乱,狐偃回辕便走,大旆亦往后退行。斗宜申只道晋军已溃,指引郑、许二将,尽力追逐。忽然鼓声大震,先轸、郤溱引精兵一枝,从半腰里横冲过来,将楚军截做二段。狐毛、狐偃翻身复战,两下夹攻。郑、许之兵先自惊溃,宜申支架不住,拚死命杀出,遇着齐将崔夭,又杀一阵,尽弃其车马器械,杂于步卒之中,爬山而遁。

        原来晋下军伪作北奔,烟尘蔽天,却是栾枝砍下有莘山之木,曳于车后,车驰木走,自然刮地尘飞,哄得左军贪功索战。狐毛又诈设大旆,教人曳之而走,装作奔溃之形。狐偃佯败,诱其驱逐。先轸早已算定,吩咐祁瞒虚建大将旗,守定中军,任他敌军搦战,切不可出应。自引兵从阵后抄出,横冲过来,恰与二狐夹攻,遂获全胜。这都是先轸预定下的计策。有诗为证:临机何用阵堂堂?先轸奇谋不可当。只用虎皮蒙马计,楚军左右尽奔亡。

        话说楚元帅成得臣虽则恃勇求战,想着楚王两番教诫之语,却也十分持重。传闻左右二军,俱已进战得利,追逐晋兵;遂令中军击鼓,使其子小将军成大心出阵。祁瞒先时,也守着先轸之戒,坚守阵门,全不招架。楚中军又发第二通鼓,成大心手提画戟,在阵前耀武扬威。祁瞒忍耐不住,使人察之,回报:“是十五岁的孩子。”祁瞒曰:“谅童子有何本事!手到拿来,也算我中军一功。”喝教:“擂鼓!”战鼓一鸣,阵门开处,祁瞒舞刀而出,小将军便迎住交锋。约斗二十馀合,不分胜败。斗越椒在门旗之下,见小将军未能取胜,即忙驾车而出,拈弓搭箭,觑得较亲,一箭正射中祁瞒的盔缨。祁瞒吃了一惊,欲待退回本阵,恐冲动了大军,只得绕阵而走。斗越椒大叫:“此败将不须追之,可杀入中军,擒拿先轸!”不知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文标题:【种花家事·孟春纪】040先轸诡谋激子玉 晋楚城濮大交兵『东周列国志』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37170.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