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坦克世界》历史考证(十)——59-巴顿

《坦克世界》历史考证(十)——59-巴顿

八卦谈 佚名 2023-08-28 18:07:55

之前因为学业原因鸽了一段时间,难得五一放假有空把这个系列复活了

1、Wargaming自己的历史介绍

《坦克世界》里关于59-巴顿坦克的介绍原文:

1960年后,中国政府开始研制一种新型坦克。该工程的测试中广泛使用了以前生产的59式坦克。其中一辆原型车装备了美国M48A3坦克的炮塔、火炮和火控系统。

这段背景介绍,可以说是相当模糊不清,但是通过当时的历史大背景考虑,就可以判断出这个59-巴顿的背景介绍是纯粹的虚空捏造的。首先50,60年代中国的战车研究方向主要是59的改进方案和重型坦克,而60年代中期的核试验,也让很多原型车作为测试标靶毁在了试验场上。除此之外,巴顿坦克也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坦克需求指标,完全没必要仿制巴顿的炮塔和火炮。所以在历史事实上,59-巴顿基本可以被打上“Fake”的标签了。

但是,我们也可以基于一些同样的案例进行反推,虽然中国没有59接头巴顿这种坦克,但是在以色列却有梅卡瓦底盘接头M48巴顿的杂糅车:

大家喜闻乐见的梅卡瓦换头车实际上是存在

在梅卡瓦坦克诞生之前,以色列就装备过英国的百夫长坦克和美国的巴顿坦克,因此在设计梅卡瓦之初,以色列当然也考虑过这种换头巴顿的梅卡瓦原型体,毕竟以色列装备过M48坦克,这样的组合也方便车组成员快速上手新坦克。但这些也只是应急的备用方案。

由此可见, Wargaming 的历史观中这个59-巴顿显然是受到了以色列梅卡瓦原型车的影响。但是,中国有M48坦克吗?

2、中国的M48们

第一种可能:越南赠送的M48

70年代后,越南战争情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美国国内停止了对南越政权的军事援助。这让南越的坦克缺斤短两,弹药燃料都无法充分供应。后是北越也获得了大量苏系坦克的支援,在1975年,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部长武元甲为了表达中国长期以来帮助北越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感谢,以个人名义赠送了叶剑英大帅一辆M48A3和一辆M113。尽管之后的中越关系不断紧张,但是这辆M48A3还是静静的躺在中国的某个大院里见证着岁月蹉跎(但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战后两国产生了戏剧性的外交后果。)

中国北京某个大院里的M48A3坦克

第二种可能:巴基斯坦提供的M48(存疑)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非常深厚,其外交友好关系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因为美国也担心巴基斯坦这个国家会像朝鲜,北越那样受到中、苏的社会主义影响。因此美国在上个世纪也为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援助。1954年,巴基斯坦与美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后,美国邀请了巴基斯坦的早期装甲官兵们前往诺克斯堡训练,1950年代中期,美国援助了巴基斯坦230辆M47型巴顿和202辆M48型巴顿,除去北约缴获的M48战利品,那么中国的巴顿只可能从巴基斯坦获取了。但是历史往往更加错综复杂。1965年,印巴战争中的巴基斯坦装甲部队遭受惨痛打击,其中巴顿坦克战损至少达到了40%。当地人干脆就把当年的战场叫做“巴顿城”( Patton Nagar )。

印巴冲突时期的巴基斯坦M48坦克

后续一些M48,M47更是被印度缴获后当作战利品展览。至于巴基斯坦是否真的赠送了中国巴顿坦克,只能存疑。(这个说法也不太可能,因为许多在1965年的印巴战争中损失了。)

3、59-巴顿的总结:

根据以上资料,我们认为WG的设想可能是这样:在60,70年代,北越或者巴铁给咱送了点M48巴顿坦克,中国的坦克工程师们拿到这辆车后,为了进行测试,便将一些可能车体损坏,但炮塔保存完好的M48巴顿拆解,将炮塔安放在59底盘上作为靶车测试。而WG在绘制59-巴顿的模型时又参考了以色列的街头霸王”梅卡瓦M48“,因此整出这么个不三不四的杂牌坦克。但这也并不能怪WG虚空创造历史。因为中国60,70年代确实处于困难时期,并没有那么多的坦克设计图纸或者方案,就《坦克世界》里的说,除去59巴顿,还有T34-3,T34-2。112,113等一系列虚构坦克,中系作为一个还算比较完整的车系,Wargaming要照顾群体庞大的中国玩家,自然要搜肠刮肚的拼凑科技树。因此看到这些奇奇怪怪的魔改坦克,我们也只能感叹Wargaming的“创造才能了”。

最近在测试的英国轮式MT线起码除了十级都有实车和图纸

只是Wargaming你什么时候能把主战坦克快点加入《坦克世界》呢?要知道坦克连爆反都做出来了,而主机端的坦克世界已经准备搞现代战车了。





本文标题:《坦克世界》历史考证(十)——59-巴顿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38209.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