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二十五史补编•东晋方镇年表(一)扬州

二十五史补编•东晋方镇年表(一)扬州

八卦谈 佚名 2023-09-15 03:15:17

东晋方镇年表序 

东晋疆域广狭无恒,扬荆徐豫皆为重镇。扬为畿甸,谷帛所出,领以宰辅;荆居上流,甲兵所聚,号曰分陕(督荆江雍梁益宁交广八州,或六或七时有增减);徐曰北府(镇京口督徐兖幽青);豫曰西藩(镇历阳或寿春督豫司并冀。此二镇所督举其多者);江兖雍梁亦称雄据(兖治淮阴或广陵,雍治襄阳,非西朝之兖雍);益宁交广斯为边寄,冀幽青并名存而已。今所表者略据太元义熙置者,亦未敢略西朝军州多有釐别。江左都督必领刺史,督州多者谢安十五(太元九年八月,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梁、益、雍、凉),元显十六(隆安四年十一月,督扬、豫、徐、兖、青、幽、冀、并、荆、江、司、雍、梁、益、交、广),刘裕之盛至二十二(胡注:徐、南徐、豫、南豫、兖、南兖、青、冀、幽、并、司、郢、荆、江、湘、雍、梁、益、宁、交、广、南秦;按晋未置郢州,又尚有北雍州两豫亦未分,似当增扬、北雍,删南豫、郢)。勋德崇重及任久者加以公相(王敦王保加丞相,谢安加太保,陶侃郗鉴加太尉之类,桓玄刘裕加相国则篡;太宰至司空、左右光禄大夫、诸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者,皆一品,骠骑车骑卫将军及诸大将军不开府者二品。),余则军号以次而进(荆州豫州加征西镇西安西平西,江州加镇南平南,徐州加镇北平北之类,所谓东西南北者皆以都城为准,四中郎将亦任方面;征镇至龙骧皆为三品将军,宁朔至五威五武四品,广扬以下五品)会稽内史都督五郡亦方镇也(军号与诸州略同)冀幽诸州但有侨寄刺史之任特为虚荣,司青之属断续亦多不复备录。

南渡之初,平州慕容、幽州段氏、凉州张氏皆如世侯(仇池杨氏恒授秦州),尚服晋官附表于后,典午国体已较赵宋优越多矣,沈萧之书以纪代表方镇拜罢少所漏略,唐删晋简刊落为多,搜补匪易,偶有得者,并著于篇;江左所任庶姓为多,道子领扬运祚,遂讫用疏用戚,利害攸炳,何后之人尚不悟也。

扬州刺史,领丹阳、会稽、吴、吴兴、新安、东阳、临海、永嘉、宣城、义兴、晋陵,及淮南、松滋、魏郡、广川、高阳、堂邑、义成等郡。

建武元年(317)王导

大兴元年(318)王导 本纪,四年丁丑,进骠骑将军王导开府仪同三司;通鉴,导遣八部从事行扬州郡国。

大兴二年(319)王导

大兴三年(320)王导

大兴四年(321)王导 本纪,七月壬午,以骠骑将军王导为司空。

永昌元年(322)王导

太宁元年(323)王导 本纪,四月,王敦下屯于湖,转司空王导为司徒,自领扬州牧。

王敦 地理志,分临海立永嘉郡。

太宁二年(324)王敦 《建康实录》七月壬申,王敦死。

王导 本纪,六月丁卯,加司徒王导大都督,领扬州刺史;十月,以司徒王导为太保,领司徒。

太宁三年(325)王导 本纪,九月癸卯,司徒王导录尚书事,参辅朝政。

咸和元年(326)王导 本纪,十一月,石勒将石聪侵浚遵、阜陵,加司徒王导大司马、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以御之,苏峻击石聪走之。通鉴,导解大司马。

咸和二年(327)王导

咸和三年(328)王导

咸和四年(329)王导 辑本孙盛《晋阳秋》咸和四年,苏峻既平,朝士及三吴豪杰皆议徙都会稽,王导独谓不宜迁都;秣陵,孙仲谋刘玄德俱谓是王者之宅,今虽凋残,宜修劳来安定之道,镇定群情,且百堵皆作,何患不复乎;至康宁,导之策也。地理志,成帝初,百姓南渡者传多,乃于江南侨立淮南郡,又于寻阳侨立松滋郡遥属扬州。

咸和五年(330)王导

咸和六年(331)王导

咸和七年(332)王导

咸和八年(333)王导

咸和九年(334)王导

咸康元年(335)王导 本纪,四月癸卯,石季龙寇历阳,加司徒王导大司马、假黄钺、都督征讨诸军事以御之。本传,置左右长史司马,俄而败退,解大司马。

咸康二年(336)王导

咸康三年(337)王导

咸康四年(338)王导 本纪,五月乙未,以司徒王导为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六月,改司徒为丞相,以王导为之。地理志,咸康四年,侨置魏郡、广川、高阳、堂邑等郡,并寄居京邑。

咸康五年(339)王导 本纪,七月庚申,使持节、侍中、丞相,领扬州刺史,始兴公王导薨。

庾冰 七月,徵庾亮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亮固辞;辛酉,以亮弟会稽内史庾冰为中书监、扬州刺史。本传为扬州刺史、都督扬豫兖三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假节。

咸康六年(340)庾冰 王隐《晋书》庾冰为中书监扬州刺史,乃心夙夜,情存治道,宾礼朝贤,升擢后进,由是朝野注心咸曰贤相。本传,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

咸康七年(341)庾冰 

咸康八年(342)庾冰 

建元元年(343)庾冰 本纪,三月,以中书监庾冰为车骑将军;十月辛已,以车骑将军庾冰都督荆江司雍益梁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以骠骑将军何充为中书监、都督扬豫二州诸军事、扬州刺史、录尚书事,辅政。

何充

建元二年(344)何充

永和元年(345)何充

永和二年(346)何充 本纪,正月乙卯,使持节、侍中、都督扬州诸军事、扬州刺史何充卒;三月丙子,以前司徒左长史殷浩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

殷浩

永和三年(347)殷浩 本传,桓温灭蜀,会浩父忧去职,以蔡谟摄扬州,以俟浩服阕。

蔡谟 本传,领司徒,代殷浩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领司徒如故。

永和四年(348)蔡漠 四年,以左光禄大夫、领司徒、录尚书事蔡谟为侍中、司徒。

殷浩 本传,复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

永和五年(349)殷浩

永和六年(350)殷浩 本纪,正月乙丑,加中军将军殷浩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

永和七年(351)殷浩

永和八年(352)殷浩

永和九年(353)殷浩 本纪,十月,中军将军殷浩进次山桑,使平北将军姚襄为前锋,襄叛反击浩,浩弃辎重退保谯城。

永和十年(354)殷浩 本纪,二月乙丑,废扬州刺史殷浩为庶人,以前会稽内史王述为扬州刺史。

《殷浩传》桓温素忌浩,及闻其败,上疏罪浩曰:自羯胡天亡,群凶殄灭,浩受专征之重,无雪耻之志,坐自封殖,妄生风尘,遂使寇难,稽诛奸逆并起,华夏鼎沸,黎元殄悴。浩出次寿阳,顿甲弥年,顷天府之资,竭五州之力,收合无赖,以自强卫,爵命无章,猜害罔顾。故范丰之属反叛于芍陂,奇德、龙会作变于肘腋。羌帅姚襄率众归化,遣其母弟入质京邑,浩不能抚而用之,阴图杀害,再遣剌客,为襄所觉。襄遂惶惧,用致逆命。复不能以时扫灭,纵放小竖,以行毒害。身狼狈于山桑,军破碎于梁国,舟车焚烧,辎重覆没,顷危之忧将及社稷,若圣上含弘未忍诛殛,且宜遐弃,摈之荒裔。竟坐废为庶人。

王述

永和十一年(355)王述 本传,复阕,代殷浩为扬州刺史,加征虏将军,进都督扬州、徐州之琅琊诸军事,卫将军。

永和十二年(356)王述

升平元年(357)王述

升平二年(358)王述

升平三年(359)王述

升平四年(360)王述

升平五年(361)王述

隆和元年(362)王述

兴宁元年(363)王述

兴宁二年(364)王述 本纪,五年戊辰,以扬州刺史王述为尚书令、卫将军,以桓温为扬州牧、录尚书事。七月丁卯,复徵温入朝。八月,温至赭圻,遂城而居之。通鉴,温固让内录,遥领扬州牧。

兴宁三年(365)桓温 正月,温移镇姑孰。

太和元年(366)桓温

太和二年(367)桓温

太和三年(368)桓温

太和四年(369)桓温 本纪,四月庚戌,大司马桓温伐慕容暐;九月戊寅,桓温裨将邓遐朱序遇暐将傅木波于林渚,大破之;戊子,温至枋头;丙申,以粮运不继焚舟而归;辛丑,慕容垂追败温后军于襄邑;十一月,桓温自山阳及会稽王昱于涂中;十二月,遂城广陵而居之。

太和五年(370)桓温 

太和六年(371)桓温

咸安元年(371)桓温 本纪,正月丁亥,桓温克寿阳,斩袁谨。《建康实录》十一月癸卯,桓温自广陵屯于白石,诣阙以图废立;丁巳,讽奏崇德太后;乙亥,太后下令废帝为东海王,即日温使散骑侍郎刘亨收帝玺绶。简文帝纪,大司马桓温率百官具乘舆法驾迎帝于会稽邸;十一月,加大司马桓温为丞相,不受。

咸安二年(372)桓温

宁康元年(373)桓温 本纪,七月乙亥,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扬州牧、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南郡公桓温薨。庚戌,以江州刺史桓冲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江三州诸军事、扬州刺史,镇姑孰。

桓冲

宁康二年(374)桓冲

宁康三年(375)桓冲 本纪,五月甲寅,以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桓冲为镇北将军、徐州刺史,尚书仆射谢安领扬州刺史。

谢安

太元元年(376)谢安 本纪,正月丙午,加谢安中书监、录尚书事。

太元二年(377)谢安 本纪,正月丁未,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

太元三年(378)谢安

太元四年(379)谢安

太元五年(380)谢安 本纪,五月,司徒谢安为卫将军、仪同三司。

太元六年(381)谢安 

太元七年(382)谢安

太元八年(383)谢安 本纪,十月乙亥,诸将及苻坚战于肥水,大破之。十一月庚申,诏谢安劳旋师于金城。

太元九年(384)谢安 本纪,三月,以卫将军谢安为太保;九月甲午,大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梁、益、雍、凉十五州诸军事。

太元十年(385)谢安 《建康实录》八月丁酉,使持节、侍中、中书监、大都督扬荆等十五州诸军事谢安薨。

琅邪王道子 本传,谢安薨,诏曰:新丧哲辅,华戎未一,司徒琅邪王道子,体道自然,神识颖远,实当旦奭之重。宜宗二南之任,可领扬州刺史、录尚书、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数年领徐州刺史、太子太傅。既为扬州总录,势顷天下,自是朝野奔凑。中书令王国宝性卑佞,特为道子所宠呢。官以贿迁,政刑谬乱,又崇信浮屠之学,用度奢侈,下不堪命。太元以后为长夜宴,蓬首昏目,政事多阙。

太元十一年(386)司马道子

太元十二年(387)司马道子

太元十三年(388)司马道子

太元十四年(389)司马道子

太元十五年(390)司马道子

太元十六年(391)司马道子

太元十七年(392)司马道子 本纪,十一月庚寅,徙封琅邪王道子为会稽王。

太元十八年(393)司马道子

太元十九年(394)司马道子

太元二十年(395)司马道子

太元二十一年(396)司马道子 本纪,九月辛酉,太子即位;癸亥,以司徒会稽王道子为太傅,摄政。

隆安元年(397)司马道子 本纪,四月甲戌,兖州刺史王恭、豫州刺史庾楷举兵以讨尚书左仆射王国宝 将军王绪为名;甲戌,杀国宝及绪以说恭,恭乃罢兵。

隆安二年(398)司马道子 本纪,七月,兖州刺史王恭、豫州刺史庾楷、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等举兵反;辛卯,加会稽王道子黄钺,遣征虏将军会稽王世子元显讨桓玄等;乙亥,破庾楷于牛渚,辅国将军刘牢之击败恭,恭奔曲阿,收送京师斩之。

隆安三年(399)司马道子 本纪,四月乙未,以会稽王世子元显为扬州刺史。本传,会道子有疾,加以昏醉,元显谋夺其权,讽天子解道子司徒扬州,於是以琅邪王德文领司徒,元显自为扬州刺史。

隆安四年(400)司马元显 本纪,八月丁亥,以扬州刺史元显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督扬、豫、徐、兖、青、幽、冀、并、荆、江、司、雍、梁、益、交、广十六州诸军事。

隆安五年(401)司马元显 

元兴元年(402)司马元显 本纪,正月庚午,以后将军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以讨桓玄;二月庚午,王师败绩于姑孰;三月辛未,王师败绩于新亭,骠骑大将军会稽王世子元显等遇害;壬申,桓玄自领扬州牧。

桓玄

元兴二年(403)桓玄 本纪,二月乙卯,桓玄自称大将军:八月,玄又自号相国、加九锡、楚王;十二月庚辰,玄篡位。

本传,玄以桓冲次子谦为扬州刺史。

桓谦

元兴三年(404)桓谦 本纪,二月乙卯,建武将军刘裕等举义兵;丁巳,义师济江;三月乙未,玄众溃而逃,刘裕以王谧领扬州刺史。

王谧

义熙元年(405)王谧

义熙二年(406)王谧 

义熙三年(407)王谧 宋书武纪,十二月,司徒、录尚书事、扬州刺史王谧薨。

义熙四年(408)刘裕 本纪,正月甲辰,以车骑将军刘裕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宋书武纪,授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建康实录》扬州刺史王谧薨,时刘裕在京口,刘毅孟昶甚不欲裕入辅,刘穆之密言於裕曰:扬州根本所系,若复假他,便受制于人也;刘孟诸葛等与公同起事,必不为公后势,岂得居谦自弱。由是入辅政。

义熙五年(409)刘裕 本纪,三月,车骑将军刘裕帅师伐慕容超。宋书武纪,七月,诏加北青、冀二州刺史;九月,进太尉。

义熙六年(410)刘裕 本纪,二月,刘裕攻慕容超,克之,齐地悉平。是月,广州刺史卢循反。五月乙丑,循至淮口,内外戒严,太尉刘裕次石头。七月庚申,卢循遁走。宋书武纪,六月,加黄钺;十月,率舟师南伐;十一月,屯军雷池;十二月,大军至左里,战胜,循走还广州,公旋至左里,天子遣侍中黄门劳师于行所。

义熙七年(411)刘裕 宋书武纪,正月乙未,振旅于京师,改授大将军、扬州牧,固辞免。

义熙八年(412)刘裕 九月乙丑,刘裕帅师讨刘毅。宋书武纪,九月又假黄钺,率诸军西征;十月,克江陵;十一月,以朱龄石为益州刺史,伐蜀,进太傅、扬州牧,以荆州十郡为湘州。公乃进督。

义熙九年(413)刘裕 

义熙十年(414)刘裕 宋书武纪,十年,息民简役,筑东府。

义熙十一年(415)刘裕 二月,刘裕自表西伐。三月,大破司马休之于江陵。四月,复授太傅、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八月,至江陵,奉还黄钺,固辞太傅、扬州牧,其余受命。朝仪既加殊礼,奏事不复称名。

义熙十二年(416)刘裕 二月,加中外大都督,领司豫二州刺史,又加北雍州刺史。本纪,八月,刘裕及琅邪王德文率众伐姚泓;九月加领徐州刺史,见通鉴及宋书武纪。是年正月,增督南秦,凡二十二州。

义熙十三年(417)刘裕 本纪,七月,刘裕克长安,执姚泓。

义熙十四年(418)刘裕 本纪,六月,刘裕为相国、宋公。

元熙元年(419)刘裕 本纪,九月,刘裕自解扬州。十月乙酉,裕以其子桂阳公义真为扬州刺史。

刘义真

元熙二年(420)刘义真 宋书武纪,永初二年正月,扬州刺史庐陵王义真为司徒。


本文标题:二十五史补编•东晋方镇年表(一)扬州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39267.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