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赏析歌曲《踏雪寻梅》

赏析歌曲《踏雪寻梅》

八卦谈 佚名 2023-09-25 16:40:59

一、《踏雪寻梅》相关思政知识

艺术歌曲《踏雪寻梅》创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1933年黄自先生在国立音专任教时与刘雪庵共同创作的。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奠基人,是一位划时代的历史人物。这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歌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四次“响铃铛”用断音来变现,生动的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小铃声。歌曲短小精练,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等多种表现手法,充满童趣朗朗上口。通过演唱歌曲,揭示歌曲的主题思想,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时期有感情的演唱,并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教育,表达主人翁对生活的热爱,借助生活的形象,把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中

二、作者简介

词作者:黄自(1904年——1938年)34岁,字今吾,江苏川沙人(今属上海市),我国30年代重要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2岁(1916年)进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方音乐,参加学校乐队、合唱队,学习钢琴和音乐,

20岁赴美国学习心理学,22岁入奥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24岁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25岁毕业获音乐学士学位后回国。在国内先后从教于沪江大学和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事作曲理论的教学兼教务主任,他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四大弟子: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江定仙四人最为瞩目,被称为“黄自四大弟子”。

黄自先生不仅在音乐教育方面成绩卓著,而且在音乐创作方面也硕果累累!例如:《花非花》这是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杂言古诗。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点绛唇》黄自将诗的豪放婉约与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出神入化的结合起来,巧妙地将“惜春”“留春”“问春”“不放春”的复杂思想感情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表达的是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春思曲》生动的描述了一位女子坐在绣楼中,无心梳妆、思念郎君的情景。《思乡》全曲有情有景,既有对早春风景的白描,又有作者内心复杂情绪的丰富变化。

黄自先生除了艺术歌曲外,还创作了很多其它体裁的作品!例如:声乐套曲:《长恨歌》是黄自一生中唯一的声乐套曲,也是中国第一部清唱剧。歌词是由韦瀚章根据白居易的同名长诗改写而成,参照了清代洪升的传奇《长生殿》的构想重新作词。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渔阳鼙鼓动起来》是长恨歌的第三个乐章。其中“渔阳鞞鼓”是一个成语。出自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鞞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意思是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比喻有战事发生。还有其它体裁管弦乐《怀旧》,是黄自留学美国期间的毕业作品,这个作品占了两个第一:它是我国第一部交响乐作品,是最早在国外演出的的第一部中国交响乐作品。

黄自先生还有合唱体裁的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是写于“九一八”之后的《抗敌歌》和“一二八”之后的《旗正飘飘》。都是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创作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曲作者:

刘雪庵(1905—1985年)作曲家,生于四川铜梁,曾就读于北平国立音专。曾在华东师范大学任系主任教授,在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任教授。曾为多部电影写作插曲,

刘雪庵的作品也有很多流传至今。 《何日君再来》歌词通俗,郎朗上口,是中国近代史上受到欢迎的经典中文歌曲。“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早行乐》歌词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早行乐早行乐,人生寿命能几时,莫把光阴闲度却,早行乐 早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说,天翻地覆君莫管,花坛月夕尽消磨,喝两杯白酒,哼一曲短歌,抽完烟卷跳探戈。《长城谣》是抗日战争时期风行于大后方的一首抗战歌曲,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首《长城谣》传遍了神州大地,激励无数爱国志士同仇敌忾,奔向抗敌前线,成为那个时代最让人难忘的歌曲之一。《枫桥夜泊》是安史之乱后,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所写的羁旅诗,这首诗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红豆词》一首相思小曲,宝玉对黛玉的相思之意。《飘零的落花》是1936年电影《新婚大血案》中的插曲,刘雪庵词曲,是以现代诗词写的,有别于30年代国语歌词中依附于男性、无情人辜负后便一生无助与自伤,粤语版刻画了一位独立的现代女性。

 

 

三、作品分析

歌曲节奏采用2/4拍,快板(Allegro),采用明朗的E大调,曲式为带再现的二段式,无其他变化音,曲调轻快平稳的,整齐而跳跃的节律。表现主人翁赏梅时的兴奋、愉快的心情,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悠闲抒情效果,凸显了歌曲简洁明了的特点,使音乐形象亲切活泼,描绘了主人翁骑着毛驴踏着冬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情景。

曲式结构图:该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A              +           B

a  +  a’                  b  +  a”

 4     4                   4      7

         E大调

1、第一个乐句四小节由1—4小节组成,歌曲前两小节为伴奏声部,从第三小节逻辑重音(第一拍)开始进入歌唱。明朗轻快的节奏加上起伏平稳的旋律,给人以亲切的感觉,与词相对应的是重复的两小节旋律,旋律虽然一样,描绘的景象却不同,雪后天晴,阳光明媚,红梅绽放,可谓红装素裹,景色明丽,很好地表达了人们美好喜悦的心情。(见图1)

图1

2、第二个乐句四小节,由7——10小节组成。和声行进为TSVII6—IV—K46—D——T。开始旋律采用六度大跳上行旋律。第8——9 小节伴奏部分运用八度下行使旋律呈现起伏表达人们兴奋的心情,描绘了人骑着驴从灞桥上走过的画面,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 雪、人、驴、灞桥、合一的水墨画。下行递进的旋律对景象的描绘更加完整传递了人们骑驴赏梅时喜悦的心情和悠然自得的神态。(见图2)

图2

3、第三个乐句四小节,由11——15小节组成。和声行进T——V6——T,此乐句中四处“乐汇”运用“跳进”,11小节运用三度跳进,12小节运 用四度跳进,13小节运用三度跳进,14小节运用八度跳进,采用了模进的写作手法,层层递进,步步加强,目的是为最后的八度跳进蓄积力量,以跳进形式将全曲推向高潮,表达了人们骑驴赏梅的心情无比喜悦、兴奋。(见图3)

图3

 4、第四个乐句七小节,由15——21小节组成。第15——17小节和声行进DTⅢ46——D——T46,此处乐句没有利用Ⅲ级和弦,而是利用Ⅲ46级,其目的是借三和弦第二转位的不稳定因素,使得其在第16小节和声行进至TSⅥ,进行短暂平稳,再使和声在17小节行进至T46,此处虽是主和弦, 然而和声第二转位形成其递进模式,第16-17小节低音声部形成八度下行模进,与第7——10小节形成前后呼应,形成“如影随形”的效果,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然与人和谐相融的内心情怀。第18——19小节和声行进D7—S—DD是和声稳定行进,然而在中间运用Ⅳ/bⅥ,这组和声与歌词旋律“伴我书声琴韵”相得益彰。第20—21小节和声行进,是非常有趣的走向,T46——TSVI6——T,此时旋律走向由I级第二转位推动至属和弦,属和弦推动至T级第I转位,再回归至稳定的主和弦,使其和声推动一圈后,回归在主音上,表达主人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勤奋学习的美好心情。(见图4)

图4

四、钢琴伴奏的抒情性特征

《踏雪寻梅》的钢琴伴奏是以骑驴赏梅、铃儿的叮当响声为意境来编配的,主要以叮当声和骑驴行走的背景来衬托主题音乐形象钢琴伴奏音型为正格行进,E大调的一级八度音与主和弦,上下交织在一起,形成毛驴在山麓间、灞桥上行走的节奏伴奏中利用主和弦,模拟出驴子载人走路发出的驴蹄声,利用交替节奏音型,弹奏出的每一音,都是模拟驴子踏着灞桥行进的步伐。例如:第1——2小节节奏的密度性在钢琴伴奏艺术处理上表现在长与短在节奏上的变化与协调,这种节奏的密度丰富了音乐的旋律表现。(见图5)

图5

右手旋律为短音,左手旋律为长音的基本节奏的辨证艺术处理,灵活地发挥在对比中的统一。右手节奏中“倚音”的运用,模拟驴子颈子上的铜铃,随着蹄踏石桥的节奏传来阵阵的铃响,这种巧妙技法,使它的音乐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在节奏的力度表现上进行了细腻的艺术处理,除了本身节拍强弱的对比,第12——13小节运用了“渐强”记号,为14 小节音乐旋律八度上行跳进形成音乐高潮提供了造型条件,推动旋律声部顺畅进入高潮抒发了人们愉悦、兴奋的心情(见图6)。

图6

《踏雪寻梅》这一首抒情性的艺术歌曲,体现了轻快、活泼、愉悦的风格。其明亮的E大调运用轻快的旋律设计、钢琴伴奏短促紧凑的节奏型既呈现了雪后天晴、红梅绽放的景象,又体现了典雅悠闲的情致;这首流传至今经典的抒情艺术歌曲,对演唱者音乐学习者综合素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标题:赏析歌曲《踏雪寻梅》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40330.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