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畅谈“萌文化”

畅谈“萌文化”

八卦谈 佚名 2023-09-30 10:32:27

        前言:本文章为非专业人士撰写,完稿时间与修改时间跨度较大,如有疏漏,见谅!

       何为“萌”?相信大家都多少了解过,如果是动漫宅、游戏宅的话,那就更不用说了,“萌”大概已经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地步。

       “萌”源于日语里的一个单词“萌え”,从沪江小D上查到的释义为俚语、动漫用语,表示对可爱少女或动物的爱慕之情、百度上的解释为“动漫术语,用于形容二次元事物,可爱的事物,让人有感觉的意思。”等解释,总之用我们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可爱”,当然这只是从字面上解释了一下“萌”,“萌”发展至今天已不仅仅只有狭义上的概念,“萌“字经常被人们组成“卖萌”一词来使用,笔者曾在校足球队呆过,作为临时裁判......每次练球都得到场,当时负责给我们指导的教练凶得很,一次有人踢了乌龙球,教练上来第一句话就吼道:“你是来卖萌的吗?你不知道卖萌可耻吗!罚你到操场跑两圈再回来……”我当时很惊讶,没想到教练会用“卖萌”这个词,觉得又好笑又心惊胆战。如果要具体了解“萌”,就不得不去了解关于“萌”的历史发展进程,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从那部作品、那个女主角引发的?笔者能力有限,不具备相关的考古经验,只能是引用一下《东西萌动漫》杂志2008年9月刊中的一篇标题为《萌之十五年(中)》的文章:“萌”应该就是崛起于于九十年代,以《美少女战士》中的土萌萤为标志,除了土萌萤还有后面发展起来的“四大**”,分别是《魔法卡少女》的木之本樱;《机动战舰》的星野琉璃;《天地无用》的砂沙美;《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凌波丽。魔法卡少女小樱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


土萌萤
木之本樱
星野琉璃
砂沙美
凌波丽


       日本动漫在八十年代进入商业化,大量作品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其商业化后的结果是:一方面日本的动漫产业、游戏产业等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不少无节制,尺度过宽的文化产品为后来的发展埋下祸根。

        商业化,意味着限制会相对减少,这使得广大开发商为谋取利润最大化而在动漫作品中过度添加“杀必死”调料。“杀必死”是日文里用片假名来念“service”一词的发音,译为“服务”,在今天我们更多地称之为“卖肉”。虽然“杀必死”并不是什么新概念,早在七十年代已经出现,以永井豪为首的七十年代漫画家们,已开始在漫画创作中加入性与暴力元素。

        当然,“杀必死”还未涉及到○○××这种程度,它就像个拍成动画的黄色笑话一样,以擦边球的方式让读者欲罢不能。就比如像美少女战士系列的动画片,女主角变身时,衣服会破裂,女主角的胴体也会若隐若现,然后在光芒之中换上战斗服。在八十年代,美少女作品中,“杀必死”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剧情中加入“杀必死”一来可以避开有关条律的追究,二来可以为“杀必死”之后的附属产品销售作一个铺垫,例如与其相关的海报、手办模型等等。当初日本那边拿《三国演义》之类的名著改成“杀必死”作品,引来国内骂声一片,但他们无动于衷,很大原因在于他们更多地是关心该产品的销售业绩,亵不亵渎原作是其次。

       “杀必死”作为市场化后所诞生的一种“调味剂”,有如味精一般的效果,加了以后味道变得鲜美无比,但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作为“萌”发源地的日本,首先尝到了这一副作用的苦头。

       1988、89间,日本琦玉县入间市附近发生4宗**拐带杀害事件,无辜的女童遭虐杀,遗灰甚至被人摆回家中门前的纸箱内。市内人心惶惶,对连环凶手身份茫然无头绪。89年7月23日,青年宫崎勤被一名女童的父亲发现在拍女童照片。最后警方拘捕了宫崎勤,怀疑他与他居所19公里范围内连续4桩案件有关,并在宫崎勤家中搜出大量色情录像带、动漫录像带、漫画书和同人志等,当中包括受害者的裸照或残害片段等其它物品。最后,宫崎勤供出他虐杀4名女童的经过。

宫崎勤

        这场震惊世界的“宫崎勤**诱拐事件”引发了一连串反对ACG(分别指动画、漫画、游戏)的浪潮,对于ACG文化的肃清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顶峰。之后,日本社会对动漫的负面影响持续加重,反对动漫的示威、声讨行动接踵而来,对动漫及同人界的禁制和自我监督呼声不断。1990年日本爆发了“有害图书运动”(又称“漫画放逐运动”)动漫业界受到整肃,众多***作品被停止连载,部分同人志作者被征收重税。而“杀必死”也逐渐绝迹于最前线的少年漫画范围。最多也只限于健康的性感,如最基本的泳装画面,不会越雷池半步,整个ACG业界都被迫收敛。



         纵观日本的动漫发展史,一开始是没有“萌”这种既定意识或概念的,这个时期的作品最纯洁(例如:手冢治虫的作品,哆啦a梦,聪明的一休哥等等),基本上就跟今天的国产动画一样,主要是面向儿童,但不同的是,日本那个时候的动画也有大人看,而中国的只有小孩看。日本国民爱看动漫的特性使得男女老少齐齐看动画片的现象很多见,另外就是日本的动画片确实有着吸引大人、老人的东西,像《樱桃小丸子》这部动画,题材是儿童题材,讲的是主人公小丸子与家人之间的故事,剧情平淡无奇却令人温馨。

樱桃小丸子

        之后随着商业化的到来,“萌”开始成为主流,动画的消费对象拓宽到了年轻人甚至成年人,而不再只是面向儿童,许多创作者用各种手法来使女主角“萌”,不惜加入一些“杀必死”元素,打擦边球,尽力把其“萌点”打造成“卖点”,也就是这个时候“萌”和“杀必死”相互交融变得暧昧不清(直到今天这个影响依旧存在!),直至商业化达到顶峰后,人们已越来越不能仅仅满足于“萌”,间接造就了开发商们量产“杀必死”调味剂的发展方向,当然,开发商可能也早有想通过“杀必死”来开拓新市场的想法,他们也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至此“萌”的属性愈来愈远离了最初的“可爱”,而是走起了“性感”路线。

        正所谓物极必反,市场化走向极致后,往往开始出现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反思,然后打压过于混乱的市场,加强了管制,市场不得不对此做出妥协。

        调整后的日本动漫产业,大概就变成了今天这幅模样。动漫的类别上严格划分为无***和***作品,无***作品为主流。内容上“萌”与“杀必死”成了修饰描写人物的一种常用表现手法,不过在使用“杀必死”手法时都有一定的限制或规定,只要有“杀必死”画面的,一般都会有雾气,高光(圣光),阴影(暗牧)等遮掩。(比较常见的就是很多作品往往会安排一两集“温泉集”、“海滩泳装秀”等等。)故事情节发展成了主要,而不是单纯靠卖萌和“杀必死”来吸引人,让观众眼睛吃点冰淇淋只是作为整道“菜”的佐料,“主菜”还是回归到剧本是否精彩的层面上来。

《犬夜叉》“温泉集”中的场景
典型的“泳装集”

      

        今天的日本动漫依旧生机勃勃,不过要说日本出品必属精品,那就说过头了,眼下,日本也有不少内容剧情空洞,只会一味卖肉的作品,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爱挑剔、审美观越来越高端的受众来说,早已对单纯的“杀必死”、“卖萌”产生了审美疲劳,这类作品往往是昙花一现。如何博得观众的喝彩这就需要创作者们绞尽脑汁去构思了,读者观众越来越高端的审美观对创作者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得花更多的功夫才能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塑造出令人难以忘怀的动漫角色。

       自从动漫这锅汤被日本所发明的“杀必死”这种调味剂添加进去以后,有些狂热者们喝着这锅汤,大发“动漫如此多娇,引无数宅男折腰!”的感慨;也有不少人则厚古薄今,哀叹现在的番剧一年不如一年,究竟未来如何我们拭目以待。至于“萌”文化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具体从哪年哪月哪日开始?已经不重要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萌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倍受青睐的审美新口感。日本发明新口感这一创举不亚于在科学技术上的创新突破,它在文化发展领域上是种进步!尽管曾经造成不少负面影响,令许多人质疑甚至抨击,但今天看来,“萌文化”发展起来是利大于弊,虽有瑕疵,却造就了日本现在动漫产业上的发达。

                                                                                完稿于2013-04-05

                                                                                修改于2019-02-21

       引用文献:《东西萌动漫》杂志2008年9月刊文章《萌之十五年(中)》

3次元初代“萌王”?!


 

 

 


本文标题:畅谈“萌文化”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40605.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