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架空设定】【EVE宇宙航母预研计划】统一战线级星际航天母舰(1) 舰船综述

【架空设定】【EVE宇宙航母预研计划】统一战线级星际航天母舰(1) 舰船综述

八卦谈 佚名 2023-10-15 16:59:28

【基本信息】

名称:统一战线号星际航天母舰(CEFS United Front Interstellar Spacecraft Carrier,CSS-ISCV-9101)

所属:人类命运共同体(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C.S.F.M

舰船类型:星航母舰(ISCV)

舰船型级:004型/统一战线级(United Front-Class

舰船分级:超主力舰(Super Capital Ship)、舰队旗舰

下线时间:公元4042年5月16日

服役时间:公元4045年7月2日

所属建制:共同体星际联合舰队(ICF)远征舰队-第九分舰队-第一联合打击群

研发商:

星际船舶重工集团(S.H.I.G)

明珠先进船舶系统集团(P.A.S.S)

生产商:

星际船舶重工集团(S.H.I.G)火卫一星际船舶制造复合体(P.I.S.B.C)

统一战线级

【性能数据】

长:1842米

宽:508米/538米(曲速场定位环完全升起时)

高:388米/538米(曲速场定位环完全升起时)

干质量:1524800吨

湿质量:1581169吨

质量比:1.036

满载加速度:1.53g

主引擎喷气速度:350km/s-0.99c间可调

亚光速(SBL)速度:0.35c(巡航);0.99c(最大)

亚光速速度增量(Δv):14857.75

超光速(FTL)速度:45LS/s(巡航);96LS/s(最大)

超光速总航程:50LY

单次FTL航行最大航程:1LD(单次最大航程航行后30分钟内曲速引擎无法使用,20分钟内武器系统无法开火,曲速场包裹电磁弹射轨道无法使用,SBL引擎出力下降至15%,10分钟内反引力场护盾无法使用)

自持力:1年

编制:0人(自律状态);12人(基本作战能力);186人(完全作战能力);520人(标准定员);2500人(满载)

 

动力系统:

2×044型双联捆绑式正/反物质对湮灭反应堆(舰船主电源)

4×032型托卡马克构型长脉冲磁约束超导等离子体聚变反应堆(氦三-氦三聚变、磁流体/温差整合发电)

舰船智能磁流体-温差综合电力系统(IIPS)

“赫尔墨斯ⅩⅤ型”喷射式场反转整合曲速场包裹空间曲速推进系统(1×超导量子锁定曲速场定位环)

8×VS-27多热源曲速场包裹线性集成可变比冲脉冲磁等离子推进系统(舰船主推进器)

8×VS-35F多热源曲速场包裹可变比冲脉冲磁等离子辅助推进引擎(前4后4布置)

32×反作用力控制系统(RCS)推进器组(288×多热源磁等离子脉冲微推力器)

 

热量控制:

热管理类型:船壳被动隔热控制、封装箱被动隔热控制、散热格栅被动散热、热辐射器被动散热、多层次热管循环网络被动热管理、流体循环主动热控制、封装箱辐射/传导式主动散热、(曲速)场包裹工质喷射主动散热、可抛式热容主动散热(应急)、冷却介质喷射主动散热(应急)、等离子体喷射/等离子体云团主动散热(主动防御护盾)


散热设备:

能源系统磁约束等离子体循环散热网络(循环介质:等离子态氦3)

船电系统循环散热网络(冷却液:蜂窝铟液态金属)

武器系统快速循环散热网络(冷却液:蜂窝铟液金)

场包裹电磁弹射系统快速循环散热网络(冷却液:蜂窝铟液金)

超光速推进系统快速循环散热网络(冷却液:蜂窝铟液金)

动力系统快速循环散热网络(冷却液:蜂窝铟液金)

生活区/机库循环散热系统(工作介质:超临界水)

封装箱综合主动热控制系统(整合热控百叶窗、热控旋转盘、接触导热开关、可变热导热管等主动式辐射/传导热控制技术)

毛细抽吸两相流体环路热控系统(工作介质:液态氦3)

固定式船壳散热格栅(热传导:蜂窝铟液金)

固定式热辐射板散热(热传导:蜂窝铟液金)

液金直接辐射散热系统(Liquid Metal Droplet Direct Radiator,LMDDR)(热传导:蜂窝铟液金)

36×可抛式热容(应急散热组件)

45×845型等离子主动防御护盾无人机(热传导:等离子氦3云团)

 

舰船主系统:

“星汉”整合式舰船域标准操作系统(P.H.C.I.C.E Integrated Ship Domain Control System,ISDCS)(核心+接入双层架构)

全舰计算环境(Total Ship Computing Environment,TSCE)

“联合神盾”舰船综合作战系统(ICS,Baseline15)

 

舰载主机:

“菲希斯(P.H.C.I.C.E)”超自动化自主指令系统(TSCE核心层架构)

OQC-1100W分布式光量子通用超级计算机(可最大附加14000个模块化光量子处理器)

星联舰队标准共同战术网络(超主力舰级服务器组)

 

船电系统:

分布式合成孔径多模式综合射频阵列(DAMIRFA):【1×819E型分布式多模态吕-洛超光速粒子场脉冲主动扫描系统;1×578型分布式合成孔径激光干涉引力波相控阵系统;1×902A型全周天光学传感器阵列;1×505型多波段超宽带整合光量子检测电磁波相控阵传感器集群】

1×056C型主/被动能量观测系统(备份)

舰载全波段全向被动传感器监听网络

多个舰载多用途传感器集群

舰载整合式量子火控系统(加载光量子处理器集群辅助模块)

舰载综合通讯系统(整合极长基线引力波激光干涉仪、间歇式快子脉冲加密通讯系统、被动中微子成像阵列、中微子窄波束定向传感器、量子态传态系统、曲速场包裹电磁波宽速域通用通讯系统、脉冲激光通讯阵列)

协同作战能力(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CEC)系统(超主力舰级服务器组)

集成舰桥系统(Integrated Bridge Systems,IBS)

生命/天体测绘传感器系统

整合式全频段全向侦察/数据链天线阵

各类其他天线(包括战术数据链天线、数据链天线、战略GSNAS通讯天线、敌我识别天线等)

舰艇数据多重存取系统(SDMS)(光纤总线传输)

统一网络应用系统(UNAS)

空天数据管理与控制系统(A2DMCS)

自动后勤信息系统(ALIS)

 

电子战设施:

全频段综合射频管制系统(All-band Integrated RF Control System,ARFCS)

舰船综合增强型电子战系统(Integrated Enhanced Electronic Warfare System,IEEWS)(包括8×大型ECM/ESM船壳共型天线阵面、多组电子战天线阵列、超主力舰级服务器机组)

SIDS舰载综合诱饵系统

 

舰载武装:

9×MK-67 ASEGS双联装400mm/L85曲速场包裹电磁轨道炮

8×MEA1000 1000联装1mm/L3500静电加速式曲速场包裹宏粒子近防炮(近程防御)

16×MK-50 IOKPS单装1000mm自由电子激光炮(点防御补充)

4×MK-75 ENPAS单装500mm电中和高能粒子炮

15×IV-100通用垂直导弹发射系统(8单元标准,电磁弹射,共120个单元)(载荷长8m,发射箱直径1m,竖向放置)

8×IV-200重型转轮导弹发射系统(8单元标准,电磁弹射,共64个单元)(载荷长30m,发射箱直径5m,横向放置)

【可装填“星红旗-40”近程曲速场包裹标准亚光速拦截/打击弹药、“星红旗-51”中远程场反转整合场包裹标准超光速拦截/打击弹药、“星鹰-42”远程场反转整合场包裹重型超光速反舰导弹、SCM-500K场反转整合曲速场包裹重型侦察无人机/舰载机应急召回模块、845型回热式主动等离子动态防御护盾无人机、SRT-119防区外曲速场包裹多任务超光速智能布洒器等,装填方案随任务变化而变化】

 

舰载机

30个SUVFA空天无人战斗攻击机中队,单个中队12架无空歼-45戊(SF/A-45E)“应龙”重型多用途亚光速无人空天战斗攻击机,共360架。

12个SVIF空天多用途截击战斗机中队,单个中队5架空截-51丙(SI-51C)“莫琳根”重型多用途超光速空天截击战斗机,共60架。

4个SVB空天轰炸机中队,单个中队5架空轰-6亥(SB-6W)“暗卫”重型超光速空天隐身轰炸机,共20架。

4个SVRC空天运输机分遣队,单个中队3架空运-60乙(SC-60B)“赑屃”重型超光速通用空天运输机,共12架。

45×845型等离子主动防御护盾无人机

96×ESD2500工程维修无人机

(注:舰载机搭载方案可依据作战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此处仅提供一种示例方案)

 

舰船防护:

441型高容量自变频电磁场偏转护盾系统(舰船基础护盾)

反引力场护盾(赫尔墨斯ⅩⅤ-FR4700场反转模块,舰船主战斗护盾)

引力场护盾/曲率护盾(多个舰载引力场发生器)

电塑性多频谱可变折射率低可探测性涂层(船体表面喷涂)

惠普尔缓冲层(主船壳外部加装)

纳米可编程自修复装甲系统(舰船主装甲系统)

“查理一世”重型可抛式外挂抗烧蚀爆炸反应装甲模块(可选挂载)

 

其它:

位于船艏和船艉的双开式重型机械闸门

中型冬眠湾(可容纳500×冷冻冬眠舱)

舰载纳米虫巢(基于自组织蜂群算法运作的NS800电塑性冯·诺依曼纳米虫群)

小型纳米-高周波3D打印工厂

共同体标准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

综合全通式航天作业区间(舰载机全自动化运维设施)

光学/雷达复合助降引导系统

曲速场包裹电磁弹射系统(2常规,2超长)

先进场反转阻拦/回收系统(Advanced W-Field Reversal Blocking/Recovery System,AFRBRS)

85×舰载机综合补给/维修站点(各类电伺服弹药/组件升降机和正/反物质燃料约束磁管)

【基本介绍】

统一战线级星际航天母舰(CEFS United Front-Class Interstellar Spacecraft Carrier)是由共同体星船重工集团(S.H.I.G)和明珠先进船舶系统(P.A.S.S)研发,于4022年开始研发并于4042年服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C.S.F.M)星际联合舰队(ICF)的新一代超级星航母舰,用于取代随着技术发展日渐落后的前型“人民意志”级星航母舰。在该级舰第一艘“统一战线”号(CEFS United Front,CSS-ISCV-9101)下线前,该计划被称为“CVX41”或“面向41世纪的未来航母设计(Future carrier design for the 41th century)”。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新军事力量计划的关键节点,统一战线级将成为未来数世纪内共同体航母打击群的新核心,并与同期问世的“联合力量”级(United Force-Class)无人机母舰共同构成新一代的共同体航母打击力量,并彻底重构整个航母打击体系。其中,“统一战线”级将承担舰队旗舰的职责,指挥一整支完整规模的共同体正规航母打击群,并作为可以和共同体战列打击群相提并论的主力舰队应对可能到来的全面星际战争,“联合力量”级则专注快速反应,作为新组建的“快速反应任务群(Rapid Response Task Group,RRTG)”的核心之一,以较少的舰队数量维持共同体在边境冲突、维和行动、抗灾救灾等星际热点地区的前沿存在。

明珠先进船舶系统(英文:Pearl Advanced Ship System,P.A.S.S)是一家产品经营与资产经营相结合,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防务企业。主要从事全领域军备制造,防务解决方案提供,传感和电子系统制造,传统工业制造等业务,具有一流的系统提供能力,在空天防务和星际船舶平台制造等领域有相当成熟且先进的技术。在电子产品、系统集成和其他技术方面也达到了全共同体先进水平。

本级舰计划在41世纪末前建成45艘,首舰“统一战线”号已经于4042年5月16日下线,4045年7月2日进入现役,是当前共同体乃至银河系内体型最大、作战能力最强的星航母舰。

舰船概况--------------------------------------------------------------------------

统一战线级长1842米,宽508米,高388米,是目前人类乃至银河系文明建造过的体型最大的军用星舰,其整体呈中空长棱柱设计,横截面为菱形,在“保证舰载机出动率”和“减小受击横截面”间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统一战线级的菱形舰体,可见中部的综合航天作业区

作为搭载舰载机的星航母舰,统一战线级沿用了前型“人民意志”级的直通式综合航天作业区(飞行甲板和机库的有机结合体),不过统一战线级将其贯通式的综合航天作业区布置于舰体中心,并以此为核心围绕甲板周边布置引擎、燃料、传感器、武器等其他设施。这一设计也因此得到了“会飞能打的飞行甲板”这一虽有夸张但一针见血的称呼。虽然经常遭到其他文明乃至自家某些评论家“野蛮造船法”的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切围绕舰载机作业能力”的极端设计确实赋予了统一战线级前所未有的强大航天作业能力,对于航母的本职工作而言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中空的结构设计也使得统一战线级容易遭到敌方重型动能武器的“拦腰截断”。同时在SBL高速航行情况下也需注意水锤效应可能带来的舰体失稳,主结构断裂,瞄准困难等问题,因此需要注意统一战线级的内部结构分层以及转向速度限制。不过考虑到统一战线级作为长距离打击舰通常是层层拱卫的对象,需要高速机动以躲避攻击的场景并不常见,加之拥有光时乃至光天级超远程打击能力使其一般不必亲自下场,仅依靠舰载机就能完成打击任务。因此游离于战场之外才是统一战线级的常态。

中空的结构设计赋予了统一战线级在相同设计尺寸下相对较轻的质量,不过考虑到统一战线号下线时已经是人类所建造过的最大的军用星际飞船,这一“相对较轻”的总质量依然达到了1524800吨,是前型人民意志级总质量的154%。这也使得统一战线级在当时得以荣获“人类建造过的最大同时也是最重的星际战舰”称号。然而,质量的大幅增长也同时代表着加重推进系统的负担,进而给舰船机动性带来不利性影响。考虑到当前的曲速场包裹等离子脉冲推进技术的推力上限在短期内很难实现质的飞跃,因此统一战线级一口气并联了8座多热源曲速场包裹线性集成等离子脉冲推进系统作为舰船在SBL模式下的主动力来源,并配置有相同数量相同构型的辅助推进引擎,为了提高舰船机动性,其中有4台辅助引擎被布置在舰船前方,用以提供和舰船前进方向相反的推力轴线,以此保证舰船在当前姿态不变的情况下依旧能进行减速,有助于提高推进效率。

作为如今恒星际战舰的标准配置,统一战线级在舰桥后部位置配备有一台携带有超导量子锁定曲速场定位环的“赫尔墨斯ⅩⅤ型”喷射式(引力)场反转整合(曲速)场包裹空间曲速推进系统,作为共同体最先进的第五代曲速引擎,它和统一战线级的搭配可以使舰体达到45光秒每秒(即45倍光速)的巡航速度和几乎是这个数字两倍的最大速度(不过很显然并不能长期维持)。

统一战线级的SBL(Speed Below Light,亚光速)引擎全功率运行,可见后部与主舰体呈量子锁定状态的悬浮曲速场定位环

统一战线级还在舰体两侧布置有多组呈下反角布局的固定式散热板,通过流经全船的冷却液网络将热量输送至散热板中,通过增大与星际空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热辐射的散热效率。然而这些固定式散热板仅能满足通常航行的需求,在舰体两侧斜面布置有用于提供额外散热面积的散热格栅和液金直接辐射散热系统(Liquid Metal Droplet Direct Radiator,LMDDR以满足武器系统、(曲速)场包裹电磁弹射系统、超光速推进系统等舰船子系统的散热消耗。

从上方俯瞰统一战线级,可见舰体两侧的固定式纯白散热板

作为星航母舰,统一战线级在其前部布置有场包裹电磁弹射装置,通过仔细计算人造引力场的维持时间以及舰载机携带的基本型曲速引擎/场维持线圈,这套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以舰载曲速引擎的最高扭矩将舰载机投送到以本舰为中心1光天范围内的任何区域而无需耗费舰载机自身的燃料。

此外,统一战线级在其舰体外部设置有大量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和舰炮、近防系统以应对各种威胁。统一战线级在上部前方两侧船体安装了通用型VLS,下部相同位置则布置有足以容纳重型载荷的大型VLS。除导弹系统外,统一战线级在中部和第一、第二舰桥区域配备有电磁轨道炮、宏粒子点防炮、自由电子激光炮、电中和粒子炮等多层次、多种类的打击系统,足以在护自身周全的同时执行一定的进攻性作战任务。

统一战线级的下视图,可见配备的重型VLS,电磁轨道炮、FEL激光炮和4门最显眼的电中和高能粒子炮

统一战线级的中部隆起部分是集中设计的船员生活区。配备有完善的维生系统和高度自动化的服务设施,并考虑到长期执勤的需要设置有搭载大量冷冻冬眠舱的冬眠湾。全舰所有的舰炮武器也均布置在这一区域以在不影响中部飞行甲板的情况下有效利用中部隆起部分的大直径以安装自动装弹机、自动输弹线、资源管道、增强散热循环网络等必备设施。基于相同原因,大量的传感器系统也被同时设置在这一部分,可以和武器系统共用散热网络和电力、数据管线。

统一战线级在舰体两侧设置有两组共四个基于共同体标准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可以与星港、友军舰船、补给舰等加装了同规格对接机构的构造对接并作为船上主要的对外物质/能量和信息双向交互通道。

统一战线级在机库内的视图,可见下方的武器系统、两侧的白色散热板和对接机构

统一战线级的后部主要集成了曲速/常规动力系统和用于回收舰载机的阻拦场系统,能够对以任何速度接近统一战线级舰艉着陆区的舰载机施加强反引力场/推斥场以快速减慢其速度。此外,考虑到恒星际航行的需要,统一战线级在机库入口和出口处(也即舰艏最前端和舰艉最后端)均安装有双开式重型机械闸门,当要进行星际航行时,闸门将关闭以保证飞行甲板兼机库不会受到迎面而来的星际尘埃等宇宙物质的冲击。当然这也意味着在亚光速航行的过程中统一战线级不能进行任何舰载机的起降作业。

没错,我诈尸了,并且还有脸回来(bushi)

简而言之是一篇参赛作品,同时也是突破自我上限(各种意义上)的作品。超长文,请谨慎阅读。


本文标题:【架空设定】【EVE宇宙航母预研计划】统一战线级星际航天母舰(1) 舰船综述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41306.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