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论冉闵是否符合中华传统意义上的民族英雄

论冉闵是否符合中华传统意义上的民族英雄

八卦谈 佚名 2023-10-25 18:31:56

在讨论冉闵是否为民族英雄之前,先建议有心人可以提前阅读《晋书》《资治通鉴》,并且了解王国维大师的二元证据法。

相信这几年对于冉闵不少人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人认为冉闵是汉族的民族英雄,有些人认为冉闵不过是一个屠夫,根本算不上是民族英雄。

那么冉闵是否符合中华传统意义上的民族英雄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中国古代对于汉族的定义尤其是在晚清之前,汉族是一个广义概念,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文化民族概念,指的是生活在汉文化圈里面的民族,统称为汉族,在汉族形成初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带有西方色彩的血统民族概念。

弄明白这一点,我们正式开始对冉闵的一生进行解析。

首先,冉闵是一位生活在羯胡建立的石赵境内的汉人,父亲冉良一开始并不是为石赵奋战,他在十二岁时被石勒收为养子,后来因为能力出众,取得了爵位西华侯,而且冉闵的战斗能力也遗传了父亲,十分勇猛,《晋书》写道:“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可见冉闵的拥有很高的军事才华,最终也被石赵皇帝石虎收为养孙。

冉闵在石赵之内也是一位贵族,授任建节将军,后改封修成侯,历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咸康四年(后赵建武四年,338年),石虎的部队在昌黎之战中大败,后赵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只有冉闵带领的一支军队未遭创伤,由此冉闵威名大显。

从这些资料来看,冉闵确确实实是一位能力出色的将领,他后来的一系列战争都证明了了他的战士眼光十分得当,尤其是在咸康五年之后击败晋军,杀死蔡怀之后尤为凸显,最终他更是让汉胡各族将领对他尤为敬畏。

说完这得,或许不少人会觉得冉闵才华出众,民族英雄的称呼也许对他也是名副其实。

但是接下来,冉闵做出的事情,就让人有了争议。

永和五年(后赵太宁元年,349年),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石世在位三十三天,石虎第九子石遵废石世自立为帝。石遵曾许诺冉闵,让他当太子,但是后来却立石衍为太子,这让冉闵十分失望,自认为功高一时,企图掌握政权,石遵顾及这一点没有任用他(《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初,遵之发李城也,谓石闵曰:“努力!事成,以尔为储贰。”既而立衍,闵甚失望,自以勋高一时,规专朝政,遵忌而不能任。)后来君臣矛盾越发极端,石遵开始夺走冉闵的兵权,而冉闵更加流露出不满,以至于不少人都劝石遵石遵杀掉冉闵,石遵请教郑太后能否杀掉冉闵时,郑太后说:“从李城回师进京,若无冉闵岂能有今日!他略微有些骄纵,不可动辄杀他。”(遵召石鉴等入,议于其太后郑氏之前,皆请诛之。郑氏曰:“李城回师,无棘奴岂有今日!小骄纵之,不可便杀也。”)后来石鉴出宫后,派宦官杨环驰马报告冉闵,冉闵旋即劫持了李农及右卫王基,密谋废黜石遵。指使将军苏亥、周成率领三十名甲士在如意观拘捕石遵,并在琨华殿杀死石遵。

从这里可以看出,冉闵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而石赵开始为了稳定冉闵,说要让冉闵成为太子,从而保证了石遵可以成功上位,郑太后的话也侧面证实了冉闵对于石遵上位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一面是出于恩情,一面是出于冉闵的能力,最后石遵没有下决心杀死冉闵,但是石虎第三子石鉴却向冉闵说明了这些,最后石遵死,石鉴即位。

这里冉闵所做的一切其实已经有了争议,为了一己之私和他人一同杀死君王,这在汉族传统观念里面是欺瞒君上,弑君谋国,乱臣贼子的做法,这个无法否认,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冉闵这也是自保,明知君主已经对自己起了杀心,而且是违背了诺言,对自己十分薄情,自己先下杀手也是情理之中.,而且自己也没有坐上皇位,而是让石虎第三子石鉴即位,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篡位,所以这个争议这个先跳过去,稍后再谈。

后来,石鉴任命冉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似乎对冉闵很是看重,但是当月(349年十一月),石鉴就派遣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深夜在琨华殿杀掉冉闵、李农,未能成功,宫中惊扰混乱。石鉴恐怕冉闵叛乱,假装不知此事,连夜在西中华门斩了李松、张才,同时杀了石苞。(《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鉴乃僣位………以石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鉴使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夜诛闵、农于琨华殿,不克,禁中扰乱。鉴恐闵为变,伪若不知者,夜斩松、才于西中华门,并诛石苞。)

这里已经看出,石赵皇族对于冉闵都是抱有一种提防的态度,尤其是之前冉闵已经凭借军队试图掌握政权,甚至弑君是做法更是让他们起了警惕之心,即便是石鉴上位依旧是如此。

后来,根据《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记载:“龙骧孙伏都、刘铢等结羯士三千伏于胡天,亦欲诛闵等。时鉴在中台,伏都率三十余人将升台挟鉴以攻之。临见伏都毁阁道,鉴问其故。伏都曰:“李农等反,巳在东掖门,臣严率卫士,谨先启知。”鉴曰:“卿是功臣,好为官陈力。朕从台观卿,勿虑无报也。”于是伏都及铢率众攻闵、农,不克,屯于凤阳门。闵、农率众数千毁金明门而入。鉴惧闵之诛己也,驰招闵、农,开门内之,谓曰:“孙伏都反,卿宜速讨之。”闵、农攻斩伏都等,自凤阳至琨华,横尸相枕,流血成渠。”这个事件发生之后,冉闵发布了三个个命令,其中一个就是现在网络上的盛传的《杀胡令》三策之一。但是实际上,历史的记载截然相反。

一、宣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这个命令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告知城内胡人(由于当时石赵采用胡汉分治,对待汉族采用歧视政策,城内胡人居多),凡事手拿兵器者死,结合上文的历史文献,可以得知,这个命令其实就是因为担心还有试图杀死自己的胡人趁乱躲在城内,为了安全才发发布这个命令,根本不是网上营销号之类的媒体所说的“冉闵跃马关山,擦干手中长枪的鲜血,说出了汉族历史上最痛快的一句话: '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斩。'”

二、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这句话就是说和我一条心的留下,不是一条心的人自行离开,随后命令城门不再戒严.,随后胡人纷纷离开,这个也不难理解,毕竟一方面刚刚城内杀得血流成河兵甲之乱尚未平息,另一方面天知道还有没有试图杀死冉闵的胡人躲在人群之中,所以城内之民尽快离开也是正常反应,而城外的赵人也就是汉人纷纷入城,也是一方面出于对冉闵命令的欢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冉闵只是诛杀那些叛乱的胡人,城外之人没有嫌疑,入城也无妨。

三、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

第三个命令结合冉闵的现实情况来看,第二个命令就是在钓鱼执法,宁错杀一万,也不放过一个,冉闵觉得胡人和自己不是一条心,自己没办法让他们为己所用,于是开始杀胡(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这个说白了其实还是冉闵出于不安全感的一种做法,毕竟刚刚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谋杀,这种做法现在看来更多的是一种过激反应,最后那一句“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最能体现,是胡人要杀,长得像胡人也要杀,哪怕你是汉人。这已经超出了针对性,而是一种无差别的屠杀。顺便一提,《杀胡令》是假的,历史上根本没有所谓的杀胡令,网络上的那个文言文功底不错,但是语句逻辑还有用词都是错的,现代人造假痕迹太明显了,现在网络上已经有人指出来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明白了这三个命令的前因后果,我们可以看出冉闵所谓的“杀胡令”其实就是因为担忧还有试图杀死自己的胡人躲在城中趁乱逃走时的一种赶尽杀绝的做法,不是出于为了给汉族发声,而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

当然,主观意识和客观现实并不冲突,冉闵这个命令确实给羯胡造成了灭顶之灾,羯胡直接失去了形成单独民族的条件,也就是灭族了(并非断绝血脉,而是让其失去成为一个民族是条件,比如毁灭文化、降低人口等等,古代战争中真正意义上的灭族几乎没有,都是采用同化或者驱逐的手段让其消失)。这一点也不可否认,客观现实才是最重要的。

同年(350年),冉闵杀死石鉴后,司徒申钟、司空郎阗等四十八人尊冉闵为帝,冉闵执意让给李农,李农以死来坚决请求冉闵为帝,于是冉闵于南郊僭登帝位,大赦天下囚犯,改年号为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并恢复冉姓。

我见有些人说冉闵是出于对汉族的认同感才改姓,这个观点只能说明他对于古代谋国者的不了解,冉闵建立冉魏的前提是“赵大将军闵欲灭去石氏之迹,托以谶文有“继赵李”,更国号曰卫,易姓李氏,大赦,改元青龙”,也就是为了摆脱自己身上石赵的痕迹,不然名不正言不顺,自己毕竟是以弑君将领身份立国,得国不正在古代是一种很严重的政治错误,从“遣使者持节赦诸屯结,皆不从”可以看出冉闵已经因为得国不正而有了负面影响。所以没必要抓着冉闵改姓做文章。

接下来,冉闵建立冉魏之后就要面对胡人的反扑,于是冉闵“遣使临江告晋曰:“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朝廷不答。闵诛李农及其三子,并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赵升等。”这句话引出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朝廷也就是东晋没有答应冉闵?

二、为什么冉闵要诛杀李农等帮助他建国的功臣?

这也是目前对于冉闵争议的热点问题,第一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解释。①冉闵和东晋有仇,冉闵建立冉魏在公元350年,而冉闵击败东晋军队,杀死东晋将领蔡怀是在公元339年,间隔十一年,东晋北伐军队死在冉闵手上,现在冉闵求援,换作谁谁也不会同意帮助自己的仇人。②冉闵得国不正,说白了冉闵是图谋篡位得来的冉魏,帮助冉闵侧面认同了冉魏的合法性,因为东晋是正统,无论是汉人还是胡人都认同东晋正统地位,所以帮助冉魏就是认同其合法性,这对东晋的正统是一种打击。③冉魏没有确定自己的地位,错误的估判了自己和东晋的地位,从冉闵对东晋的话可以看出,冉魏试图将自己放在一个和东晋对等的地位上,甚至隐隐约约还高出一等,在语言上有打压东晋的嫌疑,从文字之中可以解读出这么一个讯息:我冉魏诛灭了胡人,你东晋又有什么作为,现在我要继续杀胡人,你要来就来。当然,我这个是有些夸张了,但是也能更好的让大家明白其中的意思,那就是冉魏打压东晋正统地位,将东晋放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这三个原因就是东晋没有答应冉闵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我乍一看《晋书》确实很懵,就是在冉闵建立冉魏同一年不到半年的功夫.,冉闵就杀死了帮助自己建国的李农等人,确实很突兀。于是乎我翻了翻其他的史料包括野史杂史等等,最后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冉闵起家依靠的最大依托还是胡人。为什么我怎么说,因为当时胡人军阀的势力渗透进石赵之中,军队组成基本还是羯胡本族.,冉闵那时的身份其实就是胡人,因为他是石虎的养孙,所以羯胡基本上把冉闵当做了自己人,那么冉闵建立的家底也是胡人军队,当初帮助他进宫屠杀的也是胡人军队,这种残杀只不过是胡人内部的争权夺势,即便是后来的大屠杀也还是一种争权,是投靠冉闵的胡人用其他胡人的命为自己夺得富贵。但是当冉闵建立冉魏之后,那些胡人发现李农等汉人的地位似乎高于自己,于是向冉闵施压。而冉闵又因为李农自身的地位特殊,一方面李农手中有兵权,一方面李农也有篡位的理由(前文有过解释),自己也曾劫持李农逼着他跟自己造反,所以很难保证李农的忠心。所以李农等人的死其实就是冉闵对手下胡人将领的一个保证,也是对自己地位的巩固。(参考资料《晋诸公传》《甲府通册》《资治通鉴》)

说完这些,接下来就是冉闵抗击胡人反扑,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开头就讲到冉闵军事才华十分出众,击败胡人反扑也是正常的,而且随着冉闵的胜利冉魏国内也恢复了和平(戎卒三十余万,旌旗钟鼓绵亘百余里,虽石氏之盛无以过之。闵至自苍亭,行饮至之礼,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

在这里,冉魏达到了鼎盛,可见冉闵能力确实出彩。

但是这也只是昙花一现。

同年十一月,冉闵带领十万步骑到襄国攻打石祗,任其子太原王冉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把一千名归降的胡人分配到他麾下,准备继续攻打石祗,伴随着战事进行,胡人数量不断增加,石琨援军也到了,冉闵是准备工作并不充分,于是手下人开始劝谏他(琨等军且至,闵将出击之,卫将军王泰谏曰:“穷寇固迷,希望外援。今强救云集,欲吾出战,腹背击我。宜固垒勿出,观势而动,以挫其谋。今陛下亲戎,如失万全,大事去矣。请慎无出,臣请率诸将为陛下灭之。”闵将从之,道士法饶进曰:“太白经昴,当杀胡王,一战百克,不可失也。”闵攘袂大言曰:“吾战决矣,敢谏者斩!”于是尽众出战。)

冉闵拒绝了手下的劝谏并且下令谁再劝谏他就杀了那个劝谏的人,最后冉闵战败逃走,而这一战也让冉魏昙花一现的和平安宁瞬间灰飞烟灭,而且更是造成了北方大乱(贼盗蜂起,司、冀大饥,人相食。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

冉闵不好听从劝谏这个问题似乎从他建国之后就有了体现,比如之前“光禄大夫韦謏启谏甚切,闵览之大怒,诛謏及其子孙。”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了冉闵的战败,进而导致北方各地一片混乱。

后来冉闵逃到了邺城,而刘显的追兵也到明光宫,距离邺城二十三里。冉闵心中恐惧,召来卫将军王泰商议此事。王泰怨恨当初冉闵不听从自己的计谋,(王泰就是那个劝告冉闵不要贸然出击的将领)以患疮不愈而推辞。冉闵亲临探望,王泰执意声称疾病严重。冉闵大怒,返回宫中,对左右的人说:“巴奴,我难道要你救命吗!关键要先灭群胡,退而斩掉王泰。”(刘显次于明光宫,去邺二十三里,闵惧,召卫将军王泰议之。泰恚其谋之不从,辞以疮甚。闵亲临问之,固称疾笃。闵怒,还宫,顾谓左右曰:“巴奴,乃公岂假汝为命邪!要将先灭群胡,却斩王泰。”)之后他率领军队击败刘显,刘显畏惧,秘密派出使者请求投降,请求杀了石祗来作为报效,冉闵整顿师旅而返回。适逢有人禀报王泰招集秦人,将逃往关中,冉闵大怒,杀王泰,灭他三族。(显惧,密使请降,求杀祗为效,闵振旅而归。会有告王泰招集秦人,将奔关中,闵怒,诛泰,夷其三族。)

后来冉闵于永和八年也就是公元352年诛杀刘显,成功消灭了一个心腹大患,但是随后同年四月,前燕入侵,冉闵带领骑兵抵抗他,与前燕将领慕容恪在魏昌城相遇。冉闵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对他说:“鲜卑乘胜气势强盛,不可硬抗,请回避一下再增添他们的盛气,然后组织军队进攻他们,便可以取胜。”冉闵生气地说:“我集合起部队出战,将要平定幽州,斩杀慕容儁。如今遇到慕容恪就退避,他们将会小看我。”便与慕容恪交战,十战皆击败了对手。慕容恪就用铁锁把战马连接起来,在善射的鲜卑士兵中挑选了五千名勇敢而不刚愎自用的人,列成方阵前进。冉闵所乘的赤马名叫朱龙,日行千里,冉闵左持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迎击,斩杀三百余名鲜卑兵。顷刻间燕地骑兵蜂拥而至,重重包围住冉闵。冉闵寡不敌众,跃马冲破重围向东逃跑,走了二十余里,马无缘无故地死去,冉闵被慕容恪擒获,与董闰、张温等一起被送到蓟城(今天津蓟县)。(闵帅骑距之,与慕容恪相遇于魏昌城。闵大将军董闰、车骑张温言于闵曰:“鲜卑乘胜气劲,不可当也,请避之以溢其气,然后济师以击之,可以捷也。”闵怒曰:“吾成师以出,将平幽州,斩慕容隽。今遇恪而避之,人将侮我矣。”乃与恪遇,十战皆败之。恪乃以铁锁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俄而燕骑大至,围之数周。闵众寡不敌,跃马溃围东走,行二十余里,马无故而死,为恪所擒,及董闰、张温等送之于蓟。)

冉闵又一次犯了同样的错误,不听劝谏,没有做好完全把握就贸然出击,刚愎自用,而且这一次直接导致他彻底失败。

最后就是网络上又一个佐证冉闵是民族英雄的证据“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这句话听着确实很振奋人心,可以看出一个英雄帝王的雄心壮志。

但是历史却不是这样。

《晋书》:俊立闵而问之曰:“汝奴仆下才,何自妄称天子?”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冉闵被抓,慕容儁让冉闵站在面前而问他:“你这个奴仆下人,为何妄自称作天子?”冉闵答道:“天下大乱,你们夷狄之族,人面兽心,尚且意欲篡位谋反。我乃一世英雄,为何不能做帝王呢?”这句话的性质其实和荆轲刺秦王失败后那句话一样,都是临死前对自我行为的辩护,通俗易懂来讲就是嘴硬,而且根据慕容儁的问题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冉闵在他人眼中依旧还是胡人的一份子,立场也是胡人的立场,而冉闵认为的“篡位谋反”其实是为自己的篡位谋反做辩护,不过值得一提,此时冉闵的自我立场已经从胡人转变为汉人。不结合历史断章取义出来的话有时真的和历史相差甚远。

中国传统文化所制定的一系列道德,比如儒家的忠义礼智信等等,都是中国对于民族英雄定义的基础概念,我们现代对于民族英雄的定义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这个定义本身出发点就是两个:贡献和道德。

冉闵拯救解放了北方汉人了吗?严格来说没有。打开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冉魏在今天的河北南部、河南东部、安徽江苏北部一带,靠近中国东部,疆域大小在那个乱世之中仅仅算是中等偏下,除去东晋,北方其他地区皆是胡人统治,即便是冉闵到死,其他地区也没有出现太大的改变,甚至因为冉闵的那一次战败而导致北方大乱,人吃人现象再一次出现。

那么换个问题,冉闵改变北方汉人的地位了吗?也没有,由于早期胡人政权汉化不完全,对待汉文化的态度也是敷衍了事,由于文化认同感的低下,即便是屠杀胡人,也无法彻底扭转这个局面,只会不断激化矛盾,改变汉人地位,这个现象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后才有了根本改变,由于文化认同感的上升,汉人的地位有了根本变化,甚至一度让北魏成为中国正统。

从“忠”这个角度来看,冉闵图谋篡位,弑君谋国,残害君王,与其不忠;

从“义”这个角度来看,冉闵生性多疑,为了自我利益先杀胡人拉拢汉人,之后杀胡汉人拉拢胡人,与其不义;

从“礼”这个角度来看,冉闵不尊重贤才,对待东晋正统更是没有仪礼,得国不正,滥杀忠臣,与其不礼;

从“智”这个角度来看,冉闵刚愎自用,不听劝谏,一意孤行,空有军事才华却毫无大局观,与其不智;

从“信”这个角度来看,冉闵反复无常,心胸狭隘,石赵对他不薄他却接连背叛,毫无信用可言,与其不信。

那么有人就要骂我,难道汉人活该被屠杀被吃吗?抱歉,我说句实话,历史就是如此血腥冷酷,尤其是在乱世,无论是春秋战国还是五胡乱华,亦或者是五代十国,乱世人命最不值钱,无论是汉人的还是胡人的。人吃人即便是汉人也经常干,比如冉闵的军队也吃人,数量不少,甚至到了明朝末年还有人吃人的现象。这些都有史书记载。如果汉人吃人可以视而不见,胡人吃人就重拳出击,这有一个词可以定义这种行为——双标。

汉胡厮杀数百年,鲜血早就将北方大地变成了焦土,文化层面的分裂终将导致战争不断,这不是民族问题,而是文化问题,胡人基本没有什么文化,他们只能吸收汉文化,而汉化是否完整也会进而影响未来是和平还是战争。

冉闵只是一个挣扎在乱世的军阀枭雄,他所做的一切说实在的,我们无法从现有思维理解,因为这是乱世,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我的存活,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只不过是一种说法而已,现代人无论是称赞他还是贬低他都有失公允,因为我们无法舍身处境的思考冉闵是对是错。

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人性问题。

但是民族英雄这个概念本身出于道德与自我贡献的延伸,既然从人性我们无法评析,那么从道德水平,冉闵确确实实做的不好,尤其是他最后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之后,这个“民族英雄”的水分,究竟有多大?

冉闵错了吗?没有,这是他在乱世生存的手段,没有对错可言

那么我们错了吗?有可能。为什么这么说,这要追根溯源了。

冉闵为什么会突然如此火热,尤其是在前几年,冉闵更是成了民族英雄的典范?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们的民族情绪无法发泄出来。前几年发生了很多大事,除了国际上一些问题之外,国内也有很多问题,最让很多人接受不了的就是霍去病卫青被移出初中历史教科书,还有岳飞不是民族英雄论,激起了很多人的怒火,这也让保护民族英雄成为了网络共识,从而开始了舆论上的抗争。但是这个过程之中,可能是混入了不法分子或者极端民族主义者,他们歪曲了民族英雄的定义,让许多本来就有了定义的军阀或者其他不是民族英雄的人强行定义成为了民族英雄,这要是在理性时代,这种把戏不值一提,但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任何反驳都成了侮辱民族英雄的证据,进而遭到网络讨伐,以至于直到现在还有大量说不清道不明的争议人物还在不断发酵,冉闵就是其中之一。

冉闵是一位生活在乱世的枭雄军阀,不是民族英雄,汉族不该以他为荣,如果只是欣赏他作战的勇猛或者枭雄本色,那也没什么问题可言,毕竟我当初也是极度崇拜冉闵,认为他很有能耐。但是如果将他作为民族英雄的模板,认为这才是汉族的民族英雄,那么这才是历史之耻,更是那些历朝历代为了保护中国不受侵略的各族仁人志士的悲哀。

2019年了,中国已经开始重新恢复理性社会,就放过冉闵吧,也放过被民族情绪束缚的真理吧,中国各族不是血统民族,而是文化民族,我们自古的民族观就不是西方那种狭隘的民族观,我们自古就是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让我们保持统一的就是文化,我们的血统就是我们的文化,汉人的定义就是信奉汉文化的人群而非具有汉族血统是人群,不然按照血统来讲今天的很多少数民族都要规划入汉族之中。

顺便一提,说什么少民干涉汉族民族英雄的定义什么什么的谣言可以停一停了,中国就是不缺这种阴谋论,而且这种阴谋论真是一碰就破,有这心思还不如好好把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转一转,了解一下少民的生活状况,这种阴谋论就不攻自破。

最后还是希望面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要保持理性思维,要有保持自我的判断的毅力以及追求真理的热情,看看冉闵现在成了闭眼知天下的皇汉分子的狂欢之地,不少自认为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人面对这些历史资料估计会气急败坏,甚至矢口否认,自己直接篡改历史,毕竟我是一个历史国学的大学生,之前刚刚经历了一个皇汉分子的折腾,心累的很,所以才写了这个文章……

参考资料

《晋书》《资治通鉴》《晋诸公传》《甲府通册》《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纲》《十六国春秋》

















本文标题:论冉闵是否符合中华传统意义上的民族英雄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41777.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