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2023国考「高难度题、争议题」解析(一):常识判断篇

2023国考「高难度题、争议题」解析(一):常识判断篇

八卦谈 佚名 2024-01-01 08:30:15

2023国考「常识判断」中个别题难度极高,做起来非常头疼,但这可能就是出题者有意而为之的

由于公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出题者必须想办法提升整体的题目难度。作为行测的第一个板块,「常识判断」的难度提高了,能有效测试考生的临场状态、做题时间规划、遇到极难题的心理状态调整等多个角度,因此非常受出题者的重视。

大家在「常识判断」板块遇到自己头疼的题目时,不要单纯纠结于怎么做出来,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就是出题者的考验,因此活用推理甚至直接跳过都是不错的选择。

(一)被打破的潜在「政治正确」

2023年「常识判断」板块最值得注意(没有之一)的是这道题:

【2023国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关于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力争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③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④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实现「碳中和」目标,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全面实现
⑤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关于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正确率9%,易错项BCD

这道题正确率低的惊人,甚至9%这个数字本身,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这个数字一般只出现在难度极高的「数量关系」板块。

所以在这里,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个问题:

这道题正确率低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最重要原因:大部分考生都有「关于重要会议/文件/讲话,正确表述比错误表述多」的心理暗示。

在之前的国考中,如果题干为「关于十九大报告/建国70周年讲话/领导人重要讲话的表述,有几项正确」,那么正确答案往往数量较多。比如,原文一共给出了5条描述,那么正确答案经常会是4或5。

很多小伙伴做了类似题目后,都会潜意识认为这种设置是「政治正确」,似乎此类题目就应该以正确表述为主。这种看法在之前的公考中没有问题,确实正确表述的比例会高一些。如果本题实在没有思路,蒙B或C都可以接受。

(本题蒙D是不可以的,④中「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年份不仅是重要知识点而且还在公考中多次出现,很容易发现错误,考生不应该没复习到。)

通过这道题可知,之前被公认的「政治正确」题目也可能摆脱限制了,即使是二十大的报告,也可能故意列出多个错误选项来干扰考生。因此,大家以后做「党政类」常识判断题就不能用「政治正确」来帮助自己推理了。

本题取材自二十大报告第三板块「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它极为重要,是备考的关键知识点,原因有三:

1.二十大报告是2023国考备考时最重要的资料之一。

无须解释,不言自明。另外在2027年之前,二十大报告都一定是备考的最重要资料之一。

2.第3板块「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第一个「讲未来」的部分。

二十大报告共有15个板块,其中第1、2板块「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主要在总结过去,第3~15板块则都在展望未来,其中第3板块「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属于高屋建瓴,先全面系统介绍了未来的使命任务,然后再4~15板块再依次展开。

也就是说,考生如果只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复习,那么最最优先复习的,一定是第3板块,因为该板块往往会给出很多具体时间点和措施,并包含大量定义性的表述。

3.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多次被提及并被考查

十九大报告上已经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十大报告进一步细化,内容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细化新时代『两步走』」之后的2段内容,就是题干考查的点:

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①√)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②是「进入」而不是「力争进入」)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③√);……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④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⑤2050年左右而不是2030年)

不难发现本题推理难度较高,「进入」和「力争进入」,「2050年左右」和「2030年」的区别并不太明显,如果完全不关注二十大报告或者根本没复习到这个点,就很难确定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出题者也通过这道题清清楚楚告诉考生:

哪怕所有人都认为我会考二十大相关知识,我也会考,而且考的是最重要的板块(第3板块,即「展望未来」的第一个板块),但是我会考的特别细,不注意就很容易混淆,如果考生复习不到,就很难判定具体表述是否正确;现在「正确表述比例较高」的所谓「政治正确」规律也没有了,考生单凭推理做对的难度更高了。

从这道题9%的正确率来看,似乎绝大部分考生,还真的没有仔细复习这里。出题者肯定也能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未来很可能再出这种「复习到就很容易做对,复习不到单凭推理很难做对」的重要会议/文件/领导人讲话类题目。

(二)非常典型的「考验心态题」

【2023国考】下列与金融活动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价证券的债务人可以请求债权人支付相应对价
(B)开展储蓄业务有助于实现货币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的平衡
(C)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与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关
(D)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

下列与金融活动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价证券的债务人可以请求债权人支付相应对价
(B)开展储蓄业务有助于实现货币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的平衡
(C)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与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关
(D)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

正确率30%,易错项BC

没错,正如小标题说的那样,本题就是一道经典的「考验心态」难题。

所谓「考验心态」题,简单来说就是出题者出题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考生压力,测试考生能否承受住。很多考生面对此类题目时会有烦躁、反感、郁闷、着急等负面情绪,能否很好解决上述问题,是非常考验考生的心态的。

此类题目不多,却很能折磨考生心态,因此西瓜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建议,此类题目可以直接跳过(根据感觉选一个即可)。这里和大家分析下为什么它「考验心态」。

A「有价证券的债务人可以请求债权人支付相应对价」

这里有两个词叫冷门,分别是「有价证券」和「对价」。

「有价证券」相对还比较好理解,大致可以认为除了「无价证券」(如借据、电影票)之外的都是「有价证券」,或者直接理解成股票、债券也可以。

「对价」就太过于冷门了,可粗略理解为「对等的价值、等价交换」。

尽管上面两个词比较冷门,但其他的含义是很清晰的。哪怕对「有价证券」和「对价」的含义一无所知,也可以根据字面意思推理得A选项含义大致为:

对于某种证券,债务人可以请求债权人来支付某种价格、价钱(「对价」肯定和「价」有关)。

根据常识可知,一般来说,「权利」是属于债权人的,即「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做什么」,而很少听说「债务人有权要求债权人做什么」。据此推理可知,A选项大概率错误。

事实也是如此,根据法律规定,有价证券的债务人的支付是单方义务,债务人不得请求权利人支付相应对价。因此,A选项错误。

B「开展储蓄业务有助于实现货币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的平衡」

B选项的表述是有问题的,本题存在争议。对于B选项,很多公考机构是这样分析的:

当购买力的增长超过了商品可供量时,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国家通过开展储蓄业务,可以有效地减少需求压力,实现货币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的平衡。

这个表述当然没问题,但前提是「购买力的增长超过了商品可供量」。也就是说,合理调控机制和适当的资金储蓄量有助于实现货币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的平衡,但储蓄是越多越好吗?显然不是的,不然怎么会有「降息刺激经济复苏」这一说法呢?

所以,B选项表述不清,语意不明,责任全在出题者一方。正确的说法必须补充前提,比如「当购买力的增长超过了商品可供量时」。

这就是西瓜认为本题很可能是出题者「有意而为之」的考验心态题。你就算知道出题者全锅,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行测不公布正确答案且没有官方解析,而且在考场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分析。

那么,遇到这种选项该怎么办?答案是「难得糊涂」——直接跳过即可。

由于本题为选非题,如果ACD表述均没有明显问题,再回头选B即可。

C「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与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关」

C中「分红」「保险」「兽医」「经营」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词,但「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却对大部分考生来说较为陌生。

不过,大家无需为此纠结,将其简化即可:

分红型XX公司的收益与其经营状况有关

不难看出,即使XX不是保险而是其他类型的业务,C的表述也没有问题,分红分红——有红(参考股票的K线图,意为盈利)才能分,一个连年亏损的公司和盈利很多的公司的分红收益必然不同。

D「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

送分简单选项。

有大学相关经历的考生必然能做对;
没有相关经历的考生,但对同学朋友的类似情况有所了解的,必然能做对;
哪怕对其一无所知,根据推理也不难确定。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你的大学,每年都有家境困难的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为此还会有班主任、辅导员和班级的班委来讲解政策、收集资料、填表申请,那么你有没有听说过,哪位同学为了办理该贷款,把自己老家的房子等重要资产抵押了?显然是没有的。另外,「国家助学贷款」本身就是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经济难题的扶助政策,这种贷款对于刚成年还没工作的大学生来说,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再设置担保抵押了,否则违背了国家政策的初衷。

因此推理可简单确定D表述正确。

综合分析,A中「债务人让债权人出钱」的情形不符合常理,错误概率较大;B表述有问题,暂时放一下;C化繁为简,确定分红和经营状况应当有关;D明显正确。因此,本题应选A。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道题真的是绝了。A选项有两个冷门表述,B选项表述直接模棱两可出题错误,C选项「分红型商业保险」是大部分考生接触不到的,只有D选项相对简单。

这道题中3个选项的分析难度较高,如果考生推理能力不强,心态又比较差的话,就很在此处产生负面情绪,从而中了出题者的计。因此,西瓜建议大家如果遇到这种题的话,蒙一个选项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因为这种题不会很多(一套卷子多则不到10道,少则5道左右),跳过并没有太大的损失。

(三)C级知识点不应强行去复习

【2023国考】《「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是我国首部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对「十四五」农业绿色发展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和具体安排。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到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
(B)以果菜茶优势区为重点推动粪肥还田利用,减少化肥用量
(C)在西北地区支持一批用膜大县整县推进农膜回收
(D)在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等南方粮食主产区集中示范耕作压盐技术模式

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到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
(B)以果菜茶优势区为重点推动粪肥还田利用,减少化肥用量
(C)在西北地区支持一批用膜大县整县推进农膜回收
(D)在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等南方粮食主产区集中示范耕作压盐技术模式

正确率34%,易错项C

这道题对于老练的考生来说,粗读一遍后就应当将选择锁定在CD中,最后如果实在确定不了,直接选一个顺眼的就可以。

在分析选项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明白《「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是什么,这比分析选项还要重要。

虽然题干介绍说它是「我国首部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但老实说,它不应成为2023国考的备考重点。

《「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出台于2021年8月,对于2023国考的时效性本身就不太高;相关政策除了农业之外,还有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生物经济绿色发展规划等,规划本身没有独一无二或者特别引人注目的知识点,也很难引起考生的关注。

此类知识点不宜强行去复习,因为同一级别的文件太多,需要复习的量太大,且分数占比不高,复习的「性价比」很低。

如果将「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按照重要程度分为S、A、B、C四个层级,那么它的重要程度只能介于B和C之间,或者直接认为是C都没问题。

大部分考点(70%以上)都出自S、A两个层级,可能就一两道题涉及C级知识点,例如本题。

所以,这道题没有复习到相关知识点没有任何问题,做错了也没有任何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学会通过推理的方式,减少难题和争议题对脑力的损耗和心态的考验,先做快,再力争做对。逐一分析:

A「到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

后半句表述必然没问题,符合我国政策大方向。那「2035年」的时间是否正确呢?根据常理推测可知,关于未来规划一般有2030、2035、2050等重要的时间节点,没复习到的话难以判定对错,但2035至少是热门时间点之一,所以可以先认为其大致正确,保留。

B「以果菜茶优势区为重点推动粪肥还田利用,减少化肥用量」

「少用化肥,多用有机肥」是保持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所以这个表述至少看上去问题不大。

另外根据常理可知,粮食作物对化肥的需求量特别大,而经济作物(例如果菜茶)相对少些,所以B选项是有科学依据的,因此保留。

C「在西北地区支持一批用膜大县整县推进农膜回收」

C不太好判断对错,因此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来分析。

首先是后半部分,较容易判断:

支持用膜大县整县推进农膜回收。

既然是「用膜大县」,那肯定使用了大量的塑料薄膜,考虑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回收效率等因素,整县推动农膜回收是有必要的,看上去没问题。

而前半部分有一定难度:

西北地区有一批用膜大县。

根据常理可知,以塑料大棚为代表的农业生产用塑料薄膜主要应用在我国北方,但「用膜大县」是较为陌生的知识点。

此处需要推理。由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降水量较少,且昼夜温差比东部地区要大一些,因此塑料薄膜的使用效果更好(农膜最典型的用法就是增温保湿),据此可判定西北地区存在「用膜大县」的几率不低。

因此C选项有可能正确,保留。

D「在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等南方粮食主产区集中示范耕作压盐技术模式」

D选项的难度非常高,还是分成前后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较容易判断:

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是南方粮食主产区。

江南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等知识点大家都非常熟悉,因此「南方粮食主产区」的表述没有问题。

后半部分非常难判断:

在上述地区示范耕作压盐技术模式。

「洗盐压盐技术」是极为冷门的知识点,不是专业考生可能完全不知道。其大致含义为:

洗盐压盐技术是在水稻种植之前或生长过程中,利用土壤改良剂与盐碱土发生水解反应、离子置换等,将苏打盐碱土中的Na+释放到土壤溶液中,通过淡水溶解、稀释后,再经排水将多余盐分排出稻田的技术。土壤中可溶性盐随着换水排出田块,或渗到土壤深层,从而达到脱盐的目的。

也就是说其大致含义为「通过各种方式降低盐碱地中的盐分含量」,而上述地区的土壤主要问题并不是盐碱地。

根据文件原文,正确表述为「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华南地区等南方粮食主产区集成推广施用土壤调理剂、绿肥还田等技术模式,逐步实现酸化耕地降酸改良」(相关知识点:红壤及其成因)。

所以,本题D选项几乎无法推理出来,只能凭借「南方土壤的问题是酸化红壤而不是盐碱地」的「盐」字来模模糊糊猜测D选项有错误的可能。

综合分析,可知A表述没问题但不确定时间点,B选项较容易推理,C选项分析后推测有可能正确,D选项难以判断,因此选D较为合适。

这道题考到的知识点非常冷门,且好几个选项都不好判断,如果没复习到,直接在CD中选一个答案即可。

本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考验心态」的难题,再次强调:

对于这种题,不要追求在考场上必然做对,只要排除错误概率较高的选项后选一个看着顺眼的即可,保持一个良好的实战心态最为重要。

本文标题:2023国考「高难度题、争议题」解析(一):常识判断篇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44601.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