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冷战时期的阿根廷和巴西核武器计划

冷战时期的阿根廷和巴西核武器计划

八卦谈 佚名 2024-01-01 10:30:21

1945年8月6日到8月9日,太平洋战争末期阶段,美军在日本广岛以及长崎先后投下两颗原子弹,向世界展示了这种新式武器的巨大威力,也宣告核武器时代的正式开始。核武器的出现很快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核武狂热,威力巨大的原子弹成为全世界国家争先恐后想要拥有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除了大国外,还有许多中小国家也加入了这股研发核武器的狂潮中。在拉丁美洲,巴西和阿根廷这两个地区性大国在冷战高峰期的70-80年代也展开了各自的核武器计划,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今天在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其来龙去脉。


巴西的核武器计划:

在拉丁美洲各国之中,巴西是其中第一个开始研究核能的国家,早期的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由圣保罗大学主持进行。在接下来的十年特别是二战期间,巴西是美国正在进行的核项目(例如曼哈顿工程)的原材料来源之一,其向美国提供了包括独居石、钍和铀在内的一些核武器原料。二战后的1947年,巴西海军军官兼核能支持者阿尔瓦罗·阿尔贝托·达·莫塔·席尔瓦 (Álvaro Alberto da Mota e Silva) 撰写了第一份由国家安全委员会 (CSN) 批准的核政策计划,该计划后来于1951年开始实施,并成立了国家研究委员会 (CNPQ) ,阿尔贝托本人被提名为主席。 虽然该机构的总体目标是促进所有知识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但CNPQ对核能的发展负有一些具体的责任,例如促进相关矿产资源的研究和扩大核能的工业化等。

在阿尔贝托看来,巴西核工业的发展包括核活动的国有化和对战略原材料出口的特定补偿。 通过这种方式,巴西在不久后与美国签署了一份商业协议,在这份协议的框架下,巴西将向美国出口核能原材料,美方则需向巴西的核工程师提供培训并共享其部分技术。阿尔贝托还打算从通用电气购买回旋加速器,这将使巴西能够进行核物理方面的高级实验。 但华盛顿拒绝了这一请求,于是巴西随后将主要的谈判对象转向西德,最终以8万美元的费用从西德购买了三台离心机,这批离心机于1956年抵达巴西,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运行。

1956年,儒塞利诺·库比契克当选总统后,国家研究委员会于当年进行了改组,成为国家核能委员会(CNEN),并受总统直接监督。1957年,巴西通过“和平原子”计划获得了第一座用于研究的反应堆IEA-R1,由圣保罗原子能研究所 (IEA) 负责运行,这是是南半球第一座开始运行的反应堆。 1960年,巴西又购买了另外一座科研用的反应堆TRIGA Mark 1,由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 (UFMG) 的放射性研究所 (IPR) 使用,用于与放射性同位素生产相关的培训和研究活动。

阿尔瓦罗·阿尔贝托·达·莫塔·席尔瓦(Álvaro Alberto da Mota e Silva,1889年4月22日-1976年1月31日)巴西海军中将和科学家,也是巴西核计划的创始人,他本人同时也是巴西在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
巴西的第一座研究用反应堆IEA-R1

1962年,总部位于里约热内卢的核工程研究所 (IEN) 开始建造巴西自己的第一座实用性研究反应堆“阿尔戈英雄”反应堆,并于1965年竣工后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在1964年政变中上台的巴西军政府制定了以建设核电站为基础的核政策,首要目的是发电,其次是为在巴西本土建立自主核工业创造条件,而从长远上来说,军政府认为巴西应寻求获得掌握核燃料生产周期所需的所有技术,并为可能的核武器计划打下基础。尽管在1967年,巴西签署了《特拉特洛尔科条约》,使巴西成为无核武器地区,但是在1968年的一次会议上,总统科斯塔·席尔瓦还是首次提出了支持“研究、开发和建造可爆炸核装置”的论点,由于当时国际上正在流行“和平核爆炸”的新核能开发方向(Peaceful nuclear explosions PNEs,指用为非军事目的进行的核爆炸,例如利用核爆来开凿运河、利用地下爆炸发电以及各种采矿、地质和放射性核素研究等,同时期的美国和苏联均进行过关于此的研究)。 巴西希望利用这一点为其真正目的打掩护,因此席尔瓦随后补充道:“我们不要称其为炸弹,而称其为可爆炸装置”。

还是在1968年,军政府秘密制定了“国家战略构想”,认为获取核科学技术是克服巴西在国际事务中边缘地位的手段。 从这个角度来看,巴西不能接受《核不扩散条约》(NPT),巴西认为这项国际协议是限制无核武装国家发展核能的工具,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核武器问题。在当时经济高速增长的推动下,巴西正式开始向全世界招标其第一座核电站的建设项目,在收到五份不同的建议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提出的方案最终被选中。 与此同时,巴西继续与西德举行核项目的谈判,并在随后签署了核合作协议。1971年5月至1972年4月期间,当CNEN与西屋电气敲定合同细节后,美国原子能委员会 (USAEC) 正式批准了为巴西第一座核电站安格拉1号供应核燃料的协议,这座核电站随后在1972年6月开工,并于1984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巴西的第一座核反应堆:安格拉1号反应堆,目前是位于里约热内卢州安格拉杜斯雷斯市的阿尔米兰阿尔贝托中央核电站的一部分

1974年,军政府为了进一步促进核工业的发展,在当年成立了国有的巴西核技术公司(Companhia Brasileira de Tecnologia Nuclear,CBTN),该公司负责运营巴西的所有核电站和核反应堆,并在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核技术等的开发工作。由于在1974年印度进行核试验后,美国暂停了和巴西的核能相关合作,因此,巴西随后转与法国和西德进行谈判,并于1975年6月27日与西德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该协议被认为代表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广泛的技术转让。 波恩承诺在15年内向巴西出口4到8座反应堆,同时西德公司也同意在巴西建立完整的核燃料循环工业:包含铀勘探和开采; 铀浓缩(使用喷射喷嘴工艺); 核燃料棒的生产和报废燃料棒的再加工等。对于西德核工业来说,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合同,估计价值为100亿德国马克(约40亿美元),也是德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单一出口订单。

该协议随后不久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最具争议性的方面之一是,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署国的西德承诺向巴西转让核技术,而当时巴西一方面是军人专制政权,一方面也并非《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国。因此协议签订后的几年里,巴西和西德面临强大的压力,不仅来自美国,还来自英国、加拿大、法国和苏联等,这些国家均支持限制核材料销售、强烈反对出口先进核技术,例如燃料后处理厂。为了消除日益增长的怀疑,经过多次谈判,巴西、西德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之间最终达成了了一项关于核保障的三方协议,与核协议一样,这项保障协议是前所未有的:它规定国际监督也将延伸到从德国获得的技术的任何进一步发展。 如果严格执行“技术保障措施”,还意味着任何与当时的西德协议所带来的任何因素接触的设施或国家部门都要接受国际原子能部门的检查

随后不久,总统埃内斯托·盖泽尔颁布了巴西核政策白皮书。 该文件旨在向公众澄清巴西核决定的各个方面,确认该计划的和平性质,并根据该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证明核选择的合理性,不久之后,西德根据协议向巴西援建了第二座核反应堆安格拉2号反应堆。1978年,由于与西德的核协议受挫、美国对核技术和新成立的核供应国集团 (NSG) 施加的限制越来越多,巴西启动了一个秘密核计划,由CNEN负责监督,其最初目标是开发关于六氟化铀(UF6)的自产技术。

但随后该项目很快扩展成为一个十分巨大的一篮子计划,涵盖了核能生产各个阶段、海军推进反应堆和核爆炸装置的研究。它被称为“自主”或“并行”核计划,由巴西军方主持进行,以开发核武器为目的的军事计划与民事计划同时进行,互相为彼此打掩护。巴西军方的一个三人代表团负责监督整个计划的进行,由奥顿·路易斯·皮涅罗·达席尔瓦海军上将、何塞·卡洛斯·阿马兰特上校和巴西核技术公司经理克劳迪奥·罗德里格斯组成,并直接向总统本人汇报。为了获得相关的技术和知识,军政府还派遣大量技术专家和学生出国留学,从1979年至1983年间,巴西军政府先后向法国、美国、英国、西德和阿根廷派遣了700多名留学生,其中既有平民也有军人。他们学习的领域包括反应堆安全、核材料、核技术扩展、研发基础设施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最后有55名博士、396名硕士和252名专家返回巴西,为核计划建立了一个关键的技术团队。

核计划由巴西武装部队的三军各自进行,彼此专攻各自的不同领域。巴西海军负责的项目有两个,其中一个被称为旋风计划,旨在开发使用超速离心方法的铀浓缩技术,另外一个项目被称为雷莫计划,主要是开发用于小型海军舰艇(例如潜艇)的核反应堆。巴西陆军的项目称为大西洋计划,该项目旨在开发气体石墨反应堆,以生产原子弹所需的钚。巴西空军的项目称为索利莫斯计划,该项目的目标是开发用于核和常规用途的激光技术以及“用于和平目的的核爆炸物”研究。核计划的主要目标被认为是与阿根廷竞争——后者在南美洲大陆上是巴西最大的竞争对手,此外巴西军方也希望通过核武器来增强国家在世界上的声望以及话语权,并通过核计划获得其他衍生产品,比如海军的核潜艇等。

为了展开核武器研究,巴西军方同时展开了一系列相关设施的建造工作,同样由三军分别管理。其中最大的是位于圣保罗州伊佩罗的阿拉马尔实验中心,它于1988年落成,是巴西第一座专门用于铀浓缩的工厂,除了离心浓缩之外,该设施还拥有一个同位素浓缩实验室和几个小型核电站(PCN)。此外还有,位于里约热内卢州雷森迪的核燃料厂(FCN)是一座铀浓缩设施,该工厂生产的高浓缩铀足以用于26-31个内爆型弹头,这两座设施均由巴西海军管理。巴西陆军的研究在位于里约热内卢州瓜拉蒂巴的陆军技术中心进行,空军的研究则在圣保罗州圣若泽杜斯坎普斯的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总部进行。为了满足核弹试爆的需要,巴西三军还于1979年开始选中了帕拉州的维洛索旅训练场作为预定的核试验场,其占地高达45,000平方公里,比整个荷兰的面积还大,在位于其中央的卡钦博山脉 (Serra do Cachimbo) ,巴西陆军工兵部队于1984年开始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开始于当地修建地下核试验基地,其中还需要挖掘两个约320米深的隧道,以便为核弹试爆之用。

阿拉马尔实验中心
雷森迪核燃料厂
维洛索旅训练场今天的样子,该基地由巴西空军运营,一般用于飞行训练。

1985年,巴西重新回归民主化,军政府于当年向民选政府交权,此前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的核武器计划因此开始浮出水面,并行核计划于1986年开始公开,当时《圣保罗页报》的一篇报道披露了卡钦博山脉存在的秘密蓄水池和隧道,随后在公共部和国会在接到投诉后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平行核计划中存在一个名为“德尔塔”的秘密银行账户,该账户由国家核能委员会管理,用于为核计划提供资金。 国会报告还显示,巴西军方在此时已经设计了两种原子弹,一种的威力为20至30千吨,另一种的威力为12千吨——作为对比,美国1945年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的威力分别是12千吨和15千吨。同一份报告还披露,巴西军政府于1981年秘密从伊拉克进口了8吨的铀。1987年,何塞·萨尔尼总统最终公开承认,巴西已通过秘密核计划实现了浓缩铀的能力,但尽管萨尼做出了这一宣布,仍然没有证据表明他试图结束军方主导的核活动。 

1987年至1988年间,巴西起草了新宪法,核计划成为争论的焦点。 制宪会议批准的条款规定,“国家领土内的所有核活动只能用于和平目的并经国民议会批准。”尽管目前的官方言论将这一法令视为巴西永远不会发展核装置的单方面保证,但在新宪法制定时,巴西仍然希望捍卫其进行和平核爆炸的合法性。直到1990年,也就是宪法通过两年后,它才最终放弃完全了拥有核爆炸装置的想法。费尔南多·科洛尔·德梅洛是自1964年以来第一位通过普选当选的总统,也是第一位在普选制度后当选的总统,他在当年正式做出了放弃拥有核爆炸装置的一切想法,并在1990年7月举行了公开仪式,象征性地在洞的入口处放了一把石灰铲,并下令将其废弃,军方在此时仍然向总统隐瞒了有关第二条隧道的存在,该隧道已准备好进行“测试”,但几个月后这条隧道也被摧毁了同年,巴西议会正式开始调查军方的自主核计划。主要调查结果包括核材料非法贸易的细节,以及有关对该计划保密的非法金融买卖的相关信息,调查委员会在其最终报告中建议解散该并行计划,将其部分活动纳入民事计划,并接受保障。 它还建议建立问责机制,以加强核计划的安全和安保工作。

1991年12月13日,巴西和其长期竞争对手阿根廷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签署四方协议,成立了巴西-阿根廷核材料衡算和控制机构,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阿根廷和巴西的核设施实行全面保障监督,巴西随后于1998年9月18日正式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 千禧年后,巴西在2006年5月正式启用雷森德核燃料工厂,由于这所设施有制造武器级浓缩铀的能力,因此引发了巴西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之间的一场长期谈判。争议主要集中在是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员检查巴西机器的问题上,巴西当局最初不允许对离心机大厅进行检查,认为这样做会泄露技术秘密(可能与使用磁力轴承代替更常见的机械轴承有关)。 最终,经过广泛谈判,双方达成一项协议,即国际原子能机构虽然不可以直接检查离心机,但可以检查进出离心机的气体成分。 时任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在2004年表示,他确信巴西没有发展核武器的计划。

尽管放弃了核武器计划,但是巴西至今仍在尝试获得其他与核能相关的装备,特别是海军的核潜艇。例如2008年底,时任巴西总统卢拉与法国总统萨科齐签署了一项协议,建立了两国在防务领域的伙伴关系。 除了出售50架EC-725超级美洲狮直升机外,法国还同意与巴西合作建造四艘常规潜艇和一艘核动力潜艇。 然而,这项价值120亿美元的协议不包括开发潜艇核反应堆的合作,该核反应堆必须由巴西海军自主开发。 该核潜艇原本预计将于2016年在位于里约热内卢伊塔瓜伊的海军金属结构制造单位 (UFEM) 开始建造。 当时预计完工日期为2023年,将于2025年形成战斗力。

巴西和法国之间的协议符合巴西也在2008年发布的国防战略(END)。END肯定了巴西发展和主导核技术以及完成核动力潜艇的雄心。 2012年发布的最新国防白皮书指出,核动力潜艇将有助于保护贸易路线、维护航行自由、保护自然资源,并将促进该国的技术发展。由于项目的一系列延误,直到2018年,巴西才完成了该潜艇所用的海军核反应堆的原型,内部称为巴西多用途反应堆或 LABGENE。 2020年,海军核与技术发展总局(DGDNTM)授权生产和测试用于压水核反应堆必不可少的锆合金棒的二氧化铀颗粒,核燃料生产于2021年12月正式开始。在2020年,巴西海军正式将计划中的新核潜艇命名为阿尔瓦罗·阿尔贝托级,首艘该级潜艇计划于2029年服役,并在2032-2034年间形成战斗力。

巴西总统卢拉参观位于阿拉马尔实验中心的核电发电实验室

巴西海军的阿尔瓦罗·阿尔贝托级核潜艇


阿根廷的核武器计划

阿根廷对核能的研究开始于二战以后,在1946年庇隆当选阿根廷总统后不久,阿根廷物理学协会 (AFA) 主任、物理学家恩里克·加维奥拉(Enrique Gaviola)撰写了一份成立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Comisión Nacional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íficas)的提案,认为二战后的东西方摩擦(冷战)将为北半球的众多科学家提供南迁的机会,以逃避研究的限制。 在同一篇论文中,加维奥拉主张成立一个机构来探索和平利用原子能。 尽管此时阿根廷科学界与政府关系不佳,但在庇隆决定将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之前,该提案得到了认真研究,阿根廷国会多次就此事进行了辩论。 加维奥拉对可能的核能军事化表示反对,并就该计划的性质和目标展开了一场长期而激烈的辩论。

到了1947年,组建原子研究小组的计划进展缓慢,整个事件最终被美国政治新闻杂志《新共和》上的一篇文章终止。 1947年2月24日,该杂志刊载了威廉·米泽尔 (William Mizelle) 撰写的一篇关于“庇隆的原子计划”的文章,其中声称:“随着世界著名的德国核专家维尔纳·海森堡受庇隆政府邀请来到阿根廷,并在阿根廷发现了重要的铀矿石资源,该国正在启动一项军事核研究计划,以彻底打开原子能的潘多拉魔盒。 阿根廷坚定的核冒险及其坦率的军事目的不能被视为一个小国不切实际的梦想。”报道发表后,国际社会对阿根廷施加了巨大压力,该计划很快就被放弃了。 这一事件似乎使庇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地发展原子能并证明其和平意图。

1947年,在二战时期曾为纳粹德国研究粒子加速器的德国科学家罗纳德.里克特跟随着由库尔特.谭克博士领导的一个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团队一起来到阿根廷,并在谭克的引荐下面见了庇隆总统,里克特向庇隆介绍了自己在二战期间参与的部分研究内容:沃尔特·格拉赫和库尔特·迪布纳领导下的德国科学家团队曾经遵循卡尔·戈特弗里德·古德利的会聚冲击波解决方案,进行了一项实验,探索利用高能炸药驱动的会聚冲击波在氘中引发热核反应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里克特本人当时在给德国政府官员的一份备忘录中提议,将高速粒子射入普通铀容器中的高度压缩氘等离子体,通过冲击波引发核聚变,不过这项研究最终没有被许可。里克特随即向庇隆提出了建造核聚变装置的想法,他声称该装置将提供无限的能量,使阿根廷成为世界科学界的领导者,并且纯粹出于民用目的。 庇隆对此很感兴趣,并且印象深刻,后来告诉记者“在半小时内,他向我解释了核物理的所有秘密,而且他做得很好,现在我对这个主题有了很好的了解”。

在被说动支持里克特的研究后,庇隆在谭克位于科尔多瓦的飞机工厂哪里给了他一个实验室,以展开相关的研究。但1949年初的一场火灾烧毁了部分设备,里克特声称这是破坏行为,并要求一个更受保护的地点,免受间谍的侵害。庇隆将这个问题交给了冈萨雷斯上校,他是庇隆在1943年阿根廷政变时期的朋友。 冈萨雷斯选择了一个位于该国内陆深处的地点,即韦穆尔岛的纳韦尔瓦皮湖,那里很容易防止窥探。到1949年7月,反应堆正式开始施工,一度导致阿根廷全国范围内出现砖块和水泥短缺。 里克特本人于1950年3月搬到该地点,当时1号实验室(反应堆)的建设仍在进行中,并获得了正式的项目名称:韦穆尔计划。

罗纳德.里克特(右)与庇隆合影
里克特在他的实验室中


1950年,根据庇隆总统颁布的第10.936号法令,阿根廷在当年成立了国家原子能委员会 (Comisión Nacional de Energía Atómica, CNEA),该机构设立之初的目的主要是对韦穆尔计划进行资金方面上的监督,在成立早期,CNEA只有四名成员(胡安·多明戈·庇隆、冈萨雷斯、门德和罗纳德·里克特)。 1951年,阿根廷政府再次颁布第9697号法令,创建了另一个机构,由冈萨雷斯领导的国家原子能管理局 (Dirección Nacional de la Energía Atómica,DNEA),负责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进行原子能研究,直至1955年。

庇隆相信,纳粹德国科学家开展的任何项目都一定会成功。 由于与恩里克·加维奥拉等阿根廷知名科学家的政治分歧,庇隆不愿就里克特的提议征求他们的意见,他全权委托里克特并任命他为自己在巴里洛切地区的个人代表。到1951年时,该项目的总成本已经高达近3亿美元(2003年价值)。而看起来里克特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1951年,里克特宣布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了受控核聚变,一度让庇隆欣喜若狂, 1951年3月24日,即美洲领导人重要国际会议的前一天,庇隆公开宣布里克特已经获得成功,一时引来了许多国际关注,但国际上的主流声音均以质疑为主,阿根廷物理学家也对这一宣布提出了批评,但庇隆对此兴趣不大,他仍然与学术主流存在分歧。 冈萨雷斯上校对里克特也越来越失望,并于1952年2月告诉庇隆,要么里克特离开该项目,要么他离开。 庇隆接受了冈萨雷斯的辞职,并由他的助手、海军上校佩德罗·伊拉奥拉戈蒂亚接替了他。 但是伊劳拉戈蒂亚很快也开始抗议,最终说服庇隆对该项目进行调查。 

庇隆随后一个由牧师伊拉奥拉戈蒂亚(Iraolagoitía)带领、包括马里奥·班科拉(Mario Báncora)在内的两名工程师,以及当时正在英国学习并被要求尽快返回的年轻物理学家何塞·安东尼奥·巴尔塞罗(José Antonio Balseiro)组成的团队,专程前去调查里克特的研究。该委员在1952年9月15日发布了报告。 巴尔塞罗最终确信没有发生任何核事件。 他的报告批评了里克特关于该系统应该如何工作的说法,特别是该系统已达到证明聚变所需温度的说法; 他表示,聚变反应需要大约4000万开尔文的温度,而电弧中心最多只有4,000到100,000开尔文。 然后他指出,只要电弧放电,即使没有燃料存在,里克特的辐射探测器也会表现出大量活动,与此同时,该团队自己的探测器却自始至终都表现出低活性。他们于2月15日向庇隆报告了他们的发现。11月22日,当里希特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时,一支陆军小队最终查封了该地点,他们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许多仪器甚至没有连接,而里希特所谓的受控核聚变其实只是让氢气在电弧中爆炸而已,该项目最终被宣布为欺诈,并于1952年底完全被终止。

1955年,研究科学家、韦穆尔计划首个审查小组成员何塞·安东尼奥·巴尔塞罗(José Antonio Balseiro)建立了巴里洛切研究所(现为巴尔塞罗研究所),接管了里克特在阿根廷大陆上使用过的研究设施,但放弃了韦穆尔岛的设施。1956年,阿根廷的铀资源被国有化,委员会负责控制勘探、生产和销售,并建立了生产黄饼(氧化铀)的能力,以便可以用于支持未来的反应堆计划。 根据1960年、1962年和1963年的三项总统令,阿根廷向以色列供应了其最初生产的约90吨不受保障的黄饼,以为其迪莫纳反应堆提供燃料,该反应堆则在随后以色列用于自己的核武器计划。1957年,阿根廷建成了本国的第一座核反应堆: RA-1恩里科·费米反应堆,主要用于研究。1974年,阿根廷又从西德购买了另外一座反应堆:335MWe的阿图查一号反应堆,成为阿根廷第一座实用性的核反应堆。

阿根廷国家原子能委员会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总部
阿图查1号反应堆,为阿根廷的第一座实用性核反应堆

到了80年代,阿根廷在国家重组进程政权期间开展了一项自己的核武器研究计划,部分原因是为了抗衡军政府认为巴西可能拥有的类似计划。 1982年马岛战争后,国际社会对阿根廷核武器计划的可能性更加担忧,当时美国情报界估计阿根廷可以利用其民用核计划制造核弹。阿根廷政府官员则于1983年11月证实,巴尔塞罗研究所的研究反应堆当时已经具备了生产武器级铀浓缩的能力。 然而核武器计划非常短命,在民主回归后不久,即1983年12月10日,该计划被放弃。劳尔·阿方辛总统将核计划重新置于民事控制之下。该计划被放弃的另一个原因是阿根廷与巴西的关系并不坏,而且巴西比阿根廷更富有,因此在军备竞赛中更具优势。

作为与核武器配套的衍生计划,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在西德提供的技术援助下先后开发了天蝎座(Alacrán)和秃鹰1(Cóndor 1)两种短程弹道导弹,射程均在100-115公里左右,战斗部有约500公斤的有效载荷。在1982年福克兰战争后,阿根廷还在埃及和伊拉克的技术援助下开发了秃鹰2弹道导弹,其航程增加到了1,000公里,如果从阿根廷本土发射,邻国智利和巴西的主要城市均可被纳入其瞄准范围之内。 然而,该导弹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最终在梅内姆总统执政期间,迫于美国政府的压力和缺乏资金,该项目于1990年被完全废弃。

阿根廷研制的天蝎座短程弹道导弹

测试中的秃鹰2弹道导弹,摄于埃尔查米卡尔空军试验场。

1985年巴西民主转型后,阿根廷和巴西开始在核不扩散方面进行合作。 1991年,阿根廷和巴西国会批准了一项双边检查协议,该协议成立了巴西-阿根廷核材料衡算和控制机构(ABACC),以核实两国仅将核能用于和平目的的承诺。 1995年2月10日,阿根廷作为无核武器国家加入《核不扩散条约》。 阿根廷继续在非军事用途中使用核能,并被认为是民用核技术的出口国。2010年,阿根廷政府曾宣布有计划建造核潜艇,但是由于遭到反对党政界人士的严厉批评和资金不足两方面的困扰,最终以失败告终。


特别篇

尽管可能会令人感到惊讶,但墨西哥被认为是拥有制造核武器技术能力的国家之一。然而,在 1967年《特拉特洛尔科条约》之后,墨西哥承诺将不会拥有核武器,并同时宣布仅将其核技术用于和平目的。 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国家核研究所(Instituto Nacional de Investigaciones Nucleares,简称ININ)成功制造出高浓缩铀,用于核电站和核武器的制造。 然而,该国于2012年同意将其核电站使用的高浓缩铀降级为低浓缩铀。 这一过程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协助下进行的。

在历史上,墨西哥自19世纪末以来一直就使用过X射线等相关技术。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已有证据表明墨西哥在医疗活动中使用了各种辐射和放射性同位素,这些做法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随着工业闪烁扫描的使用而得到加强。 鉴于其巨大的重要性,墨西哥官方对核科学的研究于20世纪40年代末正式开始,涉及两个感兴趣的领域:高能和非高能应用以及核科学研究,并在随后成立了CNEN(墨西哥核能国家委员会)。到20世纪60年代,该国开始建造自己的第一座核研究中心:萨拉查核中心,该中心于1964年开始建设。两年后,该中心已经拥有一台串联范德格拉夫粒子加速器,并于1968年又购买了一台TRIGA Mark III核研究反应堆。 1972年,CNEN更名为ININ(国家核研究所)。 然而,无论新名称如何,其目标直到今天都保持不变。


墨西哥国家核研究所的总部

1961年,墨西哥政府辩称,根据联合国宪章中的自卫权,使用核武器是不合理的。 七年后,该国签署了《特拉特洛尔科条约》,其中墨西哥和其他几个拉丁美洲国家同意不制造核武器并限制其核技术仅用于和平目的。2000年,墨西哥是发起“迈向无核武器世界:需要新议程”宣言的七个国家之一,呼吁采取进一步行动实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规定。 

据报道,2010年4月,墨西哥政府达成协议,将其已经生产的高浓缩铀移交给美国。美国将帮助将储存在墨西哥研究设施的高浓缩铀转化为不适合用于制造武器的低浓缩铀,从而无效化墨西哥的所有高浓缩铀。到2012年3月晚些时候,据报所有高浓缩铀均已从墨西哥运出,因此该国目前已经没有高浓缩铀储备。2010年10月,墨西哥另外与俄罗斯铀供应商Rosatom签署合同,将为墨西哥Laguna Verde核电站供应低浓缩铀(3%,不适合武器的浓缩水平)。 2012年,墨西哥以观察员国身份加入核供应国集团(NSG),美国声称这是防止核扩散的一项成就。 墨西哥于2017年9月20日签署《禁止核武器条约》,并于2018年1月16日正式批准该条约。 






本文标题:冷战时期的阿根廷和巴西核武器计划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44604.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