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盘点《少女与战车》中出现的各种坦克——BC自由篇

盘点《少女与战车》中出现的各种坦克——BC自由篇

八卦谈 佚名 2024-01-07 22:31:13

这篇很早就开始写了,本来想作为黑森峰篇和真理篇的缓冲发的,因为最终章这时刚刚出了第二话我们有幸一睹法兰西战斗的风采。不过鉴于都想先看真理所以这篇被放在真理篇之后才继续写,嘛,这些都是碎碎念,那么我们直接来看看这些差点让大洗翻车的BC自由装备了点什么坦克吧。

第九篇——BC自由学院篇

BC自由学院

前言:

法国坦克在二战之前的设计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尽管法军的战术思想较为落后,但这只影响坦克的设计理念,对科技发展并没有很大的限制,在抛开战术的情况下看,法国坦克在战前一直非常强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黑森峰篇我已经提到,虎式坦克最早的设计要求正是在法国战役中提出的。那么这一期就让我们来看看在这部动漫中出现的这些法国坦克吧。

正文开始:

雷诺FT(FT-17)

雷诺FT-17坦克

雷诺FT-17坦克,是一款法国在1917年装备部队的坦克,该坦克是世界上第一款装备旋转炮塔的坦克,也是世界上第二款批量装备的坦克(第一款就让给英国的马克IV吧)。而且该型坦克在火力和机动性以及装甲防护上是一战各国坦克中最平衡的,从而获得了极高的装备量,FT-17坦克总共生产了近4千辆,装备了27个国家的军队,基本囊括了当时世界上的各大国家(其中包括法国,英国,比利时,美国,德国,意大利,中国,日本,巴西,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芬兰,阿富汗,加拿大,立陶宛,罗马尼亚,苏俄红军,沙俄白军,西班牙,土耳其,挪威,南斯拉夫,瑞士,伊朗,瑞典,希腊)。其标准型号采用单人炮塔,装备一门皮托SA-18型37毫米L/21坦克炮或一挺8毫米M1914同轴机枪,正面装甲采用了22毫米~6毫米装甲,比只有6毫米正面装甲的英国Mk坦克舒服的不知道哪去了,体积也仅有其的1/3到1/4,在制造工艺上相对简单,便于批量生产。

小巧的FT-17,用来做体操还是不错的

一战期间,法军一共接收了3144辆FT-17坦克,由法军提供重武器的美军接收了514辆FT-17坦克,意大利接收了3辆坦克和设计图纸。FT-17型坦克第一次投入实战是在1918年5月进行的雷斯森林战役,法军一共投入了21辆坦克,但是到当晚就损失的仅剩3辆,可见的是,因为装甲不够厚,在重机枪的近距射击面前很容易造成装甲剥落,飞溅的装甲碎片会击伤车内乘员,FT-17坦克成功的降低了坦克的车重,但仍然没有解决车速慢的问题,FT-17的行进时速只有7.7~10公里(请忽略下图中的速度),和Mk坦克速度相当,(所以这玩意儿是怎么跟S35和ARL-44编队的还是一个问题。。。)在面对敌方阵地有重机枪的时候非常辛苦。

游戏中的FT-17(德军缴获早期机枪型号)

由于法国一战后经济萎靡,军工生产被放缓,直到1940年法国战役打响,法国陆军仍然保有着6个战车营和分散的大量装甲连装备着约1300辆雷诺FT-17坦克,这些剩余的一战老古董在德国人的闪电战面前完全无法构成威胁,在德国高速的轻型坦克和新型火炮面前,车速只有不到10公里/小时的FT-17坦克在德国人面前像一个固定堡垒,虽然其短管37毫米火炮仍然可以让德国人感到威胁,但是其性能和设计理念早已经全面的落后,尽管数量仍然庞大,但是已经完全无法适应新的坦克战的时代,其主要问题便在于速度太慢,装甲太薄,乘员太少,火力也仅仅是不落后的程度。随着法国的投降,这些坦克被德军俘获,命名为 PzK 18R 730(f),且继续服役于德军直到盟军攻克巴黎。 

游戏中的FT-17(德军缴获37主炮型号)

雷诺FT-17坦克是一款划时代的坦克,它直接决定了之后主战坦克的基本外观和内部结构,后置的发动机舱和乘员舱隔开,中部置旋转炮塔,驾驶员坐在最前面,这种格局一直保存至今,中间虽然有着多炮塔神教的冲击,但是单炮塔模式最终还是占据了主流,在法国1945年之前生产的为数不多的几款坦克中,该坦克是法国最引领时代的旗舰坦克,所以BC的旗车和玛丽队长会选择乘坐FT-17,就很好理解了。雷诺FT-17的额定车组乘员是2人,但是动漫中却是3人车组,添加了玛丽作为车长,所以玛丽直接坐在了炮塔外面,也是无奈之举(反正各校的队长都露头。。)

两辆一战老古董的对决

雷诺FT-17坦克的足迹遍布全球,在苏俄内战期间,西方向沙俄白军提供了约130辆FT-17坦克,其中部分被苏俄红军缴获,进而研制出了T-18坦克。意大利在FT-17的基础上研制了菲亚特3000坦克(之前的菲亚特2000在安齐奥篇介绍过),芬兰买入的FT-17坦克在1939年冬季战争的时候也和苏联军队交过手。波兰军队装备了大约120辆FT-17坦克,其中45辆为仅装备机枪的版本,在之后的苏波战争中被派出,随着不断订购和交战损失,在1939年德军进攻波兰前,波军仍装备着103辆FT-17坦克,尽管这些坦克中部分只用于训练,波兰战败后,这些坦克也被德军俘获。西班牙军队装备的FT-17都是装备8毫米机枪的型号,这些坦克被用于1930年的西班牙内战中,战争双方均有使用。

在重型的ARL-44和中型的S-35面前,FT-17只能算是轻坦

日本的FT-17坦克在买回日本之后被换装了日本产的主炮和机枪,其中一部分被用于训练,剩下部分被编进日本第一支装甲部队——第一战车联队,并随着日军进攻朝鲜和东北的步伐开到了中国东北地区。中国装备的FT-17坦克则是来源于张作霖的奉系东北军,这批法国派到东北进攻苏俄红军的FT-17坦克在战役结束之后被张作霖获得,之后东北军更是购买了36辆FT-17坦克,参加了对直系吴佩孚,北伐蒋介石的战斗。之后随着东北军的战败,这批坦克退回了东北,之后随着东北军接受改编,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序列。不过随着日本进攻东北,奉行不抵抗政策的东北军(至于是谁要求不抵抗就不在这争论了)匆匆撤退,大多数剩余的FT-17坦克被日军缴获,编入伪满洲国军队,仅有2辆由张学良带给蒋介石作为礼物,而这两辆坦克则被调给了中华民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作为练习车使用。

索玛S-35坦克(Char Somua S-35)

索玛S-35坦克

索玛S-35坦克是一款法国于1935年开始生产的中型坦克,其基本定位是骑兵坦克,类似英国的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主要承担的防御任务不同,骑兵坦克主要被用作法国装甲部队的突击任务,被优先装备于法国陆军第一、二、三装甲骑兵师使用。S-35坦克拥有着铸造炮塔和倾斜装甲设计,这些在当时几乎没有人使用的设计赋予了S-35 极强的战斗能力,其一度被评为“30年代最优秀的坦克”,索玛S-35坦克事实上也反映了法国在1930年代领先世界的装甲发展水平。

炮击中的S-35

该型坦克于1936年开始装备于法国装甲骑兵师,直到1940年法国战败前共装备了430辆,这种坦克装备一门47毫米SA 35坦克炮,该坦克炮可以使用高爆弹和穿甲弹,备弹118发,其中90发穿甲弹,正面装甲47毫米,采用双人炮塔,乘员一共三人。野外作战半径大概130公里,时速可以达到40公里,从吨位上和生产设计时间上看,索玛S-35坦克是同时期坦克中最优秀的存在,装甲,火力和机动性都是非常优秀的,(这时候德军的三号坦克还是装备的短37毫米炮,意大利还在用CV33。。。苏联倒是有T-26坦克,不过这款坦克除了坦克炮之外其他两点都不如S-35),不过优秀的数值背后是高昂的维护保养费用,刚刚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很难养得起大量的S-35坦克,在不断的削减之后,最终只有约430辆S-35服役。

被虎(P)瞄准的S-35,清晰可见SOMUA索玛标识

S-35坦克的设计在1934年6月26日被提出,设计初衷是为骑兵部队所使用的装甲战斗车辆,由索玛公司负责生产(具体谁设计的已经不得而知),该战车将会装备一门新型的反坦克火炮,1935年4月第一批试验车下线,随后进行测试工作,并于1936年3月正式定型为“索玛1935年型装甲战斗车(Automitrailleuse de Combat modèle 1935 S)”首批要求生产50辆。法国陆军原计划装备600辆S-35坦克但是因为财政紧张,第二批次仅生产了250辆,而法国战役爆发前的第三批更是只有200辆。

S-35 的机动性很好(当然,只是动漫的夸张。。)

S-35的炮塔和车体均为铸造,车体分为四个部分(上下部分的车体再分为左右),炮塔则是B1-bis重型坦克的APX-1炮塔的改进型,即APX-1 CE,改进型相比原型炮塔拥有更大的炮塔座圈。但二者直径大小相差不到100毫米,从外表难以一时分辨(所以才出现了大洗用B1-bis去BC阵地捣乱的一幕),不过这个炮塔相对于双人炮塔来说还是显得拥挤,虽然说是双人炮塔,但是无线电通信手并不是纯正的装填手,其主要任务是将S-35的炮弹从底部弹药架取出并交给车长,随后由车长装填炮弹。

大洗的B1-bis的炮塔(上)和BC的S-35的炮塔(下)相似度极高

所以本质上说索玛S-35坦克的主炮塔仍然只有一个人在操作,车长仍然要兼任炮手,装填手的工作(相比B1-bis的单人炮塔至少无线电操作手空了出来,但是相比当时效率最高的三人炮塔效率要低的多),而空出来的无线电操作手的乘员事实上对法军早期用途根本不大,因为理论上讲法军坦克排的排长会装备可以和上级联络的ER 29无线电台,而坦克排内部则是装备ER 28无线电台,但是在法国战役的1940年,分派到坦克排的ER 28无线电台却严重短缺,这导致不仅法军坦克排其余四辆坦克的内部配合严重不足,同时大多数坦克里面设计上空闲出来的无线电操作手的任务反而只剩下了给车长递炮弹。。虽然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乘员和车长挤一挤没准也能完全负责装填的任务,不过肯定没有发挥这个乘员100%的战斗力。

突击中的S-35

索玛S-35坦克是法军中专门用于突击敌军的装甲力量,其主要假想敌为苏联BT-7坦克和德国三号坦克,而在设计硬指标上S-35也的确达到了设计初衷,但是仍然有着诸多的不完善,除了上一段所述的几乎单人的双人炮塔外,缺乏指挥塔,让车长本来就很忙碌的情况下更加难以判断敌情;另外,索玛S-35坦克使用了当时并不多见的“叶片弹簧转向架“的悬挂系统,(关于这种悬挂我本人也并不清楚,谷歌上对其几乎没有介绍,这种结构似乎更多的是用到火车上的,关于这种悬挂具体是什么原理有大神可以在评论区说明。)这种悬挂系统过于脆弱,并且很复杂,而且一体化的装甲反过来导致了悬挂和引擎难以维修;铸造的大部分零件导致成本过高,这一切直接导致了S-35坦克的装备数量极其有限,尽管后来法国推出了简化版本霍奇基斯H-35坦克,但是采用了简化零件的H-35性能完全比不上S-35,法国原计划生产大量S-35坦克在1941年发动决定性进攻,但是铸造装甲产量不足拖慢了计划,在这时德国发动了法国战役,而法军计划生产2000辆S-35坦克的幻想随着法国快速的战败而破灭了。

S-35的主炮也只能在这个距离上靠打炮塔座圈击毁ARL-44了

法国战役中的三个法军轻骑兵装甲师包含88辆S-35坦克,而每个师的预备队中则有31辆坦克属于战损补充,75辆坦克在工厂积压,这些积压的坦克最终被分配给了后备部队。而法军轻骑兵装甲师的任务则是负责在比利时拖住德军最终在1940年5月13日爆发了汉纳特战役,这场战役双方有1700辆坦克装甲车参战,而在该战役中法军S-35坦克从战术上的确碾压了德国装甲部队,在德军战线上撕开了缺口,但是由于法军指挥官认为法军撕开的缺口是德军故意留下的口袋阵,因此为自保要求不得追击,并且法军第一轻骑兵机械化师开始调往北部支援荷兰军队后,德军主力在南部的战局明朗,旋即命令S-35坦克南下增援,但是这不仅让装备S-35的部队叫苦不迭,而且已经来不及了,5月17日,比利时南部大量的盟军精锐师被德军第五装甲师击败,而法国统帅部过早的投入了装甲预备队发动阿拉斯战役进行反击,但是仍被击败,装甲部队的战败最终导致战线全面崩溃,德国A集团军长驱直入,直到法国战败前S-35也没有再发挥决定性作用。

押田&玛丽:“我说,你们击毁了几辆S-35啊”“两辆”“那还有几辆”“那还用说,当然是两辆”

法国战役后约有241辆S-35被德军缴获,并于12月10日组建了德军第一个由缴获装备组成的成建制部队——第201装甲团,该团装备118辆法国坦克,其中36辆为S-35,其余为38-Hs,1941年1月末,第301装甲营组建,装备90辆S-35坦克,该营于3月并入201装甲团的第二营,同年2月,第202装甲团组建完成,和第201装甲团配置类似,这两个团随后被划给德军第100装甲旅,1941年6月,这个装甲旅被派往东线参与芬兰战役。虽然设备早已过时,但是还是有不少S-35坦克一直被沿用到二战结束。

ARL-44重型坦克

ARL-44重型坦克

ARL-44坦克是法国装备的一款重型坦克,因为其设计时间太晚,生产数量实在太少,二战结束前没有任何交战记录,动漫中明确说过只能使用1945年以前生产的战车,而ARL-44 在二战结束之前也仅仅生产了一辆木制的模型,动漫中我估计是为了剧情需要ARL-44才破例允许上场(毕竟只有S-35就太弱了。。),当然你要说那时候的ARL-44更多的是是一种象征意义,是法国为了回到世界强国的行列而进行的努力我自然也是同意的,所以对于ARL-44坦克我在这里更多介绍它的设计流程。基本数据上装备120毫米装甲,一门90毫米SA 45坦克炮,时速35公里,作战半径350公里。

ARL-40的木制模型,一人高的厚履带是一战翻越战壕的必备品

ARL-44重型坦克是法国在二战末期装备部队的一款新型重型坦克,其设计时间很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爆发之前的ARL-40方案,该方案计划使用夏尔B1-bis重型坦克的车体技术,由于B1重型坦克的最大缺陷就是其75毫米主炮被设计在车体上,ARL-40的改进计划就是在使用B1重型坦克的底盘的情况下,将一门75毫米主炮安装到旋转炮塔里,该方案由吕埃工程公司(Atelier de Construction de Rueil 简称ARL)负责设计,不过该方案由于法国在1940年6月的战败而仅仅停留在图纸上。

炮击中的ARL-44

在德国占领期间,新型坦克的研制计划在秘密战线缓慢推进,主要由维希法国的工兵部队完成,1944年8月,随着盟军解放巴黎之后,法国政府将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作为了优先目标,立即要求重新启动坦克研制生产过程,因为在二战前,法国是仅次于苏联的坦克生产国。

1944年的法国人很清楚自己的轻型、中型坦克技术仍然停留在二战前水平,而西方盟军中唯一的短板就是重型坦克的不足,且法国人认为一辆装甲够厚火炮够强的坦克就算技术再落后也可以使用的想法,因此法国的坦克计划是直接对标德国虎王坦克,但是法国人并没有追求高指标,仅要求新型战车具有60毫米的装甲,拥有75毫米L/44火炮,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80毫米钢板。这种设计指标仅相当于美国M4A3谢尔曼坦克和苏联T-34/85坦克的设计水平。总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法国的装甲工业在世界飞速发展的4年里反而处于停滞的状态,加上法军大量接收盟军的谢尔曼坦克和缴获的德国坦克,ARL-44的研制仿佛只剩下法国临时政府操心,变成了为了维持法国坦克工业的救命稻草,同时成为了法军提升士气的关键。

虎式正面对刚ARL-44其实不占优势

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第二年,第一辆ARL-44原型车下线,应法国政府的要求,该车装备有120毫米倾斜装甲,装备美国76毫米坦克炮,但该设计被迅速更改,炮塔被换成了可以容纳由高射炮改装,带有炮口制退器,发射穿甲弹时拥有1000m/s的炮口初速度(高爆弹炮口初速则是1130m/s)的90毫米SA 45坦克炮,并最终定型。在1947年的射击测试中,该火炮证明了其作为高射炮共有的特征,高精度。但是由于这种炮塔相对复杂,以及二战结束后军备的升级,法国直到1949年才生产出可以和1946年的车体配套的炮塔,鉴于法国人一开始就决定要生产60辆ARL-44坦克,所以车体早在1946年就已经生产完毕,因此法国在1949年开始正式装备ARL-44重型坦克(二战都过去快4年了。。。)。不过此时美国开始为法军提供新型的,同样装备90毫米主炮的M47巴顿主战坦克,这导致ARL-44的价值再次滑落。

ARL-44俗称脸硬屁股软,轻易把屁股对着敌军并不明智

熟悉坦克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ARL-44重型坦克从外表上看就是完全继承了一战风格的一款重型坦克,其基本照搬了在1930年就已经过时了的,以大量的小负重轮组成的垂直弹簧圈悬挂系统,车体的设计也早已经过时,车长超过10米,但是却只有不到3.5米宽,拥有着又宽又厚又重的履带,这一切都是一战坦克的设计,这种设计是为了拥有非常优秀的爬坡越障能力,用于翻越一战又宽又深的战壕,但是在一战后的二战就几乎没有再大规模挖过战壕(库尔斯克这种特殊战役除外),战争模式从阵地战转向机动战。战场环境的改变导致这些为了阵地战的设计不仅毫无用处,而且充满了问题,这种悬吊系统和履带导致ARL-44坦克是二战后坦克中速度最慢的,传动系统过于复杂导致故障频频。

行进中的ARL-44,其炮管远远伸出车体

ARL-44唯一的优势就是其厚重的装甲,120毫米倾斜装甲让ARL-44拥有了近170毫米的等效装甲,法国直到研发出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才打破ARL-44是法军装甲最厚的记录,ARL-44的炮塔是其整辆车中最现代的部分,各国通用的三人炮塔,宽大的炮塔空间,但是这款炮塔却是救急的产物,由于当时的法国施耐德公司无法铸造适合安装90毫米主炮的炮塔,所以该炮塔采用了钢板焊接,但是焊接工艺却相当粗糙,连钢板都是取自1942年自沉在土伦港的敦刻尔克号战列舰。炮盾部分采用铸造。但由于法国人为ARL-44安装的90毫米主炮身管过长,而且ARL-44炮塔的位置并不像T-34系列一样偏前,是实实在在的正中央,因此无论怎么转动炮塔炮管都会伸出车体外,这直接影响了运输效率,所以该坦克的主炮可以被收进炮塔里面以解决运输问题。

 
安藤:“敌人不是大洗,是我方友军!”

ARL-44唯一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是在1951年的法国国庆阅兵,当时一共有10辆ARL-44通过阅兵场,这些坦克隶属于法国第503主战坦克营,当时的503坦克营接收了一部分ARL-44用于替换之前的70辆德国豹式坦克,服役期间的ARL-44被发现了很多问题,包括齿轮箱,刹车悬挂方面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之后进行了改良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不过可惜的是,这些在1949年刚刚形成作战能力的坦克,随着美国为法国提供M47巴顿坦克的进行,这些年轻的坦克在1952年就开始退出法国陆军部队,逐渐成为了靶车。(这可能也是少数几款服役时间比研发时间还短的武器了)

三突子只能勉强正面击穿ARL-44,BC在失去最后一辆ARL-44之后也只能选择攻击大洗旗车翻盘

ARL 44是一个不太令人满意的临时设计,对于法国人而言其更接近于一款“过渡坦克”,主要目的是为重型战车提供经验以及确立法国的国际地位。经过了ARL-44这款几乎是失败品的挫折,法国工程师们则意识到了设计太重的坦克不太合适。法国工程师在1950年借助ARL-44的经验设计的AMX-50主战坦克的计划也宣告失败,直到1966年,法国终于设计出了成功的AMX-30主战坦克,而这时距离ARL-44的退役已经过去了14年。

尾言

BC装甲编队

法国坦克在二战前的发展一直属于世界领先水平,综合来说还是败在了战术思想落后上,尽管法军内部有着戴高乐为首的要求优先发展装甲部队集群的一派,但是贝当为首的另一派不这么认为,这导致了尽管早期的法国坦克硬件指标还算先进,但是战斗力低下的问题(要知道,闪击法国的战术是德国利用从法国学到的思想改结合暴风突击队战术而诞生的);同时,因为二战的战败,导致法国坦克在世界坦克研发飞速发展的5年时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也导致了战后ARL系列坦克研制成为鸡肋的关键因素(这直接表明了凡事不要一口吃个胖子)。动漫中BC内部不合的情况只是调侃,是为了表示其作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国的定位而刻意设计的,二战中的法军也存在着不合的情况,只不过当时无论盟军还是德军高层都有着不合的问题,而且论不合谁也比不过日本陆海军的不合。。所以在这里更多的看个乐子罢了。

本文到这里就结束啦,各位看官老爷们如果喜欢的话可以点个推荐支持一下,你们的喜爱才是我用爱发电的动力哦。当然,因为文中很多地方是我自己储备的干货,所以如果储备有错还请指出哦。

参考资料:各种百科(百度,维基,萌娘等)和我自己储备的干货

图片来源:少战最终章剧照,百度图片

本文标题:盘点《少女与战车》中出现的各种坦克——BC自由篇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45247.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