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百法明门论------ 得(由贪心起)

百法明门论------ 得(由贪心起)

八卦谈 佚名 2024-01-16 02:33:13

净莲法师著述

  第一个是“得”。什么叫“得”呢?我们都是有所得,都希望努力有一些成果,然后有一些成就,小朋友读书要读得好,在课业上有成就;读书毕业之后,踏入社会,就希望事业有成就;事业稳定了之后,就希望结婚,希望婚姻也能够成就;结婚之后,就要生小孩,接下来就是子女也希望他们各各有成就,所以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成就。

  那这个成就到底是真实存在的吗?现在就讲到这个“得”,什么叫做“得”?就是成就不坏失的意思。就是所谓我们有所得的心,以为有成就了之后,这个成就还没有坏失之前,我们叫做“得”。但是,“得”长得什么样子,谁也没看见,因为它没有形状、也没有颜色的,它只是第六意识的分别来的,我们感觉说我得到了,可是得到是真的得到?很难说,是不是真的得到?各方面有所成就,那个成就是真实的吗?如果它不会坏失,就是真实的,不生不灭的,像无为法一样,永恒存在的,我就相信它是真实存在,为什么?因为它不会消失,可是我们所谓的成就感,成就的那些内容它会坏失吗?会啊!因为它都是无常生灭的,一切会无常生灭的,都是无自性的,都是无我的,都不是实有的。

  所以,我们今天介绍的二十四不相应行法,全部都是第六意识分别来的,就是我们刚才介绍,为了要明白了解整个宇宙万有现象,这个现象界有哪些内容,我们就要用第六意识的分别,去做种种的界定,给它种种的名称跟言说

那你要怎么来界定所谓的“得”呢?就是成就还没有坏失之前,我们叫做有所得,可是它只是第六意识分别上的一种感觉说:“我有所得”,可是那个东西是抓不到、也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是很虚妄的东西,它只是一种感受,说:“你是属于我的”,真的吗?他还是他,五蕴的假合,我也是五蕴的假合,可是我们的观念就是我跟他结婚了,他是我的,所以哪一天他跑掉了,就受不了了,因为就是在你的第六意识的分别,非常的执着抓住一个东西,说:“它是我的”,我的家庭、我的事业、我的子女……统统是“我”的,所以在我们的观念里面,是有这个“得”的心,可是这个“得”,实际上它是不可得的,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成就,所谓成就的东西。

我们凡夫一辈子追求的,就是事业、家庭、子女,希望事业上有成就,家庭美满、子女孝顺,自己又能够健康长寿,这一世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这个是凡夫有所得的心,他希望他这一世就是在各方面都是能够高人一等,或者是胜过别人,就是都能够有所成就,这是凡夫有所得的心,一旦证果的圣人,他们是已经无所得了吗?初果圣人还有没有所求?二果、三果、四果有没有?声闻、缘觉、菩萨他们还求不求?还求啊!不然他干嘛要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所以凡夫是有所得的心,但是已经超凡入圣的圣人,他也还是有所求,他还是有所得,只是他求取的是有所得的果,像声闻,他要求取阿罗汉果,他修了半天,就是要证果,证四果阿罗汉,对不对?缘觉,他就要求取辟支佛果,他也想证果,菩萨呢?要成佛啊!所以他要求佛果,所以三乘的圣人,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的圣人,也还是希望有所成就,这是有所得的果。所以,从凡夫有所得的心,到三乘圣人有所得的果,都是有所得。



到什么时候才无所得?心经上面说的“无智亦无得”,除非成佛嘛,才知道原来这个“得”是虚妄不真实的,根本没有这个东西,懂吗?第六意识的分别来的,没有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就知道,“得”,其实它只是一个概念,第六意识的分别,它只是一个概念、一个观念而已,这个观念说明什么呢?就是说明一切有为法,它是成就、还是不成就,这样的一个观念而已,当因缘具足的时候,这个法就成就了,因缘不具足的时候,这个法就不成就,所以只要是一切有为法,它的成就、不成就,都是依赖它的因缘具足还是不具足,对不对?所以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实有的所谓的“得”,没有这个东西的,它就是说明一切有为法它是成就还是不成就,那成就、不成就,是看它因缘具足、不具足,这样而已,所以根本没有所谓真实的“得”这个东西,没有的,它只是一个概念,成就、不成就的一个概念



可是凡夫,还没有成道的凡夫,他就是很在意每件事情的得和失,像我们得失心很重嘛,不然怎么会生烦恼?烦恼就是得失心来的嘛,因为你希望有所得,求不到的时候就求不得苦了,求不得的时候苦,那得到之后呢?怕它失去也很苦,每次在决定一件事情的时候,也是以那个得失心来衡量,我一定是决定那个对我比较有利的,我有所得的那个来做决定,一旦没有办法得到的话就很伤心难过,所以就说明凡夫的得失心是非常重的,所以我们才会费尽心力、用尽心血,希望能够出人头地,或者是家庭、事业、子女各方面都能够有所成就。可是,它不能够保证永远都是美好的,家庭可能会破碎,事业可能会失败,子女也是会分散,迟早每个人都要走的,也是都散啊!所以就说明所谓的成就,它不是永恒存在的,因缘不具足,它就消失了,所以说明一切世间法都是无常的,所谓的“得”,也不是永恒不变、真实存在的,“得”如果是真实存在的话,它应该是永恒不变,它不会失坏,可是只要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因缘所生法,它一定生灭无常的,所以就说明没有永恒存在的“得”,没有这件事情。

  我们在历尽风霜,明白世事多变,尝尽人间冷暖,看破红尘的时候,我们就说:“啊!我来修道好了!”遁入空门,可是他在修道这个时候,可能又犯了同样的毛病,之前,求道之前,修道之前,他求的是世间的成就,修道之后,他求的是出世间的成就,同样的都有得失心,所以也是犯了同样的毛病,也是以有所得的心来求道,要不然为什么我们要断恶修善啊?我们都说要断一切恶,行一切善,为什么?为什么要断恶修善?希望那个恶报不要在我身上成熟嘛!对不对?修善,希望一切的善果在我身上成熟嘛,就是有所得、有所求,所以希望得到好的果报,不希望恶果在我身上成熟,所以我才要断一切恶因,修一切善因,这样我要求什么善果,才都能够得到。所以我们平常劝人家也是啊,你想要得什么果,你就去种那个因,就有所求嘛,对不对?我们平常告诉人家因果,还不是看他要求什么果,我们就告诉他要种什么因,深信业果嘛,你造什么业,然后才会有什么果出来


所以我们修行或者学佛之后,其实也都在求,也还是有所求。那你说要不要断恶修善我无所求,还要不要断恶修善?要不要?还是要,无所求的心来断恶修善,了解善恶自性都是空的,然后我勇猛、努力、精进地断恶修善,无所求,是不是这样子

  还有,我们为什么要介绍种种的止观的法门,为什么要修止观?还不是希望得定,开发智慧,成就定慧力,我才要修止观,有没有所求?有啊!成就定慧力,所以还是有所求。我为什么要说闻、思、修,要先听闻、然后思惟、修习,然后要戒、定、慧,持戒,然后才能得定,才能够开发智慧,为什么要闻、思、修,然后戒、定、慧,干嘛?还是有所求,对不对?希望能够证果啊!开悟啊!成佛啊!所以想一想,从我们初学佛到现在,好像也还是有所求,还是有这个有所得的心。

  那求这些,我们希望得到好的果报,或者得定开发智慧,或者是希望能够证果、开悟成佛,这些是不是都是真实存在的呢?不是嘛!我们就知道不是,因为业果自性是空的,业果也是生灭法,不管是善业、还是恶业,它的自性都是空的,如果业果的自性不是空的,你怎么忏也忏不干净,对不对?因为它永恒存在嘛,你怎么忏,它也不可能清净啊,所以你为什么能够透过忏悔然后就重报轻受、长报短受,甚至可以把你所有的业障都忏清净呢?就说明那个业的自性是空的,不是真实存在,业的显现,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因缘具足、不具足,有没有现前,你过去造的那些善业、或者是恶业,那个果报有没有成熟,是善业先成熟?还是恶业先成熟?就是说明它因缘具足还是不具足,所以才有所谓的善还有恶这样的差别,可是不管善或者是恶,它的自性都是空的,这个我们必需要明白。所以我们在断恶修善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很清楚地知道,它的自性是空的,只要一切的因缘所生法,它的自性都是空的。

所有的禅定神通的境界也是生灭法,所以有些师兄,想打坐、想得定,希望能够开发神通,或者他很耽着在他的种种禅定的境界当中,耽着在那个乐受也好,或者是他可以看到什么、或者是能够未卜先知,不管什么,不管他是发神经还是发神通,他都是很执着就对了,很执着他那个禅定种种不同的境界,然后很耽着在那个喜乐的、轻安的觉受当中。或者是他修禅定的目的,就是要开发神通,在他的观念里面,他就认为禅定种种的境界是实有的,真实存在的,神通也是真实存在的,可是,是真的吗?禅定的境界是生灭法,还是不生不灭的?禅定不管你什么样的境界,它也是生灭法,懂吗?它也不是永恒存在的,永恒存在的话,你入那个禅定,就永远不会消失,也很麻烦,你回不来了,所以有所谓的入定、出定,就表示那个定不是实有的嘛,要不然他入定就没办法出了,因为那个定境是真实存在的,是永恒存在的,所以他进去就出不来了,既然能够出入自在,菩萨能够出入任何的三昧,自由自在地出入任何的三昧境界,就说明任何的三昧、或者是禅定境界,它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耽着在上面就是错误的,就是我们的观念,以为种种的禅定是真实存在的。或者是神通,神通也是生灭法,不管你是他心通、还是天眼通、天耳通,也都是生灭法,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得定、或者是开发神通,这个有所求的心也是误解了,以为它是真实存在的


还有,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要证果、开悟、成佛,就是以为有道可修,有果可证,有佛可成,这些有所得的心都是生灭法,都是在打妄想。打妄想的意思,就是说你以有所得的心,想要求那个无所得的果,就好比是楞严经上面讲的,想要煮沙成饭,你煮那个沙,煮一千年、一万年,它还是沙,它没有办法变成饭,所以我们说它是打妄想。要不然就是求虚空中的花朵,能够开花结果,这个也是打妄想,对不对?因为虚空中本来没有花朵,你现在居然打妄想,希望虚空中的花朵,可以开花结果,或者是愈开愈多,这个就比喻我们以为有道可修、有果可证、有佛可成,这个是在打妄想。


可是,我们不是说学佛就是要证果,我们不是修了半天,就想开悟成佛,不是吗?那为什么现在又说错了呢?错在哪里?你们说!有所得的心,想要求无所得的果,所以说错了,错在哪里?所谓的“得”是什么?本来没有,现在有,对不对?叫做得;有,然后没有了,叫做失。本来没有,现在有了,叫做得;现在有,然后没有了,叫做失,得失嘛,对不对?可是,我们的菩提自性本自具足,我们的佛性本自圆成,它不是修来的,也不是求来的,我们现在居然要以有所得的心,求无所得的果,所以我们说他错了,本来就有的,不是求来的、也不是修出来的,所以你以这个有所求的心就是错了,因为它本来有。

  所以,我们现在讲的这个“得”,它是虚妄不真实的,所以我们如果以这个有所得的心,去求无所得的果,永远都不可能,不管你是想证果、还是开悟成佛,都永远不可能,就是我们把它弄错了,把这个“得”当作是真实存在的,然后一心去求,到外面去求。


昨天还有一位师兄,下了课,上来问,他说他最近都在找,我说你找什么?他说我在定中试图要看见,我说你想看见什么?他想看见什么你知道吗?想看见那个菩提自性长得什么样子,他说他一直在找,然后一直想要看,我说那个看不见、也找不到的,下面一句话没有讲,就是说那个一直在你那边,从来没有消失过,所以其实你不用找,你往外面一直找、一直想要看见,明明就在你家,你到外面拼命流浪、拼命找,永远找不到,因为它本来就在你家,从来没有丢掉过,懂吗?所以我们才会说这个有所得的心是错的。

  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那个善法欲是可以,善法欲就是希望怎样、怎样,那个叫做善法欲,跟世间的五欲六尘追求的那个欲望是不一样的,所以善法欲是好的,因为有善法欲,我们才会勇猛精进的。但是我们要很清楚的知道,那个不是求来的、也不是修出来的东西,这样就好了,你知道它都是不可得的,它只是一个过程,但是最后的那个东西是你本来有的,只是它显现了。本来有一些杂质,你把那个杂质去掉,那个就变成纯金了,本来是金矿,你把杂质去掉,就变成纯金了。所以我们整个修行的过程,只是在不断不断提炼,把它变成纯金,那个金子就是比喻我们的自性是本自具足的,本来每个众生都有佛性的,所以一定都能够成佛,只是观念不要搞错了。

  明白这个“得”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比较可能看破、放下,对不对?一切世间法,不管事业、家庭、子女等等的,不管你求什么,那个都是不可得的,虚空中的花朵,所以那个有所得的心,追求世俗的种种圆满,可是世俗的,世间的任何的你所谓的圆满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都是生灭无常的,只是刚才我们讲的因缘具足、不具足,具足就叫做成就,不具足就叫做不成就,所以就不用把那个成就、不成就,看得这么重要,你是不是就很容易看破红尘?是真的看破红尘,看破、放下就比较容易。

  再进一步,在修行这个过程来讲,你也不会那么执着了。你也知道一切修行的过程也都是无所得的心,以无所得的心,其实你越快看破、放下,你那个自性就越容易现前,看不破、放不下,你那个菩提自性没有机会现前,为什么?你把一切世间法、或者是出世间法,都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然后分别执着得不得了,抓得紧紧的,不愿看破放下,所以你的自性不能够现前,虽然它都一直在你家,没有消失过,可是它就是出不来,懂吗?所以我们了解这个“得”的观念之后,我们比较容易看破、放下,不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很快。在你看破、放下的那个当下,自性自然就现前了,这样开悟最快,但是不要求。



我得心得:打坐以后,发现自己心念动变得细微,就像盯着湖面一样,有什么动静都看着,不让他翻腾起来。

每个小小波动,都去分别他是什么心,贪嗔痴心,究其所缘。

这就是第六识控制第五识吗?(善念,慈悲心)

人变得有点怪怪得,但比起昨天看见得up主,感觉自己正常太多了。哈哈 b站总有些疯狂得家伙。

本文标题:百法明门论------ 得(由贪心起)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45963.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