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浅析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八卦谈 佚名 2024-02-06 14:26:20

这是一篇多年前写的随笔,当年写的时候,中国经济总量刚刚上升到第二位,跟第三的日本咬的很紧,日本那会儿依旧光芒万丈。谁曾想,一晃近十年,我天朝竟发展成如今这幅盛世景象。感慨之余,分享给大家,还是有很高的可读性的。

日本富士山

一说起日本,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就会对其有一种喜恨交加的感情。一方面,在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史中,日本是侵略中国次数最多、犯下罪行最多的一个国家,自甲午海战开始中国就在日本的蹂躏下长达半个世纪,所以说,不管是在物质、肉体还是在精神上,日本都对中国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另一方面,日本人的较高文化素质、出色的经商才能以及日本作为一个小国却在世界上取得如此不凡的成就,又让中国人赞叹和羡慕不已。

喜恨之余,不少中国人不禁会问:日本人到底是怎样一个民族?

二战后期,美日交战,为了了解对手进而彻底击败日本,美国政府着手组建了一批专家对日本人的民族性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写的《菊与刀》。在书中,鲁思·本尼迪克这么评价日本人: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鲁思·本尼迪克著作《菊与刀》

日本人如此矛盾的性格让外界人看来很难理解,但是,只要我们了解日本的历史及其国情,或许就不觉得他们奇怪了。

日本人复杂的的性格源于其生活环境,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而且自然灾害频发,在这种条件生活下的日本人自然而然的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贯穿日本整个历史,促使日本人产生侵略他国、获取他们物质的意识。在战国时代,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在日本国力稍盛的时候,丰臣便开始规划吞并朝鲜、进攻中国的计策。当时中国正处大明王朝时代,试想一个刚刚结束内部分裂的弹丸岛国竟然转眼便策划着侵略泱泱大国,这是何等的野心。

丰臣秀吉

虽说那次日本远征中国的战争最终一败涂地,然而日本人在危机感下滋生的的侵略思维却一直没有改变。只要有机会、有实力,他们便会积极扩张,以图再取。因而在近代,东亚地区由于日本率先走上资本主义步伐,国力领先于中朝,结果造成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甲午战争惨败的祸事。

日本人的性格还决定于其文化性质,历史上日本一直是中国的学生,战国至秦末,从中国移民到日本的民众有数万之多,这些人很大一部分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使者。3世纪末,百济博士王仁把中国儒家典籍《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传至日本。5世纪,日本贵族已经能够较好的运用汉字了。继体天皇7年(513年),建立五经(易、礼、诗、书、春秋)博士交待制度,要求百济定期向日本派遣谙熟儒家典籍的汉学家,以后又增加医博士、历博士、天文、地理和阴阳五行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到圣德太子时代(593-621年),直接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全面摄取中国文明制度,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化改新以后,日本进一步大力汲取中国文化。自630年到894年间,日本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船,随行的有许多留学生和求法僧。这些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大化改新

其中,在日本吸收中国儒家和佛家的基础上,日本本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色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在其形成后影响巨大,成为后来日本人价值与道德的基本准则,这便是武士道。武士道起源于镰仓幕府时代,最初,它还是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但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它吸收的是儒教和佛教的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儒教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满足武士道的那些东西,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充分提供了。神道教的信念基础就是不分是非。因而武士道在人格上容易导致极端的两重性:自狂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杀;注重礼仪而又野蛮残暴;追求科学而又坚持迷信;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等等。

武士道里的剖腹

日本武士道总结的说有八个字,那就是:义、勇、仁、礼、诚、名、忠、克。在之前,武士道是以推崇善良为本性的。就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穷兵黩武的道路之后,武士道经历了一次畸变。武士道作为传统封建制度的精神规范,却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武士道中有一个终结仪式,那边是剖腹。剖腹,是最具日本特色的自杀方式。在古代,打了败仗的人要剖腹谢罪,未完成主君交付的的任务也要剖腹。即使到了现代,剖腹而死对日本人来说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剖腹因极度的痛苦而崇高,在日本人心中是最能体现人的勇气的自杀方式。从另一角度可以这么说:武士道的精神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

武士道的这种崇高的精神在近代却被滥用,日本政府利用人民对武士道的崇拜培养了一大批不怕死、勇于为国家、战争献身的士兵。日本在近代之所以如此猖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这么一群不怕死的士兵。

二战时期是日本军队

武士道在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耻感文化,这一种文化同样深刻影响着日本人。在西方,人们普遍认为人一出生便是有罪的,而这种罪只有自身才能化解,所以西方人一般不会顾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当自己违背了上帝制定的规则时,只要自己认罪并向至高无上的上帝真心忏悔,他们就可以获得解脱。

相对于西方靠内心信仰来约束的原则,日本则根据别人的态度来决定自身。在日本,人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尽可能的让自己的行为为他人接受。他们会为他人的好评倍觉欣慰,也为他人的坏评感到羞耻,他们对耻的敬畏超过了对罪的恐惧。因此,在西方人眼里应该是犯罪的行为,日本人却感到不是罪恶,他们认为只要不良行为没有暴露在社会上,就不必懊丧。唯恐自己的罪错被他人知道,那样只会感到被讥笑,感到耻辱和不安。

羞耻感将日本人牢牢地束缚在道德律令中,因此在日本人看来, 知耻就成了德行之本。只有对耻辱敏感才会实践善行的一切准则, “ 知耻之人”成了“ 有德之人”和“ 重名誉之人”的同义词。所以日本强调要自我修养,寻求“圆熟”。日本的哲学认为,人的心灵深处存在着善,内心冲动直接表现为行动时,会很自然地实践德行。于是,人们努力修行,以求‘圆熟’,来消除‘羞耻’。

耻感也造就了日本人极端的自尊心, 使他们对外来的嘲笑和批评极为敏感, 哪怕是微小的或善意的批评也会被认为是对他人格的侮辱。受到嘲笑的日本人有两种选择,一是化嘲笑为动力, 不断自我完善, 以此来消除外来的嘲弄;或者是在怨恨里自我折磨或折磨他人。自我折磨的最高表现就是剖腹自杀。折磨他人又有不同的途径一个是直接报复嘲笑他的人, 为自己正名。或者是通过折磨第三者来发泄心中的怨恨。前者形成了日本竞尚复仇的风气, 如电影中四十七士的报仇行为。后者的表现如在日本中学里, 高年级的学生经常欺侮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都是从低年级上来的, 都受过侮辱, 因此就要把怨气发泄在下一级上, 于是每个日本人都可能是受虐——施虐的典型。

耻感文化造就日本当代的繁文缛节

耻感文化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对犯下的错误日本人从来没有坦白忏悔的习惯,更没有祈祷赎罪的仪式。因此,日本人拒绝承认二战时期的暴行、篡改日本教科书、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等一切极端的行为都与其耻感文化有关。日本民族是一个优越感很强的民族,日本民族是不会承认错误的。他们认为,只要承认了错误,那么自己就是个罪人,将永远也不可能在世界再有立足之地,再不能在世界上抬头,会一直都受到全球人的唾弃。这种也是日本人耻感文化的一种体现。在日本人的这种坚持下,年轻一代的日本人对于自己祖先的行径已经渐渐变得茫然不知,反而对中国以及其他的亚洲民族的这种穷追不舍感到吃惊。中国人是一个胸怀博大、善良的民族,抛开日本人一再挑战中国人的感情之外,也不能对日本人的这种行为掉以轻心。日本的行为动机是随机应变的,他们可以在中国盛唐时期学习中国,可以在战败之后迅速并且理所应当的依靠自己的敌人,以自己的敌人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日本会用和平的手段在世界谋求自己的地位,但若不然,他们也会成为武装阵营的一员。虽然日本的军国主义已经失败过一次,但日本人还将重视,军国主义在世界其他国家是否也会失败。倘若成功了,则日本又有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并且会义无反顾、理所应当的再次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

另外,等级制度也是日本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同样深刻影响着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在日本社会,“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是等级观念的基本,也是其内核。日本是个单一民族、单一文化的岛国,土地的有限、物资的贫乏,使那里的生活条件并不宽裕,为了生存,就要奋斗。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人都无法孑然一身、独立于群体而生存。因此,合作分工比矛盾冲突更有可能生存下去。日本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根源于其浓厚的等级观念。首先,日本的等级观念体现在对上级、长者的绝对尊敬和服从。关于尊敬,日语里有许多敬语,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词汇, 在使用时还伴有适当的鞠躬和跪拜,而且不仅要懂得向谁鞠躬, 还要懂得鞠躬的程度从简单的动肩、点头直到最高的跪拜礼,因为对一个人十分得体的鞠躬,放到另一个人身上也许就变成了无礼的举止。所以,一个日本人必须学会在哪种场合该行哪种礼。行礼代表的就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自己和别人的级别区分。家庭生活的核心也是以性别、辈份和年龄差别为基础的等级制,妻子要给丈夫鞠躬,孩子要给父亲鞠躬,弟弟要给哥哥鞠躬,女孩不分年龄大小,要给兄弟鞠躬。繁琐细致的行为规范虽然看起来很麻烦,但它确实保证了许多利益,减少了流血;至于服从,可以联系到上面提到的武士道精神,其中有一条是忠诚。在森严的等级模式下,日本人对上级有着非比寻常的崇拜。在日本人看来,上级说的话就是命令,命令无所谓对错,即使错了,自己也无权评判,只有绝对的服从、遵守。日本人的绝对服从意识一方面成就了日本人严密的组织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社会组织的严密、统一性。另一方面,也造就了日本人的愚忠,军国主义盛行的日本政府利用国民对天皇的绝对崇拜和服从,将日本兵训练成杀人机器,犯下二战滔天罪行;现代以后,在日本上下,绝对的服从使得日本人不善于自主思考,一昧靠上级指示才能做。要是上级一日没做出指示或是出了意外不能领头,那么其下级将会陷入惊恐状态。

穿和服的日本女孩

其次,日本的等级观念还体现在日本习惯将其意志强加于他国身上。明治时期,日本学者提出“八肱一宇”的战略方针,即为“征服世间之四面八方,置诸于一宇之下”。在日本人看来,日本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日本的等级制度是世界上最优越的社会制度。所以全世界要合并成一个大民族,成立一个大国家,即世界一家。日本人自认为自己身负解救万民的重任,所以不得不征服朝鲜、征服中国,继而征服世界。同时,日本人认为,只有在世界建立严密的等级制度,这个世界才会实现真真正的和平。因为这个制度是日本人提出来的,所以日本人理所当然应当是世界的主宰,日本天皇是世界的最高君主。

了解日本人的这种变态心理,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明白日本人侵略的目的。只是日本人至今也没弄明白:我们明明是来拯救你们的,你们为什么要这么恨我?还要起来反我?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就算说破嘴也不能说服日本人。只能这么解释:无故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身上必然要遭到他人的反抗,因为这个世界的每一事物原本就是特殊的。

这四个字形容日本再合适不过

日本人的民族性格,还有一点不能不讲,那就是日本人欺软怕硬与两面三刀的矛盾性格的体现。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日本人一直是崇拜强者而藐视弱者的。在古代,日本以中国为师的,不管是文字、建筑、饮食还是服饰什么的,无一不是学习、模仿中国。日本如此学习中国,原因何在?很简单,中国在古代很强盛。而到了近代,中国衰落了,日本趁机崛起为东亚强国,待日本国力强盛后,立即便翻脸不认师,打出灭亡中国的口号。二战末期,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促使了日本的投降,虽然中美两国都是战胜国,但是日本人对两国的态度完全不一样,日本人始终认为光靠中国是不能将日本打败的,中国打仗只讲究人海战术,完全没有实力可言;对于美国则是死心塌地的敬畏,在美国面前,日本阿谀奉承甚至是承认日本就是美国的一条狗。因此,可以得出这么一条结论:要想彻底征服日本,让日本不敢再生事端,用德来感化是行不通的,唯一的手段是用压倒性的武力将其打趴。

说道两面三刀,大家也许不陌生,日本人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虚伪。《菊与刀》里面有段记述:在美国与日本战争期间,日本军人的不屈让作者很惊叹,很多日本军人在失败后都会选择剖腹自杀。但是,一旦美军将日本兵俘虏时,日本兵竟然大都选择与美军合作,将日本的战略部署等所知道的机密通通告诉美军,这让美军很是震惊;日本表面是个礼仪之邦,人们相见都会鞠躬行礼,然而,这并不是日本人的本愿。即使在看到很讨厌的人,日本人依旧会不动声色的向对方行礼,完全看不出对方的不满。这或许在别的国家也有,但是只是个别,唯独日本,几乎每个日本人都会选择这样做,这也是其两面三刀的人格体现。

天使与恶魔同在

总的来说,日本民族是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又冥顽不化;既谦逊有礼,又凶残野蛮;既忠心耿耿,又心存叛逆;既开放,又封闭;既傲慢,又自卑;既勤奋自勉,又很会享受;既讲究禁欲,又很好色……可以说,日本人就是天使与恶魔的化身。

以上是我对日本人民族性格的浅析。



本文标题:浅析日本人的民族性格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47440.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