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同性恋由基因决定?浙大北大联合多家单位,揭男性性取向相关基因

同性恋由基因决定?浙大北大联合多家单位,揭男性性取向相关基因

八卦谈 佚名 2024-02-09 14:29:24



“homosexuality”(同性恋),是指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具有这种性取向的个体被称之为同性恋者。


据估计,同性恋在人群中占比达到2%-6%,并且在各个社会和各类文化中,同性恋者所占比例是比较接近和稳定的。


2004年,中国卫生部官方发布的《同性恋白皮书》显示,男性同性恋约占处于性活跃期的中国男性大众的2%-4%(目前这份《同性恋白皮书》在网络上已找不到原件,仅有相关报道显示其确实存在过)。


在一些关于同性恋性取向形成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遗传或能部分解释性取向的成因,比如198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男性同性恋具有家族聚集的倾向,如果你有一个兄弟是男同性恋,那么你(男性)是同性恋的倾向是其他人的4倍之多,当然这种家族聚集的倾向不仅源于基因,也可能源于家庭环境的因素。


之后一些关于双胞胎性取向的研究,同样显示了同卵双胞胎性取向一致性高于异卵双胞胎,高于没有血缘的、领养的兄弟姐妹


这些研究样本量较小,证据力量过于薄弱,却为后来的性取向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立足的依据。


近期,由浙大、北大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在Cell Discovery上发表研究:Discovery of new genetic loci for male sexual orientation in Han population,揭示了与汉族男性性取向相关的两个遗传位点。




汉族男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478名同性恋者与3313名异性恋者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人员得到两个与男性性取向相关的遗传位点,分别是FMR1NB基因rs17320865(Xq27.3,Pmeta= 8.36 × 10−8, OR= 1.29)及ZNF536基因rs7259428(19q12,Pmeta= 7.58 ×10−8, OR= 0.75)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利用人体试验与动物试验,证明这两个位点是具有生物学意义的。


利用尸检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人员发现:相较于异性恋者,同性恋者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中ZNF536表达量更低,染色区域面积也更小。而之前部分研究认为下丘脑与性取向相关



图注:异性恋者(c),同性恋者(d)SCN区域,ZNF53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此外,为了验证FMR1NB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人员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构建FMR1NB基因敲除鼠(FMR1NB-/-),和野生型小鼠相比,FMR1NB-/-小鼠在体型和重量方面并无明显改变,然而,FMR1NB-/-小鼠更倾向于发生的同性性交行为(P=0.051),并且两种小鼠在血清素、多巴胺和炎症通路的表达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通路在以往的研究中显示可能与性取向有关。


本项研究的亮点在于:


①以往的关于性取向遗传学研究大多集中于欧洲血统人群,而本研究则是以汉族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丰富了此类研究的祖先样本。


②一项非常出名的,2019年发表在Science的研究,采用比较粗略的分类方式,通过“是否有过同性性行为”来区分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过于简单粗暴。而本次研究纳入的人群,就相对要严谨一些,研究对象的性取向更为明确。


③这项研究发现的两个位点,在人体试验和动物试验,都证明了其具有生物学意义。


在文章讨论部分,作者还提到:由于大众对同性恋研究的争议,以及性取向遗传研究的复杂性,该领域的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确实,关于同性恋性取向的遗传研究除了是一个生物问题,还有很多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需要思考,比如:相比于同性恋,异性恋的行为模式似乎不需要解释,异性之间的性吸引和性行为被认为是自然和不可避免的。


针对同性恋行为的研究,是否会使公众认为“同性恋是需要‘解释’,能够通过基因‘诊断’,甚至找到‘治愈’的方法?


不得不说,有时候科学研究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如果同性恋取向取决于基因遗传,那么同性恋者“生而如此”,性取向就应该和性别、种族一样,不应受到歧视。


调查显示,相比那些认为同性恋者是“后天选择这条路、有意成为这样的人”的人,认为同性恋者是“天生如此”的人,对同性恋者抱有更宽容的态度,也更愿意支持他们争取公民权利。


另一方面,虽然说性取向绝不是靠着几个基因位点决定的,而是受多基因共同影响,并且还要考虑后天环境因素,但是,难保不会有人利用此作恶,去预测他人性取向,并采取措施“扼杀”这些情况的发生。在一些国家,同性恋者一旦暴露自己的性取向,面临的不仅是周围舆论的压力,甚至还有终身监禁或死刑。



图注:来源https://ilga.org/map-sexual-orientation-laws-december-2020


最后,一些“同性恋基因”的小惊喜分享给大家,Zietsch等人关于“同性性行为为什么得以在进化中保存”的研究中,提到:


“同性恋基因”不仅出现在同性恋人群,也有可能出现在异性恋人群,并且给这些人群带来“交配优势”(说人话:拥有更多性伴侣,说得优雅一点:更具性魅力)。


同时,“同性恋基因”也可能和更具冒险精神、更愿意以开放的心态尝试新事物相关,可以使人增加外在吸引力,特别是在男性身上(会不会有时候突然为身边的同性恋者心折呢?)。


Love is love,爱应该是平等的,心之所向,无关性别,勇敢的人值得被爱。



本文标题:同性恋由基因决定?浙大北大联合多家单位,揭男性性取向相关基因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47732.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