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吹响吧!上低音号——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吹响吧!上低音号——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八卦谈 佚名 2024-02-13 04:25:31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俄罗斯裔美国藉作曲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曼尼诺夫在1934年创作的A小调24段变奏曲,由钢琴独奏配以管弦乐团伴奏,类似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写的这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也可以称之“帕格尼尼主题变奏”,音乐取材于帕格尼尼的第24首小提琴随想曲,在一个音乐主题上展开24个变奏,铺衍成一部气势辉煌的大型作品。这24个变奏前后分成三组,很像是不间断连续演奏的协奏曲的三个乐章,而且独奏钢琴与乐队展开炫技性的竞奏,又很符合协奏曲。但是从音乐狂热的激情和艰深的技巧看,还是应该按照作曲家自己的标题理解为狂想曲。

拉赫玛尼诺夫写的这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也可以称之“帕格尼尼主题变奏”,音乐取材于帕格尼尼的第24首小提琴随想曲,在一个音乐主题上展开24个变奏,铺衍成一部气势辉煌的大型作品。这24个变奏前后分成三组,很像是不间断连续演奏的协奏曲的三个乐章,而且独奏钢琴与乐队展开炫技性的竞奏,又很符合协奏曲。但是从音乐狂热的激情和艰深的技巧看,还是应该按照作曲家自己的标题理解为狂想曲。

根据《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乐谱上的说明,拉赫玛尼诺夫在1934年7月3日-8月18日在瑞士琉森湖边Senar别墅创作此曲。此曲于同年11月7日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首次公演,由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指挥,拉赫曼尼诺夫弹奏钢琴,费城管弦乐团伴奏。

很多音乐爱好者通过这部作品认识拉赫玛尼诺夫,后来才接触他的其它作品,其中一段行板(Var.18)被电影《似曾相识》采纳为背景音乐;在影片中,这首乐曲不但被导演和编剧拿来作为一件重要的音乐道具,起到了跨越时空、在男女主人公之间沟通心灵的作用,而且在作曲家约翰·巴里手中,它还是全片配乐的灵感与源泉。对比影片音乐主题,就会感到它们是何其相似,以至于我们几乎无法察觉到其间的过渡;实际上,《时光倒流七十年》主题就是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18变奏的一首变奏曲(。约翰·巴里在旋律的情绪和节奏以及曲调的走向和速度上,都与原曲既保持相近又有区别,使观众自始至终感觉到由一首不断出现的动人乐曲所折射、所辉映的两个艺术家之间那种心心相印的高尚激情的存在。所以,从非严格的意义上说“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就是电影《时光倒流》的音乐主题也并不为过。

拉赫曼尼诺夫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继承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拉赫玛尼诺夫在67岁的高龄仍然保持高度的创作热情,虽然身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但并没有被新的艺术思潮所影响,构思扔停留在19世纪的浪漫派风格,将内心的感触直观的表达出来,集抒情性与歌唱性于一体,用复调的手法配以和声语言将俄罗斯的民族色彩展现出来,写出了这一堪称经典的杰作。这一作品与小提琴名匠帕格尼尼的心有灵犀绝非偶然,作者周游列国的所看所闻、所思所想以及创作、排练、演出的经验为其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旅途中不断征服自我、提高自我、克服自我,拜托庸俗,走向清新脱俗的境界。

 作为钢琴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拉赫玛尼诺夫在其华丽的音乐、纯熟的技巧、高水平的创造力之下,征服了世界音乐界和所有的观众。这首曲子无论从结构设计还是调性的组合上都非常的复杂,本曲的第一部分(变奏一到十)一直停留在a小调上,引子简短而有力,为活泼的快板,2/4拍,用高昂饱满的感情揭开全篇序幕,高低不同的持续音、伴随着半音、主音在一种不稳定的心理情绪之下逐步引出主题,在第一变奏之处便将全曲的主题锁定,突破常规,与引子部分完美的融为一体,形成稳定的过渡。全曲以简洁干净的f开始,以p结束,头尾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部作品的核心是帕格尼尼与魔鬼之间的契约,用强拍上的主属交替将帕格尼尼主题框架清晰的呈现出来。变奏1由乐队演奏出,小提琴将帕格尼尼主题引出,钢琴的演奏简单、随和,触键简短有力,让人进入到一种神秘而紧张的氛围当中。变奏1的后半部分由乐队将帕格尼尼主题更加突出的演奏出来,在钢琴这一主题的框架当中填充上丰富的情感。 

 本曲在一部分素材保持不变的基础之上,在变奏2、12、13、23中作者运用变奏、速度、音区、调性、力度等将帕格尼尼主题用不同的造型展示出来。变奏2的演奏速度与1相同,是在圆号、长号的伴奏之下,突出了钢琴表现主题的主角性,流畅的十六分音符琶音将主题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这一变奏的弹奏要求演奏者必须保持心态平和,在稳定中求均匀。 

 变奏3和4采用环绕的形式、倒影的手法继续表现帕格尼尼主题。变奏3采用小提琴和长笛交互演奏16分音符,钢琴奏对位的形式将主题的片段表现出来,变奏4较3活泼,用钢琴来演奏主题,将主题分解成为小的片段,用木管和弦乐来表现片段,用跑动的技巧将主题的内容进行扩展,双手交替与重音相互辉映,将主题更加突出。 

 变奏4、5、6均采用钢琴表现主题。变奏4后边的几个变奏轻快有力,变奏5以全新的节奏在钢琴的高低音中将粗犷豪放的风情表露出来,频繁的强弱转换,将音乐天然的动感和张力增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变奏6在钢琴的演奏中加入装饰音,速度明显放缓,木管乐器演奏出一丝忧伤,在忧伤的变奏下暂时结束帕格尼尼主题。 

 变奏7为安静而低沉的旋律,将“死亡”主题引入进来,由钢琴奏出,并用低音管、大提琴、低音提琴为背景弦乐来烘托主题,在二拍子和弦中被丰富化,将庄严肃穆、震撼人心的“死亡”主题形象塑造出来,使得两个主题交相辉映。

     变奏8用钢琴将帕格尼尼主题坚强有力的演奏出来,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过渡到以三连音符伴奏、钢琴穿梭于伴奏之 间的变奏9,八度和弦为此变奏的一大特色,音色更加的饱 满 、扎实。

   变奏10为再现“ 死 亡 ”主题 ,在节奏的切分当中孕育着爵士风格,用a小调在结尾处推向高潮,用pp灵巧的结束第一部分。

    变奏11为过渡性片段,为竖琴滑奏模式,以华彩表现主题,将第一、二部分分隔开来。此变奏将帕格尼尼主题自由、轻松的表现出来,在三连音的配合之下,阐释出了三次若隐若现的表达,将这主题深深的引入人们的脑海之中。

    变奏12采用的是小步舞曲的节奏模式,以木管的表现为 主,在柱式和弦的推动之下,平和的旋律从容淡定的流淌出 来,犹如一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力度始终保持在p—mf—p 之间,起伏不大,p与mf相互对应,为将典雅、柔美的音色表现出来,在钢琴的触键上一定要贴着琴键。

    变奏13与12不同,采用的是快板形式,用乐队将主题清晰的演奏出来,钢琴奏出和弦,形成的号角音调饱满而有力,在演奏时应手臂放松,将手型和每个手指关节保持在结实、有 力的支撑状态。

    拉赫玛尼诺夫在既保持原有风味又突出新特点的基础上,从和声的角度,对句子的结构进行调整,呈现出一种全新 的变奏曲形式。例如,变奏 3—7、9、19—21 都是采用的这 种形式。变奏16和17钢琴优美的旋律将浪漫气质烘托出来, 帕格尼尼主题与钢琴翩翩起舞,柔情中充满幻想,变奏17虽然表面平静但是使人的内心波涛汹涌,有种真情呼之欲出的 流露欲望。

   变奏18为降B大调(谱例1),为整部作品的高潮部分,采用倒影式的变奏手法,大气宏伟的抒情旋律配上感人肺腑的音调,将 B 大调的明朗、舒畅以及灵巧、活泼的音乐主题,转化为柔美抒情的“爱的主题”。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辉煌的技巧表现作曲家的个人风格,拉赫玛尼诺夫当初写《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时有意表现帕格尼尼传说中的舞台形象,瘦骨嶙峋、苍白、狂热、鬼魅般的躯壳包裹着热情的灵魂,被艺术之神唤醒时,便光芒四射地疯狂演奏,辉煌的音乐照亮整个大厅。

帕格尼尼这位小提琴魔鬼被许多人描绘成炫技能手,看不到他的辉煌技巧给浪漫派带来的风格上的影响,这不但低估了帕格尼尼的艺术价值,也是对浪漫主义艺术本质的忽略。浪漫主义是一种不受拘束和无穷无尽的美,浪漫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狂热的主观表现。音乐家表现狂放无羁的感情世界,必须有炉火纯青的技巧为依托,才能进入横无际涯的艺术境界。有一件趣闻说明的正是这个问题,有一次,一位提琴手拿着乐谱去找贝多芬,提出某些小提琴部分的音乐太难,不好演奏,请作曲家修改一下,贝多芬却说:“当上帝唤醒我的时候,你以为我还会去考虑你那倒霉的提琴吗?”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表现的是一位狂热的浪漫派艺术大师的艺术个性,也是拉赫玛尼诺夫自己的写照,他消瘦清癯,表情忧郁,举止矜持,不苟言笑,登台演出则激情进发,高贵而尊严,这是他的性格特点,也是他的艺术个性。

动画中该曲出自TV第2季的第5集5分31秒处

(本文完结)

(上期回顾)

本文标题:吹响吧!上低音号——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48079.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