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细说辣子和盐的关系!

细说辣子和盐的关系!

八卦谈 佚名 2024-02-19 12:33:53


细说辣子和盐的关系!


辣子是什么?辣子就是辣椒。盐是什么?盐就是食用盐,学名叫氯化钠。现代为了防止缺碘,正规渠道出售的食用盐都是加碘盐。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都算是食品辅材。盐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为人体是高含水的电解质,电解质的平衡主要就是靠氯化钠的含量和自然代谢来调节。大家都知道在千分之9的生理盐水中,人体细胞的活性最强。因此要维持身体健康,所有的人都需要正常摄入盐分。平时有的人爱吃高盐分的食品,有的不喜欢吃的太咸。但是不论喜欢不喜欢,所有人都是必须吃盐的,吃多吃少的问题,只在一个小范围内变化;就像有的地方,有的人做菜偏咸;有的地方做菜偏淡,但是若一点盐都不放,恐怕这菜谁都没法吃。不但人类需要定期吃盐,就是大多数哺乳动物都需要摄入一定的盐分才能保持健康。

在当代,正是因为食盐的供应已经规范化,所以一个地方有多少人口,每年甚至每月消费多少食盐,是基本可以实时统计的。这种统计,可以精确到一个省,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县区。现代经济活跃,人口流动性很大,有些人今天在北京,明天可能就在上海,甚至第二天就到了深圳。但是对一个具体的大城市来说,通过每月消耗的食用盐的统计,就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城市的真实动态人口是多少;随着整体经济状况的变化,这个城市是在人口动态流入,还是人口动态流出。比如春节期间,全国一二线城市的本地食用盐消费都会明显下降;而过了春节,会立即上升。一个城市经济逐步繁荣,食用盐的消费量也会同步上升,若因为各种原因某地出现企业关门潮和用工返乡潮,那么食用盐的消费量也会立即下降。

通过食用盐的消费量的起伏,可以精确的同步反应一个地方的人口和繁荣度的变化。比靠固定的户口和临时性的抽样调查都准确,这也算最原始的大数据了。目前全国食用盐的消费第一大省,已经连续多年是广东省。这说明广东一直是实际上的全国人口第一大省。比名义上的人口前三的河南、山东和四川的常住人口都多。这也符合广东的经济总量一直全国第一的现实。

细说辣子和盐的关系!


瀚海狼山因为以前工作的关系,到过全国大部分省份。各省的朋友很多。大家在一起肯定要吃饭,因此对各省的饮食习惯,有直观的认识。其他的都能适应,就是对特别辣的菜,一时半会适应不了。说起辣,有几个省份,可算是谁都不服谁。俗话说叫做: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基本说的是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的菜品。要说哪个省的最辣,这个狼山是真评不出来,因为这评委本身就受不了超级辣,半路就放弃尝试了。还有种说法,叫做:越辣越革M。这几个省都有老区,难道当年革M真的是因为爱吃辣子吗?恐怕事情一开始就没有哪么简单。

狼山一直强调,凡事不能只看表面和现状,凡是存在的事物,肯定有他的根源和基本诱发因素。为何这几个菜品最辣,甚至一天都离不开辣子的省份,都在长江中上游的地域?

一般的说法是,长江流域潮湿多雨,民众自古容易感染风湿麻痹,而大量食用辣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抗风湿。这个说法,乍看有道理,但是深究却明显经不起推敲。若论潮湿,其实长江中上游,未必比长三角,浙江、福建、广东更潮湿。广东的平均降水量是明显超过湖南或者四川的。为何全国知名的粤菜,却绝对没有那么辣呢?淮扬菜和上海菜也一点都不辣!

细说辣子和盐的关系!


国内是这样,国外也有反证。例如三哥在季风雨季,比我们的长江中上游更热、更潮湿,而三哥全民喜欢咖喱,并没有同样离不开辣椒。从这点上说,吃辣椒防潮防风湿,并没有直接的证据,或者说是,习惯了大量吃辣椒后,才觉得可以防风湿,这是一个相反的因果关系。

另外,辣椒原产于美洲,直到哥伦布登陆后,再经过一个世纪才传到中国。辣椒的实物,最早是在广东登陆,陆续再传播到长江流域和北方广大地域。为何辣椒在第一登陆地广东和后来的传播区域,广大的北方都没有引发特别的喜好,偏偏在长江中上游成了宝物呢?

辣,从来是中国古代的五味之一。过去的辣味,主要来自芥菜,再后来有西域传过来的胡椒,但都没有大范围流行。偏偏到16世纪以后新来的辣椒,却成了长江中上游各省份民众顿顿饭都离不开的好东西。

这其中恐怕与辣椒产量大、特别辣都有关系。辣椒的辣,一开始人往往非常难受,但是过后会在脑部产生一定的舒适感。说白了,就是辣椒的刺激,可以让人脑产生一定的特异多巴胺物质。这种多巴胺物质,会压抑人对食物的不适感,变相的增加食用量。

瀚海狼山的原创研究成果是:辣椒和特别辣的菜品的流行,恐怕不仅仅是辣椒本身可以带来辣过以后的舒适感。北方也很多人喜欢食用辣椒,但是辣菜却不流行。一个根本的因素是。特别辣的菜品是否大范围流行,甚至成为绝对主流,和当地是否大范围的缺盐,食用盐在古代甚至近代特别稀缺和昂贵,有直接的关系!

这就又从辣椒谈回了本文开头盐的问题。现代社会是不缺盐的,但是古代却不一样。

细说辣子和盐的关系!


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食盐从来都是稀缺的,而且是各国税收的主要来源。在英语中,工资叫做SALARY,而盐叫做SALT,前三个字母是一样的,这其实说明工资这个词的词源,来源于食盐。其实古代凯撒的罗马军团,士兵和军官发工资,是发金币、银币和一包食盐一起发放当每月工资的。后来罗马帝国越来越大,士兵越来越多,就直接只发一包盐当工资了。因此盐的珍贵程度,不亚于金银财宝。

在中国的古代也一样。从汉代开始,盐和铁就已经国家专卖,是税收的第一大来源,每年通过盐专卖收的税,甚至比全国的田税还多。只有到了当代,盐税才变得可有可无。

我们都知道在隋朝以后,京杭大运河开通,大运河上,南方往北方运输的最多的物资是大米,而北方往南方运输的最多的物资,就是粗盐!别看粗盐现在不怎么值钱,在隋朝到清朝的1000多年间,大运河上一包粗盐的价值,可比同样重的一包大米的价值要高的多。

因此大运河上最大的枢纽城市,扬州的盐商,是在沿海贸易开始前,全国最富裕的一伙人。朝廷管理运河盐运的官员,也是全国第一肥差。由于涉及利益太大,弄的朝廷不得不让这个位置上的官员,一到两年就必须轮换一次。因为他几乎掌握全国一半的税收。官绅阶层是如此,民间更顺着运河,形成了盐帮和漕帮两大社团组织,而漕帮长期斗不过盐帮,就是因为两者财力不同。

细说辣子和盐的关系!


直到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上海、广州外贸兴起,加上铁路的开通,兴盛了1000年的大运河盐漕经济才开始没落。大运河运盐之所以是千年暴利,就在于长江流域自古缺盐!

盐的来源有盐矿盐、盐湖盐、井盐和海盐之分。产量最大的是海盐和盐湖盐。中国三北的干旱地带从来不缺天然的盐矿和干旱的盐湖,因此自古不缺盐。但三北地区自古人口不多,食盐的消耗量不大。人口密集的华北和中原,才是食用盐消耗的重心。这里盐的来历,有山西的古盐矿,宋代以后,则是河北和山东环绕渤海的大盐田的兴起。

现在人们往往有个误区,认为食用盐是通过海水晒出来的,其实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海盐其实是靠沿海低地地下的卤水资源,提升到地面后,在干热风力和阳光的作用下晒出的粗盐。卤水的含盐浓度比海水大的多,氯化钠含量也高。在晒到一定浓度下,撒上盐种,第二天整个盐池就会全变成白花花的粗盐,产量相当大。河北、天津、山东的盐田产量,现在每年占据全国的80%以上,主要在春季风大,干燥的季节生产。过去由于没有盐化工,因此产量远远大于消耗量,甚至清末晒的盐坨子,到今天还有!

细说辣子和盐的关系!


从山东往南,江苏沿海,到长江口,一直到浙江。虽然都沿海,但这一带,海水因为长江等河流入海泥沙大,都是呈现黄水状态,而且也缺乏沿海地下卤水矿,因此大部分区域不适合晒盐。相反,到了更往南的广东、海南的沿海,反倒又适合晒盐了。因此广东、海南是南方少有的,本地可大量产盐,从来不缺盐的身份。深圳至今还有个盐田港,从这个地名,就知道原来是做什么的。

现在全国哪些地方自古不缺盐,哪些缺盐,就基本清楚了。大西北从来不缺盐,河北、山东大量产海盐,山西和内蒙有古盐矿。人口密集的华北,可以就近从山东和山西、河北得到食盐供应,因此盐价自古不高。广东、海南也不缺盐。这样算下来,人口自古密集,却又基本不产盐的地方,就是江南地区和沿着长江一直到云南的大片地方。江南自古富庶,用盐量巨大,因此从山东等北方产盐区,沿着京杭大运河往南方贩卖盐,就是自古以来的最大生意。

由于运河运力足够,而且江南有钱,因此苏浙一代的食盐供应,属于自古重点保证,价格虽然比北方的原产地高,但是还普遍消费的起。

问题就出在自古不是那么富庶,而人口又不少的长江中上游一代,也就是湖广和云贵地区。这里几乎没有本地产盐点,而且又没有江南的购买力,虽然有长江和汉江、赣江、乌江的水运便利,但是从大运河进入长江,逆流而上的食盐供应,仍然在上千年间一直紧张!盐巴就成了价值接近金银的硬通货!本来下游运来的就少,加上层层设卡收费,到了普通老百姓手里的盐,一般人家根本消费不起!

当年主席开创井冈山根据地,一直到成立中华苏维埃,还有其他一些根据地如雨后春笋,但大部分红色根据地都是不产盐的区域。对手封锁最严的,不是粮食和布匹,而是食盐和药品!等红军开始长征,打下遵义城,首先占领的,就是军阀王家烈开的暴利盐店。除了免费给最穷的老百姓分盐,一般市民想买红军的平价盐,就必须使用红军币;要获得红军币,就要卖给红军战士各种补给品。通过食盐这个货币锚,成功的演绎了一次本币的发行和回收。这也从侧面说明,即使在时间并不遥远的解放前,盐在南方这些地方,是多么的珍贵。

细说辣子和盐的关系!


红军战士长期吃不到盐,怎么吃饭呢?只有一个办法——就着辣椒下饭!之所以能坚持下去,就在于南方的红军战士大多数都是本地人,从小就吃不起盐巴,习惯了靠辣椒下饭。而湖广和云贵大多数民众,更是自古就吃不起堪称昂贵的食盐。

那么最后的问题来了,大家都知道四川自贡很早就有井盐出产。那么川菜为何同样辣遍全国呢?狼山认为,这恐怕有两个原因:

第一,四川井盐的产量远远不能和北方晒盐比,而且井盐成本很高;因为必须消耗燃料靠大锅熬制,这和沿海靠日光和干热风晒盐简直没法比。而四川又是人口大省,这样用盐的成本下不来。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别忘了清初的湖广填四川。清初战乱,诺大的四川只剩下10多万原住民,而现在的一亿以上的人口,基本都是湖广移民的后代,因此也把缺盐而被迫喜辣的用餐传统,带到了四川。

说到底,凡是特别辣的菜系,基本都来自自古缺盐的省份,久而久之,人的口味也固定下来,即使今天已经全国都不缺盐了,仍然每天都离不开辣子了。


本文标题:细说辣子和盐的关系!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48634.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