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战争的艺术》

《战争的艺术》

八卦谈 佚名 2024-03-16 10:31:08

序言

“如果痛苦换来的是结识真理、坚持真理,就应自觉的欣然承受,那时,也只有那时,痛苦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

——鲁迅


正文

人性中的善恶不能完全自我平衡,当它已不能自我平衡的时候就得借助外界来使它平衡,因而有两种事物与人类共存,饥饿与战争。饥饿与战争使人性回归初始本质状态,然后文明再重新萌芽。而饥饿往往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偶然因素较大。那么,主动的手段便只剩下——战争。

战争从定义上来说,是利用武力来服务政治。那么武力的强弱主要依靠于国家的硬实力与战争决策。从涿鹿之战原始社会的粗木大棒到凡尔登战役的枪林弹雨,再到俄乌战场的无人机空袭。人们在相互对抗中无所不用其极。这反映了生产力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生产力的提高毫无疑问使人们在战争中获得了巨大优势。然而,在战争中,生产力无法在短期内爆炸性增长。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影响胜利果实归属的,往往是双方的战略决策——战争的艺术。

战争的艺术简单来说可以拆分为战争理论和战争判断。战争理论来源于旧有战争判断,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而,我们先从战争理论讲起。

战争理论体现在将人类的智慧融入到军事行动中。在历史长河中,提到战争理论,就不得不提一位中国人——孙子。他著有《孙子兵法》,是战争理论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斗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0万兵力,国民党方面100万兵力。就装备层面,红军装备最先进不过三八大盖加门火炮。军中甚至有冷兵器联队如大刀队。反观国民党大军清一色美国装备。据陈毅将军回忆“美国的P38侦察机飞在我们头顶,我们都搞不定它。”由此可见,双方实力差距巨大,然而我们都明白。最后渡过长江的是弱势的一方——红军。排去人民的广泛支持不谈,造成这令人惊异的结果的,归功于红军将领的领导,而伟大领袖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也提到孙子兵法中“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的战争理论。

不单在中国,近期俄乌战场上,俄军就在第聂伯罗夫斯卡水电站中找到不少《孙子兵法》,在俄乌交战中,乌军就将《孙子兵法》中的以退为进发挥的淋漓尽致。战争理论是全人类共同的瑰宝。战争理论构成了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的实际内容。这促成了一支成熟军队的建立,促进了战争的胜利。可见,战争理论的广泛适用性。

在战争中决定胜败的因素有很多,但因素归因素,如何将因素转化为自己的优势,仍旧离不开战争理论。以二战中著名的马奇诺防线为例。法国在一战后,为加强国防,在边境修筑了390千里的地堡(1200万立方米的土工作业,消耗混凝土150万立方米,钢材15万吨,并修筑了配套的公路铁路450km)。地堡分为四层结构,分为地下堡垒,地下军仓。地下通道地上哨塔。还配有火炮,沟壑等。整一微型师团。沿岸共5800个哨点,反应性高。真够做到一点动而而全线动,是防御天才贝当之意作。然而就这么个铜墙铁壁。却轻而易举的被德军视若无物,从西入军巴黎,德军没有选则以机动性突袭冲破防线的常规手法。而是坚持自己闪击战的战争理论,以己方之高机动破对方之高防御,一改一战施里芬计划的镰刀型战术。从法国西北部突进,越阿登高地,急行军直取巴黎,尤入无人之境。法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马奇诺防线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攻克了。二战后,专家分析,以当年法军与德军实力对比,若德军选择硬碰硬。非死即伤。由此可见,战争理论的高效实用性。

战争理论的建立,依赖的是那些“战争天才”因地适宜的战争决策,通俗而言,战争理论是后人在战争决策上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体系,故而战争理论具有时代特点。举个例子,二战中诺曼底登陆的运行,就得益于美国高度发达的工业体系。倘如换个时代,在一战,这种方式是想都不敢想的。由此可见,战争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应世时效性。

我们已经分析了战争理论的广泛适用性,高效实用性,应世时效性。这三个性质同时也决定了战争理论是如何运行的。

我们模拟出A军与B军。A军军事实力强大,但空军力量相对薄弱,具有地理优势,军队广泛分布于各个海岛。B军同样军事强大,但没有地理优势,战线过长以至于补给速度较慢,但空军力量无人能敌,那么B军在人数因数少于A军的情况下,如何打赢A军。

第一种解,B军凭借自身强悍的空军实力,化A军海岛密布之优势为劣势。在各个海岛上迅速登录,迅速构建应急机场,逐个击破,将对方交通网分割化为己方补给网。

第二种解,B军切断A军的物质补给,打消耗战,以时间换军力。一牵动一岛,而瞬动群岛。以岛之资源进行补给。以长远发展为抓手,促进占领地的扩展。

不难看出。第一种解就是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所提出的跳岛(跳蛙)战术。在仁川登陆中有所泛用。而第二种解则顺应了中国“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的观念。在广泛适用性和高效实用性的共同作用,加之以战争判断,使战争理论在战争中得到应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何种理论,在实际战争中,也应该是研究而非教条。一条战争理论,如果僵化而无任何针对现实实况的变动,便是对战争的极度不负责,对战争艺术的亵渎。只有结合战争判断,才能将复杂的局面化繁为简。然后将战争理论投入到实践中去。战争判断的程度越深,越能将战争理论由客观科学性的转化为个人主观能力的。而往往理论的研究会伴随着一些规则与原旨。理论产生规则与原旨,实则与战争判断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冲突的。恰恰相反,战争理论与生俱来的规则和原旨能促进战争判断的正确性,减少无益的投入。当然,这样做也只是顺应战争理论,指出理论的实用场景,而非构建一种复杂的有效的固定模型供战争使用。要明确一切战争理论都离不开战争判断的主观能动性。战争理论不应强迫任何战争判断的改变。

在战斗中,总有一些经常性因素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战争理论的应用。在使用战争理论时,我们必须考虑这些因素,这些因素总体是时间、天气、地理优势。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将分析这些因素对战争理论的影响。

时间以昼夜之分来影响战斗,但这种影响的范围当然会超过昼夜的界限。每一场战斗都会持续一段时间,只要战斗会持续许多个小时,当制定主要战斗计划时,这一仗是从早晨开始打还是从下午开始打,会起到决定性的差别。当然这也只是相对而言。

天气通常影响了军队的行军速度,在防守战中,天气因素总体影响不大,但如果原有战术建立在高机动性的基础上,则需重新审视理论的可行性。就如同诺曼底登陆,正因暴雨而导致的战船沉没高达5艘运输船。若要避免类似地战争浪费,战争判断对天气地预判是必须的。

地理优势以地形差别来影响战斗,在区域性的战斗中,地理优势会影响交战双方的军事投入和军事效果。具体而言,处在高地的军队对处在低处的军队就更有牵制优势,长久的交战时间对地理条件优越的军队更有利。但在现代战争中,对打击而言,重要性在降低,对占领而言,地形地势依然是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直接影响到军队投送的规模和速度。

这样,我们可以看出,战争理论固然重要,但如若脱离战争判断,则就与战争理论的原旨相背离。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战争理论,人们往往要依赖于完美的战争判断,而好的战争判断往往有以下特征:

第一便是精神情感,战斗从本质上来看就是针对敌对情绪的宣泄,但在大规模战斗中,我们称为战争敌对情绪的东西,常常会变成单纯的敌对意图。不管怎么样,个人之间通常没有敌对情绪,但这种情绪在这种战争中不可能完全不存在。现代战争中经常充满国与国之间的仇恨,这种国仇多少代替了些个人之间的仇恨。即使不是在国仇的驱使下燃起战火,战斗本身也会挑起仇恨心理。根据上级命令来实施暴力,必然引起人们对直接施暴者,而不是对命令采取军事行动的上级产生复仇心理,只是人的天性使然。但这是事实。除了由战争性挑起的情绪以外,还有一些与战斗相关性不太大的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因素很容易和战争挂上钩,雄心、权利欲望、爱国热情、复仇心理以及利益驱使等。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判断就依赖于人的主观情感。由此,我们便推出了战争判断的第一个特征——时代情感。

军事判断的第二个特点便是积极反应。要明确,战争不是一方的事情,而是交战双方变幻莫测的决策。在整体战斗中,针对敌方那个的军事变动,己方必须积极的做出反应,这是战争的急迫性所导致的。单个战斗只能以判断力和指挥官才能来衡量。军事活动计划都是按照一般情形制定的,自然会在具体事件中遭到破坏,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事才能的发挥。战争判读的积极反应,同时是对战争最起码的尊重。好的军事才能,会使战争判段更准确,迅速。而正因战争判断的时效性,就更需要积极反应。

第三个特征,便是信息解读。在战争中,一切事物都像笼罩在迷雾中似的。交战双方的信息在有意或无意的扭曲下,变得真真假假。在这种情况下,看清信息便需要猜测与勇气。要依靠自己的客观的知识与能力,拨开迷雾,看清迷雾下笼着的真相——而这往往也需要莫大的勇气。

我们已经分析了战争判断的三个特征,简单来说,战争判断相较于战争理论,更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人的才能。

但同时,战争判断也容易受一些因素影响。

战争判断容易受立场影响——早在今年2月24日俄乌战争拉开大幕之初,不论是电视上的专家还是包括中国几乎所有在内的媒体都对俄乌战争发表同样一个声音,这就是一致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的去“军事化行动”是正义之举,并且非常乐观断言乌克兰在俄罗斯“闪电战”的绝对优势的辗压下会很快全面崩溃。而现在就我们看来,双方已经陷入僵持状态。这就反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对乌和对俄的立场,很明显,偏向后者。而这并非一件坏事,战争自信虽可能导致战争判断的盲目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人们的精神情感——精神情感在战争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战争判断容易受个人影响——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叫吴三桂一怒为红颜,讲的是明朝残将吴三桂,因红颜知己被杀怒而降清的故事。就时局分析,清军盘踞在嘉峪关以北,吴三桂的军队以长城为根据,布成一条缜密的防线。清军如若硬闯,也不是这么好过的。而为何清军如此轻而易举的入主中原,在这点上,史学家们是默契的。吴三桂因个人情感而放弃战争判断,个人因素在战争判断中的影响可见一斑。

纵使战争判断有以上弊端,但脱离了战争判断,战争理论就如同失矢之箭,是无论如何也用不出的,更何谈有的放矢。

战争判断的精神情感,积极反应,信息解读。战争理论的广泛适用性,高效实用性,应世时效性。构成战争机器的目与手,与敌人相互影响,为达到目标而付出勇气与力量。

由此,战争理论和战争判断,交织在一起,共同铸成了这战争的艺术。


后记

 

战争好似一幅幅画卷,诸位艺术家(军事家)用手中之笔(军队),饱沾绚丽的颜料(鲜血),在画布(战场)上绘出史上最宏大的画作。艺术家们凭着自己的独门技法(战争理论),顺着笔尖的锋芒(战争判断),让后人瞻仰自己伟大的作品——在这名叫时代的博览会中。但,切莫忘记,这人类瑰宝背后,是数不尽的尸骨,流不尽的鲜血,支离破碎的家庭,日况愈下的帝国,还有,那共同的,美好的,逝去的——家园。

我宁愿,这艺术还是少些罢。

 

——十五长弓





UP们目前是高一学生,观点与目光可能会短浅,创立账号的目的还是为了将我们的思想与大家交流,从而发现思想的不足,期望各位大佬提出宝贵的意见!

本文标题:《战争的艺术》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51149.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