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半个油饼、一条毛毯,救活一个人

半个油饼、一条毛毯,救活一个人

八卦谈 佚名 2024-04-10 16:26:48

阅读提示:

村民半块油饼和水救活一男子

遇到幸存者就把衣服递过去

最后一人凌晨2点获救

梁晶倒地离窑洞仅40米

沿途没有看到补给点

无人区部分赛道路标拴在草上无法识别

不通车,车辆无法抵达

没有申请或租用应援直升飞机

主办方没有专业救援队伍

没有心肺复苏和升温救助丧失最后生机


刚刚起来看了各大新闻,也在今日头条看了白银越野赛多位当事人的自述。

拼出这个惨剧的一些重要细节。 

第一个进入灾难现场的人,是当地常生村村民朱某。

常生村就在黄河石林景区附近的山上。

山上比村子里的温度低很多,村民们早已经知道这个常态。

22日下午4点,朱万文在村里的微信群里收到了求救消息,说是要集合年轻人参与救援,他虽然已经50岁了,但觉得自己对地形非常熟悉,便决定马上上山。

他在背包里塞了多件衣服,妻子在包里放了油饼和水。

看村民集合徒步上山需要1个半小时,他就骑着摩托车先过去了。

摩托车骑行了约40分钟,他遇到了不少警车、救援队的车。但车辆无法上山。

也就是说,在当时当刻,能够对在cp2-cp3路段濒临死亡的几十位选手形成有效救援的,

只有朱万文了和村民们了。


警察把更多的衣服捆在他摩托车后座上,让他先帮忙带上山,他就继续单骑前行。

进入事发地段后,他开始遇到参赛人员往下走。

情况严重的人,他就赶紧递过去衣服。

中间,一位已经失去意识,倒在地上的王金明,但看起来王金明还有生命反应,朱万文赶紧用保温毯将他包裹起来,把油饼掰开,捏碎了和水一点点喂进王金明嘴里。

陆陆续续他给王金明喂了半张饼。

王金明随即开始身体升温,逐渐回复意识。

其实选手王金明的处境,约可以等同于当时山段沿途濒临死亡或已经进入低温休克状态的其他选手。

那21人如果在当时得到王金明的救援,也许只是半张油饼,一条毛毯,一些水——最好是热水,他们就能获救。

而多家新闻媒体在采访了专业人士后指出了一个救援常识。

“没有人对马拉松失温选手进行灌肠或心脏复苏”。

一位外地赶来的救援队队长杨凯,他重新走了赛段绝大多数路程。

他最初是接到某个求救参赛队员的求助,就向当地赛事组委会负责人打电话,他问了普通的专业救援必须的问题:“需要不需要支援、去哪个位置、需要多少人、带什么装备、现场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些问题,对方一个都没能回到。

仅仅说了一句需要支援。

组委会实际上此刻已经陷入了崩溃和混乱。

而崩溃和混乱的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们实际上没做好任何应对。

过去所谓4届的顺利举办,只是运气太好,没碰上什么天气波动。

而过去4届的顺利,让他们在这次赛事中,更加掉以轻心。

没有补给,没有预警,没有任何风险控制系统。

甚至,赛事的总监都是在比赛前临时换人。

而组办方几个重要组织者,在惨剧发生后,都还不在当地,是临时匆忙赶回的。

这家名为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的仅仅成立5年,就组织操办了这样一场涉及数百人生命安危的赛事。



不客气地说,

马拉松赛事原本就是风险很高的赛事,而户外越野马拉松比城市马拉松更接近极限运动。

极限运动,在外人看来似乎被惊险倍出而参赛者又能轻松驾驭,围观者惊声尖叫,而表演者举重若轻,一幕幕凶险丛生的场景后再看到运动员平安落地,使得这些运动更加充满了刺激感——

然而,所有的极限运动都是以“严格科学的训练、合理成熟的保障、物资、营养的充足供给、以及充分的紧急预案做背景”。

这些年全国各地都在纷纷应运而生的极限运动项目,刺激是一个比一个刺激了,但操办者,岂止没有严格科学的训练,应急预案等等,甚至,很多连基本的举办资格都存疑。

会不会出事,他们心里没数。

一旦出事,该怎么做,他们心里也没数。

就像这次白银越野赛,出事以后,组办方直接崩溃。

他们自己只有稀稀拉拉的10个人充数做救援队。这10个人,在赛区里,连一个选手都抬不出来。

真的起到作用的,是当地政府动员起来的临近村民。

也就是常生村如朱先生那样的“年轻人”

这个村子里最年轻的人,39岁。

朱先生觉得自己当然是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就上山了。

与此同时,另一位朱先生,朱可铭——如今已经被全网关注并点赞的牧羊人大叔,在自己睡觉的窑洞附近,救下了6名选手。

包括已经在山顶昏迷了2小时的张小涛。

倒不是当地县城府或地级市的官员或警方不努力。

新闻中看到一个细节,当地县委书记李作璧也是第一时间抵达赛区深处的,他和前去救人的罗维辉碰上了,他是徒步,已经走不动了,和罗维辉打了招呼,让他赶紧先进去救人。

△来源:【深度】复盘白银“致命马拉松”救援18小时


他们也已经抵达了赛区。

但车辆根本上不去。

咫尺,就是天涯。

大批车辆积聚在没有路的山崖下。

而几公里外的山上,那些风中冻雨中的人昏迷,濒死。

村民们是逐渐找到了他们。

“都冰凉了,僵硬了。”

杨凯说,其实这些人可能还有一线希望。

失温者会进入假死状态。

救援时通常会为了升温,将失去意识(冰凉僵硬)的人放进40度左右的温水中,让他们的身体逐渐升温。

如果野外没有足够的温水,可以用40度左右的温水给患者进行灌肠,这是最有效也是最能挽救他们生命的方式。

同时做心肺复苏。

应急常识:“重度失温人员会假死,失去脉搏,心跳等生命体征,此刻需要对其进行紧急心肺复苏”

“在与村民扩大范围营救的过程中,朱可铭陆续看到18名只穿着短衣短裤,没有其他保暖装备的选手,他们身体已经变得冰凉僵硬,口吐白沫已经没有了呼吸,三三两两躺倒在一边。”

朱先生也陆陆续续摸过了18名已经冰凉僵硬的选手。

但没有人告诉过他们,这些人也许还有一线希望。

甚至包括参赛的选手自己,也没人知道什么是失温症,也不知道如何救援或自救。

甚至包括赶到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未必具有这样的紧急救援医疗常识。

甚至包括已经赶到了附近的消防队。

或就算有人知道,在混乱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当时已经没有统一有效的指挥,也无法传递出这些最关键的信息,所有人都在混乱中凭借本能行事,最靠近现场的村民们凭借本能,救下了他们能救的人。

但那21个倒在地上“没有呼吸没有心跳的人”,其实本来也许还有最后一线希望。

就这么不堪一击的组办方,缺乏常识也缺乏基本能力的组办方,竟然能够申请这样一个大规模赛事,把上百名选手,送进了“人间地狱”。

这不是偶然。

@游识猷:失温的人的确可能呈现“假死”。心跳和呼吸都会极其缓慢。除非复温后,体温升到一定地步了还是没有生命迹象,才是真的救不回来。如果根本没有进行真正有效的抢救和复温,那么真的可能有些人本来是有希望获救的……

@绿绿绿绿绿子Greenjade: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越野赛主办方难辞其咎,现在很多人还把原因归咎到极端天气上。前三名过CP2看见天气突变就提议中止比赛,但主办方无回应,根本没人跟选手预警。事发之后下午1-4点组委会没救人,而且这时候明明应该是黄金救援时间。

@随家仓附属药店:他听见一名蓝天救援队队员在打电话,这名队员在大风中说:“我的经验是比赛必须终止!”对方或许是赛事方的人,显然还在犹豫,蓝天救援队队员很生气,说“我已经跟你们讲了,我尽力了,赛事必须停止。” 赛事并未停止,参赛者们依然奔赴在“死亡线”上。

@雪狼素素2016:显然,主办方遵循的不是“最高安全”原则,而是“最低成本”原则。

@Run在斯京:昨天看了下vasaloppet的介绍,每年三月初举办,全球最长的滑雪越野赛,全长90km。途中设立7个休息站,配备食品,医疗,厕所等设施;除此以外,沿途设饮料补给站(热蓝莓汤)十多个,可以随时补水和糖。报名费折合人民币1500元。希望国内的越野赛可以更专业点。

泛滥的不只是这些可怕的伪马拉松赛事。

还有各种各样的网红极限运动项目。

热气球漂流,滑翔伞,蹦极、翼装飞行,海洋球蹦床,玻璃桥……

你根本不知道这些为景区大把大把赚钱的项目,到底是由什么人在举办,他们是否真的把你的生命放在心上。

那些带着你飞上天的滑翔伞飞手,也许自己才飞了半年!

就像那些把大家送上白银户外越野赛的人,自己也许连基本救援常识都不具备,就敢操盘这么多人的生命于无人区。

截止发稿前,为止,尚未听闻有人为此事承担法律责任。

所以,这些极端项目中,

每一个对冒险和极限运动有向往的人们,为了自己和家人,三思。

就问自己一个问题:

那些主办方遵循的是“最高安全”原则,还是“最低成本”原则?

运动有无数次,有无限可能。

而你的生命,只有一次。

内容来源:界面新闻【深度】复盘白银“致命马拉松”救援18小时https://www.sohu.com/a/468669024_313745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21人遇难!亲历者回忆:前6名只有我一个幸存者了,失温昏迷2小时后死里逃生……事发时的聊天记录让人心碎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578550983560696&wfr=spider&for=pc

时代周报:甘肃白银马拉松参赛者口述:附近村民开着摩托车,一个一个往下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531686479735729&wfr=spider&for=pc

甘肃马拉松事故背后:全员上阵救人的“常生村”https://view.inews.qq.com/a/20210526A05MLO00

推荐阅读:

天灾背后:黄河石林越野赛主办方难辞其咎!



本文标题:半个油饼、一条毛毯,救活一个人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53913.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