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俗人”郑板桥:一个“中产”的奋斗史

“俗人”郑板桥:一个“中产”的奋斗史

八卦谈 佚名 2024-04-12 22:25:43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他是诗书画界的怪才,连皇上都对他刮目相看;画竹无人能及,穷得靠卖画为生也依旧不卑不亢,风骨犹存。
他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却直到49岁才得到一个七品芝麻官,又因拒绝奉承,丢了乌纱帽。

他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却大彻大悟“难得糊涂,吃亏是福”。此人就是清朝第一怪人,身居“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

郑板桥年轻时什么样?

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郑板桥出生于一个“中产”之家。其祖、父都是当时的文化人——祖父是位儒官,父亲考中秀才后便在乡里设馆教书。

偏巧这几年年成不好,再加上郑板桥母亲病逝,父亲转年又续娶了郝夫人,本来算是“中产”的郑家,已有“家道中落”的迹象。

郑板桥的童年就是在这种稍显困顿的家境中度过的。

虽然经济条件不好,可生在耕读之家的郑板桥,眼下似乎只有读书一条路可以走。

学习成绩如何呢?大概二十多岁的时候,他考中了秀才。可直到三十岁,郑板桥在科举的道路上并没有“更进一步”。

恰在此时父亲也去世了。一家的生活也随之陷入困顿,生活来源减少了不说,还要解决家中的欠债。

为了省钱住在寺庙

不得已,郑板桥来到家乡附近的扬州卖画,像今天的“北漂”一样,他成了“扬漂”。而这一“漂”就是近十年。

当时的扬州很是繁华,虽不比京城,但这里是当年的食盐供应基地与南北漕运咽喉。

在这样的城市生活光鲜可开销也大,和今天的“北漂”一样,“住”是一个大问题——住客栈花钱多,又没有亲朋可以借宿。为了省下些许住宿费,郑板桥就借住在寺庙。

其实,这期间,郑板桥卖字画的所得并不多。他画的竹子也不被当时人喜欢,可他却不愿为了迎合买家的口味而改变自己的画作。

这十年恐怕是郑板桥人生的低谷——他的独子夭折,结发妻子徐氏去世。这个“中产”之家越发破落了。


十二年的县令生涯



“世人都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郑板桥不想再这样沉沦下去。画卖得不好,一介书生还剩下做官一条路可以改变命运。而要做官就要在科举之路上继续走下去。

雍正十年(1732年),郑板桥四十岁,中了举人。

乾隆元年(1736年),郑板桥四十四岁,中了进士。

乾隆七年(1742年),五十岁的郑板桥,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

“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被贬官。之后,他靠卖画维持生活。

怪人郑板桥


郑板桥的怪,还表现在一个“狂”字上。

除了臧否人物,平时还爱骂人,尤其爱骂秀才。在家书的自叙部分,他称自己“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

说话太直,脾气太坏,想说就说,想骂就骂。对此,他在书信中坦率直言:“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

郑板桥骂人不带脏字,非常毒舌。

有一次,有位惯于巴结官府的豪绅附庸风雅,想请他题写匾额。郑板桥爽快答应了下来,并且为其题写“雅闻起敬”四个字。上漆时候,特意叮嘱漆匠,只油漆每个字的一部分。



乍一看,没啥问题。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等到上漆的部分清晰凸显,识字的人都能看出来,那分明是“牙门走苟”(衙门走狗)。豪绅为此被官府抓去,重罚了二十大板。

骂别人是衙门走狗,郑板桥自己却甘为某人走狗。他十分仰慕明代画家徐渭,不但在平日书画上取法于徐渭等人,为了表达自己对前辈的滔滔敬仰,还刻了一枚印章,上面的字是: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真不愧是“八怪之首”~



本文标题:“俗人”郑板桥:一个“中产”的奋斗史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54089.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