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2021-2016国考申论五大题型考情分析 | 胡辙

2021-2016国考申论五大题型考情分析 | 胡辙

八卦谈 佚名 2024-04-18 12:29:23

第一部分 申论五大题型简单介绍

1.申论概括题

2.综合分析题(题型细分:要素分析、词句分析、评价分析、对比分析四种题型)

3.提出对策题(题型细分:提出对策题、启示题两种题型)

4.应用文写作

5.议论文写作

申论五大题型

第二部分 2022国考申论考情变化

由2022年国考公告和笔试考试大纲可知,2022年国考申论考情最大的变化就是申论由原来的分两套试卷(副省级和地市级)进行考查变为分三套试卷进行考查。具体如下:

《申论》试卷分为3类,分别适用于: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

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

行政执法类职位。

其实,就申论行政执法卷而言,江苏省考从2016年至2021,申论B卷都是为行政执法类岗位命制的;

2021年3月27日联考中天津、四川、湖南、重庆、江西、宁夏都命制了行政执法卷;浙江2021年1月份的省考、安徽2021-2020的省考也都命制了行政执法卷;黑龙江和辽宁在省考中也都命制过公检法类的试卷。因此,申论行政执法卷并不是2022国考首创。

从近几年考过的行政执法类和公检法类的申论试卷来看,这些申论试卷的特点就是材料、题目话题侧重于行政执法类话题(如法治文化创新发展、交通执法、生态环境执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乡村法律顾问、以案释法、科技推进执法现代化、执法与群众需求、网络空间治理、用法治的力量守护水生态文明、良法与善治、现代法治理念等),而题目难度、题型本质(作答方法)都与其他类别的申论试卷没有太大差异性。大家只需要在备考中练习或积累一些行政执法类申论真题的相关话题即可。

此外,从2021年3月27日联考行政执法类申论真题中可以看到,共7套试卷中(天津、四川、湖南、重庆、江西、安徽、宁夏),除了天津卷和重庆卷考查了议论文写作题之外,其他5套试卷均未考查议论文写作题。国考很可能延续这种考试趋势,因为毕竟行政执法类申论试卷也是从2021年3月27日联考中开始大多数地区一起开展的,之前只有江苏(2016年开始)、安徽(2020.8.22省考开始)、浙江(2021.1.17省考开始)三省考查过。

因此,据此推断2022国考行政执法卷也有可能不考察议论文了,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再则,不管2022国考申论行政执法类试卷是否考查议论文写作题,2020国考副省级和地市级都不考议论文的爆冷门情况都出现过,大家还有什么好惊奇的呢,好好备考就行。为应对2022国考行政执法类可能不考议论文的情况,参考2020国考副省级和地市级的真题进行练习就行,也可以了解一下2021年3月27日联考申论中的那5套行政执法类试卷(四川、湖南、江西、安徽、宁夏)。总之,有备无患,全面备考。

 

第三部分 2021-2016国考申论五大题型考情分析

以下就从2021-2016共6年间共12套国考申论真题中,对申论五大题型考查的题量进行分析,帮助大家在2022国考申论备考中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一、申论概括题

考情分析:

1.申论概括题必考题型,过去6年的12套试卷中每套题都考,一般会出1道题,地市级偶尔会出2道题,单个题目分值一般为10分或15分。

2.就细分题型而言,注意概括对象的多变性,比如概括变化(2021地市级+2019地市级)、概述发展过程(20108地市级)、简述功能(2017地市级)。

3.同时,还要注意概括多个要素的题目,如2021副省级概括背景、措施和成效;2018副省级概述成绩、问题和建议;2016地市级列出流程和要求;2016副省级概括问题及其建议。

因此,作为必考题和基础题型,国考申论概括题需要好好备考,对概括对象的多变性和概括多个要素的题目有针对性地多练习多思考多总结,确保要点的全面精准,进而多拿分。

 

二、提出对策题

考情分析:

1.申论提出对策题在国考中的考查频率不高,除了2020-2021年考查较多(除2021副省级外,其他三套试卷中均有考查),2019-2016年均未考查。

2.但不少偏对策的应用文写作题中其核心答题思路还是与提出对策题相同。

因此,这类题在国考备考中仍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充分备考。

 

三、综合分析题

考情分析:

1.综合分析题是国考申论的高频题型,除了2020年副省级和地市级未考查外,其他5年的10套题目中均有考查。

2.其中,以词句分析题为主,除了2道要素分析外,其他均为词句分析题;评价分析题和对比分析题均未考查。

综上所述,大家备考时在了解综合分析题四种细分题型作答方法的基础上,重点练习词句分析题即可(要素分析题和概括题答题本质思路一样,不用特意复习)。

 

四、应用文写作

考情分析:

1.应用文写作题是过去6年12套国考申论真题中的必考题型,尤其以2020年更为明显。2020年国考申论副省级和地市级最后一道题都没有考查议论文写作题,而是由一道800-1000字的应用文代替,而两套试卷都是考查了2道应用文写作题,应用文写作题的总分值飙到了55分或50分。

2.除此之外,2021年副省级、2019年副省级、2017年地市级和2016年副省级都是考查了2道应用文写作题,可见这种题型的重要性。

3.就考查的文种而言,提纲类题目较多,如发言提纲(2021地市级+2019地市级)、情况介绍提纲(2020地市级)、调研/考察报告提纲(2020副省级+2019副省级+2017副省级)、汇报提纲(2018副省级)。提纲不是文种,因此,这里需要大家重点练习发言稿、情况介绍、调研报告、考察报告、汇报等的格式和写作思路。

综上所述,国考申论应用文写作题需要充分备考。

 

五、议论文写作

考情分析:

1.国考过去6年共12套申论真题中,议论文写作题,除了2020年国考申论副省级和地市级均未考查外,其他年份都是必考题。

2.命题以自拟题目类为主(2021地市级、2018地市级、2017副省级为命题作文),喜欢以对某句话的思考和理解作为命题切入点。

3.题目顺序都是每套试卷的最后一道题,分值以40分为主(10套题中有7套议论文分值为40分),其次是35分(10套题中有3套议论文分值为35分)。

4.字数要求除了2016年地市级为800-1000字、2018年地市级为1000字左右外,其他8套题中的议论文写作题字数要求都是1000-1200字,比较固定。

大概率2022国考申论的三套试卷(副省级+地市级+行政执法卷)都会考查议论文写作题。

 

2021-2016国考申论五大题型考情总结:

1.除提出对策题考查较少外,申论概括题、综合分析题、应用文写作是必考题型。2022年的三套试卷大概率会延续这一考情。

其中:

申论概括题注意概括对象的多样化和多个概括要素;

综合分析题重点复习词句分析题;

应用文重点复习不同文种的提纲(发言提纲、情况介绍提纲、调研/考察报告提、汇报提纲等)。

2.议论文写作除2020年未考查外,其他年份也均有考查,命题以自拟题目类为主,喜欢以对某句话的思考和理解作为命题切入点。2022年的三套试卷大概率会延续这一考情。

3.提出对策题虽然考查不多,但也需要适当备考,毕竟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题型,且2021(地市级)和2020(副省级+地市级)均有考查。

此外,可以了解以下过去几年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考查过的行政执法类申论试卷,了解一些类似的话题即可。

 

备注说明:

【备注说明12021国考副省级】

2021国考副省级第三题内含两道小题,由于两道小题题型明显不同,因此,按照两道题的数量来计算,整个2021国考副省级按照六道题来计算。

本题分值分配方面,共20分,有两小问;由于第二小题的难度及要点数量会比第一小题题多,因此,这里将分数分为第一小题5分,第二小题15分。仅供参考

第三题题干: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回答下列两个问题。(20分)

1.谈谈什么是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冷与热”。【综合分析-词句分析题-5分】

2.假如你是F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处的工作人员,请根据讨论内容,按照“将冷的工作做热”的工作思路,起草该处下一步的工作要点。【应用文写作题-15分】

要求:(1)准确全面,简明扼要,条理清晰;(2)工作要点包括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措施;(3)总字数不超过400字。

 

【备注说明22016国考地市级】

2016年国考地市级第三题内含两道小题,由于两道小题题型明显不同,因此,按照两道题的数量来计算,整个2016国考地市级共四道答题,按照五道题来计算。

第三题题干:

根据“给定资料3”,回答下列问题:

(1)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引发了社会热议。请你分析引发热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综合分析-要素分析】

(2)对于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网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请你对网友们的意见进行梳理,概括他们赞成和反对的主要理由。(10分)要求:紧扣材料,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归纳概括题】

胡辙2021.11.17-11.19于北京撰写

Hello,各位小伙伴,我是胡辙,一个公考面试、申论专职讲师,自2015年初。现为自由讲师,面向考生免费答疑,分享理论知识、方法技巧等;面向公考机构有偿授课。如果你现在正在备考公职类考试,记得关注我哦~

祝愿看到本文的你理想成真,顺利上岸~

公考上岸,胡辙相伴。

本文标题:2021-2016国考申论五大题型考情分析 | 胡辙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54705.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