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十分钟就能懂的简易战斗学—Natural Selection 2

十分钟就能懂的简易战斗学—Natural Selection 2

八卦谈 佚名 2022-11-02 13:30:18

Statement    All points of view and explicate in article are based on《The Thoery on War》written by Karl Philip Gottfried von Clausewitz.Because author is amateur,please

point out mistakes which I didn't noticed in article. 

                                序言

   从结论上来讲,特地写这样一篇有关游戏内部机制的指挥系统的指导性文章实在是吃力不讨好。原因很简单:我们从来也从不缺少和指挥方面有关的军事著作。从战争作为人类最大最激烈的政治活动步入文明的舞台时,用朴实的文字描绘它的作品数不胜数。春秋末年孙武的《孙子兵法》,罗马共和国凯撒的《高卢战记》,沙皇俄国苏沃洛夫的《制胜的科学》,普鲁士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瑞士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活生生的战争发展史。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也仅仅是最著名的那些思想光辉的一小部分,却足够任何一个生长于和平世界的人触及这狂暴的活动的根源,如果我们认同这点,那么就不必提对指挥学一无所知的人是如何通过阅读这些精华并在实战中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官的事迹了。显然,在得知上述事实后,我想九成的聪明人都会放弃为一个游戏写作的愚蠢想法,毕竟现成的素材是海量的,而写作明显要花费的精力同时间远远超出了作为一名普通玩家所能掌控的。那么费大把力气从地上拾起麦穗的行为是为了什么?

  关于这类文章面向的受众,如果对话涉及到专业性的知识,就那很难看不到没有不拿某本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书籍却不加思辨地直接引用大段可能是有一定前提的文字论述来充当一般性结论的人。这样的情况我们是要竭力避免的,因为战争不是机械论的,更不是能单纯用数值精确计算的行为,把书本里的知识不加一丝修改便完全套用在实际情况上的书呆子们比从个人主观感受方面企图解释战争要素的人的毒性要大的多。换言之那些不是特别有钻研精神的人和只看自己想看内容的人是很容易有断章取义的理解。这样来看为此特地写一篇基础性的文章就有了启蒙的意义,也能让部分性格激动的人有所缓和。于是我斗胆从伟大先人们的经典和后继者们的果实中汲取最无争议的知识,添以我个人长期不成熟思考的产物,是经不起严格的思辨推敲的东西,我也只能将其修改成尽可能不会让人失去兴趣和想象力这两个最好的教师的作品。

     由于篇幅限制我们不会提及同Natural Selection 2(以下简称NS2)的基本指导所涉及无关的理论知识,一切都用尽可能简单易懂的词汇来说明基础知识以避免误导有兴趣的读者产生错误概念,造成自学时的困难。



               

          钻研精神是一切的开端,谁要肯去钻研,谁就紧握住了未来。



第一章                   

                             战斗学的一般理论

 

战斗学是作战的学问,是研究取得胜利的学科。狭义上的战斗学属于战术层级的问题探究,它大致包括但不仅限于:

  一、进攻作战

  二、防御作战

  三、退却

我们将会分三个章节大致讲解如何在NS2中正确指导这三个最为重要的部分。但在这之前我们必须明确战斗的目的,即我们想要从斗争中取得什么优势。

 很明显我们想要的无非是以下四条所能概括的全部

   (1)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2)占领某个目标

   (3)夺取资源

   (4)在精神力量的驱使下取得胜利

这些只能也必须通过胜利的斗争才能达到,手段有且只有消灭敌人这一种形式。

胜利所带来的光辉会驱使我们建立的这些优势成为随时间推移逐渐成为对敌人的骇人压迫。

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敌人被消灭或退出冲突地区,退出的原因我们会在退却这一章节解答。


第二节       时间和空间上的兵力集中


毫无疑问,这是能决定胜利的最大原因,即在决定性的地点集中优势兵力,并在决定性的时间上全部使用或分批运用它们。比较难理解的是后者即关于如何达到时间上的兵力集中。这和战斗中部队的损耗是离不开关系的。如果双方人数相同,以一支10人的部队和一支5人的部队在战斗中对峙,那么虽然前者可能有压倒后者的趋势,但它毕竟受到了来自5人的攻击,双方互有损耗,但对方还有一支完全没有运用状态完好的5人部队,即是生力军也可以说是预备队。很明显在物质和精神力量受损的条件下还拥有援军的的部队将会受到多么大的鼓舞。凡是稍有经验的人,大概都会认为一般优势是在有生力军的一方。当然如果部队被击溃了,这些残兵败将是不可能因为有一支生力军就能把败局逆转过来的。所以斟酌地运用兵力的投入将会是关键的决策。




第二章                 进攻作战


第一节               进攻的目的划分 

  

 根据目的的不同我们把进攻划为两种,单纯只是破坏行动的进攻和为了在进攻后据守该地区的进攻。前者称之为入侵,它的特点是只进行破坏行动且部队不会长期停留在一处,它的损害是短暂的,在NS2中拆除敌方的资源提取器属于入侵的范畴;后者就是我们口语平时所提的那种包括占领地域的进攻,它所带来的损害是不把部队完全驱逐就无法停止的。


 第二节      进攻力量的削弱


  一次进攻好比是跑一次马拉松,绝对力量的削弱是必然发生的,并且从行动开始就存在了足够让最旺盛的火焰熄灭的隐患。为了避免在关键时刻要集中使用优势兵力时却陷入力量不足的困境,这个问题是相当重要的。

   力量被削弱是由于:

 (1)要达到占领敌人领土的目标

 (2)要占领自己背后的地区以保障后勤通畅和退却线安全

 (3)战斗与非战斗减员

 (4)远离补给来源地

 (5)精神力量的下降

 (6)部队为执行不同任务而分散了兵力

 (7)战略上的失误

以上的削弱的因素是相对于那些一般可以增强力量的因素提出的,当然有些因素可以同时存在同时对自身的削弱与增强的特性,要说明它到底是在削弱上多还是在增强上更多就需要具体讨论了。


 第二节   进攻的停顿


 企图用一口气就游完一条泳道的长度是很难让人想象的,如果它可以做到,那也必将是十分困难但又充满胜利光辉的事情。进攻中的停顿是几乎所有战争不可避免的阻碍,原因来自于进攻力量的削弱,使得其不得不在进攻和防御中不断切换等待有利时机的到来。这样的防御行为如果没有在等待的时机中建立起优势,即便可以和敌人保持战略均势,时间上的损失带来的损害会比敌人在这方面的损害大的多。


 第三节  进攻的顶点


意思是进攻中所带来的优势随时间推移而逐渐衰弱到其丧失影响力的时机,如果超过了这个时机,部队就会遭受敌人强力的反击。这个问题的重点是如何保持这种已经获得的优势到下一次行动开始或保持绝对优势以迫使敌人投降。一般来讲只要敌人能使用的手段越多,这个时机就来的会更快。它的困难在于这个时机完全是经验之谈,因为进攻的目标和优势的存在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优势这种诱人的饵料一直存在,人们是很难抗拒它的吸引力。不如说辨别这种优势可不可靠的行为已经被人主观地嫌麻烦而忽略了,于是人们时常认为有优势无动于衷的行为是庸才的行为。而这样的后果是时常会有已经超出了计划的预期目标而部队仍保持进攻欲望的情景出现,轻率的指挥官们很可能顺势地超过了这个分界线而遭受了强大的多的反击。不幸的是,没有任何可以直接借助的准确证据能使人精确判断这个重要的时机,它也仅仅只能依赖自身的想象力和直感力来完成对它的推测。

 第四节   胜利果实的获取

消灭一支部队的最好时机不在它冷锋的尖端,是在它脱手的末尾。这便是在追击中要做到的歼灭敌人的工作。消灭一支意志消沉,阵形溃散的部队远比进攻中的顽强部队简单的多,更不用说它们已经在溃逃,是毫无抵抗力的待宰羔羊。


 第三章                        防御作战


第一节     防御目的的划分


防御是为了阻碍敌人前进,消灭敌人力量,拖延时间的行为。有两种防御,完全是看执行它的人是有着积极目的还是消极目的区别的。要重点强调的是防御本身是消极的产物,说它有积极的目的是因为有反击这样的攻击态势的行动存在于整个防御作战中,而抱持消极目的的防御与其说是防御不如称之为挨打,是完全不应该想象的东西。

第二节  防御作战的突然性


如果没有足够的情报,那么敌人部队的具体位置只能变成想象力的工作,即使我们有了足够充足的情报确定位置,在敌人出现在预定地点前它也只是最大的一种可能。由于这样的原因,防御作战通常是一种遭遇战,是在仓促中开始的,没有人是抱着十足的把握,进攻于是和防御相互交替着进行。至于那些有着万全准备的防御作战,是在自信的指挥手中的决战才会出现的。


第三节 防御中的进攻态势

简单来说这样的进攻态势就是还击,如果没有还击,我们最后将被迫退却。所以防御中的反击将是必须的,除非我们在整体的防御中为了达到集中兵力的目的而放弃了某些地区的防御,相当于把它们送给敌人时,还击才会不存在。


                       第四章    退却

第一节 退却发生的条件


我们要重点地说明退却,还有人们对它的误解。毋庸置疑地,失败的作战会导致溃败的趋势

的增大。退却不是溃逃,它们之间至少还有有无计划的差别,尽管这个计划可能是临时决定的,也能成为将两者区别的依据。强大的攻击使部队不得不撤退至后方重新集结,若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退却,就有从部分延发到全线的溃败的危机出现。

一般来讲,造成退却的因素和让敌人退出战场的因素是相同的,退却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敌人处于有利地位的表现,它不一定是要在战斗进行中才会出现的。退却的发生由于以下几点原因:

(1)我方遭受了过大的损失,由于害怕敌方的优势或是认为达到目的需要付出过大的代价

(2)部队的队形混乱,人员分散,整体作战效能遭到严重的削减

(3)地形的不利使得对将要蒙受的损失的担忧

(4)我方部队的配置对于敌人来说非常有利

(5)我方遭受意料之外的攻击,来不及做出反应和采取适当的措施

(6)察觉到敌人在兵力上有绝对优势

(7)察觉到敌人在精神力量上强于自己

这些都是造成指挥下达退却命令的依据,因为他害怕局势每况愈下,没有希望。


第二节 不可控的退却


更多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这些因素不但会影响到指挥,也会同样影响到作战的士兵的判断并造成士气消沉,令他们丧失战斗意志,惊慌失措,手足无措地傻站,使得退却违背了战斗命令实际发生,进行中的战斗会变成退却,本将有序的退则会演变为溃退,溃退还会变为溃逃,然后被敌军追击。即使这种情形下,客观情况并未糟糕到需要退却,甚至我方还处于优势的地位即上述的使得退却的不利条件处于敌人一方,部队也会承认敌人的胜利,这就是精神力量的消失导致的结果。


第三节  退却是保存有生力量的手段


很多人把退却和懦弱联系在一起,并嘲笑主张退却的人是懦夫行为。这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主张退却的人很可能不是源自单纯的恐惧,而是有一定的依据支持他的判断。对于那些激进的人,我们可以认为这些人是有勇气的人,有着面对敌人不后退的气概,但如果他们勇气的来源是一种蛮勇的源头,那就是十分危险的征兆。相比进攻,采取退却反而是保存这些力量不会被那些人消耗殆尽的决策。有经验的指挥会进行多次长度适当的退却来重新部署他的部队。

第四节    退却的原则

退却如果没有一定的依据的道理,那么就是没有理由的退却,它一定不是指挥的决定。只要退却没有上述的不利原因,就一定是士兵们的意志不够坚定的结果。


第五章                  精神力量


第一节  精神力量的作用


精神力量是斗争的源泉,它来自于仇恨,自尊心,功利心,自私心,团队精神和荣誉感。这些敌对感情或是其他的精神力量本能的转换成”我们反对他们”的情感和认知。


第二节  精神力量的推动性


即使是虚构的暂时性的斗争,双方也会或多或少燃起真正的敌对感情,它们促进了斗争行为的持续性。如果有性格坚强的人,那么他在这情感的漩涡中也能保持理智的思考,但理智能决定的目的毕竟会少很多,精神力量在狂热的人群中的作用则是起了大多数。


第三节   强有力的斗争


双方斗争的距离越近,精神力量被激发的就越多,斗争也就越激烈也越有力量。即使是在这种没有实际上生命危险的游戏中,如何让人在虚拟中激发出真实的斗争中的那些力量就成为了优势的来源。由于这种可以伸缩的力量的介入,斗争就从冷冰冰的碰撞变成了生命的挥洒。它们是能超出单纯的理智计算的范畴,从而达到看似不可能的境界。


第六章     指挥者的资质


我们不提及才能,才能固然是一种优势,但光有才能的人是成不了那些最为伟大的指挥,有才能的人充其量只能是二流。指挥者最重要的是一种可以称之为“精神”的信念,我们常说的某某精神就是他所需要的。如果我们没有任何有天生指挥资质的人选,那么那些拥有担当精神,钻研精神的人就是我们的首选,指挥者最重要的就是要为自己做出的一切行动负责,并仔细从中汲取知识的甘霖,这样的责任心和钻研精神甚至可以凌驾于天才之上,让他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更加地来说,这样的人可以是一张白纸,但他是有大器之资的人。





          世界上根本没有容易走的路,只是有人在为你默默地砥砺前行




                                       二零二零年六月一日

                                  SPC No.555 punch personnel


本文标题:十分钟就能懂的简易战斗学—Natural Selection 2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5744.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