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扬州游记 个园篇

扬州游记 个园篇

八卦谈 佚名 2022-11-09 15:16:33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七十华诞刚过,正值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有幸与另外几位老师一道,带着宿迁学院建工院园林专业的八十多位同学去到扬州、苏州、上海三地进行实习,并写下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

作为一座重要的水运枢纽与商业都市,扬州自古以来便与商业、水运结下不解之缘。隋唐以后随着大运河的竣工,遂成为南北商贾云集之地,至明清时期更是吸引了无数盐商在此兴建宅院,园林、书画一类的艺术由此逐渐繁盛起来。

此行的第一站便是久负盛名的扬州个园,其始建于清朝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6年)。最早是当时两淮地区的大盐商黄至筠在明代芝园基础上新建的私家宅园,之所以取名曰“个园”是因其园中建成时有修竹上万株,而“个”字便是竹字拆开一半而成的。这一名称,即反映了园中以竹字充当植物造景主体的一个显著特征。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后来黄氏一族家境中道衰落,个园在不久后由于黄至筠之孙的豪赌,转手到丹徒盐商李文安名下,至清末民初又为军阀徐宝山所有。之后又数易其主,最终于建国初期经修复与改造后面向公众开放,于1988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于2005年荣获4A级景区称号。

在总体布局上,个园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北部竹林区、中部的山石景区与南侧的住宅区,其中住宅区是日常生活起居之所,竹林区是名称来源,而山石景区更是闻名遐迩的四季假山的所在地。

个园入口
入口形成的框景效果
竹石小景

小型置石
竹林小径
姜夔题字拓本”竹西佳处“

刚进园中,一眼望去四周翠竹环绕,郁郁葱葱、长势茂密、青翠欲滴,周围点缀着砌石花坛、山石、亭廊一类的小景物。青石砖与鹅卵石铺筑的园路蜿蜒向前,引领着我们逐渐深入到竹林深处。在这里仿佛一处多姿多彩的竹子王国,有修长挺拔,终年常绿的苦竹,有子母相连、节节生长的孝顺竹。还有大腹便便、姿态喜人的佛肚竹。皆是成群布置,形成了幽深宁静的气氛。原路尽头是一处宝瓶形的门洞,其上有南宋词人姜夔所题的“竹西佳处”四字,亦已成为园中的一处地标性景点。历史上扬州盛产竹子,故又名“竹西”,当年词人路过时有感于当地美景,遂留下了这幅题字,成为扬州古城一张流传千古的名片。

长方形门洞
满月形门洞

沿着西侧的通道向南一路直行,走过一个满月形对的门洞,便到了当年园主人日常起居的住宅区,门洞作为中式园林建筑重要的空间连接方式,形状丰富多样,有满月形、方形、宝瓶形等,兼具装饰与引导行走方向的功能,但是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不能正对着宅园的大门,否则将会破坏其风水格局。

建筑区布局
建筑墙面,青砖灰瓦

经过厨房,便到了住宅区的主要部分,其布局为三进三跨式,南北方向分为三组,每一组内部又分为三个小院落。建筑的主要风格受徽派影响较大,但在装饰与构建上又有着不少扬州当地的特色,如当地特有的壁挂式小神龛,兼具装饰与驱邪的寓意,青砖砌筑的建筑外墙更是南北建筑风格融合的产物。

庭中枇杷,建园之年所植也,如今以亭亭如盖矣
会客厅“清美堂”

东侧楠木厅的庭院中,种有一株上百年历史的枇杷树,其南侧的清美堂毗邻东南方向的侧门,是主人接见访客的场所,中间有一对独具特色的半月桌,由两个半圆拼凑成,合在一起是表示主人在家,分开则相反。


门楼全貌
门楼装饰1
 
门楼装饰2

 
门楼装饰3

正堂“汉学堂”

中部的门楼居于全园正门的位置,体量最庞大,装饰最为精巧奢华,标榜着当年园主人的显赫地位,与之一墙之隔的这是前院的中心建筑——汉学堂,其内部开敞明亮,对称严谨,是当年供家族内部商议事务、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中间悬挂的对联与画卷,更是表达了希望后世子孙像园中翠竹一样,能够节节向上,世世代代虚心向学、耕读传家,将家族的兴盛永远保持下去的愿望。

昔日供下人行走的通道
改造过后,使用了拱券结构的水井

各个院落之间以狭窄的通道相分隔,在当时由于封建社会的等级限制,都是留给丫鬟、仆役之类的“下人”们使用的。其中设计最为精妙之处,便是一口古井,由于之前对其改造的过程中对一旁的墙面造成了不小的破坏,故而在那一侧使用了拱券结构,在强化了墙体承重力的同时也保证了一定观赏性。

闺房顶端漏窗

西侧则主要是家眷日常生活起居的场所,以清颂堂为中心,有园主人起居室,以及少爷、小姐的闺房,其中,小姐闺房的窗户可谓别具一格,其在视线上斜对着老爷和夫人面见未来女婿的厅堂,由于逆光效果的原因,闺中女儿便可以在未见全貌之余,想象一下未来夫君的模样。

走过建筑群,第一眼看到的一座翠竹掩映的白墙,月门正上方写着“个园”二字,透过镂空的雕花窗,可隐隐约约瞥见园中的山石与树木,进门两侧为砖石花坛,竹子的间隙放置着石笋,其形状源于雨后春笋,象征春天的万物复苏及其迸发的生命力,这便是个园中的春山,也是四季假山的引子。

宜雨轩入口

莲花形铺地


跨过月门前行数步,一座体量不大,但造型通透的建筑映入眼帘,其周围环绕着太湖石砌筑而成的花坛,树木掩翳之下,显得舒朗而静谧。这便是个园中部的中心建筑——宜雨轩,其命名的寓意,指的是无论晴雨皆宜观赏风景。作为一座典型的轩式建筑,其南北有门,四周为窗,视线十分通透,可将周围风景一览无余。地面则采用鹅卵石铺地,造型以荷花一类植物为主。

夏山全貌
月石
广玉兰


继续前进,周围青竹环绕,叶影斑驳,一潭碧绿的池水,环绕着一座怪石嶙峋的假山,这便是夏山,其主要材料为太湖石,作为古典园林中常见的假山原材料,太湖石讲究的是 “瘦、皱、透、漏”,夏山便是一处典型,其山石造型曲折多变、玲珑剔透、褶皱纹理纵横交错,同时孔洞密布,十分通透。将之砌筑成假山,则令人不由得生出清凉、舒适之感。其中最为奇特的,当属水边的“月石”,因其形状酷似汉字月字而得名。夏日在山石边、习习凉风从孔洞中穿过,令人更加惬意。正前方一株近两百年树龄的广玉兰树,作为个园兴衰起伏的见证者,又为太湖石假山平添了几分古朴与沧桑之美。

位于夏山与秋山之间的,是个园中部体量最大的建筑——抱山楼,因其东西两侧被夏山与秋山环抱而得名。整体形制为双层七楹楼,与两侧的假山有山石砌筑的走道相连。其一层的廊道被扬州当地人称为“天下第一长廊”,因为夏山与秋山分别对应夏季与秋季,“一廊跨两季”也形成了时间与空间相融合的抽象意境仿佛一座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隧道。廊道内侧的墙上镶嵌有清代刘凤浩所写的《竹石记》石刻,记述了个园兴建之初的历史。

清漪亭
太湖石水池驳岸

中间水池的东侧,布置有一座造型飘逸、姿态端庄的六角攒尖顶凉亭——清漪亭,其造型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雕梁画栋、灰瓦褐柱,周围的山石、树木、水面皆可一览无余。在周围太湖石砌筑的驳岸的映衬下,更显得轻盈通透、精巧灵动,从而成了中部山石景区的一处视觉中心。



一旁的秋山,则由粗犷厚重的黄石砌筑而成。黄褐色的山石色泽偏暖灰,令人想到秋季漫山黄叶的景象。其外形棱角分明、层峦叠嶂变化无穷,在秋日晴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雄伟壮观、高大挺拔,形成了令人心旷神怡、舒朗宁静的景象。山间有蜿蜒崎岖、顺势而上的磴道,一条在中间一分为二之后,最终折返于出发点,另一条则直通山顶。其间山石所形成的小景观同样变化多样,有形似人工器具的石桌、石凳、石柱,亦有自然山林的山洞石室与深谷幽涧,在三维立体的空间中形成了迂回盘曲的效果。

磴道两侧的石缝当中生长着红枫、黑松一类植物,令游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真正的山林当中,好似与自然对话一般。山顶有一座四角小楼——住秋阁,借助秋山的庞大体量,形成了全园的制高点,游人在其上可观赏到中部全景,尤其是山石景观所象征的四季风光。

狮子形的宣石,很可爱有木有
墙上的孔洞
庭中梅花

冬山位于中部东南角的庭院当中,采用色泽灰白、外形圆润光滑的宣石倚靠围墙筑成。宣石的成分以石英为主,在阳光照耀下发白发亮,远远望去,好似未化的残雪一般,令人不由自主的便想到冬天的景色。又好似一群灰白色的皮毛的小狮子聚在一起嬉戏打闹,显得生动活泼。周围还种有数株梅花,临寒而放,象征着坚贞不屈、不畏严寒的高尚气节。冬山庭院中最为绝妙的设计当属南墙上的四行圆孔,其利用冬季西北季风穿过高墙形成的气流变化,形成了北风呼啸的效果,身处临近书屋中的游人向外望时,仿佛在欣赏着窗外的漫天飞雪。

作为扬州的一处地标景观与地方名片,个园以竹石景观著称于世,而四季假山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的诗画意境与巧妙构思,则使之在中国园林之中大放异彩。


本文标题:扬州游记 个园篇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6516.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