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那篇20多年前的《夏令营的较量》到底讲了什么?

那篇20多年前的《夏令营的较量》到底讲了什么?

八卦谈 佚名 2022-11-19 13:06:22

今天又看到一篇有关《夏令营的较量》的文章,想起了同事2015年10月写过的一篇,在这里再转发一下。

《那篇20多年前的《夏令营的较量》到底讲了什么?》

(文/观察者网 林西)近日山东某小学取消低年级数学课引发舆论关注,而推出这项改革活动的校长李志猛24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是受到了20多年前的一篇文章——《夏令营的较量》(作者孙云晓)的启发。这无疑为当前舆论再添一把火。

因为这篇《夏令营的较量》曾在1993年火爆一时,并引起了一场不小的争论。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93年第2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题为《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缩写稿《我们的孩子是日本人的对手吗?》发表于1993年7月号《黄金时代》杂志。1993年11期《读者》杂志全文转载,文章标题改为《夏令营中的较量》广为传播。

《夏令营中的较量》的发表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全国范围内的“大反思”、“大讨论”拉开了序幕,全社会开始了轰动一时的反思热潮。

内蒙古草原中日夏令营,在1992年确实是真实发生过的。1992年8月1日,15个北京的孩子坐火车到了呼和浩特,与中方另外15个来自内蒙古的孩子组成了中方阵营。随后,他们和77名日本孩子来到草原上的大本营参加夏令营活动。

但《夏令营中的较量》报道一文却和事实有很大出入,作者孙云晓从中截取几个片段,以想象中的事件经过便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告知人们:中国儿童在探险夏令营中表现得怕苦、脆弱,与日本儿童形成了鲜明反差,以致“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80后因此饱受本不该背负的社会压力,甚至被称为“垮掉的一代”。


在孙云晓的文章中,中日两国孩子的差距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千克,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千米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千米。

2、中国孩子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中国的孩子把书包扔在车上,而日本的孩子一直自己背着。

3、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天空蓝不蓝?”“蓝!”“你们还来不来?”“来!”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

事实真的如此?1994年3月5日《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以第一版整版篇幅刊登文题为《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的文章,对孙云晓文章的每一个所谓事实进行了披露,指责其报道严重失实。

报道指出负重和步行距离,是由日方根据儿童体能的各项指标科学制订的,即:负重10公斤,步行20余公里。而孙云晓文章基本数字的失实,已经造成读者相信日本孩子能吃苦,而中国孩子不能吃苦的印象。

而孙云晓所说“那些中国的孩子把书包扔在车上,而日本的孩子一直自己背着”,事实是中国孩子使用的国产书包质量太差,80%的中国孩子的书包带因为不能负重而断裂,而日本孩子的背包不是普通的书包,是专业野营背包。当中国孩子把书包扔进车里之后,中国老师只说了一句:“这马车是拉公用东西的。”孩子们立即把书包重新拿起,有的扛,有的抱,有的用铁丝把带子勒上继续前进,产品质量差使中国孩子承受了比日本孩子更多的困难。

至于喊口号一事,北青报表示,事实上,闭营式那天,日方联络员板本领喊了两句口号,一句是日中友好,一句是中日友好,并不是天空蓝不蓝的狂吼。

当然,中国孩子们的表现也不能说完美,确实存在不少缺点。据另一篇题为《敕勒川下:21世纪的较量》的报道称,孩子们在负重行军的过程中,刚开始还觉得很新鲜,但随着行军推进,不少中国孩子也开始情绪不高,并纷纷抱怨:“妈呀!真累,太累了!”“怎么这么远呀?”“肩上的包怎么这么沉呀!”但报道中也指出,有时中国孩子表现出来的团结互助精神很强,相互之间会主动帮忙分享,生存能力也并不弱,中日双方的孩子们各有所长。

1994年,孙云晓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文章对北京青年报指出的杜撰一事给予澄清,他承认自己报道中负重公斤与行进里程的数字,由于核实不细有些出入,并对北京青年报的其他质疑进行回应,但不承认自己是杜撰。孙云晓强调写《夏令营中的较量》,是在揭示中国教育的危机,而非对中国孩子的贬低。

尽管夏令营一事曾被澄清辟谣过多次,但是22年过去了,这篇文章的影响力一直未减,甚至延伸到了今天,实在令人吃惊。如今,微博微信时代,这样的“神话”一再被翻出,在网上广为流传,让不少人信以为真。被打假了好多年的文章却被山东这位小学校长如获至宝,并从文章中获得灵感,以此推行取消低年级数学课的改革,难怪舆论要为这所小学担忧。

至今,在一首广为流传的打油诗中仍有日本夏令营的身影:“美国霸气小护照,德国良心下水道,全民医疗索马里,俄国白送房一套。印度恒河有疗效,日本夏令营呱呱叫,被泼咖啡撒切尔,蒋公诺曼底逞英豪。舌尖韩国很美妙,英国美食就是好,喜迎民主伊拉克,阿富汗自由炮火少。乌克兰个个有选票,不丹生活质量高,若问全球哪里差,最大输家我天朝。”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谣言,还是北京青年报说得好,“一个不卑不亢的民族才是心理健康、真正有希望有自信心的民族。”

参考资料: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者》1993年第11期,作者孙云晓

《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北京青年报》1994年3月5日,作者何平平、张爱学、常红

《并非杜撰 也并非神话——〈夏令营中的较量〉作者证言》,《中国教育报》1994年3月16日,作者孙云晓

《敕勒川下:21世纪的较量——'92“中日儿童草原探险夏令营”写真》,《'94档案》,作者王灵书

《我为何写〈夏令营中的较量〉》,《少年儿童研究》(1994年4月10日),作者孙云晓

本文标题:那篇20多年前的《夏令营的较量》到底讲了什么?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7828.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