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八卦谈 佚名 2022-11-22 19:53:12

1、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是什么?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近代文学的分期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70年代初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轨期。
2)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甲午战争是中国浑代文学的发展期。
3)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时期。
4)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时期与中国新文学的萌芽。
2、近代文学繁荣的标志是什么?
1)文学观念更新迅速。2)文学理论成就突出。3)文学创作非常兴盛。
3、辛亥革命后近代文学出现低潮,表现在哪些方面?
1)小说创作的堕落。黑幕小说大行其道。2)诗文创作出现逆流。“同光体”统治了诗坛,“南社”逐渐解体;桐城古文与骈文沉渣泛起。3)戏剧走向没落。京剧改良未获发展;脱离现实的古装戏盛行于北方。
4、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两个方面。1)在题材上,从空间范围来说,有海外题材,也有国内题材;从内容范围来说,出现了反帝题材、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2)在文学体裁上,在传统文学体裁的基础上,增加了新派诗、1话诗、译诗;新文体散文、白话散文;长、短篇白话小说、翻译小说;京剧、地方剧、话剧等新体裁。
5、怎样理解近代文学的过渡性特点?近代文学的过度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创作方面,表现为新旧杂处,文白并存。2)在文学思想方面,表现为抱残守缺与观念更新同在。
6、中国近代文学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政治斗争的需要。反殖、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文学最重要、最基本的主题。2)西方文化的撞击。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食的出现,新的艺术手法的吸取,都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3)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审美意识的变化。在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向着文学为大众、为民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4)旧文学的没落和翻译文学的影响。翻译小说的兴盛在精神上给予中国近代小说家以营养。5)社会的急剧变化和读者群的扩大。由于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逐渐形成了以工、农、商、学、兵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
7、如何理解近代文学新与旧的关系?1)新旧杂处、文白并存。2)封建文学的蜕变,近代文学的开端。3)爱国主义出现了新的内容一揭露和抨击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维护祖国的尊严。
8、何谓湘乡派?他们的文学主张是什么?1)湘乡派是与“宋诗运动”同时发展起来的一个文学流派。19世纪后期,曾国藩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招揽幕府才学,其中大多为桐城古文的名家,逐渐形成了以曾国藩为首的桐城派的别支,因曾是湘乡人而得名为“湘乡派”。2)湘乡派的文学主张有: A 、强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倡言文章要“随时而城派“经济天下”的思想,明确地提出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 C 、在文学创作上强调从理出情。
9、什么叫“诗界革命”?“诗界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诗界革命”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文学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899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对“诗界革命”作了理论性总结。2)“诗界革命”的主要内容有: A 、竭力创造和提倡新体诗,强调革命精神。 B 、要求作诗要有新发现、新创造,新意境、新语句、古人之风格。 C 、强调诗歌创作中“意境”的主导地位。
10、什么叫“南社”?“南社”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以及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而出现的革命文学团体。1909年11月13日。南社在苏州虎丘正式成立。
2)“南社”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 、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更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B 、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更注重创作的时代精神,强调诗歌应因时而变。
C 、在文学反映的对象上,突出诗歌的民众性。提倡“布衣之诗”。
D 、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上,反对宗派,强调诗人的主体意识。
11、梁启超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和评论方式有哪些?
1)非常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大力提倡政治小说。
2)在评论具体作家作品和探讨文学现象的过程中表述文学见解。
3)注意吸收和运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学思想和美学观分析作家作品,探讨文学创作现象,进一步丰富了文学艺术的情感,注重文学的审美移情作用。
12、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是如何论述人们“何以嗜他书不如其嗜小说”的原因的?论述的小说“支配人道”的四种力指的是什么?
1)梁启超认为原因有:
A 、能“常导人游于他境界,而变换其常触常受之空气者”,表现异境和理想,让读者开阔眼界,了解“身外之身,世界外之世界”。
B 、能把人们的怀抱经历,喜怒哀乐,“和盘托出,彻底而发露之”,使人们对“行之不知,习矣不察”的思想行为,不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C 、小说能真实而细致地描绘人生,让人们了解世界和了解自己的本性恒情。
2)“四种力”指的是小说“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 A 、熏,即小说能起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B 、浸,即小说使读者身入其,其思想感情受到渗透而不断地变化。
C 、刺,即小说能突强烈地震动读者的心灵。
D 、提,即小说能产生一种“移人”的力量。13、何谓“境界”?王国维从哪几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意境”说的内涵及其审美范畴?1)“境界”是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辩证统一和生动的艺术表现。2)王国维从情与景、物与我,以及主客观的相互联系中,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和发展了“意境”说的内涵。主要有: A 、造境与写境。 B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C 、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 D 、隔与不隔。 E 、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14、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述)1)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有: A 、揭露现实,抨击“衰世”。《行路易》、《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等是代表作品。 B 、反对侵略,要求救国。《己亥杂诗》之八十五(津梁条约遍南东)、《己亥杂诗》之八十七(故人横海拜将军)等是代表作品。 C 、反对思想专制,呼唤个性解放。《能令公少年行》、《己亥杂诗》之一百二十五(九州生气恃风雷)等是代表作品。2)龚自珍诗歌的艺术特点表现在: A 、构思神奇,想象丰富。如《能令公少年行》、《西郊落花歌》等作品。 B 、借物寄情,深遂含蓄。如他诗中一再出现“风雷”、“落花”、“萧剑”等意象。
C 、形式多样,风格多样。五七言古体诗、七言近体诗、七言绝句等。 E 、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诗歌语言一般表现为自然清丽,沉着老练。
15、黄遵宪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论述)
1)黄遵宪著有诗集《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
2)黄遵宪诗歌的思想内容有:
A 、表现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再现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歌颂奋起反抗、效死卫国的爱国将士,讽刺批判贪生怕死、苟且偷安的投降派。
B 、批判封建制度的某些方面,呼唤开明政治和变革法度,倡言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文化,建立富强开明的近代化国家。
C 、描绘海外山川景物,表现异国风土民情,展现新世界的新气象、新风貌。 E 、记录与再现家乡客家山川景物、民俗风情,表现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黄遵宪诗歌的艺术特色表现在:
A 、笔法灵活多变,状物写事生动真切,于刻画鲜明的形象。
B 、风格灵活多变,意境多种多样。早年甜俗浓丽、雄直率真,中年洋溢奔放、豪情勃发,晚年沉郁顿挫、气势磅礴。
C 、积极探索,不断努力,大胆创新,创作“新派诗”,成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D 、集中多长篇巨制,铺陈尽致,经常使用较长的诗句。
E 、语言浅显,以方言俗谚入诗。16、比较秋瑾前后期诗歌创作的特点
1)秋瑾的诗歌创作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2)前期多写风花雪月,离愁别绪,是她闺秀生活的反映。3)后期是她创作的丰收期,后期作品中洋溢着的是忧国忧时的感慨,推翻清王朝的誓言,鲜明地反映出一个女革命家的英雄形象。17、柳亚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述)
1)柳亚子的诗词编为《磨剑室诗词集》,散文编为《磨剑室文录》。2)柳亚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 A 、政治抒情诗。他的诗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批判封建度的腐朽没落,揭露人权躁躏、民气不扬的可悲现实。
B 、怀友悼亡诗。柳亚子写了大量的怀友读和赠友诗,表现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C 、反清讨袁诗。通过抒写南宋、明末清初的史事、人物,寄寓诗人对满清统治的批判。3)柳亚子诗歌的艺术特点有: A 、激昂慷慨之气与沉郁苍凉之风相结合,形成一种悲壮美。 B 、语言、风格多样,富于变化,大多清新典丽,也有时含蓄蕴籍。 C 、所作多旧体诗,尤其长于七律和绝句。18、如何评价近代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它是传统散文的终结,现代散文的先导。2)它是中国散文的新解放和新发展。3)它是通未来的现代白话散文的桥梁和纽带。4)它以自己强烈的政治倾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内容,爱国与民主的思想,以及散文体式的丰富性,显示出其时代的特色,表现了强烈的革新精神,呈现出散文近代化特征。
19、近代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
1)在思想倾向上,散文作家深重的危机和忧患意识,使散文愈来愈贴近时代,变革思想愈来愈强烈,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点。2)在文体样式上,显示出空前的多样性、丰富性,新的散文体式出现后,很快便达到极高的成就。3)在语言形式上,出现了部分通俗化的白话报纸和白话文章。4)在审美观念上,表现出的慷慨激昂、大气磅礴为主导的美学风格,展现出时代情感的特有的力度和亮色。
20、《五日风声》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根据是什么?(论述)
《五日风声》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根据是《五日风声》具备了报告文学所要求的新闻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点。
1)新闻性。《五日风声》的发表距“辛亥广州起义”失败还不足一个月,再现了革命党人的武装斗争,可见它的新闻性相当强。
2)纪实性。《五月风声》的创作遵循着真实的原则,对起义的全过程进行真实的描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3)文学性。《五日风声》比较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着力刻画了黄兴这一革命领袖的形象,性格鲜明,情节生动。作品以富于文学意味的语言,展示了一幅革命党人与清腐朽集团殊死决斗的画面,比较集中地显示了它的文学性特点。
21、近代小说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印刷业的发达,为近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中国古代小说,经明清两个朝代的发展,题材、品种、创作手法、艺术技巧等都已经成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民族气派的小说模式。
3)西方文学的影响改变了人们视小说为“小道”、鄙夷小说的传统观念,提高了小说的地位。
4)城市的商业化和作家的职业化。
5)近代小说理论的崛起和繁荣,对小说创作也起着促进作用。
22、以晚清四大遣责小说为例,谈谈主题、人物形象、创作手法的变化(论述)1)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批评时政、反对侵略、振兴中华是这时期小说的中心主题。眼光多注重现实,写现实,写政治,直论当今。写外国侵略、写社会思潮、革命风暴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的时代特点和近代的社会矛盾。如从概貌上反映晚清、民国社会的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等;反映官场腐败的有《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等。2)小说创作艺术有了新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小说的结构形式上。
A 、以《官场现形记》为代表的块状结构类型。这种类型与《儒林外史》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
B 、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代表的网状结构类型。由众多的相对独立的故事联缀而成,但全书却有贯串始终的中心人物,故事若即若离,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C 、以《孽海花》为代表的类型。这种结构介于网状结构与块状结构之间。
3)在众多的小说中,能体现时代精神,在艺术上又称得上文学典型的正面人物形象,除了黄小配的《洪秀全演义》外,几乎一个也没有。
A 、较多集中地写官僚形象,而官僚形象又主要写他们骄奢淫逸、穷凶极恶的淫虐本性,写他们对侵略者妥协投降,求荣媚敌的奴性。
B 、体现社会封建意识的崩溃,道德沦丧、尔虞我诈的现象层出不穷。
C 、写青年男女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的苦闷、抗争与消沉。
23、如何评价曾朴对《孽海花》的修改?1)《孽海花》初由革命派作家金一写作了六回,后交给曾朴续写。曾朴写成了《孽海花》20回,1905年以东亚病夫笔名由小说林社出版。1907年又完成了5回。20年鱼后,即1927年,曾朴着手修改已经发表的25回,并新撰26至35回。
2)这次改动,不仅调整了章节,内容也有所增删。中心思想变了,由反对君主立宪、鼓吹民族民主革命变成先立宪、后民主共和。
3)小说的布局也变了,把革命派只作为一个派别,而不是以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作为小说的纲来写。4)内容也相应有了较大的改动,最能体现小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的文字都作了删改。内容的修改,完全改变了小说的基调,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批判科举、批判封建专制变成为科举张目,为封建专制张目。
24、苏曼殊小说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何在?
1)苏曼殊的小说题材都是爱情悲剧,苏曼殊小说的主人公大都具有近代青年人对新生活的渴望、追求和对于旧的封建伦理观念屈从的二重性。
2)苏曼殊小说的悲剧性,虽然它不能给人指出前途出路,但它提示了悲剧的时代内蕴和社会性,提示了封建道德观念给人沉重的枷锁,造成社会非人性的劣根,这是苏曼殊小说悲剧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之所在。
25、鸳鸯蝴蝶派小说
1)鸳鸯蝴蝶派起源于清末民初,它不是一个文学团体,只是一些文学观点、创作态度、作品的题材与风格大致相同或相近的作家群,作家成员大多是江浙人,阵地在上海,《民权报》是他们的发祥地。
2)这一派作家虽然没有一个严密的组织维系,但他们都在“趣味第一”的旗号下走到一起。3)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出现是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一步殖民地化和袁世凯复辟帝制、复古思潮泛滥的特有的社会产物。
4)鸳鸯蝴蝶派小说在艺术上较多受西方小说的影响,比较注意人物心理、生活环境的描写,西方小说经常采用的补叙、倒叙、插叙等结构形式也常有采用。
三、赏析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此诗是1839年在特殊情况下,因故仓惶离开北京而写的。他逼于无奈地离开京城的无奈心情,无奈的人生选择,不能有好的政治前途。
2)离开北京,放弃了前程,再也不可能发挥自己的才干,自己的政治生命由此终结。这对于有志向、有抱负的诗人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
3)作者谋略加到自己的家,通过办教育的方式继续为社会作贡献,希望培养出优秀的人オ,在他们身上实现自己的愿望,进而发挥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力。
4)作者将自己家乡(杭州)视为自己灵魂的归依,在自己最失意、最落魄的时候回到自己的家乡,抚慰自己的情感,调适自己的心态,在家乡重新扬起新的生命的风帆,重新找回失去的事业空间。
二、分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持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此诗写于1839年5月路过江苏镇江,应道士的要求而写的一首青诗。
2)作者在诗歌当中极力呼唤人オ,希望人才不断地涌现出来,充实到国家各级各部门当中,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才干,为振兴国家作出贡献。
3)作者对于压制人才的现状表达了强烈不满,对封建等级森严,唯上(为尚)主义深感不满,希望国家改变现有状况,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发扬人才。
4)希望社会营造出一个宽容环境,允许更多的人才有用武之地,希望社会形成一种尊重人才,宽容人オ,重用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谭嗣同《有感一章》:
世间无物抵春愁,全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1)1)本诗写于1896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2)作者对于自己的祖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心急如焚,寝食不安,认为这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指出一旦割地赔款,就会面临亡国亡种的灾难,中国彻底地成为殖民地,希全体国民提高警惕,同仇敌忾,共同抗敌。
3)诗人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表达了强烈愤慨,指出正是朝廷无能、军队的涣散、大臣的无能,导致战争的惨败。朝廷、军队、大臣应负全部责任,希望清政府从此焕发生机,不要丧失斗志。
四、何绍基的《春江》:
几处渔村矣乃歌,轻烟染就万峰螺。
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
1)本诗是作者从江南一带游历之后回到自己家乡湖南道县写的。
2)作者在诗中采取了多种艺术手法描绘自己家乡之美。(视觉、听觉、体觉、联想等方式)3)作者对家乡体现的自然美不仅是一种审美体现,更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宁静和平凡,家乡对自己心灵的可贵。

4)家乡的一草一木、山一水、一人一歌都构成了在他看来是最美丽的画卷,将自己的家乡与外面的风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文学史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8450.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