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古画里的汉服 明朝名臣《王琼宦迹图》里那些好看的服饰

古画里的汉服 明朝名臣《王琼宦迹图》里那些好看的服饰

八卦谈 佚名 2022-11-23 13:33:05

咳咳,还是那句话:满清孝子和讨厌汉服的乳汉团结份子,不想看可以不看。别在评论骂人和阴阳怪气的诡辩歪曲。欢迎真正热爱汉服的同袍。


关于古画里的汉服这个系列,很久没写了。这次就来说说一幅明朝古画里的汉族服饰,这幅古画可不一般,他是描绘明朝名臣王琼的古画。这王琼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他可不简单


王琼(1459年-1532年),字德华,号晋溪,别署双溪老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太原县(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人。明朝中期重臣,成化甲辰进士,曾官吏部、兵部、户部尚书。



正德元年(1506年),王琼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次年入朝,担任户部右侍郎。期间调查衡府侵占民田的事情。正德三年(1508年),升为吏部左侍郎,后因其在户部任职时边臣借太仓银未偿换等事受到连坐,尚书顾佐夺俸,而王琼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不久再次改为南京户部右侍郎。正德八年,晋升为户部尚书。其


为人有心计,善于计算,此后治理边疆兵饷粮仓有度,正德四年(1509年),代替陆完担任兵部尚书。此后因为明武宗朱厚照常年远游塞外,经费不足,而近畿地区多发生盗乱。王琼就请在河间设立一个总兵官,在大名、武定各设兵备副使一人,负责平定盗乱。此后并檄顺天巡抚、保定巡抚,治理外防,保护车驾,朝廷内外都因此得安。当时孝丰贼汤麻九叛乱,朝廷请求发兵清剿,王琼则密令都御史许庭光出其不意擒拿叛变,无一脱逃。四地捷报上奏,多推功给王琼,于是他数次受到荫赉,累加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子世袭锦衣卫千户。恰逢营建乾清宫,又给予二子父荫锦衣卫千户,宠遇超过其他诸位尚书。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之乱爆发。王琼请敕南和伯方寿祥在南京督操长江兵防,并命赣南巡抚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湖广巡抚秦金各率所部包围南昌;应天巡抚李充嗣镇京口,淮扬巡抚丛兰扼守仪真。奏折上奏后,明武宗意欲御驾亲征,此议争执三日不决。大学士杨廷和则顺从武宗旨意,竟然下亲征诏,命王琼与杨廷和等居守顺天府。



此前,王琼派遣王守仁巡抚于赣南,就私下便宜行事,给他兵符。适逢宁王朱宸濠谋反,事情上报朝廷,上下惴惴不安。王琼则称:“诸君勿忧,吾用王伯安赣州,正为今日,贼旦夕擒耳。”不久,果然如其所言。


王琼才高,善于结交关系。以厚礼事奉钱宁、江彬等,所以其能够发展自己的势力,所奏的请求都能执行。其能够在兵部有所作为,也是靠江彬等人的帮助。当时陆完离任后,其代为吏部尚书。王琼嫉妒彭泽因平定流寇,而声望在自己之上,于是在钱宁面前中伤彭泽。有诬陷云南巡抚范镛、甘肃巡抚李昆、副使陈九畴到监狱中,所以朝廷内外多畏惧王琼。而大学士杨廷和又不与王琼相争。



次年,朱厚照驾崩,朱厚熜即位是为嘉靖帝。言官交相弹劾王琼,下都察院监狱。王琼攻击杨廷和,致使明世宗更不帮助王琼,而下廷臣杂论。此后判其为“交结近侍”,本来是处死刑,后改为流放庄浪(今甘肃省庄浪县)。王琼自诉年老,改戍绥德(今陕西省绥德县)。



大礼议事件后,张璁、桂萼、霍韬总理朝政,因王琼此前与杨廷和有矛盾,于是首先举荐王琼,嘉靖不纳。嘉靖六年(1527年),边疆有警,桂萼再次请求起用王琼,没有批准。嘉靖帝亦怜悯王琼年老多病,于是命其还籍为民。御史胡松因弹劾桂萼而贬到外地任职,其同僚周在请求宽恕胡松,而一同被下诏狱。桂萼于是再次提起王琼此前攻击杨廷和之事,于是廷臣纷纷再次举荐,世宗才命恢复王琼兵部尚书职位,待用。次年,再以其担任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代替王宪总督陕西三边军务(陕甘总督)





土鲁番占据哈密,朝廷廷议闭关绝其贡已经有四年。至此,其将牙木兰(土鲁番某个部落的将军)率领两千人求归属,沙州番人帖木哥、土巴等亦率领五千归属。番人连续两次来寇,接连被参将云昌、游击彭濬击退,此后王琼就奏乞抚纳,世宗采纳兵部尚书王时中议,听从王琼采纳。至此西域等地边事再次平定,而北寇常为边患。王琼连续数次进攻后终于平定边疆骚乱。



当时,南京给事中丘九仞弹劾王琼,世宗则慰留下他。之后张璁、桂萼离开政治核心,诸位大臣纷纷弹劾其党羽,王琼首当其中,于是命致仕归乡,此后世宗又遣慰谕。恰逢西番大掠临洮,王琼率领部队讨伐若笼、板尔诸族,平定叛乱。此后录功,加太子太保。其在边疆多年治理,西陲益靖。甘肃百姓苦于土鲁番侵犯,担心王琼离去,纷纷乞求守臣上奏留下他。于是巡抚唐泽、巡按胡明善上奏阐明其功劳,世宗下优诏嘉奖。


嘉靖十年(1531年)冬,世宗派遣行人召王琼担任吏部尚书。南京监察御史马敭等十人上奏诋毁王琼为先朝遗奸。世宗大怒,逮捕马敭等人入诏狱,而慰留王琼。花马池有警报,兵部尚书王宪请发兵。王琼称花马池的防备森严,敌寇无法攻入,大军派遣后敌人恐怕会先退走,只会徒劳耗费国库。王宪却派遣六千人,部队在抵达彰德时,果然敌寇已经离去。

嘉靖十一年(1532年)秋,王琼卒于任内。逝世后嘉靖帝赠太师,谥恭襄





以上就是王琼先生官场生涯的政绩,不得不说经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的四朝老臣就是不一样。好了回到正题,来说说他遗留下来的古画里有哪些好看的汉服。

穿红色官服的就是王琼  左边是他夫人

这幅画的描绘内容是,王琼他夫人被封为诰(gao)命夫人,他的一些朋友前来送祝福。我们看一看他夫人身着的服饰就是明朝诰命夫人的圆领服。那什么叫诰命夫人?这诰命夫人简单点说;就是受朝廷封号的夫人有俸禄拿可是官场上的事额...没权利管。一般是丈夫被皇上嘉奖才能有的封号。



我们先来说说王琼他夫人的服饰,在明朝诰命夫人的服饰太多了。这圆领只是其中之一,那么诰命夫人的服饰是怎么来的?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开始制定服饰,明朝外命妇的服饰制度制定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经历了洪武四年、洪武五年、洪武二十四年、洪武二十六年的四次修改,基本上确定了外命妇的服饰制度。之后,永乐年、嘉靖年又做过一些调整。



洪武二十六年之后,外命妇的礼服制度基本定型,命妇的服饰由冠、衫、霞帔及坠子、褙子组成。品级方面是妻随夫阶。各个不同的品阶由冠饰的装饰差别、大袖衫的材质、霞帔的花纹、坠子的材质、褙子胸前的绣纹来区别。

诰命夫人的等级分类,丈夫是多少品级的官员那么妻子授封诰命夫人就该穿什么样的服饰

然后再仔细看看他那些朋友的服饰,有襕衫,圆领服和大帽,这官服就很大的变化,明朝初年的时候官员的服饰是这样的

完全是唐宋风格袖子也很窄


再看看王琼的图都已经是明朝成化年间,中期了。官员的帽子从原来的弯下来,变成直的官服的下摆和袖子也开始变得有些宽大。

大帽  襕衫

讲完官服就来讲讲大帽和襕衫,先讲大帽:其实吧大帽这顶帽子宋朝就有了。不骗人早在宋朝时期该帽子就有了

宋朝名臣王安石的大帽像

不是明朝独有的,也不知是什么人胡乱谣传说这顶帽子是明朝才有。宋朝就有了,包括宋朝军人戴的那顶“范阳笠”就是典型。蒙元时期,蒙古贵族也效仿戴此帽子。

元文宗头戴的这顶帽子其实就是大帽,只不过加了些装饰。

明朝王三聘在其所著《事物考》 中写道: “元世祖出猎 ,恶日射其目 …… 其后雍古剌式乃以毡一片置于前, 因不圆复置于后 , 故今有帽大檐是也。”顺带提一下大帽的全称是大檐(yan)帽,大帽是简称。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驱逐鞑虏,建立明朝后此帽在明朝延续。大帽在明朝的地位可不一样据记载称:明太祖幸学见诸生立于烈日中学习,于是赐戴遮阳帽,此後大帽(亦称圆帽)便成为明代举人、贡士、监生的正式首服(另外还有儒巾注意看王琼那张图里穿襕衫那位老兄头戴的巾,就是儒巾),《坚瓠集》说“唐解元遗像亦戴之”


现存唐寅(即唐伯虎)画像即为头戴大帽身穿青圆领的形象。举人监生穿青圆领始于洪熙朱高炽时,明末则“举、贡服黑花缎袍,监生服黑邓绢袍(《阅世编》)”,《识小录》还提到松江举人独衣天青色和油绿色纻丝袍,但“非天下之通例”。


腰部束带用蓝丝绵绦,系结于身後,与官员革带一样是穿过衣身带襻虚悬于腰间。足穿皂靴,和职官相同。明代笑话中有一些讽刺例监的内容,如:有监生穿大衣带圆帽,于着衣镜中自照,得意甚,指谓妻曰:“你看镜中是何人?”妻曰:“臭乌龟!亏你做了监生,连自(字)多不识。”

唐伯虎大帽像



这襕衫(也可以写作蓝衫因为是蓝色的)更加不是明朝独有,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了。


《新唐书·车服志》记载:“是时士人以棠苎襕衫为上服......中书令马周上议:“《礼》无服衫之文,三代之制有深衣。请加襕、袖、褾、襈,为士人上服……”


最右边的就是襕衫


《宋史·舆服志》记载:“襕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襞积,进士、国子生、州县生服之”


宋朝古画里的襕衫

明朝的襕衫根据《阅世编》记载:“其举人、贡、监、生员则俱服黑镶蓝袍,其后举、贡服黑花缎袍,监生服黑邓绢袍,皆不镶,惟生员照旧式。”


明朝的襕衫其实是从宋朝发展过来的。再看看《阅世编》的记载写着在明朝是为生员所穿。儒巾用黑绉纱制作,以藤丝或麻布为里,外形前低后高,顶部呈斜坡状,巾后垂软带一对。襕衫为圆领式,两侧有双摆,衣身施深色宽缘边。



明朝《三才图会》记载的襕衫

《明史》记载襕衫:“用玉色绢为之,宽袖,皁缘,帛绦,软巾、垂带,命曰襕衫。”在明朝规定襕衫“自领至裳,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不及肘三寸。”明代的襕衫衣身两侧开衩,并接有双侧摆,其领部、袖缘、衣襟侧边、底部、双摆等处均镶有深青或黑色的缘边,横襕演变为在下摆施很宽的缘边。

身穿襕衫  头戴儒巾的王琼(注意看没有胡子应该是年轻时的画像)
身穿朝服的王琼
受皇上嘉奖进宫的王琼

朝服这个更是明朝官员的代表性服饰,就来详细说说。我上期只是简要说明这件服饰在明朝的地位。上期CV8621398


那么这次就通过王琼的画像再来详细说说这件服饰


根据《大明会典》卷六十一记载:

朝服凡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及頒降開讀詔赦、進表、傳制、則文武官各服朝服。 【 見職掌】

  其武官應直守衛者、不拘此服

  洪武二十六年定

  文武官朝服、梁冠。赤羅衣。白紗中單。俱用青飾領緣。赤羅裳、青緣。赤羅蔽膝。大帶用赤白二色絹。革帶。佩綬。白襪。黑履。一品至九品。俱以冠上梁數分等第

  公冠、八梁。加籠巾貂蟬。立筆五折。四柱。香草五(土商)。前後用玉為蟬

  侯冠、七梁。加籠巾貂蟬。立筆四折。四柱。香草四(土商)。前後用金為蟬

  伯冠、七梁。加籠巾貂蟬。立筆二折。四柱。香草二(土商)。前後玳瑁為蟬。俱左插雉尾

  駙馬冠、與侯同。不用雉尾

  一品冠、七梁。不用籠巾貂蟬。革帶與佩俱用玉。綬用綠黃赤紫四色絲、織成雲鳳四色花錦、下結青絲網。綬環二、用玉。笏用象牙

  二品冠、六梁。革帶綬環用犀。餘同一品

  三品冠、五梁。革帶用金。佩用玉。綬用黃綠赤紫四色絲、織成雲鶴花錦、下結青絲網。綬環二、用金。笏用象牙

  四品冠、四梁。革帶用金。佩用藥玉。餘同三品

  五品冠、三梁。革帶用銀鈒花。綬用黃綠赤紫四色絲、織成盤雕花錦、下結青絲網。綬環二、用銀鍍金。笏用象牙

  六品七品冠、二梁。御史加獬廌。革帶用銀。佩用藥玉。綬用黃綠赤三色絲、織成練鵲花錦、下結青絲網。綬環二、用銀。笏用槐木

  八品九品冠、一梁。革帶用烏角。佩用藥玉。綬用黃綠二色絲、織成鸂鶒花錦、下結青絲網。綬環二、用銅。笏用槐木

  雜職未入流品人員、若遇大朝賀、進表、隨班行禮、止用公服。三十年奏准、亦照九品官、具朝服行禮

  嘉靖八年定

  梁冠照舊式

  上衣用赤羅青緣、其長過腰指寸七寸。毋掩下裳

  中單、白紗為之、青緣

  下裳七幅。前三後四。每幅三襞積。赤羅青緣。蔽膝綴革帶

  綬、各照品級花樣。革帶之後、佩綬繫而掩之。其環亦各照品級、用玉犀金銀銅為之。不以織於綬

  大帶、表裏俱素。惟兩耳及下垂緣以綠色。又用青組約之

  革帶、一品玉。二品犀。三品四品金。五品銀鈒花。六品七品銀。八品九品烏角。俱照舊式

  珮玉一如詩傳之制。去雙滴及二珩。其三品以上用玉。四品以下用藥玉。各照舊

  襪履、俱照舊式。

这就是朝服在明朝的作用和什么在场合穿着的记载以及形制的制定是什么样的,可以重新看看。







王先生督理漕运

这张一幅就来说说,王琼穿上哪二位杂役的服饰,首先拿船桨的那位头戴的那种满清瓜皮帽怎么会在明朝出现?这本来就是明朝发明的帽子,我先前已经写过关于此帽子的分析了,传送门CV7558490。船上其它几位杂役的服饰都是明朝平民的服饰,帽子也是县衙那些手持水火棍的衙役所戴的。


注意看图中两位跪着迎接王大人的兄台,特别是右边的那位兄台,头戴的巾名曰:吏巾

《大明会典》:“(洪武)三十年定,令史典吏皆服吏巾,巾样不与庶民同。”
《三才图会》:“制类老人巾,惟多两翅,六功曹所服也,故名吏巾。”
《阅世编》:“典吏则戴吏巾,如今之神庙中所塑施相公巾式,黑素绢圆领、绦、靴。”








金榜题名的王琼

这幅画是王先生金榜题名的画像,画中身穿的服饰是明朝新科进士们(包括状元)的一套国子监颁发的新衣“进士巾袍”,以此上表谢恩,并被赐宴。这套服饰大体还是襕衫的样式,但更接近此服饰的就是公服,深蓝罗衣深青缘边,圆领大袖“广而不杀”;头上戴的进士巾,左右展脚还特别垂有皂纱飘带,一对簪花,附有一对抹金银牌“恩荣宴”;革带青鞓,黑角带版,垂有挞尾,也接近公服带的样式,体现即将进入官员系统的升级转变。




王琼选新任军官

此图的服饰就没什么好分析的,关于六合帽的文章链接我也贴出来了。



王琼经略边关

王琼在这衣着的服饰是蟒袍吧,注意看其中一位军官头戴的帽子就是大帽。此帽在明朝不光百姓戴也是军人的帽子,而那些士兵都是传令兵。





注意看那三位打鼓拿乐器的兄台,他们身穿的服饰就是明朝的,这罩甲有点类似背心,在明初洪武年间是骑兵的装束,明太祖朱元璋当时因为要防止蒙元余孽造反也担心有些蒙元余孽衣着此服假扮汉人所以朱元璋下令禁止民间百姓衣着。据记载:“禁官民步卒人等服对襟衣,唯骑士许服,以便于乘马故也。其不应服而服者,罪之。”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罩甲,穿窄袖戎衣之上,加此束小带,皆戎服也。” 


明末著名思想家顾炎武 《日知录·对襟衣》:“今之罩甲,即对襟衣也。

《戒庵漫笔》云,罩甲之制,比甲稍长,比袄减短, 正德间创自武宗 ,近日士大夫有服者。” (这里的记载意思是在正德年间罩甲连士大夫都穿和明初有些不一样)


也因为好看很多民间百姓都开始跟风效仿穿着,于是在正德十六年规定:“(正德)十六年,禁军民人等如有穿紫花罩甲等服,或禁门,或四外游走者,许缉事,并地方人等擒拿。”



当然禁归禁但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罩甲最后在民间还是很流行一直到万历年间。

根据朱国祯《涌幢小品》记载:“神庙二十七年己亥四月廿四日,献倭俘礼成。大司寇萧岳峯大亨,领左右侍郎出班奏事。长身伟貌,烨烨有威。时上御午楼,朝暾正耀,萧跪御道,两侍郎夹之,首仅及肘。致词,先述官衔、名姓及左右侍郎,并请犯人某某等磔斩,末云,合赴市曹行刑,请旨。凡数百言,字字响喨舒徐。宣毕,俯伏。上亲传‘拿去’二字,廷臣尚未闻声,左右勋戚接者,二遽为四,乃有声,又为八,为十六,渐震,为三十二,最下则大汉将军三百六十人,齐声应如轰雷矣。此等境界。可谓熙朝极盛事。是日,天气晴和,余以廿七日持节出国门,封荣世子,躬逢其盛,良自不偶。次年,庚子冬十二月,献播俘礼亦如之。而寒甚,百官噤栗,馆友庄冲虚面最白,侵而成红。余面赭,几变而黑,或嘲曰,云长作翼德脸也。宣,囚大呼称枉,每囚一镣,肘外。覆以朱衣朱巾,名曰罩甲。一官押之,十人叉而扶,且推之,出西长安门。夹道观者无虑百万,车拥毂枳。大司寇督至西市仅二十里,日晡方达。比行刑,近昏黑矣。”(连囚犯的囚服也有类似的可见流行程度,明朝其实对这些虽然明文禁止但那么严格。老百姓想穿啥就穿啥)






关于《王琼事迹图》的汉服分析到处结束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古画里的汉服 明朝名臣《王琼宦迹图》里那些好看的服饰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8585.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