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考场议论文]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

[考场议论文]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

八卦谈 佚名 2022-11-23 21:28:28

文/DE FAUSTRUM(华舞桜飞雪满天)


“大学上课礼”将永远被需要

尊敬的《复兴时报》李明编辑:

您好!

“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这样的对话自幼儿园起就萦绕在我们耳畔,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等级的提升,“上课礼”似乎并未历久弥新,反而逐渐变得漫不经心。在如今的大学里,它好像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周礼》云:”尊贤良,事师长。” 这表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上课礼就是一种鲜活的表达方式。然而在今天,对于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一事,甚至有极端者嘲讽说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复古、倒退”。那么“上课礼”在大学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

龙应台说:”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上课礼”绝不是形式主义,其乃是贯穿我们这个民族数千年文明的生命线,有着隽永的生命力。“指穷于为薪”之时,也正是文明的传承岌岌可危时,正是可敬的教师们,让文明之“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教师们传递文明,文明就不应该遗忘教师。因为一个民族只有尊重教师,才可能尊重知识,进而才可望成为一个的有礼、有德、有希望的民族。

因此,时代发展,对老师的尊重不能掉队,否则,我们只能像韩愈老先生一样叹息“已矣乎!此道今人弃如土!”而大学尤其如是,其作为传递、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象牙塔,更应重拾这一“礼”,担起传递尊师之风的重任,为往圣继绝学,为学术辟乐土。

而为学术辟乐土,也更需要这样的上课礼,它的意义不啻于是一种仪式和传承,而更是教师、学生双方对“我必上好这堂课”的庄严承诺,是对自我及对方认真、专注态度的呼唤。

大学里,自由开放而没有刚性约束的课堂,相比义务教育,更需要我们自身的投入。上课礼,恰恰提醒了学生“自由不是任性散漫”,如是,学生才能做到“其始也,收视返听,耽思傍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让思绪随老师的言语翩跹起舞,与新的知识交联融合,与学术的奥秘碰撞生辉。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俱尔瞻。”“上课礼”也为老师敲响了钟声,老师在回敬学生的鞠躬时,必须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将来的学术精英与国家栋梁,从而强化自己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使命感。同时,一声“同学们好”,也为师生的平等交流架起了桥梁,使老师平易近人,让学生敢于发声。由此可见,“上课礼”对师生双方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是对诗人里尔克“你必须活在每一件事情里”的最佳诠释。


大学的“上课礼”永远不会消失,而是会由如今扬州大学的“星星之火”传遍中国,“燎于原,而不可向迩”。

则师道之将复,其可知矣。

    此致

敬颂编安

(右对齐)撰稿人 尚礼

(右对齐)2020年2月23日

作文题


合肥一六八中学 高二(14)班 某学生作

此文原创,抄袭必究,化用留名,谢谢。


一些说明:

1.《周礼》的引用不是原文,有修改。

2.“此道今人弃如土”实际上是杜甫的诗,此处化用无伤大雅。

3.“其始也……心游万仞”出自陆机《文赋》。

4.“赫赫师尹”的“师尹”指的是官员而不是老师,道理相同,无伤大雅。



本文标题:[考场议论文]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8683.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