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动画片 > 八卦谈 > 2022上海高考作文解析

2022上海高考作文解析

八卦谈 佚名 2022-11-29 21:21:13

2022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一、【考情分析】

       既贴近考生真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又能够激发考生成熟而理性的辩证思考,上海高考作文历来以开阔的视野和深刻的角度,引导考生们在写作中反观自我的同时探索外部世界。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在形式上与前几年类似,考生们并不陌生。以“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的句式命题,提示大家可以进行辩证思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展示自己的思维品质。在内容上,“喜欢发问”与“看重结论”作为中心话题词,具有时代意义,且能够激发考生联系社会现实,联系自身成长经历,表达自己的思考。

二、【审题】

        今年的作文题目,核心话题“小时候喜欢发问”“长大后看重结论”,需要同学们分别思考在“小时候”和“长大后”这两个人生阶段,人们为何会“喜欢发问”“注重结论”?又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关注“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进行辨证思考。

       “小时候喜欢发问”,问什么?“这是什么啊”“为什么会这样啊”这种发问代表的是对自己、对外界的好奇和探索,在“发问”的过程中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不断地“发问”激发我们的创造欲,让我们永葆赤子情怀。

       “长大后看重结论”,是这样吗?努力学习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努力工作是为了升职加薪,更何况我们也都想追求成功的人生。很多同学立刻会想到这是当下社会功利的风气导致的,是实用主义的教育导致的。所以人们做任何事遵循着“一切以效果、功用为标准”。所以人们看重结论。这确实是一个写作角度。并且可结合钱理群教授提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社会现象去做批判。过于注重结论,以结论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时候,人们确实会比较功利。

       但我们也要关注到题目给出的引导“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感到担忧”是因为过于看重结论会导致功利,但是也会有人觉得这是正常现象。思考人生是否始终像儿童时代那样保持发问才是好的?人生是否拥有好奇心就足够?看重结论一定是不好的吗?

有这么一首小诗:

少年是艺术的

一件一件地创作

壮年是工程的

一座一座地建筑

老年是历史的

一叶一叶地翻阅

(《旧梦之群(三十六)》,作者刘大白)

       少年之时好奇发问,自由探索创作艺术般的梦;壮年之时将其付诸实践,建筑自己这项工程;到晚年回首,自由创造过,奋力拼搏过或许才不至于留下遗憾。

       另外,其实也可以考虑社会对于大人的期待也是不要问,承担你自己的责任就好。

三、【立意】

思考以上问题后,同学们可写下自己的观点态度。

如:

1.结合当下功利的社会风气,批判过于“看重结论”的弊端,呼吁人们保有不断“发问”的赤子情怀。

2.思考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承认在人生不同阶段“喜欢发问”“看重结论”的合理性。

四、【偏题立意】

过程与结果

享受过程

五、【补充素材】

1.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的根本纲领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实用主义者对行为、行动的解释,关注行动是否能带来某种实际的效果,也就是关注直接的效用、利益,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

主要观点:

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

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它是一种工具,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

人对现实的解释,完全取决于现实对他的利益有什么效果。

2.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特别是我刚才说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绝对”,是指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所谓“精致”指什么呢?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3.小时候也是同一个我,

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

小时候不期待结果,小时候哭笑都不打折。

——《允许自己虚度时光》

本文标题:2022上海高考作文解析 - 八卦谈
本文地址:www.ttdhp.com/article/9756.html

天天动画片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扫码关注我们